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命科学研究》第04讲


中观与唯识之历史渊源

所以龙树菩萨提出来“中观正见”,提出了中观的理论。虽然龙树菩萨讲般若是以空为究竟,但是他告诉大家这个空不是你们所了解的空,这是一半。后来在中国禅宗叫做什么,你只见到空叫做“担板汉”,一个人背到木板走路,只看到这一面,没有看到这一面。

好,那么中观提出正见,中观正见差不多有八个要点,“不生不灭,不一不异,不常不断,不来不去”,叫做中观。那么中观的正见就讲涅槃、这个悟道了这个生命本体,悟道那一下就叫做菩提。我们上面解释过的,这个东西不属于空、也不属于有,这个道体,“不一不异”。这是都对宗教哲学的观点来讲,对于你的认识,所谓见就是认识了。刚才补充一个也是观念、观点,还有个认识都在内,这个见。(毛磊你注意啊,认识也放在那个……意思,刚才讲见的那个范围,观点,观念,差了一个“认识”,我没想到,还有你想到补充进去,我看看对不对,啊。)

这个,所以叫“中观八不”的道理,都否定,八样,这个生命的本体这个道。“不生”,宇宙万有没有生过。譬如我们看这个大地啊,你看大地上,现成的世界里头,大地上的,春天来了,草生了,生了没有?没有,秋天又没有了。所以我们常常讲“不生不灭”,用了一句这个白居易一首唐诗,很好,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,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道体同万物的现象是一个,它的作用同他的法尔道理是一样,它是不生、没有生过,也没有少过,“不灭”。当然《心经》上你们都会念,《心经》上面讲了六句,“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”,那个也是中观的道理,不是空、也不是有。所以龙树菩萨在这里提“不生不灭,不断不常”,换一句话也等于《心经》说“不增也不减”,没有多一样。所以你修道修三万年、修几千万年,你得了、见了道以后并不是说你修来的哦,因为生命本有的,没有多了一点。即使你不修,他这个生命本体也没有少一点。不过不修有个问题在,这个是另外问题了,证成道理的问题。

所以“不断亦不常,不一不异”。宇宙万有,哲学家认为生命是一元的,或者有一元论二元论,多元论,这个宇宙生命构成物理世界也好,生命构成了,很多个元素配合拢来,就是多元论。像柏拉图的希腊哲学家是二元论,他把世界分成两半,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,心跟物俩分开。譬如说现在争论的唯心、唯物,究竟是唯心、唯物?像争唯心、唯物的一元论,宇宙只有一个。那么在我们结合起来中国文化道家儒家同佛家呢,“心物一元论”,还是一元论,不过心物是他的二边,等于是阴跟阳,正与反。所以“不一”,不是一个,不是一元论,“不异”,多元论也没有关系,多元论也是一个里头生出来,“不一亦不异”,这个生命的功能不来、没有来过,就是如来,不去,也没有去过。

某问:老师,有一个地方的“八不”,都讲不来、没有去过……

南师:啊,“不来不去”,不去就是不去的意思,他们原来的翻译用,其实“不来不去”,“不来不去”,去就是生出来,“不来不去”,就是这样一个“如来如去”,翻译,就是这样一个道理。

那么再以后,下来,佛过了以后了,这样讲法的,讲般若的,究竟是空的,不落空的偏差,所以龙树菩萨提出来一个中观,中观是“非空非有”。可是后世人对于修道、形而上道理还是没有搞清楚。因为现在我们没有提到方法论,先把原理了解了。因此到弥勒菩萨这个系统下来,这就是我们中国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,差不多佛过世以后一千年左右了,这个是用弥勒菩萨系统提出来讲,“如来藏性”,把这个本体同生命,同我们人的这个生命作用,提出了心、意、识,八个现象的作用,所以叫做“唯识”,叫做“法相”。那么唯识法相告诉我们“毕竟空,胜义有”,本体是毕竟空的,彻底是空的。但是你得了空,证得了空以后,才晓得这个空、不是没有的空,空里头包含万相。他的奥妙、不可思议的作用大了,这叫胜义,最高义,就是最高的道理,是真正是有的,也非空非有。所以后来佛法的争论就有两个东西了:一个是毕竟空,彻底的空,空、空,可是一讲空啊,容易使人家落在什么都没有那一方面去了。所以弥勒菩萨这个学理的系统提出是胜义有,空里头的真正有一切的作用。至于空里头怎么样起来作用,他说了唯识部分,就是拿出来如来藏性里头包含了心物一元的道理,他的作用道理同修证的道理,统统在唯识这一部分都表达出来了。

那么我经常给大家提出来,现在你们讲东西文化的统一,尤其是自然科学,这个物质文明、机械文明,自然科学声光电化发展到今天,其实在佛法里头那些原理都有,有很多的科学道理,心物一元。今天要融汇东西方文化,你非深入研究唯识没有办法做结论。那么在我们今天看来,为什么佛法在几千年以前他那么高明,当时就把心物一元的这些道理乃至于他的作用,彻底的都告诉了我们。可是我们不懂,今天值得研究的在这一方面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