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命科学研究》第09讲


小结

那么,宇宙观的总结论,总体的观点,而佛法是心物一元的唯心论。所谓心物一元的唯心论,这个“心”字,并不是完全指我们这个思想、知觉、感觉的这个心了。所谓这个心啊,或者用心,或者用性,心、性两个字,在中文里头就代表了,有时候,要注意这一句话,有时候是代表了本体论,是这个心,更不是西方哲学所讲的思想、意识思想这个心,这一点必须要了解清楚的。

那么对宇宙的生命同个人的生命,基于这个唯心的原理,而形成了这个物理的世界,这个宇宙。那么这一部分是非常复杂,佛的说法对于这一部分,也只予大概的提一下原则。当然的没有像现在研究自然科学那么分类的精详,很精到、很详细的没有。可是大原则是很了不起的。这个了不起道理,佛在二千五六百年以前,他能够这样提出来,是不是东西双方文化,不管是印度的、希腊的、埃及的、中国的,都不像他那么比较完整,而同现在的科学这个非常类同,同类的意思,非常类同相像。这是对上次我们讲到那里的一个补充说明,也等于对上次做的一个结论。

那么然后回到这个世界,我们不要忘记了佛说的世界,一个是器世界,器世界讲物理世界的这个宇宙,同世界观,宇宙就是指整个的空间、时间。第二个是讲到有情世界,有情就是在这个物理世界里头,我们许多这个生命的这个作用,是所有的生命,凡是有知觉、有感觉的这个生命,在佛学里头有归纳一个名词叫做有情。有情众生,“众生”两个字注意,并不是光指人,人,人类不过是众生里头的一环。在我们自己是人,所以把自己这个人类看成特别重要,而且我们人类把自己这个人,在众生世界里头自己认为是中心,认为是重点。

那么佛说这一切众生存在,当然重点还是偏向于我们人类来了。这个生命的总的原则是旋转的,循环往复,这个就是轮回的作用,旋转的、轮回的,轮回旋转中间有一个永远在旋转轮回的力量。这股力量,佛法的名称叫做业力。佛所讲的这个业力就是三个意义包含,以人类的道德观念来分类,一个是善业,一个是恶业,一个是无记业。无记可以说是非善非恶,也包含了,善的也有无记,恶的也有无记。无记的意思,自己没有加意识分别的莫名其妙的就动了。所以业力包含了善业、恶业、无记业三种,无记不能说它是中性,也可以叫做中性,混合了善的、恶的、非善非恶。

这股力量,这个业力这个作用,始终在、也是轮回旋转的。等于我们中国《易经》所讲,我们引用借用《易经》上两句话,“周流六虚,变动不居”,周就是圆周形,流是流动的,六虚指空间,东南西北上下,这是空间的一个代称。“变动不居”,随时有变化,不是呆板守在在某一点上。这是我们借用《易经》的话,说明这股业力的力量。但是这个流转的作用是什么呢?佛学的名称有个,这叫做“行阴”,走路这个行,广东话行(hang)。所以行阴,行就是我们讲到儒家的时候提到,“天行健”,它永远在运动旋转,运动,他的运动是周旋性的,循环往复的旋转,这是行阴的作用。这个业力的轮回旋转,这个推动它的作用是行阴的,业力本身就具备了行阴这个作用。那么大概意思,业力它始终是一个轮回旋转、循环往复在变化。

那么在哪里变化?在这一个世界里头,就分成三界了,所谓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那么这关于三界分成六道,三界六道,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了。所谓四生,四种生,胎生、卵生、湿生、化生都晓得了。乃至说十二有,或者二十五有的生命。所以讲轮回变化是这样一个生命的存在,这是讲生命的现象。换一句话,佛法有个基本的道理,认为一切众生这个生命,那个根本的形而上的本体,本来都是清净光明,就因为这个业力同行阴的转动,使自己迷失了本来生命的清净光明的、清净光明吉祥圆满,迷失了这个。所以永远在轮回这个生命中啊,迷失流转,是这个样子的,这个……(来来,我来接一下)(注:有电话)

那么,所以假定有一个众生,这个迷失了这个现象,那么佛学有个名称了,就叫无明,自己不明白,忘记了。无明就是顾名思义翻译中文,就是被黑暗的遮住了,被阴暗面遮住了、蒙蔽了。假定一个人自己明白了,自己回转来见到了、找回来本来清净光明吉祥圆满的那个生命的本体,在哲学上也可以叫它形而上的本体。其实形而下就是这个形而上变的,形而下就是物理世界,同精神世界都是这个东西变现出来。如果能够找到了这个,自己捡回来了,就找到了,成佛了,就叫做得道了。所谓成佛得道没有什么,在佛法的透彻的讲,就是找回了自己人类、一切众生生命本来的那个现状。所以后来禅宗叫做本来面目,本来自己那个本状。所以成佛得道没有什么了不起,可是真了不起,就是我们找不回来了,是这么一件事。

那么这个业力迷失了,什么迷失呢?不是有个魔鬼使你迷失,也不是有个上帝使你迷失,没有他力,是你自己迷失。所以迷失与悟道,迷与悟,都是自己本身的功能力量,不是外来有个佛菩萨帮忙你、给你一个东西,也不是有个神主宰给你一个东西,不过你找回来自己而已。没有找回来自己以前这个心的迷失呢,就构成了现有世界的生命。这个我们上面讲到。

