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岔过来另一个问题,这是讲,我们提出来,等于继续上一次的,念佛也好,修定也好,观心的也好,一般的,还记得吧?上一次是这样吗?好,另外讲后世的参禅的人,同不同呢?不同,稍稍有不同。本来中国这个禅宗从达摩祖师以来,我们先不讲印度迦叶尊者以后,释迦牟尼。讲印度的第二十八代祖师,就是达摩祖师了,到了中国来,所以全部禅宗是中国的第一代的禅宗的全部祖师,从达摩祖师进入中国以后,一直到唐、到宋,宋朝,这个七八百年中间,六七百年中间,禅宗是都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,没有一个方法,等于《楞伽经》,所以达摩祖师所以以《楞伽经》为印心,以《楞伽经》的,《楞伽经》印心,《楞伽经》一句话,以无门为法门,没有个方法,不理任何一个方法。不理任何一个方法就是方法。换句话说呢,任何方法也都是禅宗的教育法,要两面看清楚,正反。到了元明以后,宋朝,南宋以后,才慢慢兴起,直指人心见性成佛,以无门为法门,变成有法门的一个禅宗,干什么呢?参话头,所以叫做参话头。
话头什么叫话头?就是大问题,话头大概分两种。一种是有道理的话头,在古文叫做禅宗叫做有义语,有意义的。例如什么“生从何处来,死向何处去,”这是个话头。话头就是问题,问号,“父母未生以前,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”,这也是有义语,这是个问题。或者是说“无梦无想,不做梦没有思想、主人公何在”,也是有义语。有些话头很多了,像后世,明朝以后,清朝到现在,禅宗差不多留下,一般只晓得用一个话头“念佛是谁”,换一句话抽烟是谁,当我们吃饭的时候,吃饭是谁,走路的时候走路是谁,那就太分散。所以在佛教里头因为大家要念佛,念佛是心念的佛号啊,所念是个佛号,能念的念佛的这个是谁?这是个话头,都属于有义语。
无义语的话头,那是一般不大用的。一般这个普通智慧低一点听都听不懂,“什么是佛?干狗屎。”“什么是佛?郑州大萝卜头。”譬如这些,毫无道理,都是问题。那么问题在哪里?什么是佛同干狗屎什么关系?换句话干狗屎怎么是佛啊?这样叫做参话头。这是中国特别兴起。
这个方法产生呢,就妙了。你永远抓住一个话头,可是呢同别的做功夫两样哦,譬如你听呼吸、譬如说你修白骨观、譬如念佛、譬如密宗做观想等等,你反正那么去做,不要怀疑,那要个信念。禅宗就要你怀疑了,譬如我参,假设用这个话头,念佛是谁?换一句话我现在参话头的是谁?他要随时在追问、怀疑,我问这个,现在我坐在这里是谁?讲话的又是谁?他要加一个怀疑。那么这个方法很妙了,你把一句话头,其它的什么都不想,外面也不看,就是一个话,孤伶伶的就是一句话头存在,这个话头里头,所谓古代叫疑情,疑就是要问号的哦。佛、什么叫佛?为什么我要念阿弥陀佛?阿弥陀佛我是听你说的,我为什么要念?这都是疑情,要拿出话头怀疑。即使佛说的话我还要怀疑他,因为他是证道我没有证道。这是参话头,他又包涵了止观,包涵了我们的天生的心理状态,我们天生心理状态有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这个多疑的心理随时有的哦。譬如我们的心里,生下来就有,究竟我活多少岁?将来如何?因为一般人都有自己怀疑自己,明天不知道,所以去找算命啊,看相啊,卜卦了,去问人家神通啊,因为自己处处有疑嘛。今天我买了股票,明天会不会发财呢?都是疑嘛,疑的心里是当然的,他用这种综合下来,所以参话头,一路叫你参到底。
