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,我们现在重新开始,这个生命科学讲到,这个修习这个禅定,四禅八定,中间牵引到很多问题,暂时算了一个阶段。
那么我们重新回转来,首先要了解我们的本题,引用到佛学方面问题,就是生命的一个大问题,这个生命的,我们这个生命存在问题,是一个大原则,这个生命包括了,宇宙万有全体的生命,宇宙万有全体的生命,分两部分来讲。
拿物理世界同宇宙的存在,它是变化不定,这个生命,那么大概四个阶段,物理世界就是四个程序,叫成、形成了,生起来;住、存在;坏、变坏了;最后空,没有了,成住坏空这是大原则。然后由宇宙万有的这个生命大原则,必须在这四个原则里头旋转,人的生命就是,也是这个四个阶段的缩影,成住坏空缩影,拿人的这个现象来讲就是生、生出来有这个生命,老、衰老,病,而死,死亡。
那么究竟这个万有,同我们这个生命,这个里头呢,成住坏空与生老病死,谁在主宰,有没有主宰,那么这个里头就产生,如果有一个另外的生命在主宰这个宇宙同我们的生命,就是有一个他力的存在,如果说没有他力的主宰,自力,自己的力量,为什么自己不能够把握这个生命,为什么?所以有一个他力或者自力的问题存在。
那么这个他力自力中间产生这个宇宙的现象,成住坏空与生老病死,有主宰无主宰,他的第一因,在宗教哲学比较宗教就是讲第一因,第一个原因从哪里来,等于说先有鸡先有蛋,先有男的先有女的,宇宙是从哪一天开始,究竟有没有终结,先找出这个第一因的问题,这些都是问题,我们今天所讲的,就在这个这几个问题里头转,而且最严重的问题,除了这些问题以外,不管是他力自力,成住坏空,生老病死,这些等等,到了现在人类文化的发展,就是一个基本的问题,究竟是唯物还是唯心的。
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这些,现象看来,是我们人类的知识,感官能够到达,看起来都是唯物,那么问题就透过了这个物的东西是什么东西,物,这个唯物的这个东西,物质物理这个东西,最初功能又从哪里来,也是这个第一因的问题,都牵涉到他力自力这个基本。
那么我们为什么引用到,专偏重于佛学呢,在这些主要的问题里头只有佛学呢,针对这个问题,这几个问题在讲,那么其它的宗教,其它哲学也有,不过都是支离破碎牵引开了,没有针对这个问题来讲。
尤其是佛学里头,释迦牟尼首先提出来,所谓成佛解决、证得菩提是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,那么据说是解决了。但是我们从一个普通人的立场看,佛也没有解决啊,他也没有逃避过生老病死啊,这句话我们首先要提出来,那么在他所留下来,大小乘佛学的理论上,看起来这个问题是解决了,现在我们为了研究这个问题,所以今天到人类文明到现在,这是个科学问题了,必须要求证,求证这些理论与事实的修持,因此我们抽出来,抽译出来佛法的,所讲的修持的中心,也就是他的基本,他这些理论的求证,分两部分。
一部分是理的部分,道理的理,理论的部分,理论的部分属于见地,见地是古代的名称,现在名称就是观点,这个观点认识,形成了一个观念同概念,那么在旧的名称叫做见地,那么我们现在对于见地方面,讲到现在只介绍了佛学的基本,以及佛学教导的方法,这个理论的路线,三十七菩提道品,同佛的所指出来的宇宙观,同人生观尤其是生命的过程道理,在这个道理里面,他基本的求证的方法,理论部分我们暂时摆在一边,没有多介绍,是后面的讨论。
现在介绍基本上佛当时的修法,小乘的基础提出来求证的方法,禅定这个修法,禅定与止观,那么不管大小乘的佛学,基本上是四禅八定,那么我们为了讨论这个禅定,中间演绎开来牵引到,才有今天这个以前讲过几十次的东西,都是每一样都是一点一点,抓一点抓一点拼拢来。
不过我们晓得禅定的结果,现在了解了禅定,四禅八定,我们重新回转来讨论,同宇宙的,佛法的三界天人的关系。
譬如初禅大家都晓得,心一境性,就是系心一缘了,离生喜乐。二禅,心一境性,当然,定生喜乐。三禅是离喜得乐。四禅舍念清净。
但是这四禅中间,这四个大原则了。
