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命科学研究》第19讲


佛学基本架构

生命科学课,介绍到……,这个理论方面,到了三十七菩提道品了。在这个阶段走上这个修证、修持之路啊。我们再要回转来这个研究,我们这个研究方法,现代的一个方法啊,同过去的佛学的路线完全不同。啊,那么我们由这个十二因缘,这个理论啊,我们由生与死、入胎出胎这个道理,就是六道轮回,人道这个生命,以这里做出发点,做基础。说明,佛说的十二因缘,关于六道轮回的这个生命的根源。然后到达了,佛初步说法,讲到三十七菩提道品。菩提道,菩提道就是觉悟之路啊。那么,我们对于三十七菩提道品,做了一个结论,是戒定慧的总和。它修持的方法,现在我们必须要把理论搞清楚了,才能够了解。三十七菩提道品基本上是四念处。四念处四个要点,念身不净、念受是苦、念心无常、念法无我。那么这个都是我们再重复提起大家注意。

小乘佛法基本三个要点,无常、苦,啊,无常、苦、涅槃清净,就是空啦。实际上可以说四个重点,四个方向,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。那么这个无我,我们这一切众生,真修到无我的境界,那么有两个方向,无我也有程度深浅。达到小的无我境界,就是小乘的阿罗汉的极果;真达到彻底的无我境界,是佛的境界,是大乘的成就。无我,我们听来这个名词很容易,修持起来求证到非常难!不要说无我做不到,我们忘身,忘掉这个身体都做不到,啊。我们所有讲修持的人,多半还在身体上打转,认为这个身体就是生命的究竟。譬如我们在这里先引用《圆觉经》上佛说的两句话:一切众生,妄认四大为自身相。原文是不是还差一点啊?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。

【原文:一切众生从无始来,种种颠倒。犹如迷人,四方易处,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。】

一切的众生妄认,错误的认识,把这个四大假合这个肉体的,地水火风假合的这个身体,这是个机器人,机器,一个人的机器。那么一般人的观念,就把这个四大的肉身身体,以为是自己的本身,以为是真的身体,这是众生认识不清。妄认六尘缘影,六尘就是,外面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外界的物质(世界)跟我们的四大的生理的交感,所发生,引动了思想、感觉、感情,以为这个就是心的作用。所以,换句话,根据大乘佛法《圆觉经》上佛说的这两句话,我们一切众生,基本上一个错误,把这个四大假合的肉体当成真我;把自己这个靠不住的无常变幻的这个知觉思想当成是真心。所以对于身心两方面,都是一个最大的错误。

这个理论我们知道了,可是你修证上怎么样能够达到把四大回到空位?真正修证到忘身?没有肉体这个身体而达到无我?怎么做到呢?那不是空洞理论哦。换一句话也是理论,你理不透彻就修不到。反过来说,你修不到,理就不能明白,道理就不能明白。理跟事、跟功夫求证都互相为因果,缺了一面都不行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。

我们知道一切生命的来源,在十二因缘里头,基本就是行阴的作用。由无明一动,就有行,十二因缘里的行。行就是业力,行就是个动力,生命的动力,它永远在转动的。所以我们为什么修定修止也叫做修行,你把这个行阴怎么样把它静止得下来?怎么切断?譬如这个盘子在转动,你把这个动力,它这个力量没有完的时候,你没有办法使它停止。

这些理论我们先要懂了,然后转过来,把佛学一个一个理论,都把它兜起来,才谈到真正用功修持的方法。我们现在快要到修持方法的边缘上来了,先要把理论搞清楚。

其实这些理论,大家学佛或者听佛学那么久,都知道了,可是没有连带起来。十二因缘这个道理,我们晓得生命的来源,最严重就是无明缘行,十二因缘,行缘识,意识动,然后名色,就是入胎了,有胎儿,名,这个胎儿就叫做名色,胎儿的构成,就靠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结合拢来。所谓精虫卵藏,加上这个第三个识,构拢来就是胎儿,名色。名色以后就有六入,就有这个身体,眼耳鼻舌身。最重要是触跟受,啊。我们现在生命都在触受中,接触的触,触就是、拿现在话这个触字佛学名字就是交感。比如我们跟空气,跟虚空有没有交感作用?我们跟虚空有交感作用。譬如我们进一个房间,如果一点空气没有,一点空间都没有,你就死亡,受不了,这个所触的,就接受不了。触跟受有这样重要,啊。

至于触受以后我们所抓住的,诶,我们人有一个错误,一切生命,触受不管你好不好,我们习惯性会贪爱,贪爱这个触受。啊,这一堂我们觉得是享受,普通的就想享受。贪爱享受就是取,抓得很牢,啊。有取就是有,有这个生命,所以有生死。在这个地方十二因缘是再三要体认清楚。

