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命科学研究》第62讲


唯心净土

好,后来禅宗,譬如说到唐朝禅宗起来,阿弥陀佛历代也有祖师,初祖就是这个庐山的慧远大师,到了唐朝一位大师第几代,第七代了吧,善导,善导第七代,你晓不晓得?

某同学:不记得,善导第二祖。

南师:二祖。这个善导,台北有个庙子叫善导寺,就是这位善导大师,也是提倡,他不是像密宗禅宗一个传一个的,隔好几代慢慢有一个人出来,专门宏扬这个净土宗的念佛的有所成就,大家只当是,是民选,自由民选,公认他是这一代的大师。譬如民国以来净土宗大师印光法师,也是山西人,跟庐山慧远禅师很相像,大部分,差不多念阿弥陀佛净土的都是北方的祖师们多,出在北方,我觉得北方人比较笃厚、老实、诚恳,不像我们南方人那么很复杂。哈哈。

这个到了唐代的大师呢,善导大师,影响就很大,后来慢慢把这个法门也传到日本,日本也有净土。

那么当唐代这个禅宗流行了以后呢,净土宗本来是靠一个主要的精神思想肯定绝对的一个信念,都不讲理由。决定好好念,身心得救,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那么到了唐代以来,净土,因为禅宗讲唯心的法门,一切唯心,所以比较起来人家,我们做一个分类。阿弥陀佛,是依仗他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以禅宗呢,完全靠自力,明心见性,即生成佛,直指人心,明心见性。现在是,我不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所以你翻开《六祖坛经》,我们广东这位第六代禅宗祖师,慧能,我们东方人要念佛往生西方,那西方人要往生哪一方啊,往生东方了,不过换换位置而已,这个《六祖坛经》呢,这个成语,你们翻一下就看出来,那么禅宗呢,就讲完全自力。

因为禅宗的,在唐代开始也是那么普遍地流行啊,慢慢使禅宗跟净土两个结合,那么净土宗到了唐代善导大师,差不多,不完全,这个特别注意,差不多的,不完全,这个时代的关系,那么又加了一个理论啊,唯心净土。

唯心净土的话,就是说我们要念一句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,离开我们这个世界地球非常非常的遥远。可是遥远没有关系,这都是佛学的理论,生命的本源,空间跟时间是没有差别距离,都在一个地方。

(没有?你那个(磁带)好像跳了吧?)(某同学:没有了)

那么是这个道理,那么唯心净土呢,就是说,我现在,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心中,不是我们这个肉体的脑筋的心里头,在我们生命根本的心物一元那个心中。也同现在,这个这个这个我们肉体的脑筋心理有关联,就是说我们,什么叫净土,阿弥陀佛那个世界叫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翻译的名称叫做净土,绝对干净。

净土呢,所以到了唐代净土宗,念佛跟禅宗一配合叫做唯心净土,我心净就国士净。我此心念,自己本身、心清净了,我们心中的国土同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个国土一样的清净,所以把自力跟他力配合一起,这个呢叫唯心净土。

他承认净土三经,《无量寿经》《观无量寿经》《阿弥陀经》,《阿弥陀经》讲得都对,但是念佛的是心在念,我死了以后这个生命完结的时候,一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也是心的力量、心的功能。这个心的力量心的功能是超越空间与时间,所以我常常提到,我在《禅海蠡测》几十年以前提出来一个问题,当然小问题,也是大问题,科学上讲这个宇宙时间速度最快是光速,我说还有个东西超过光速,是念速,这个思想观念比光速还要快,你说十万八千里光速还是要一点时间,这个念速这里一想已经到了那里,有那么快。所以《阿弥陀经》里讲你要相信临命终时,一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念阿弥陀佛立刻就往生了。他说如什么壮士伸臂,就像一个由身体很健康的人,把手这么动一下就到了,我说到了、已经到了,他说就那么快。壮士伸臂,这个手膀伸一下就那么快,等于我们比方说:到了,这个手一比就到了,就那么快,这是念速。

那么到了唐代以后呢,好,那么你们翻开了,后来《楞严经》也翻过来,就是阿弥陀佛旁边一位副教授讲,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,那么就翻开了,《楞严经》这一段了。

哦,已经超过时间了,那么要不要,你们还有时间吗?没有问题吗?

某同学:没有。

南师:回去家里观世间菩萨要管呢?

某同学:没有,没有。

南师:不管?

