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上次已经介绍到这个佛学的小乘的基础,三十七菩提道品的四念处。那么这个四念处的修法,其实三十七菩提道品基本在四念处,念身不净,念受是苦,念心无常,念法无我。那么这是一个原理原则,也就是智慧之学,这是佛学的基础。
那么在道理上我们都知道,可是要怎么样求证到念身不净,那么佛的教授方法求证,就是不净观与白骨观,为基础的功夫。所以不净观白骨观以这个做基础的。
但是我们也看到佛经,所谓佛经戒律部分,各方面的记载,那么当时有许多佛的弟子跟佛学这些法门,已经理解到所谓无常、苦、人生空、无我,了解了,再修这个白骨观,不净观白骨观等等,那么很多都当场证到罗汉果。这个罗汉当然分等级的,他的求证到的这个程度,所以分成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等等,这都有专门的名词。但是因此也有少数罗汉比丘,得道了,自杀了的。这是普通佛经你就看不见了,在小乘的佛经里头有,戒律里头有。所以后来佛在戒律上就制止,不准自杀的,自杀有罪,犯过的。
那么你像在这一方面修持,证道了为什么自杀呢,这就是我们做功夫的,修不净观白骨观,当然大家听听,随便听一下了,如果加以真实地修持这样做,看通了,看多了,的确人会灰心想自杀,也实在没有意思,这个生命活到原来是这么脏,那么没有意义,这是一个事实。
等于说我们现在人,拼命想了解生命的根本,学佛学道,或者学其它的宗教,多半走入不正常的路线,心理不正常,精神不正常,这个是行为不正常,很乖张的,就是同世俗一般同一个正常的人生完全相反,这个现象是很明显的。
那么所谓由此证到菩提,证到涅槃,证入涅槃寂净境界,实际上涅槃就是绝对空了。那么既然是空,什么都没有意义,那么生命的极果求来是空,是不是究竟,的确是个问题。
但是这个是个问题啊,生命究竟是不是这样的空。那我们如果做研究,释迦牟尼佛当时从太子位置上出家,就是说放弃了王位不当,要解决这个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的问题,也解决宇宙万有生命根本的问题。如果只照这样说,这个问题是不是解决了呢?还没有解决了,照样的有生老病死。不过呢,把生老病死都是看成是空的了,是非常消极的,一个悲观的一个看法,对于生命是无奈的,对于世界一切是悲观的,早一点脱离了好,早一点解脱,解脱了到哪里去?解脱了涅槃境界永远寂静,寂灭。寂灭就没有了,清净。那么这一种是不是究竟道理?是值得研究的问题,所以小乘的佛法就是以这个为基础,这些我提的都是问题。
所以现在讲小乘佛法是大乘的基础。小乘佛法现在在学理上叫南传佛教,就是泰国、缅甸、马来西亚一带等等,东南亚的这一面还保留的原始佛教。他的经典都用巴利文,巴利文不是法国巴黎那个意思,这一种文字称为巴利文,原来印度的另外一种文字所存在的。那么他修持的方法同求证的方法,就是以四禅八定,这个四果求得、证得涅槃寂静为究竟的。
实际上我们再回来看,四念处是对付跳出三界的一个方便的方法,佛当时所说。所以念身不净,做不净观、白骨观是对付欲界的男女的欲念叫你看清楚。要解脱了男女欲念,只有看清楚男女此身不净,最后剩下是白骨,白骨也化成灰尘了,这是生命。所以没有什么可爱的,没有什么可贪欲的。
念受是苦呢,对付色界的。所谓念身不净对付欲界的,尤其是对付男女之欲的这个欲。念受是苦,是对付色界的,跳出色界,色界的感受,物理世界这种感受。所以念心无常,念法无我,跳出无色界的。换一句话说生理的物理的是空,精神的思想也是空,心理也是空,什么都没有,所以叫做跳出这个三界束缚,超越三界的这一种说法,这一种修持,所以叫做小乘。