那么跟到佛经,在别的方面就介绍了。因为触受这个名色起到六入。这一段大家都有了啊,你可以擦掉了,还要写别的。

那么关于人,这个生命存在。身体生命存在,佛介绍,就是六根六尘十八界。啊,这个索性可以立起来写,一排,啊,相对。

六根,佛学分析这个人啊,这是两千五六百年以前佛的分析,科学的分类。把我们这个肉体分成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舌——不用嘴巴用舌头,因为嘴巴不能分辨,嘴唇这些东西,分辨味道的作用少,主要是舌头。因为舌头连带到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连在一起。所以眼、耳、鼻、舌,他为什么用舌,不用口、不用嘴呢?因为嘴巴这个外形不行,是内容,外形有一部分作用,不是全体。眼耳鼻舌身,身体,那么身体是全部。所以佛经上对于男性的生殖器同女性的生殖器,叫做、尤其是男性的叫做身根,就是身体的根根,你不要看这一点作用,这个东西叫身根。
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意呢,拿现在来讲意识的作用。就是现在所讲的,我们思想意识都在脑子,就是脑。啊,所以这个是单独成立的。那么有时候离开……那佛学为什么不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脑呢?它不用的,用的是意。那么我们现在医学也慢慢证明,思想作用不完全在脑。甚至有些人,脑一部分开了刀拿掉、毁坏掉(之后),他还是会动思想。所以意识不完全在脑,意识在作用的,比较敏感的触受啊,是脑的作用占很大的作用。
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相对外面物理世界呢?就叫做六尘,佛学叫六尘。眼观色、看色,耳听声,啊,鼻子知道气味,啊,舌头知道味道,身体是全体的触跟受的作用。身体最重要,整个的身体综合起来。啊,眼、耳、鼻(舌、身、意),所以叫做、相对(于)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法,就是代表一切事、一切理、一切的作用,就叫做法。

这个呢,他分析一个人的生命啊,六根、六尘,相对的。为什么还加一个六个呢?啊,中间的这个界限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这个中间有界限的。这个六个界限合拢来,三六就一十八,所以叫十八界,界就是有界限。

譬如我们眼睛看一个东西,前面看一个打火机,打火机是色尘,代表物理世界东西,我们眼睛跟它相对看到,这个中间有个界限。色尘本(身)……换一句话,这个界限怎么讲呢?拿现在的道理来讲科学,任何一个物理,它本身有放射的作用。都会放射出来,我们人也放射出来,东西也放射,地球,别的星球也放射给我们,我们地球也放射给它们,互相交感。

所以眼跟色两个有互相交感,它各有各的范围,色的范围只到这里,交感。我们眼睛跟它一接触,互相交感,眼睛才能看东西。中间你说好像没有界限,是有界限。啊。这个界限要非常认得清楚。一般都讲佛学讲过去了,说学理讲过去了,没有做过科学的实验。

但是我们修持的人就要懂得,现在人懂得科学实验。譬如大家有许多打坐起来,啊,你坐得很好的时候,眼睛闭到、前面看到东西,或者看到亮光啊,或者点点,你就要懂得佛学。一般人不清楚就问,诶,有些认为是功夫,有些人害怕了认为是魔障,有些认为自己走火入魔,因为他对于十八界认不清楚。认得清楚,一点没什么没有稀奇。就是真有魔有鬼也不可怕,它跟你两个有对立的界限,它不会超过这个范围,过不来。都是在各个单位,各有各的本位。

譬如我们打起坐来,眼睛看到前面东西,当那个东西、先不问那个东西真的假的啊,属于幻想也好、真东西也好,它只呈现在眼识的前面。那个时候你闭起眼睛,不是这个眼睛看到,可是这个肉体的眼睛神经反应还是有作用,实际上意识里头那个能看的习惯,变成眼睛看到,这个中间有界限的。这个界限就很微细了,你把它分析很清楚的时候,自然在这个打坐境界里,什么都不理,什么都不怕,任何出现也没有关系。甚至于发生眼通还是有界限。呐,那么包括这个眼睛道理讲清楚了,耳朵的呀、全身的都有这个,有个界限。啊。

这个界限一定要分清楚,就是六根、六尘、十八界,它是讲这个生命存在的身体作用。这是分析,这是拿现有这个生命,肉体同物理世界的关系,一种分析,佛学。我们现在了解了。

但是这个了解,比较还复杂。换一句话,这样就是刚才六根、六尘、十八界,这样三个连起来就是一个人。这个人,这个生命的这个作用,就是一个人生命的作用。

他再把它归纳呢,一个名称就叫做五阴了。啊,这个五阴呢,大家应该也知道,不过你还是要写。这些地方因为有许多人,一提都会懂,不提呢,都会忘,呵,啊,就是没有真正的学佛。