某同学:不管。

南师:哦,我们念佛,这个给我拿一本。那么,你有一本,你给我翻一翻,哈哈,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。

某同学:三五一页。

南师:那么他这个呢,同禅宗是又不同了,跟原来,上面大势至法王子,三百五一找到了啊,与其同伦,一起的五十二位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。这些都不讲了,向佛说,他说他当时修念佛法门来的,这些都不管,念佛法门道理在第三行。

彼佛教我念佛三昧。这个念不一定嘴念哦,你注意,讲净土宗念佛不是嘴念,心念最重要哦,嘴念出声音是小本《阿弥陀经》上一个方便的方法,因为嘴要连心嘛,所以念是心里头念,念佛。

譬如有人,一专为忆,一人专忘。他说什么叫念佛这个念,给你解释,比方有一个人,一个人,等于我们要想买股票要发财,或者欠人家帐,随便你到什么时候心中挂在里头,这个叫“一专为忆”,忆念这个叫念,你懂了这个忆字就知道念。他说另外一个人比方,专门讲了就忘记,什么事情容易忘。

他说“如是二人”,这两个比方就是说,佛,一切十方诸佛念念爱我们众生,他总归记念我们挂念我们。忘掉呢?是我们忘掉了佛的境界。所以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碰到不碰到,或见非见,或者见到佛或者没有见到。“二人相忆”,他说这两个人如果不要忘记,忆念他,我想妈妈,妈妈想我,我想情人,情人想我,二人相忆二忆念深,只要这个忆念不忘记。如是,这样,乃至从生至生,同于形影,不相乖异。就是这一生死了,这个念头丢不掉,来生再来还是继续念佛,“同于形影”,有个形影作用(一样),“不相乖异”。

他说,十方如来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,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。他说十方佛啊,挂念我们一切众生,等于妈妈挂念自己儿子一样,可是我们一切众生不乖,不听佛的,不想念他,所以自己逃走了,那个妈妈想白想,所以诸佛在那里想我们白想,可是诸佛不怕白想,他还是想我们。只是我们不想他,“虽忆何为”,佛想我们白想。

子若忆母如母忆子。他说儿子,众生想念佛,像儿子想母亲一样,母子历生不相违远,他说母子之间相会了。“母子历生”,不止这一生,生生世世都不会分开了,他做了比方,讲念佛法门。

若众生心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。

大势至菩萨经验告诉你,他说我是走这个法门来,假设一切众生心里头随时忆念这个佛,念念都想到佛,他说我告诉你,这一句话我加上,现前就是现在,当来或者是将来,不一定,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将来,必定见佛,不是必定成佛哦,“必定见佛”。你到去佛不远,这样见到佛的境界,你离开佛就不会(远),成佛不会太远。

这个样子呢,不假方便自得心开,不要用任何方法你心就打开了,就可以明心见性了。所以你念念心中念佛,等于我们天天玩香味的人,等于女人天天擦香味身有香气,慢慢熏,虽然香是香水来的,可是天天,你今天一点明天加一点永远就染上,本身有了香气,所以这个法门等于说比方叫做香光庄严,庄严。

大势至菩萨报告,我本因地以念佛心,入无生忍,他说我开始修就是修这个法门,我的本来的因地走念佛这个法门,到达了菩萨境界、 无生法忍,无杂念妄想可生了,自然都在净土中。

今于此界,摄念佛人归于净土。他说所以我现在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上,摄念,抓到,我抓住那些念佛的人,带领他们回到佛的净土。

所以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。他说释迦牟尼佛,他说你今天问我,哪个方法最圆满能够通达到佛的境界中心去呢,我无选择,我没有其它的考虑,我告诉大家还是念佛的好,怎么样念呢?下面讲要点,秘诀了:都摄六根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

“都摄六根”,这一句是秘诀了,耳朵不向外面听,回转来,眼睛不向外面看,回转来,思想不向外面跑,回到心里念佛这里来,身体不要管感觉,回到念佛这一念上来,呼吸也不要管,什么也不要管,什么身体也不要管,都摄六根、眼耳鼻舌统统归纳,归到什么?念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念到阿弥陀佛念不动了,没有这个阿弥陀佛这一念了,念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一个字都没有了。这个念,清清净净,没有身体感觉,没有一切感觉,也没有空,也没有有,统统就是一念清净知道停在这里,“净念相继”,干干净净无善也无恶,无是也无非,一切都没有这个念头,永远定在这三昧,得定的境界,得到三摩地,这就是净土的境界。

他说“斯为第一”,他说怎么样第一法门?都摄六根,不要向外面乱找乱跑,他说这个无上第一法门。他说佛啊你问到我,我是不考虑其它的,我无选择,我没有选择,只有念佛,这是阿弥陀佛旁边大菩萨,这个大势至菩萨。

那么人家问我,常常说,怎么观世音菩萨容易懂,怎么叫大势至,人要死了不是大势至嘛,那个大势来了谁也挡不住,要变天了,那个大势到了谁也挡不住,这个菩萨的力量太大了,大势至菩萨。“都摄六根净念相继”,这个是一个。

我们今天所讲的就是说,走唯心路线不管这些生理上的,那么你说病痛,痛让它痛,苦让它苦,都丢掉了,都摄六根。我们就觉得哎呀我念佛是念,身上还是难过啊,因为你六根里头意根没有归到这念佛这上面来,或者你的感觉的第六意的感觉的作用还是跟到生理上,跟到境界上在跑嘛,所以没有都摄六根。就是这样,先介绍了这个。

所以净土法门它是了不起的地方,它就跟禅两个配合为一了,所以入到三摩地进去了,就是这样一回事。明天有吧?

某同学:有。

南师:明天介绍天台宗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