在我们中国,佛法进入中国,批判佛学的叫,这个中国佛法早就晓得用批判,现在我们几十年,GCD所领导的有个名词叫批判。这个批判的名称就是佛学里头来,GCD很多名词都是出在佛学里头来,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。譬如书记,书记是佛学的名称。禅宗祖师们大方丈的旁边,做秘书的记录的那个称书记。譬如说我讲现在要研究文化历史很有趣,我们说现在民主时代的总统,总统是明朝的和尚的官名,管理和尚的那个叫总统。嘿,现在人,都是人类文化,自己都不清楚了,乱称名词很有趣。尤其明朝有些,清朝到学明朝一部分不是全体,有些官名都是和尚庙子里出来,因为朱元璋是和尚庙子(借用),和尚庙子的政治,所以督察院,督察就是和尚庙子里头那个管纠察纪律的人。这是顺便带到,这不是专题讨论这个。所以这个,刚才我们恢复到本题。
这些解脱的方法,当然不算是很究竟,所以中国开始批判他,这是佛教的始教,开始的始。就是说,说明这个佛法是不究竟的,但是佛悟道了以后出来,初步三十二岁开始说法是说这个法门。所谓三转这个、三转四谛法门,哪四谛呢?就是苦集灭道。这都是理论了,这要记住了,这个名称叫四谛。“谛”字的意思就是四个很确定的真理,这个内容包涵很多、很精细。
那么就是说先要认识世间一切皆苦,生命活到也就是苦。怎么苦呢,生理身不净,感受都是苦的。心、思想一切都把握不住,现实没有办法可以把握,空的。所以一切世间是苦的。众生以集苦为乐,所以这第二个叫集,集中的集。集就是拿我们现在讲,要抓住,什么都
抓住,等于我们国内现在讲抓住时间,把握、抓紧,这个抓就是集。以集苦为乐,众生的颠倒、错误的观点。人生要仔细观察自己,我们人想尽办法自己找麻烦,自己想尽办法找来的麻烦为满足,叫做快乐。这是颠倒的思想,就是错误的。譬如我们读书人,眼睛也读近视了,头也读歪起来,背也勾起来,读了书连屁用都没有,写一本书叫做有学问,这就是集苦为乐,自以为对。当然做生意也是一样,做了半天赚了钱,做了官,甚至当了皇帝;采得百花酿蜜后,蜜蜂一样,为谁辛苦为谁忙,最后什么都没有了,所以众生颠倒,以集苦为乐。所以是苦,苦谛要看清楚,集谛。
那么灭、道,要怎么样就灭除真正的痛苦,没有苦,灭除了一切痛苦,只有修道。道怎么修,道就是涅槃,本来寂静空的,要证这个,以这个为基础。那么这个叫做佛的初步出来说法的,四谛。那么这个中间,当然也提到四谛以后,那么初步说法,少数人都跟他出家了。所以在鹿野苑中,就是他当太子的时候出家的时候,他的父亲派了五个大臣的弟子跟到他出家,后来这五个比丘出了家的,是他基本的弟子,因此就影响很大。这个就是小乘教的开始。
中国佛教的批判它,佛初出来说法,是说消极的,拿我们现在名词讲。为什么如此呢?这个里头没有说明,拿我们现在说明,要了解当时的历史。印度在二三千年以前,佛那个时候,为了追求生命真谛,出家修道的各宗各派是特别多。现在印度也差不多,这个气候的关系,地质的关系,人很懒,可是脑筋躺在那里,生活不要太……尤其是中印度到南印度这一带生活不要太劳苦,那么非常懒。等于现在东南亚这些民族性,还有这个风气的。可是幻想很多,追求生命的真谛的,出家的特别多。可是出家修了各种各样的方法,所以当时很多啊,有些苦行外道、有些什么裸形外道,所以我们世界上裸体会,人都、男女都要脱光的,这个时候在佛的那个时候是个大学派,大家都提倡天体,脱光了干什么呢,就是在太阳里头晒啊、水里头泡啊,或者是学一个姿势也等于我们的打坐,坐起来不动,尽量劳苦自己的身体,这个侮辱自己的身体,糟蹋自己的身体,要使这个脱离肉体以外,要追求一个真道。
因此佛出来说法,先说了四谛,苦集灭道,换一句话也包括世界上那么多信宗教、求道的人,都是庸人自扰。自己在集谛中,把那个不正当的方法,不正当的真理自己以为是修道,所以集苦为乐是个错误。因此他下面讲呢,真正要灭除这些痛苦烦恼、人生要解脱只有修道。道是什么,就是涅槃,证得涅槃空为究竟,这个叫初转四谛法轮。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