好,你看到,宋元以后有些人用参话头的方法,不过也很可怜,现在好像禅宗,我看到也是很可怜。有些人死死拿到一个话头,坐在禅堂这样驼起来“念佛是谁?念佛是谁?念佛是谁?”搞了一辈子;然后打坐起来跑香,人这样弯起来“念佛是谁?念佛是谁?念佛是谁?”就是那么搞,那很多哦。古代,像我们小的时候看到,进了禅堂一看,我就笑了,这不是已经疯子嘛。就我不会参,念佛是谁,我念佛,不过你问我是谁,那我倒要考虑考虑,谁又是我呢,都是问题,这个生命,这个不是我,这是妈妈爸爸那里借来的一个租的房子,住了几十年,一住进来我们一住进来永远给他在修理,房子随时老了嘛,吃药啊吃饭天天要修理的,修到最后嘛,结果两个房东也拿不走,最后还归到泥巴里头去了,这个不是我,谁是我?我是谁?实在是问题。
你看禅宗,不过有些人参参参话头,我们不讲人,很多人,参话头,念佛,那可不像你们,那是疯了一样,参话头是要参到、人完全神经了,心里念佛是谁,马有慧,念佛是谁?还是管自己,参到完全是白痴一样,诶,可是有一天或者一个东西“啪”一掉下来,一惊,话头也没有,什么也没有,然后我也没有了,身体也没有了,这个清明境界现前,有些人认为这里就是见道,悟了,这也很多哦。
那么你像前天,那个老头子美国来的,不是讲讲,自己有一次念佛念到什么都不知道,这个常常有。那么你觉得这个时候身心都没有了,一片空念,很清明,有些人认为很高兴这里开悟了。其实同我们刚才讲的境界是一样,还是意识状态。因为你拿心理学讲这个道理,你把所有的思想用一个莫名其妙的一个问题把它困住,而这个问题是有意义,也无意义,没有意义,也有意义,等于我经常比方,等于你心里的思想一坨面粉在那里一样,都飞的,风来飞,你忽然放了一点水进去,这个面粉把它凝结来,然后加水,慢慢粘粘把所有全桌面上的面粉都把它粘成一坨了,这个念头完全到,忽然这个一坨当碰到一个力学外境界也好,忽然自己也好,一下念头提不起来,“砰”崩开了,也叫做三际托空。这个话头也没有了,其它杂念也不起,这个时候身心的感受都是空的。那么这不算悟啊,这还是在色阴区宇里头,不过你觉得道理上许多都明白了,是融通妄想。
我所了解的,清代以后到现在,很多像参禅的人,当然非常少,我讲很多是客气话,到达了这样已经智慧也打开了,学问也好了,懂了很多,以为是开悟了,还不是,还是第六意识心理状态,不过清明。至于说这样开悟了还得到,将来你说,譬如我当年有一位,禅宗的大师我在《禅海蠡测》上提到,那当然不讲他名,原来在香港非常有名,跟虚云老和尚几乎齐名,跟我俩好朋友,后来我在台湾,他在香港,宣传南某人是我的皈依弟子,我说这个家伙怎么这样乱搞?我在台湾就写一封信,没有写信给他,写一篇就提到,因为我有一个习惯保留他的名声,我说有人在香港乱吹,结果他晓得,后来不讲了。后来杨管老就笑我,杨管北,他说你不应该;结果他死了以后,香港这些供养他八百多万港币,他说你早承认是他的徒弟八百万不是你的?他说你真是不会赚钱啊,哈哈哈,我俩开玩笑,这是真的,这位。
