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憨山大师的年谱里头憨山大师自己写得很清楚,他把自己一生的修行经过,口述,嘴里讲,他徒弟学生亲自记录。第一次他在五台山住茅棚的时候,想入定,定不下来。根本同我们打坐一样心里头很乱。尤其听到那个五台山那一条溪水“轰隆轰隆”这样流,吵得他定不下来,声音太大了。他后来一生气,呐,这个一生气这个话讲错了,一下决心,怕声音吵?他就把蒲团拿到那个溪桥上面去,就在桥上面(打坐)干脆给你吵个够吧。这样一坐,起来以后,诶,我一下记不得了,好像二十一天吧?怎么知道呢?他做的饭,哦,到了溪桥一坐,有一天……你们翻开那个年谱看啊。肚子饿了,下一点米啊,煮饭,煮稀饭煮干饭没有讲清楚。那么饭还没有好以前,他就盘腿打坐,这一打坐啊,忽然这个声音,那个溪流“轰隆轰隆”,一下就听不见了,人也入定去了,不知道了。“不知道了”这个话也是我加上的啊,他入定了。等到他一转来的时候啊,为什么知道二十几天呢?那个饭煮好在那里长毛了,啊,就是发毛了啊。
那么这里头有两个问题。憨山大师,要你们大家看呢,一般人就那么看过去了。像我们仔细看,他入的哪一种定?假使说完全不知道,这个叫做定,那等于无想定。这种定境不是佛法的究竟哦!可是憨山大师没有讲他入的哪一种定,反正声音是一切都、那么吵的声音没有了,完全所谓寂灭、没有了。那入的无想定吗?还是入的非想非非想定?这是一种定境了,哪一种定境他没有讲。他自己教理研究得很透的,可是他也没有交代清楚。
有一点需要知道,他第二次,第二次在一个徒弟家里,一个在家人,普通人,那么……(哎,哪里来的电话声音啊?重要不重要?这个,以后你有这些电话进去接,啊,如果是北京上海来重要马上找我接了啊)
这个,第二次在一个徒弟家里在家人,忽然也这样觉到疲劳一样要休息一下,一进房间一打坐,醒来以后七天了。
他这两次经验。那么入的哪一种定境呢?都没有交代清楚啊。不过知道的,都在空肚子,都在空肚子时。这个里头有个问题,非常严重的!啊,所以这个因缘。几乎肠胃不能空,四大不能空,没有办法入定。
第二,就是现代虚云老和尚在五台山也住过茅棚,也有二十几天入定的经验,也是煮饭的时候没有吃饭以前,这一坐,入定了。不过他一生也没有(很多),一次两次了。这是一种。
譬如我在台湾,听到那个当年的所谓广钦和尚,大家台湾人叫他水果和尚,不大吃饭,专吃水果。那么他有一二十天入定的经验,人家很恭维他。我那个时候听到,他是福建人,不但不会、拿现在讲没有文化水平,没有读过书,可是修行很高。那么有人一定拖我上去看看,山上,住在日月洞。我那一天啊,哎呀,我说:“不去看,这些事,就是入定也没有了不起。”那么有个人一定拖我去看,这个老先生。唉,我说:“多远的路啊?山,我爬的多啦,我懒得爬山了。”他说:“很近啊,下去以后十分钟、十五分钟就到了。”哦,我说:“那山也不高嘛,我就去吧。”刚好穿了一双新的皮鞋,跟到爬,结果走了两三个钟头爬山,我说上了当,新皮鞋又痛,啊,越痛我就越走得快,要赶快到嘛,脚后跟给它磨肿了,新的皮鞋……穿旧鞋子;结果到了,我就一个人走得很快,他们跟不上我啦,因为我脚痛啊,我要快到啊。我这个个性很犟的,越痛我就走得越快,早到了好休息嘛,呃,痛了还在那里叫哎哟,慢慢的,这个受罪很麻烦,啊。
这个,我一到了,他们后面还没有跟上来,这个广钦老和尚坐在那里,他讲闽南话,讲台湾话福建话,我那个时候闽南话不大懂。就两个人对谈,哎,我说我听说……他原来入定的时候是在福州,他是福建过去的,他在鼓山入定。他说,告诉我啊,“好在弘一法师救我”,他是入定以后,所以大家叫他水果和尚;我说,“听说你不吃饭?”“哎呀,哪里不吃饭,我是没有饭吃啊,啊,跑到庙里去住洞,山上去住洞,庙子上的人,也反对修行,就给我几升米,我到那里吃了几天吃完了。吃完了,我懒得下山,坐在那里。”我说,“听说猴子送水果给你吃?”他说:“对的呀,不是猴子送给我吃,那个猴子水果摘来掉下来了。”啊,他说“我捡来吃。”这些话对我讲的,哎,我很佩服他,他讲的是老实话。