至于说怎么样离生喜乐,初禅来讲,怎么离,这个离是什么意思,那么在所有大小乘佛经上没有多说明,现在我们给他一个说明,离就是身心有分离的现状,换一句话精神跟物理可以分离的现状,所谓离,在感觉上有跳出来一个、一个范围的这个现状。
那么在离生喜乐,如果到达初禅境界,离开了什么呢,在佛法的道理主要离生喜乐,重点是离开欲界的欲,欲界的欲最大的就是两个东西,大原则是饮食跟男女,性的问题,生命这个饮食问题,假定离了这个,生出来的喜乐,那么所谓叫,才有一点佛法所讲离欲的现象,离欲是很重要的,欲望这个欲,才可以慢慢进入一个高层次,跳出欲界的高层次,到达色界。我们也可以说欲界的东西离不开物理世界、物质的这个世界,到达色界的东西呢,可以说离开物质的世界,进入物理高层次的一个状况,那么他求证是靠自己本身来求证,这是拿初禅来做个基本的认识。
可是我们也提过,尽管到达初禅离生喜乐,况且一般人还做不到,即使修持到了以后还是在感觉的状态,感觉状态还是在生理物理状况中,还在这个范围,甚至于说由初禅到达二禅,定生喜乐,第三禅是离喜得乐,四禅舍念清净,没有跳开过生理,没有跳开过物理的范围,这是四禅的原则。
这个,至于四这个定呢,那不同了,四个定的范围,大家特别注意。至于四禅,怎么样进入禅的这个境界呢,禅定这个禅,这个不是禅宗的禅,他所翻译还是用禅那,梵文的原译原文翻成中文,把禅那简化就用中文称一个禅,禅的意思有寂静,寂灭,清净,很多很多的意义在内。
那么这个禅定,这个境界,拿我们中国的俗语来讲是修证的功夫,生理转变进入了这个情况,他用什么方法进入这四种情况四个阶段呢,方法就不一定了,很多的方法。
大家要注意,禅定,这个东西佛学里头叫做共法,什么叫共法呢,一切外道,一切宗教,一切学理,换一句话宗教哲学科学共有的,不是佛法特别的。
佛法的不共法,特别的,同一般宗教哲学科学外道所不同是证得菩提,所谓悟道是悟那个,不是讲这个功夫,这个功夫是共有,普通也可以做到,但是普通人也很难做到,换一句话你说因为是外道共有,现在像一般学佛人,所以说我们学佛是不修这个,是错误的观念。
我常常问他们一般学佛的人,既然你晓得这个是外道,外道都会,譬如气功,譬如特异功能现在所流行的,明明是外道魔道的事,你说不错,这是外道魔道不是佛法,可是你会不会?你不会,哎!外道魔道都会你为什么都不会呢,你佛法比他高嘛,你说高的你已经读到了博士学位,你说人家那个小学中学都会,你博士不会么?你这就不对了。你会了而不用,然后告诉他这个是外道,什么理由什么道理,这是不可以,那是对;你不能够说一个外道就打开了,那是不对,把它推开了。
所以四禅这个道理,要了解了这个禅定,很多的方法可以做到,这个我们用中国话这是一个功夫的状况,刚才再回转来,离不开生理,离不开物理。
那么至于如何证到四禅,初禅这个境界,初禅,二禅,三禅,四禅呢?那么有四种定,四种定,那佛学也翻成四种处所,反正是有四种,归纳的啊,还不是分析。一个是空无边处定,一个是这个识无边处定,空无边处定又一种旧的翻译叫色无边处定。第二种是识无边处定。第三种是无所有处定。第四种是非想非非想处定。
但是大家素来佛学院也好,不管他佛教大学也好,研究了半天只能报名字,实际上内容都是没有搞清楚的不知道,这四种定的境界呢,他不属于,不完全属于生理物理,而同生理物理有密切的关系,他偏重于精神意识思想,而比较偏重于唯心的。
现在我们把它分类啊,再重复一道,前面四种定境偏重于生理物理,而偏重于感觉、触受的,可以接触的到,有领受有感觉。
至于这四种定境,偏重于心理,偏重于精神,偏重于思想,他并不属于感觉的,知觉,有脱离触受,触、受,这个情况。
譬如空无边处定,这两个,合起来,这个八个名称合起来叫四禅八定了,四种禅合起来,前面四个禅也有他的定境,也有他感受的定境,后面四个定境就很不同了。
这个空无边处定,是意识状态所形成,譬如大家打坐修禅定做功夫,坐到了忘记了身见,没有身体的感觉,譬如舍念清净啊,譬如说离生喜乐,定生喜乐,身见已经没有了。譬如我们打起坐来大家学佛,你无论如何你有一个人坐在这里,还有个身体的感觉,所以我们生老病死一切烦恼痛苦是这个身体感觉了,到达空无边处定呢,起码这个身体的觉受减轻到等于没有了,没有身体感觉,连身心进入一个空的境界,这个空不是般若的那个空,不是大乘佛法(空),这个空是物理世界的空,太空的空;等于什么呢,等于我们现在,譬如你们大家静坐的人,眼睛也不看了,耳朵也不听,身体感觉都放弃了,感觉然后有个意识思想境界跟无边无量的这个太空配合为一,这个空,这叫空无边处定。
