《生命科学研究》第04讲


障道五见惑

那么得道的障碍呢,是你思想的见解,学问的见解。学问的见解有五个最严重的障碍,障到我们不能见道。

第一个什么呢?这叫五见,很重要,如果你懂了佛法,你拿五见来看世界上的宗教哲学任何一切学问……(断录)

“邪”字你注意,中文古代,这个邪就是偏见,歪的,拿我们白话文就是不正,歪的,偏差,等于我们普通人讲话,我们小孩子同乡下人讲话,世界上正理只有一条,歪理有千条。偏差,不正的、歪的,“邪见”。

第二个呢,妨碍我们见道的呢,“身见”。把身体认为是真的我了。身体是我们生命本来透过这个肉体,这个是科学道理,再研究了,这是很严重的问题。这个肉体借用父母的精虫、卵子,精血古代讲精血,佛经,现代借用了基因,这个精虫、卵藏来,暂时偶然的借用的一个机械,这个不是我们的真的身体。我们生命有个真的身体不是这个,不是这个。可是一般人啊,尤其是人、一切众生同我们一样,是有了这个身体以后,最重要就把假、“假作真时真作假”了,就把自己这个生命当成真我了,统统迷糊在这里。甚至于说其它的宗教,其它修道的方法脱不开身见。譬如说我们不怕死,死了以后到天堂去--我还存在,还是身见,也执于我见,有个我的存在。乃至道家修到长生不死,就是为了这个身体,身见。这个身见,身见是很严重。有许多人信宗教的,修道的,信真理的,为了这个可以牺牲,甚至我们儒家的道理,“精神不死,浩气常存”,这个还是身见。这都是身见,身见是非常严重一个东西,挡住了、所以不能见到那个道的真谛。

另外所谓“边见”。边见,世界上宗教哲学、一切东西,一定落在边见。边见再严重啊,就是说,落在断见,认为生命有断的,其实他没有了解现在的科学,我们也晓得这个时间与空间啊非断非常,没有断的时候,也不是永恒存在的,物理世界也是如此。可是,当很多人在物理世界道理,物理也不懂,科学也不懂的,道体更不懂,所以落在边见。边,两边,都落在两边,不是空就是有,是边见,不是空就是有。所以佛法讲了四个,“即空即有”,空就是有,空与有,“非空非有”,其实很好听,非空就是有,非有就是空嘛。都落在这个边见,或者断见,或者常见,或者空有之见,或者……这个发挥起来很多了,这个是属于边见。

第四种是呢,这是专对这个佛的弟子子弟们,也是后来小乘佛法里头内部,包括外道,“见取见”。一个人,第一个见,我们见不是眼睛哦,就是中文讲见解,就是思想来的见解、见识,现在西方文化过来以后所谓观念、观点,现在意识形态、意识,都是这个东西,见取见。不管你研究世间的学问,或者是修佛法的道,找生命的真谛,最可怕自己给主观成见抓住了。“见”,自己有个成见在那里,“取”,而且抓得很牢,把自己的成见……;所以一个信宗教的人,任何一个信宗教的,信哲学学问好的人,尤其是读书人“见取见”是很厉害,见解都抓得很牢。所以我说,譬如说我一辈子常常给你们同学们说笑,人家文章好的朋友我有很多,老前辈,年轻,老中青,我都有这些朋友,诗做得好,文章,如果都拿来,很谦虚了,“老师给我改一下”,我永远不给他改。因为众生有见取见,尤其是文人,你动了他一个字,改了他,比杀了他的父母还仇恨还深,爱名爱利的人。你说写一本书,“好不好?”只好“哈哈,哈哈,哈哈,很好,哈哈,了不起”,只好含糊,你说你不好……所以这是见取见的严重。

同时讲修道,他有些人只到了某一步功夫,那个境界他就抓得这个是道,他来问我,很不容易告诉他,除非他真诚恳谦虚,告诉他“你还早得很,不是的”。可是以我的经验,像我呢有许多人叫我老师,我那两天给素美啊大家讲,我手里这一辈子已经害了四五个人,原来看到许硕(音)啊、像毛磊(音)一样会一点,“啊,毛磊啊你去讲经吧,可以了”。诶,结果他讲了三次以后,现在就是大师了,哇,然后他认为……当然看到我还很恭敬来,不过心里觉得老师大概还跟我差不多了,当然我也并没有高,就是会讲这些。很可怜,人,“见取见”就有,“见取见”文人学者更多。

所以今天我们在公司里,素美还讲到,我们讲到一个文人,文人后来素美就给我讲一句话,我说你这句话名言,因为讲文人讲多了这个那个,他说老师这样看来那个文人,一股穷酸气,他是个文人,真保持了穷酸气是很可爱的。我说你这个话是名言。呵呵,她说就怕文人啊、最后连自己那个穷酸气都不肯保持了,那就无所不为了。我说你这话是名言,有道理,这是顺便讲个笑话啊。

“见取见”,尤其是修道很严重,一点偏差……所以在禅宗有个四祖,有一篇文章叫做《信心铭》,就是这个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”啊,就是要观察这个道理,观待道理要搞清楚,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”。