那么迷失的心理起的作用,三个根本的状态就是贪、嗔、痴,这个状态。这个贪嗔痴我们上一次讲到过的啊,正好讲到这里,广义的提出来贪就非常多了。我们很粗的看到贪,好像我贪名贪利,贪吃东西贪什么,这很容易理解。其实这个还是狭义的,说广义狭义两个名称,照现在就是宏观、微观的了,广义讲贪嗔痴就非常细了。

因此,他说我们这个生命,凡是所作所为几乎……;啊,善行,我们所谓修行是行为了,行阴了,这个善行少,所以恶行多。那么因此说,人,由贪嗔痴分析这个人的作用,是身体四种造的恶业,四种恶业,身体,诶,三种恶业:杀,杀生;偷盗;所谓邪淫,杀盗淫。邪淫是大乘菩萨里头讲的,大乘放宽尺度给你,好像男女夫妇之间算是正淫吧,比较给你通融一点应该,小乘是淫没有什么邪淫正淫,都不应该。这个道理再慢慢讨论,身体三种。

我们嘴巴造的恶业,这个生命存在四种,都要严重地要了解的。妄语,我们随时说谎,如果要广义的讲说谎,诶,我们说广义的检查以学佛的行为来讲,说谎,我常常发现我们觉得我没有说谎,嘿,不知道。有时候自己一天到黑不说话,自己肚子里那个思想在说话,骗了自己还在说谎话。自己有时候骗自己哦,有时候想到灰心的时候,忽然转个念“他妈的,格老子我永远有办法”,还是在骗自己,在说谎。有时候明明自己犯了罪啊,闭到眼睛一想,最后搞了半天,自己给自己请了一个辩护律师一样,辩护自己,还是没有错,“他妈的,还是他错”,自己对自己说谎。所以这些,我现在讲举一个例子,每一个例子举起来很多,妄语。

这个两舌,两舌变成这个话说过来、说过去,都叫做两舌。有时候我们自己对一个东西这样解释也会,那样解释也会,也是两舌。就是挑拨别人的是非,或者是说刚刚安慰这个人哭了,很伤心地哭了,我们一边哭安慰他,转过脸来,人家一问,“诶,他干什么?”我们舌头一伸,故意扮一个嘴脸,虽然没有说话,就轻视这个哭的人,也是两舌。这样就是我们行为随时犯的,两舌,没有真的直话。妄语,两舌。

绮语,随时讲没有意义的话,甚至没有意义的话还带一种犯罪性的,专门讲个黄色的笑话,或者什么。譬如说我们随时逗人家笑一下,譬如刚才我们讲的,“千亩良田丘丘水,十房妻妾个个美”,没有嘛,这个讲的,实际上属于绮语之流。虽然这一句话我们讲笑话,古人诗啊没有错啊,你要晓得严格讲修持,这一句话了解进去,在我们接受听的、说的,他在下意识里头带了一个、某一个非常不好的一个黄色桃色,或者是会联想过去,所以绮语也很严重。所以严格讲修持是有如此之难,这也是法律与中国文化所谓讲礼治、法制的根本精神。这个绮语。

恶口,恶口我们经常犯的,有时候随便骂人,就是随便譬如说我们国骂、广东话的省骂,啊,那些话“三字经”,随时出口的,这些都属于恶口。甚至有时候并没有骂,大声的吼一声,都是属于恶口。就是说这样的表达,你这个内心上有这么一个影子、一个情绪,一个声音上表达出来。所以口业我们看有四种,比身体还严重。因为我们这个生命,尤其人这个生命,嘴巴用处是最大,吃饭也靠它,做事也靠它。这个。所以我说研究法律的要懂这些,要懂礼记,这个就是法理哲学了。

所以你像杀盗淫它属于,戒律叫做性戒,什么性戒?他天性觉得是恶的。有些善恶是不一定的哦,人为的假定,世界上有些道德的标准善恶是非是因地,因地区不同、时间不同、对象不同而建立的,不是绝对的标准。讲性戒,像杀盗淫这是叫性戒,本性上,随便哪一个生命,你只要杀害他,都是可怕的,都是痛苦的,它是没有相对,绝对,肯定的,所以叫性戒。侵害人家,把人家东西骗来、偷来、抢来,肯定的,所以叫性戒。有些戒律,有些道德行为,不是这样,善恶是非是人为的,没有(一定),那个在戒律上属于遮戒,因时因地制宜的,并不是绝对的。

那么意业呢,三种啊,就是刚才讲根本烦恼。那么它这个东西,这十种,所以这个叫做十恶业,是欲界众生必犯的。所以佛法教我们,他的教育修行,先从基本做起,所以一般人学佛,一来就是拜佛啊,迷信啊,打坐啊,或者是求神拜佛、求功德都错了。真的学佛是要你从这个十恶业道开始把它转变,转变成十善业道,把这个力量完全……阴阳,十恶业道等于阴面的,十善业道把它翻过来转成阳面。所以像他说一切众生根本的意业,心理意识贪嗔痴,这是根本了。这十善业道,对了,刚才没有交待好啊,那个记录的许某你注意,刚才没有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