这个虚空是无量无边,等于这个宇宙,我们这个物理世界宇宙是没有边的,没有量,宇宙究竟有多大,现在科学家不敢答复一句话的,这个是证明,佛在几千年前晓得,这是无量无边;换一句话说,如果我们拿现在科学家的话,这个宇宙是无限的扩张的,无限的扩大的,扩大,无限扩大,大到什么呢,无量的,没有度量可以测量,无边的,没有边际的。空无边处定是达到这个虚空的这个境界,譬如我们静坐下来心里念头比较清净,身体感觉没有,自己跟整个的宇宙虚空合一了,这个是空无边处定。
所以我常常也讲许多学佛的人,他说我现在都在打起坐来都在空的境界里头,我说我知道,你那个空啊,不过比水桶大一点点而已,你空不到哪里去的,就凭你经常的生活感觉的范围,觉得哦我好大,空空的,已经是、这样已经了不起了。但是不是说笑话哦,你如果有这样一个大的,这样一个空的,初步开步走也了不起了,慢慢扩大这个空到无边,所以空无边处定是这样一个,并不是般若的空。般若的空,什么都没有了,也是一种空哦,般若空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呢?还不是,这是将来讨论见地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讲到,所以这个课程讲下去还多的很。
第二个呢,空无边处定,有知觉的哦,知觉是什么呢?空无边嘛,对不对,这样就明白了吧?懂了吧,知道这个空是无量无边这个境界,当然大家你们也没有到,如果你修到这个境界是无比的舒服。所以你晓得空无边处定,这个四种定的境界,在三界里头是无色界里头的事。所谓无色界已经超出物理生理的作用了,这个要清楚啊,所以叫你们三界天人表,那么讲了那么多年那么久没有个同学提出来问啊,我也等待大家问,这样都不会讲,我现在自动的说,等于佛说“自说”,不是你问答来,告诉你,空无边处。识无边处定呢,就更严重了,大家学佛初步这些都没有研究,你看翻遍了大小乘佛经,乃至大家……没有像我今天是都给你们讲清楚。
这个识是意识的识,就是我们思想意识,这不是很简单?这个识是代表思想意识、第六意识。识无边处定是怎么样一个境界,我要请问请问了。
所以我常常说,哎呀我这个年轻的时候学佛,我说可惜我,我的老师们也过世了,其实我老师在不在我也不好意思问他这个,当然我们根本老师释迦牟尼佛,他老人家也不在,我说我去问谁呢?诶,那么只好检查他的遗嘱,佛的解释,他也没有说明。这是意识状态哦,识无边处定,识无边处定呢,就不是空无边处定了。空无边处定,刚才我给它、描写给大家看,如果容易,现在用一个电视画面电影表明,这是一个、或者是黑黑的,或者是这个青黑色的,一个无量无边就是这么一个片面,什么都没有,可是清楚的,等于我们飞到高空坐飞机到最高空,或者坐这个火箭到了太空,那么空,空无边处定,或者我们坐在一个山顶上……
这个境界已经不谈,有没有连带生理关系呢,有一点,那么拿现在的医学就要问了,这还是脑的一个思想作用,这个是另一问题我先出个题目放这里,是不是同脑有关系?大问题在这里。
识无边处定呢,就不同了,就是意识状态,譬如修密宗的人做观想,叫你观想一个佛菩萨,当然先靠塑造的,或者是靠图画绘出来的一个佛像,因为你谁也没有看过佛,这个佛像,这个还是意识造的对不对?是不是?是意识造的嘛,譬如我们那里摆一个这个,我们上面放的,这个李素美在尼泊尔请回来的,这一尊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像,手里拿个宝剑,宝剑是代表一切智慧,什么都能够破得开的,利器,智慧是最高的利器,或者是一把宝剑一本书,书是代表智慧的成就,一本经典,是不是文殊菩萨是这个样子?谁知道,对不对,是不是阿弥陀佛是那个样子?他们画的上帝是不是那个样子?欧洲人画的上帝是欧洲面孔,中国人中国人面孔,都是意识造的,密宗的所有的观想佛菩萨也是意识造,乃至观想他的曼荼罗,严格讲曼荼罗就是那个,中文翻译就是道场。