下面我都记不得,你还记得?什么“洞然明白,毫厘之差”,就是这一篇。你们不要记录,我明天再补给你,(你记得补啊,知道啊?)《指月录》一翻就有。“唯嫌拣择”,这个,你现在来不及了,就是“毫厘之差,天地悬隔”,这句话就是他那里特别提出来。差了一点,修道那个“见取见”,就是、就差得很远很远。(有同学低声诵《信心铭》)对,这两句是对了,后来,我重要用到是“毫厘之差,天地悬隔”,那两句,再说了,大概是这个意思啊,刚才讲到。

(信心铭 摘录

至道无难,惟嫌拣择。
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。
毫厘有差,天地悬隔。
欲得现前,莫存顺逆。
违顺相争,是为心病。
不识玄旨,徒劳念静。
圆同太虚,无欠无余。
良由取舍,所以不如。
莫逐有缘,勿住空忍。
一种平怀,泯然自尽。)

第五个很严重,你看看第五个叫什么?“戒禁取见”。这是指世界上一般的宗教,不止宗教哦,指一般知识分子,指一般哲学家,尤其是像中国我们“五四运动”大骂孔孟之道,大骂儒家那些理学家就是犯了很大的“戒禁取见”。他把那一条真理拿到一句话,应该戒、所谓去恶为善,应该不做恶事,做善事,抓得牢牢的。譬如叫女人、男人,要守贞洁,这个洁字,最后害了多少女人,害了多少男人,为这个虚名而死。还有些宗教应该是、你们没有看到,台湾当年前几年有这个鸭蛋教,只吃鸭蛋、不吃鸡蛋,只吃鸡蛋、不吃鸭蛋的;还有印度很多了,拜牛的,拜狗的,拜这些动物的,拜死人的;他们都有个范围,认为这是成道、得道很重要的戒律。譬如这个世界上有人吃素的,认为修道非吃素不可,或者有些非吃荤不可。还有些呢,专门修这个喝水的,还有些专门各种各样,我当年所看到的很多。还有些人修道专门跳到厕所洗澡的,都是他的戒条,都是真实的,讲出来很多,叫“戒禁取见”。自己立一个范围,一条戒律,戒律自己规定的,规矩与法规,就是法令、禁止自己某一件事情不可做。在印度非常多,有些认为非打坐不可,有些认为非念佛不可,非拜佛不可,非什么不可,你只要违反了他这一个这个条规,啊,他就跟你俩变成仇人。他认为你也永远不能得道,“戒禁取见”,抓得很牢的。

所以这个后来的佛学在小乘的范围,把这个五见,就是思想范围,学问的理解范围,妨碍了证道的,取一个名称总名称叫“见惑”。总称呢,也可以叫做“见思惑”,思不在这个范围,佛法的逻辑分得很(细),这叫做“见惑”。他说“见惑”这个东西是很严重的,那么佛说的,所以你们要修道,不要认为打坐做功夫这个就是道了,气脉(如何)……真的见道在这里,他说“见惑”要什么时间才断呢?不一定。断了多少你的道就是见到了多少,所以叫做见道,也就是你们、我们所讲的悟道了。见惑是见道能够断,能够解脱了的,换一句话要学问、见解、智慧绝对的高明,这是智慧的了(liao)。智慧能够了(liao),不是做功夫来的。

在佛学的道理是有一句话,“实了因之所了,非生因之所生”,这就是佛学的高明之处,能够破了,解除得了,拿现在话佛学叫解脱。后来把他另外用上了叫“解放”,改了一个字用得很好,解脱就是解放。只有见道以后才能够解脱,“实了因之所了,非生因之所生”,并不是你修得出来的,要智慧的成就。所以佛法得道是智慧的成就,不是功夫,功夫是生理的作用、物理的作用,可以做得到的。我们功夫部分另外讲了,将来讲功夫告诉你们很多的方法,这一次大概都会坦白的告诉你,你去修吧,可以做到,特异功能、神通也做得到,那是“生因之所生”。这个见道的是“了因之所了,非生因之所生”,见道以后才能修道,有次序。如果不见道我们一切修啊,普通的话就是盲修瞎炼。你不过在身上玩弄你的感觉,玩弄你的精神,玩弄你的清净,随便你玩弄你的快感,玩弄你的痛苦,玩弄什么都可以,那个都不相干。这个是属于见道的,这个五见的范围。

那么后来,佛这些道理提出一个空,我们先介绍了五见啊。那么在他、小乘后世等佛过世了以后,修偏空之果,偏差于空了,大家认为空就是究竟了。那么佛才提出来这是小乘的极果。因为空了,我何必做好事,做好事也是空嘛。那么你可以去、恶事去做吗?恶事固然空,恶事我不必做了,好事都不需要做,何必更做恶事呢?恶事不能做,好事也是空,落在偏空之果。最后呢,初步的有许多一部分的罗汉见到了空性啊,他就真的涅槃了,就以空为究竟,落在这一边了。因此到了后世,佛的弟子们,离开佛有四五百年了,看到学佛的这些弟子们非常多,那个时候印度太多了,太普遍了落在空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