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师:上一次讲到这个,引用止观六妙门,好像大家还有几个人都提了问题,一个一个问题都问得很重要,不问,也觉得这样一讲大家应该懂了,一问才晓得大家都很茫然,那么重复说明这个。
第一个,讲这个,佛法一切讲止观,禅定或者是禅修,密宗的各种密宗的观想统统属于止观,佛法的重点在修持止观。
止就是奢摩他,观就是毗钵舍那,这个是梵文原文,翻译成奢摩他就是止,毗钵舍那就是观。止观双运,又止又观,即观,止观的同时,三摩呬多,就是止观双运,叫止观双运,两个连到,这个同时的,那么这是讲佛法的大小乘修持的基本。
所谓止,就是心念的止,心念的止,止就当然是停止的止。所以古代呢,翻成停住的意思,古代所谓停住的意思,停在停留在那里,一个东西流动把它停住了是止。那么心念的止,止中就有观。
譬如说我们打起坐来,这个注意啊,这个打坐,就是静坐,我为什么讲譬如说呢,静坐也是止的一种,练习止的一种,所谓习定,练习定练习止的一种。并不能说光打坐才是止观,不打坐不是止观,这个观念是不对的。所以我刚才说譬如说静坐,这样大家听清楚了吧。
譬如说静坐,我们把心念止在一处,当然大家做不到了,知道自己心念不能止,那个知道的就是观的作用,这样听清楚了啊。譬如说我们静坐想观想,假想一个想象一个佛像或者一个菩萨的像,或者想象观想佛菩萨的眉间,这个两个眉间印堂这里,额头一个亮光,这是观了,可是你永远定在这一点上就是止。所以观中就有止,止中就有观。
等于我们反省自己,譬如说像我们反省自己的思想,这个是观的作用。如果把其它的思想杂念妄想都停掉,专注一个目标,这个就是止。专注一个目标佛经上就是系心一缘,系心把这个心拴住钉在一个东西上,这个是止,当然你有没有拴住呢,当然知道了,这个就是观。
所以止观呢,实际上是连在一起,即止即观,即观即止。初步修行不从这个阶段来,那都是白学的。所以佛,我们上了那么多久的课,由佛初教人的不净观、白骨观,甚至安那般那就是讲止的方法,现在都没有讲到观。不过讲到这个阶段,我岔过来给你们讲止观。
那么上一次讲到天台宗的智者大师,师徒,慧文禅师,智者大师师父,给他们俩创造了,不是有意的,所谓创造了一个宗派,不是他们想组织党派一样,就是他师徒二人,在这一种修行方法上有了成就有了心得,所以以这个方法来教人走这一条路线,后来就变成了天台宗的宗派。后来的宗派当然不及他们创作的人,创作人并不想创一个宗派当祖师,自己的心得告诉大家这样走是能够成就的。
可是后来的人学了这个,就守到自己老师那个“师法”,老师的师,佛法的法,每个人守到师法,加上世俗的观念,我是这个师父传下来就变成了宗派了,党派的组织一样,所以宗派是后世并不好的一个观念。
像释迦牟尼佛自己传佛法,等于就是教育帮忙人家,他并不想创立教,后些人团起来就奉,供奉一个老师的,就变成一个团体一个教派,所以教派问题我们不谈不管,那个是微末的、看不上的东西。
慧文、智者大师创了,后来他教人家的修持的方法,当然我已经讲过了,这个不重复了。天台宗有学理,把佛学学理,那么学理用这个以《法华经》为主,那么当然吸收,《涅盘经》那个时候翻译过来只有半部,《维摩经》是有了,《金刚经》也有了,这些,那么他采用是龙树菩萨的《中论》等等为主,所谓建立三止三观的方法。
三止三观是大原则。三止三观是空假中,也就是空有中,上一次讲过的,实际上空有中是讲由形而上的观察,形而下的观察到形而上的道理。就是说,换一句话说,用现有的观察自己生理心理的状态,这个是形下的,那么到达了形上,离开生理心理,观察那个生命性命的本体,那么建立了空、假、中,三止三观。