五阴就是,色……大家念《心经》你经常念的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那么这个五阴必须要了解清楚呢,就把刚才所讲的六根、六尘、十八界,它又做了一个浓缩的归纳,归到五个范围。

色法,就是我们这个生理、身体,同物理世界的关系。当然色,包含了四大与五大。你可以拉出来,色,包含四大五大,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,这是归纳性,叫做五大。

那,佛在这个五蕴的范围来讲呢,他不用这个眼睛、耳朵、鼻、舌。整个的笼统,这属于物理的、生理的,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。因为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呢,构成的两方面啊:在物理世界的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啊,好,形成了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在物理世界;在人的身体生理方面呢?它形成了,啊,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,形成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包括意,就是脑的神经。它是这么一个东西。

这个色法我们了解了,所以佛学里头所提的色法,这是属于物理世界与生理的东西。譬如大家经常念《心经》,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这不是指颜色的色哦,不是指看见的光色,红的、蓝的、白的哦。“色即是空”,你身体怎么空的掉?空不掉的呀!譬如我们今天生病,你尽管你学佛学得好,一切皆空,病也空,你痛苦就空不掉啊。因为它是色法,本身物理的作用,一个生理的作用,它另外一个功能。它的功能,不是你这个意识思想要想转变它,转变不了。这是一个东西、一体的两面,很严重的问题!

好,至于这个受呢,受跟触受有关系喽,就是感觉方面。所以我经常讲,你们普通人要了解一个人的生命,只分两部分,一个知觉部分,一个感觉的部分。知觉部分不属于感觉哦,感觉的部分不属于知觉。它是两个东西哦,是一体的两面。

所以这个受的作用呢?它一方面是生理。受,大家,我们再提起大家注意啊,这不问大家做答案了。受,普通记到,内涵,浓缩起来的归纳,有三受与五受,三种感受与五种感受,归纳性的。三受就是苦受——受苦,感觉到痛苦不舒服,这都属于苦受;乐受——快感,快乐,舒服的;无记受——不苦不乐受,中性的。这个三种受多半偏重于生理与物理。还有两种偏重于心理的,喜受同忧受。心理不高兴,或者我们普通讲很讨厌,我心里很烦,烦不过是轻度的忧受。高兴是轻度的喜受,都是受的一部分。所以受呢,有大部分是偏向于生理的,啊,一半呢,接近于心理思想。

想阴啊,完全是心理的,思想。不过这里有个问题了。好,我们思想存在,以唯识学的分析起来这个思想,这里一个严重的问题又来了,思是思,想是想。轻度轻微的想,那叫思。譬如那个婴儿那个状态,啊,一个婴儿生下来,有没有思想?应该说有的。他有思的部分,没有想的作用,啊,他没有形成。所以婴儿有意识的根,没有分别意识的作用,可是他是有知性的,这是想的部分。

那么这个想,是不是有脑筋就有想啊?好,这里有个问题,究竟我们这个人,真正断了气完全死了以后,还有没有思想?是个大问题,这个问题就来了。如果说,真正完全死去了,还没有思想存在的话,那么你普通所讲灵魂的存在呀,或者是基督教这个生命,人死了以后可以再生到天国,再等到末日的时候,受上帝的审判,这些这些……包括佛学的轮回,三世因果这统统是骗人的了,都是空谈了。

假使有这个想,当我们这个脑筋身体完全毁坏了,它存在是什么东西?这是个大问题!最基本问题,很严重在这儿!

同时还要注意,大家不管你念佛、修行、打坐、道家、密宗,各种各样,你所有的身心反应,这因为静坐所反映的境界,是不是思想问题里头的、幻想的反映?有许多多半属于幻想的反映,不是真实的。那么这个想,是个大问题!

好,想的后面有一个功能。换句话我们假使把前面三个,色、受,归到物理世界生命的状态;想,属于精神的状态。那么不管是精神状态与生理的物理的状态,后面有个根本包括两面的动能,这个动能叫做行阴。这是行,它永远在动。

所以大家要注意了,佛学所讲修行修行,这个动能不能静止,所以修定的道理,在动能怎么样宁静?动能不能宁静下来,使你那个打坐迷迷糊糊,以为自己是得定了,那叫做放狗屁啦。哈,乱说了,自欺欺人的话,不算是得定。这个行阴最难懂!