所以他当时给我俩谈,我就批驳他,他只到这个程度,过不去了,他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死了,一涅槃(就)不来了;啊,我说你还是这个见解?我说你能够不来吗?证入涅槃他就不来了,等于一般人讲佛学的,我要修到来生再不来做人了,太烦了。我说你少吹了,不做人,做什么?你做佛没有资格,做蚂蚁还不要你,你还做不了主,我说佛也没有涅槃你知道吗?我们两个在云南谈的,我痛驳他,我说《楞伽经》上佛告诉你,“无有佛涅槃,亦无涅槃佛”,佛也不在涅槃中,涅槃不是这个,涅槃不是说不来耶,也没有说来耶,我说你怎么搞的,一代的大师,那当然只有我讲他的,搞得他愣着。后来我们两个香港见,那个时候正是民国三十七年底,这就是快到第二年大陆就,我说好好香港见,因为我准备到台湾了,他是到香港。这位大师在香港,当年非常有名,学问也真好,所以他的著作文章也真好,著一本书批驳永嘉大师的《证道歌》是假的,而且是完全老庄的思想等等。哦,他的文章著作很好,(也有)修持境界,定的境界。
那么你说假设以禅宗一样,我们修行到达这样,配合四禅八定要证果呢,注意,心行,心理行为,从无始以来的习气,不是这一生的习气哦,这个心理的状态,譬如一个人心里很古怪、思想很多、很好奇,或者脾气很坏,或者脾气很内向,或者脾气很外向,这些都是心理的结使,都要割开了才能谈证果。这个果还是小乘之果,还不是大乘成佛菩萨道开悟。那么假定到达了这样的境界,还要再参了,那才是真的话头来了,身心都忘了,所以禅宗形容桶底脱落,好像一个水桶一样底底都脱掉了,上下都打通了,四面灵空,这样,心性,当然你到达这样,满眼看到整个虚空,这个有形的亮光,给你心性的神光配合一起,一片光明中,清净轻松,甚至于你走路的时候,这个脚踏在地下好像踩在棉花云上面一样。你说你得道了没有?你翻开《楞严经》就知道,还在色阴区宇。甚至还可以慢慢你定久了,脚心可以离地走路。这个离地走路,不是这个在这个境界来的哦,换一句话你在这个境界定久了,你的生理的变化就会起这样大的作用,所以证得菩提没有?没有。因为这还是一个境界,这还是能,那个心里的功能生出来所出来的生理的一个境界现象。
如果运用《楞严经》的话,对五十种阴魔有两句什么习惯的话,上一次大家正翻到。啊?
某答:“不作圣解,即为圣境,若作圣解,即入群邪。”
南师:对,你的广东国语,他说“若作圣解”,你认为自己得道就是着魔了,“即入群邪”。“不作胜解”,你知道自己还没有到家呢,是“即为圣境”,是进步的,还要求进步。所以佛都给你说了,可是一般人不懂,你只要认为,诶,这一下我对了,就着魔了,魔跟佛俩分不开的。
这个了解了以后,如果光走心地法门呢,在这样境界上,这个才是大话头来了,禅宗叫参话头,修定的人到达这个境界,你晓得不过是初步。如果讲大乘佛法这个空灵身心皆忘,身心很轻灵,杂念妄想不起,分别不生,这个才是正的、正念的系心一缘,慢慢定久了可以离生喜乐了。还要进修,那么这个时候进修要什么呢?一个普通,你要进入到社会,进入到人世间去进修去。甚至你跟到蔡老板了,或者是跟到这个马有慧弟弟到澳门赌场里去最好去找一个工作,而且参加赌、酒色财气都来,你看看自己还在那个境界上不?乃至碰到蔡老板去年的事情一样,你看你能……你看,蔡老板本来有一点蛮好的,到去年以后他那个境界就不大对了,就垮掉了,至少是削了一半,西瓜一样,这是个……,因为,为什么,这不是讲笑话,你要晓得真到我们要死的时候,这个架子分散的时候那个痛苦,那个来的境界,危险的痛苦的恐怖的都来哦。如果你永远还定在这个境界上,其它的所有恐怖的喜爱的,什么来,你最亲爱,我爱你,你爱我,反正老子也不爱你,你也不要爱我,爱也没有了,能爱所爱都没有了,那你差不多,还是初步的差不多。只说定哦,还没有说悟道,这还不叫悟,还是这样必须要证。再进一步呢,后面境界就很多了,所以叫你们参考。那么我们讲渐修之路,说到这里为止,暂时只能到这里,再多了你们也接受不了,因此转回来。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