那个环境那个范围,譬如描写的,《阿弥陀经》描写西方极乐世界那一种盛况,那一种清净光明美丽清净那就是曼荼罗,道场,就那个、那么这个呢,像密宗所谓讲观意,观想的成就,观想成就很难哦,就是说你在禅定的境界里头,我这个意识观这么一尊佛像,这么一个极乐世界,在精神状态里头就要呈现出来,呈现出来在那里不动,在精神状态就要呈现出来,或者我观自己的身体,所谓观,就是自己意识的一种看法,变更,把自己身体观成一种菩萨的相,或者观这种文殊,我也变成这个样子,你要观起定得住哦,也要真的变成这样,不是外形变成这样,你的意识状态里硬是这样,而一定很久,不变动的,这个叫观想的成就。
这都是秘密里头秘密,我今天都把他公开给你们讲,你们学死了一万年也学不到的。甚至问那些专修的喇嘛出家人,我看,以我当年体会,我说你们观想成就了没有,我说那佛经上,密宗修法一弹指之间,我就变成观想成功了文殊菩萨,我说这样一弹指六十个刹那,我说你观起来没有,那些喇嘛给我讲没有。然后反问我你观?我说我当然观起来。诶哟,这个不是开玩笑!我说那还讲错了的?不会,嘿,这个是笑话了,不谈这些,不是笑话也……
所以你意识状态那个识的境界,现在我这个意识灵明的或者有念,清清楚楚,不观,也不管空,不进入这个空无边处定,这个意识也是识无边处定哦,你听听这个名字,譬如我们凡夫的意识也是无边的哦,你现在坐在这里,你们诸位都到过外国的,我一讲你们去过的地方,美国的旧金山你们都去过没有?都去过,现在一讲你意识里头马上到了,这个识是无边的,它没有空间的限制的。
所以学佛的人观佛像,可是你搞的不好就是精神分裂,搞的好是识无边处定,定跟精神分裂跟疯子差不多的,很严重,你识无边,识,它也是无量无边的,精神状态无所不到的,看你或者是用空的境界修法,或者用定在一个无量边的境界,这个还是脱离了生理?当然同脑有没有关系?还是一个问题在这里。
所以我们这一代研究佛学研究这些就不简单了,我所提的问题,所以不大讲,讲起来会吓死人的,现在老了我就讲,因为我刚才给他们讲,我讲现在给你们讲起来,办移交,算不定我明天就死了,就只讲到这里了,前人古人连佛菩萨祖师都不敢说的,我都把它说了,因为时代不同,识无边处定是这样一个境界,先解释这四种定。
第三个名称呢,什么?
某答:无所有处定。
南师:好,问题来了,请问无所有处定跟空无边处定有什么差别,你们光是听,所以我常常骂大家没有智慧,问题不晓得找出来,像我们有些同学们跟了好多年,他也搞不清楚,他从来没有用过脑,这叫做猪,吃饱了,饱食终日无所用心。哎,你想无所有处定,跟空无边处定有什么差别,差别在哪里?
某答:一个是空,一个是有。
南师:还有,还没有,你差不多答复的对。还有一个问题,请问空无边处定,同无想处定又差别在什么地方,对不对?我现在给你们抓问题,你们平常都不去想,都说学佛也不去研究。所以学禅宗是参话头,这些都是话头啊。所以,好,现在我们晓得,空无边处定,我刚才解释,无想处定呢,根据刚才解释当然不是空无边处定,对不对?
那么无想处定,是不是同无所有处定差别在什么地方呢,既然无所有了,什么都没有了,无想,对不对,如果说无所有处定是空空洞洞的,那同空无边处定有什么不同,这个中间有这样细微,你要现在我们给你提出来,真要学佛这都是非常严重,一个空无边处定,无所有处定,无想定,好像都是一样嘛,这不能笼统啊,不是一样。
空无边处定给它指出来那个是物理世界一样的空,太空。
无所有处定,这个定境还是意识状态,意识是清楚的,不过,什么都没有,连空都没有,可是它不是无想,知道的。
无想,无想连灭除了这一点知道也不给它,不过有一点点还起作用,有一点什么起作用?无想定知道自己现在在无想。
无所有处定是这样一个情况,不是空无边处。就在意识境界,同识无边处,识无边处是意识放大啊。无所有处定也无所谓放大,也无所谓缩拢,就是意识这一点,一无所有。也可以说一切都不住,一切不著在那里,不是一切不住,一切,有一个“什么都没有”,这么一个境界,意识的,无所有处。
好了,第四个是什么,非想,不是思想,非非想,嘿嘿,你听听,这个名字大家一念就念过去了,非想非非想,随便嘴巴上过去,讲什么讲的都……你问问问题看?
