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我们这个课程讲到生命科学,对于这个讲到生命科学的修证方面,就是求证方面的,讲到这个修定,由修定现在到达了这个四禅八定,转到这个止观。
那么止观里头引用了、说明了,天台宗的所用的采用安那般那呼吸法的一部分而转入佛法的止观,到这个阶段。
那么首先一个大原则我们知道,佛法的一切理是个两方面的求证,一个是智慧,智慧的解脱,见地,见地是古代的名词,见就代表了思想观念观点,由我们现有的思想观念观点引发真正的般若智慧而解脱成就,甚至于成佛之路。那么这个见地方面,我们怎么样用智慧修行,见道的这一部分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、没有提,没有再讨论。
现在只讲到做功夫,做功夫是讲由共法开始,四禅八定怎么修定,讲到了止观,讲到了天台宗的六妙门,实际上为什么讲六妙门,他采用了安那般那、白骨观的这个初步,而转到慧学,由定到慧的这个修养,修证。
那么到这个修证为止,由天台宗的止观,最后他所谓六个方法,数息随息到了止息,然后,不是然后啊,数息随息止息是调心安静,进到定的境界,跟到转到慧学方面,智慧的解脱,所以就用三止三观,以中观为主,得到心性的这个极果,极点那个果位,不算极果吧,得到心性的那个,不能用极果两个字,得到心性的、这个姑且用极果也可以,应该用个究竟,得到心性的究竟道理。
但是,也严格地讲,当然没有跳出佛法的佛所说的四句话,“诸行无常,为生灭法,生灭灭已,是寂灭最乐。”
换一句话,他最后采用的了心性,了心了性,所以引用永嘉大师一句这个名言,之所以到达止观成就,以天台宗道理配合教理来讲,佛教的学理来讲,“实了因之所了,非生因之所生”,这个要特别注意,“实了因之所了”,一切都是了,空掉,并不是说你用功以后另外得一个什么,“非生因之所生”,这个道理要搞得很清楚。
但是这样,所以见道是法身般若解脱三位一体,法身般若解脱三位一体。那么如果拿历史性来讲,他这个中间是采用了佛法四禅八定的修法,四禅八定是采用方法呢,入手的方法是采用安那般那,当然包括一点白骨观,而进入这个。
在中国的佛法历史上这个时候正在隋唐这个阶段,那么这个时候达摩祖师把禅宗引进中国是刚刚开始,以这个智者大师创天台宗的时候,正在梁,南北朝的南朝,梁、陈隋之间,陈是陈霸先做皇帝时候,隋是杨坚做皇帝时候,陈隋之间这个阶段,还没有到唐代,那么禅宗正在达摩祖师刚要进来的阶段,到中国来的阶段,已经进来了,不过禅宗的发展,这个时候还在二祖,达摩祖师初祖了,二祖神光,三祖僧璨,二祖三祖这个阶段,还没有普遍地宣扬开。
到了唐代以后禅宗就鼎盛了。因为禅宗的兴起呢,所以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没有谈修证方面,不多谈修证方面的功夫。尽管有达摩祖师的,所谓流行的有达摩祖师的禅宗等等,但是因禅宗的兴起,大家尤其是中国文化非常快的融合,接受了、融会了由老庄的孔孟的思想综汇了以后,把佛学的原理更放大光明。那么所以对于修证方面,这个用功夫入手的,由小乘功夫,一步步按部就班这样入手的,慢慢这个色彩就减弱了。
那这个时候我们晓得,在初唐时间,这个初唐包括了唐太宗、武则天、唐高宗这个时代,禅宗兴盛了,那么修证的好像慢慢地就衰落了,切实做功夫的。可是同一个时候,几乎在这个阶段呢,这个《楞严经》进来了。
那么《楞严经》这一部经进入开始还不是普遍流通的。这本经典的传说很多了,在印度后期的佛法里头属于国宝,不准流出传出来,不准传到别的地方。所以这位带过《楞严经》来这位祖师这位法师,印度人,叫这个、叫什么?这要翻上面名字非常不恭敬,对不起了,记不得,你们诸位也没有帮我一下,也记不得,你们记不得应该的了。
那么就是般剌密帝,般剌密帝,他几次要把《楞严经》传到中国来,出不来,那是国宝,很严的,最后据说般剌密帝,然后把《楞严经》整个的梵本浓缩得很小很小,把自己这个两个肋的皮扒开,那么慈悲为了我们,把皮扒开,把这个经典藏在这个两个夹窝下面的皮,再缝起来,避开了检查带进中国来。
那么《楞严经》当时翻译呢,就是叫房融(做)笔记的,房融那个时候是广东的刺史,那么般剌密帝从海道进来,进到中国来,从广东上岸,碰到刺史是房融,学问很好,学佛的,他本来也是唐朝一个地位很高部长之流,因为政治上的斗争意见不同,把他下放到广州来做刺史,等于当省长了,贬低了。那么他正好碰到这机会做笔记了,翻译这个楞严,所以文字是非常美。那么整个的《楞严经》的修持呢,学理跟修持配在一起,所以它又是教理又是修证的功夫,又切合于禅宗的,所以《楞严经》的开头一两句,直接讲出来这个一切众生与宇宙万物生命的本体道理。
不过他借用一个故事讲这个,就是阿难跟佛俩,阿难因为出去化缘了,碰到一个名妓,妓女,看上阿难的漂亮就引诱他,想跟他发生关系了,那么阿难当然不会动心了,她就用了一种巫,我们现在讲用巫婆最高的巫法,魔法的咒语就把阿难迷糊住了,进去了正要怎么样的时候,佛已经知道了,那么《楞严经》上佛是用神通了,化身,赶快吃了饭以后回来打坐化身出来,就叫文殊菩萨念一个咒子,不是楞严咒哦,不是这一本经典上楞严咒,大家以为救阿难说的楞严咒,不是,那么用一个咒语救阿难把他,把魔法破了救出来,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开始。由男女饮食开始了,由饮食到达男女,然后回转来,就佛给他讨论就谈到心性,宇宙万有的本来,由心理的讲到物理。
换一句话说物理跟心理怎么关系,这个生命的。物理跟心理两部分同一根源,就是心物一元的,那么怎么解脱,这个问题由心理讲到物理,由物理讲到修持,由修持,最后有二十五位菩萨起来做报告的修持的,个人修持的经验。那么这个完了以后最后又是一个归纳,生命就是个五蕴,我们都晓得这个五蕴,大家都还记得吧,马上要报得出来、一讲啊,色受想行识,心理生理合起来,也叫做五蕴,蕴藏在里头,那么后来就讲到五阴实践。理论你尽管懂了,心物一元,宇宙万有道理,这个我们后面要讨论的,就是见地方面。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