所谓空假中,就是说我们自己观察这个身心的变化,尤其是心理方面这个思想念头,你在静止的状态观察,这个念头本来它是空的,没有个东西,我们这个思想。因为这个思想随时会变去会过去了,没有个思想可以停留住的,所以它体是空的嘛。不要被现象思想骗走,任何一点思想骗走,甚至于清净,这个感觉到心念的清净,清净也是个思想的现象,也不被清净骗走,他这个东西是空的,体空的。所以这个是空的,那么你如果观察到这个止于空的上面,好,你就很成功了。
那么定久了,止于空的上面,当然止在空的上面,在观不在观呢?不观而观了。有一个念头来已经看到了马上丢开了,因为他晓得体空不要被念头骗走。这样定久了就可以证得空的道果了,修到这个果位。
那么换一句话说,这里你们如果问,那这个空是同四禅八定空无边处定一样不一样呢?不一样。这个地方都很高,这是真正佛法了,不是随便听的,你们的程度是不是够资格听呢,我不知道了。这还是初步讲,因为这个空是理念的空了,四禅八定空无边处定是观虚空境界的空,空,所以又不同,同般若空的更不同,般若空的理念更高一层,那理到了就是事到,那个是般若空。所以这一段记录也蛮难的,听得蛮难,记录更难,表达很不容易。
那么守空定了以后,这个空的境界当然可以证果位。那么就不管他贪嗔痴慢所起的八十八个结使,九十几个结使都不理,反正起心动念就是坏的,止在这个空上。但是进一层道理呢,空是不是究竟呢?这一种空,刚才我讲这个空,认为不是究竟,因为只守空上你心念都不敢动了,当然知道心念是空的了,不敢动,不敢动也非究竟。所以要观察,空,我们知道空那个观,它也是有啊。
第二个道理呢,我们知道自己起心动念,心性这个就是空的,没有错,其实这个也是有的哦,像我们现在讲话你听话,这个东西有没有?有这个作用,是思想起来讲话,思想起来听话,不能讲它是空的哦,所以这个就是妙有,也就是假有,所以有是假有,一切有的作用,是偶然的暂时的存在,晃一下,空是真空。
如果你把有认为是道,或者空认为是道,都不对了。这个有的作用哪里来?是空中所起,越空灵它越起有的作用。这个有起来毕竟归于空的,它体空嘛。因此你不要偏空也不要偏有,不偏真空也不偏假有,才知道空性是一切有由空起来作用,一切空,一切起来作用,一切有,但是一切有本身是空的。所以它是不是,彻底的讲,它不是,不能叫它是空也不能叫它是有。即空即有,非空非有,这个是中道。中并没有一个中,这是理念性的,这个是三止三观,大概的意思告诉大家。
如果由此这样观心,观这个三止三观下去,如此一直下去在用功,当然这个一直就是说离开世俗的人生,都在身心都在这个境界上,那也很快会成就的。
可是不像我们大家,我们大家听佛学归听,佛学听听是第三位了,一个礼拜,礼拜一,礼拜二,礼拜四,礼拜五,那是等于上咖啡馆来玩玩的,在我眼睛里看大家。以世间上做人,家庭啊父母妻子做生意赚钱这是第一位了,如果讲学佛呢,前途啊、功名啊、富贵啊、家庭父母妻子那是第六七位了。就是在这个心性上一直下去,这个才是学佛,专修。所以我不是讲现在没有人学佛的了,大家以为我讲笑话,我讲的真话,不过真话讲的也很伤感的了,大家听的也很伤感,可是我也很伤感,很悲叹没有人专门在这个里头搞。包括我们这些在家出家学生都一样,我这个话是很平等的。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学生是专修的,如果找到我就承认我是老师,他是学生,所以我说不承认就是这个道理,那大家讲来讲去都会讲那是口头禅,玩嘴巴的,没有实际修。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