行阴也叫做业,它是一种业。业也叫做业力,一种力量。这个业也叫做,拿物理来讲也叫做习气,是个气动。这个气呢,也不是呼吸之气,就是生命的动能。那么现在我们科学上,没有办法解释这个东西。那么过去英国人创了一个名字,不过还没有完全公开普遍地应用。这个动能啊,生命的动能不属于电力,也不归到磁场,叫做超等的电磁波。这是假设的一个科学名称,还没有完全可以确定。这个生命动能在行阴。

这是五阴里头第四个。可是行阴的背后是什么呢?心意识的功能。还是最后归到唯心论,不是唯物的。这是佛法的不同点,最后是唯心论。所以总和起来这个生命道理是五阴。这个简化了,把前面所讲的六根、六尘、十八界,统统归纳在五阴的这一个概念里。

例如我们所讲的《楞严经》,这一部经佛经,素来在大乘佛法认为非常重要的,尤其是学禅宗的人,啊,经常流行。啊,是明朝以来,宋朝以后,到明朝,元、明、清这千百年来流行一句话,“法华楞严”,《法华经》与《楞严经》,“抱本参禅”,你真要修证禅宗的路线,以这两本经啊,差不多可以给你,查证,对照,做根据。

那么我们晓得,法华楞严,法华姑且不谈,楞严是那么重要。而楞严所讲的解脱啊,是五阴的解脱方法。我们要知道哦,共产党现在所用解放这个名称,共产党很多术语是佛学里头抓出来的,套出来的。解放就是佛学讲的解脱。怎么解脱?解放开,而脱开这个困扰的,所以叫做解脱。啊,一切众生被烦恼痛苦困扰而不能解脱,所以叫解脱。

《楞严经》是讲五阴解脱而成就的方法,全部它有它的次序。不过一般人因为没有科学的精神,把它当成宗教、当成哲学随便一看,看了以后,认识中国字以为懂了佛学了。哈,我常常笑,我说你们都懂了,我不是白搞了?为什么?我辛苦了几十年不过懂了一点点,你们这些年轻人看一下就说懂了佛学了,那我就太笨了,哈。就是说大家没有去深入啊。一深入,你才晓得,它整套是个科学路线方法来的。好了,我们晓得这些,把六根、六尘、十八界、五阴,都完了,都了解了。然后大概把佛学的基本的,盖房子一样一个架子啊,就是那么几套名词的工具,都把它结构在这里。

所以我经常,有时候开他们这些庙子上的法师们、和尚们玩笑,你们到处办的佛学院,你佛学院讲些什么东西啊?讲来讲去啊,是六根、六尘、十八界、五阴,什么“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”,我说都是莫名其妙的,这个浪费了你们这一般教育的经费与教育的精神。这就是儒家的,像清朝一名大儒,这个顾亭林批评佛学的话,啊,顾亭林批评佛学,顾亭林,明末,明朝亡国以后清朝这个大儒,清初,他始终不投降满清的啊,可是他的学问非常好。他有名的一部著作,他的著作也很多,啊,清朝,明朝末年清朝,有四五个学者永远不投降。可是还在清朝的,这当然是像康熙的手段高明,也是这几位学者了不起,而这几个人都是通佛学的哦。那么顾炎武啊,顾亭林就是名字叫顾炎武,啊,王夫之、王船山,MZD的思想,完全走的王夫之的路线,这个你们也不知道了,诶,受他的影响非常大的,啊,顾亭林、王船山、傅青主、李二曲,这几个人都是不投降的。啊,一直到康熙四朝。顾亭林在……我们现在不是介绍儒家啊,不要讲远了,又回转来讲到佛学。他在《易知录》上提到,哎呀,你们不要研究佛学,他说尤其这个佛学啊,没有什么好研究的。他做了一个比方很有趣,佛学是什么呢?譬如两个水桶,两个打水的水桶,一个水桶里啊满满的有水、一个是空桶摆在这里,倒过来倒过去,就是这一桶水,一桶空的一桶有的倒来倒去。你看《金刚经》说,所谓佛法者,即非佛法,是名佛法;所谓空者,即非是空,是名为空。倒来倒去就是这一点水,统统没有道理。诶,你说他讲得很对吗?很不错。哈,我们借用,他也讲的对,是内行?是真外行。可是你说他完全外行,他也真看过很多。在学理上讲佛学的确有这么一个毛病。可是我经常批评你们佛学院办的那么多干什么?研究这些,还是这几套名称。现在我们把这个名称的架子给大家搭起来。问题就开始怎么样求证?五阴怎么样解脱?怎么达到真正的无我境界?那不是理论讲无我。所以先不要讲无我,(先讲)怎么忘身,那么怎么叫忘身呢?先(讲)你怎么样去得掉感觉?怎么空得掉感觉状态?然后再谈这个知觉的思想怎么空。这都是一个实际的内容来了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