请问,非想,就不是思想了,非非想,不是说不是思想了,那是个什么东西啊?那个是意识的根的境界,那个是意识根的境界,等于我们平常,譬如说有时候你做梦是做梦了,做梦是一种想,等于你在静极了的时候,自己觉得没有想,可是那个影像还有一点,甚至还想起别的东西,别的东西影像有,不是用第六意识很明显去分别去想,可是有分别的力量蛮薄弱的,可是还是知道。所以不是现在分别意识的思想,可是有一个知道的状态;可是这个知道的状态又不是识无边处定,又不是无所有,知道的,也不是空无边处定,这是很高了。
譬如说我们经常提到,尤其中国人学佛,哎呀,我出神了,去神游了,那个神游的境界是非想,不是思想有意去的,可是那个出来神游那个知,若所知道、若非知道还是在想,还是想的(想阴)之一种。
你把这些境界一步一步清楚了,你才知道生死来那个中阴境界范围,都逃不出这些范围。
所以四个定,从来大小乘佛经上没有给你这样说的,只是名字给你说了而已,像我也是花很大的力气,没有办法表达的表达,告诉你,就是要你们去用心。
所以你说得初禅离生喜乐,是用哪一个定的境界达到这个,用哪个方法去达到这个,或者是用安那般那呢,或者用白骨观呢,或者用念佛呢,那个方法同这个又是两回事了。
或者你用空无边处,你就一上来就空无边处,就空的境界,有意的空,有相的空,这个空是有意有相,你空得了吗?第一个你被感觉拉走了,被知觉牵走了,你把感觉知觉拿开了,完全达到忘身的境界才达到空无边处,所以这四定,叫你们留意三界,属于无色界里头的事,对不对,三界天人表大家还记得吗?是无色界的(定)。
色界里头呢,像无想定到无想天已经是色界的顶天差不多了,很高了,所以你真做到了,打坐坐到,什么妄想都没有,一定很久,这个已经很难了,虽然如此无想定还算是外道,后面这四种定你达到还是外道,佛在《楞严经》上告诉你什么呢?一句话,《楞严经》第几卷?宏忍师?现前纵得九次第定,犹是法尘分别影事。你翻翻看,这个,欧阳?现前纵得九次第定……(内守幽闲)犹是法尘分别影事。
不是的,你们有书赶快翻,自己晓得翻书,不要书放在旁边,将来自己,我离开了走了,或者我不在你旁边,你们想查自己也不晓得在哪里,趁这个时候练习惯,读书学问学佛是这样。
现前纵得九、是不是那个纵,还是等一下对一下原文,就是你,佛说告诉阿难明心见性第一个给他指出心,这是本体心了,怎么讲?他说你就是修到了、四禅八定功夫做到了,都给你达到了……
(你不要跟我讲,大声报给大家听,《楞严大义》四十二,什么?你再高声讲一下。四十二页,找到了)
众人:卷一,四十二。最后第二行。
南师:最后第二行,四十二,都找到了吗?最后第二行,另外一本,那你赶快找嘛。“现前”、就是现在,“犹是”,他说那是什么,还是脱离不开意识境界,“法尘”,意的相对就叫做法,意的作用就叫做法,尘、还是一种意识上的影像构成,第六意识的功能你看有多大!“犹是法尘”,是分别心,自己思想分别,自己假设把它建立的一种状况,“影事”,还是个投影。
所以真正的菩提,就是佛法,明心见性怎么一回事,你看多难。但是他这里并不是讲四禅八定不要哦,那是求证功夫的一段,不过他是指导阿难再进一步认识,这些功夫你都到了,算成佛了没有,大彻大悟了没有,找到宇宙生命的真正的本体根根没有?还没有,这些是功夫状况。
所以现前纵得九……但是你们听了这个,所以我也不要打坐不要修定,这个还不是,那你又全错了。你等于说幼稚园不进,一年纪小学不读,高中不读,就想读硕士班,太难太难,现前纵得……犹是法尘分别的影事。
李淑君:老师,那么照这句话来说的话,四禅八定,包括刚才讲的非想非非想处定,都还是分别意识里头?
南师:当然,佛经摆在这里给你。对啊,你平常就应该知道啊,你们研究佛学那么多年,都是意,分别里头,都还是意识分别出来。意识思想出来,换一句话还是个精神状态的,并不是说精神状态是病态,这是你心理意识形成的一个定境。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