我说那……有一次入定七天了,庙子上的人不放心上去看看,这个和尚还年轻,在那里入定,不要饿死了。一看呢,看到他入定了,认为是死了。下来跟庙子上讲,这个死了。庙子上那个时候很简单,也没有身份也没有什么,就准备把他抬出去烧了。啊,庙子上和尚死了就要烧化。正好弘一法师来,弘一法师说:“哎,你们干什么?”说山上有个和尚住茅棚啊,好几天了,打坐都、都死掉了。弘一法师说:“等等,我去看一看,算不定是入定吧?”其实弘一法师也没有定境界,不过他是读书人,出家嘛,这个李叔同嘛,经典比他们和尚看得多。他说:“咦”,他说:“我看看这个人不是死哦,是入定了,你们不要随便烧哦。”入定了叫他出不来,拿个引磬在旁边“叮……叮……”慢慢敲,他出定了。所以这个引磬很重要,入定的人带引磬。有一本道书上讲,有一堂人一起打坐,啊,这个二三十个人一起入定了,怎么样都出不来。啊,后来只好拿引磬慢慢敲,就出来了。所谓引磬有这个金石的声音,这个里头又是个科学道理。
那么,他说:“弘一法师救了我。”我说:“那你经常入这个定吗?”他说:“不经常,两三次经验。”我就有数了。我说:“我请问你,你这几次入定经验不会超过三十五岁吧?”他说:“没有错哦。”啊,我说:“而且你这几次入定的经验都是肚子空的时候?”他说:“没有错哦。”我说:“你现在达不到那个境界吧?”他说:“对。”因为大家没有来嘛,别人来了我就不好问了。我说:“那为什么?”他就讲弘法事忙。这一句话我就不爱听了。那就可见没有真得定境。这个定境是瞎猫撞到死老鼠一样,就不叫做定了。自己不能作主,那还有什么修持呢?那修这个有屁用,对不对?那还不如找黄医师拿几片安眠药吃一吃入定呢。好,这又是一个。
那么你看了这许多的,打坐说入到定的境界,不管是哪一种定,很多哦。你假使研究佛经,看得也更多。佛经上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天在恒河边上入定,他告诉徒弟们:“我要入定去了。”这个有一队商人赶这个骡马,马队过来,贩马的商人,要过河。那个马要过河“轰隆隆”吵得不得了啊,运货过来。结果啊,释迦牟尼出定了一看,河边都是水迹,他说:“刚才干什么?”“有马队过河。”哦,他入定却不知道。请问:释迦牟尼佛这个定是什么定?定有很多境界啊。
有一种定境,你譬如说我们讲到三车法师入定。说达摩祖师入定,在嵩山面壁九年入定,“闻阶下蚁斗”,蚂蚁打架,“如雷鸣”,听到那个声音打雷一样。好,那么达摩祖师的这个对?还是释迦牟尼那个对呢?这都是问题。所以定有很多的境界。
那,以观音圆通法门来讲,你进入观音圆通法门的某一种境界。观音圆通法门有很多境界。诶,闻十方一切声音,就在耳朵边上一样。这又是什么定呢?
所以定的境界有很多,所以系心一缘、心一境性,看你在哪一种境界上。啊,这个道理。一般人打坐呢,不叫做定,都在那里等于炼气功,在玩身上的感觉。啊,这里跳、那里舒服、这里动一下、那里走一下,啊,跟到感觉在跑的。这个就是普通做功夫而已,啊,练功夫不算定。所谓定境,诶,刚才为什么讲到这些啊?哪个问题怎么答到洪医师问的。
男同学:神通嘛。
南师:神通,啊,由神通讲到的。这些同神通都还没有关系。啊,但是这些同神通有没有关系呢?可以说属于身通,还没有通。身体的身,气脉还没有通呢,啊。
所以真得到定,饮食男女两个都是问题。气脉真有气脉的问题,这个所以,我们研究是一步一步要上来。所以这好几次的,我们这几次的记录讲的研究啊,记录的人比较困难,要内行的,我看一般学生记录不了。
好,还有问题没有?没有问题先……好,我们暂时刚才讲到,我们今天讲的问题都是讨论的啊,由初禅的境界而发挥的研究。
到了二禅呢,不同喽。二禅大家都晓得,当然还是心一境性,定生喜乐,不是离生喜乐,这两个字特别注意。二禅境界是定生喜乐,不是离字了。啊,那是定的境界,程度不同了。至于说他定在哪一种心境上,不管你怎么定,杂念妄想一切都没有,是个空定,在空的境界上定。你感觉到清净,清净也可以叫做清净、也可以叫做空,道家的话,叫做清虚,都可以用,这是形容不同的名词。
在这个定的境界上所发生的喜乐啊,哎,同初禅的喜乐,就不同了。那么这个中间的两部分,初禅二禅,喜,我再三跟大家提出,比较偏重于心理状态;乐,是偏重于生理的状态,感受的。这两部分的定境界啊,感受也有不同,有深浅程度的不同。那么深浅程度的不同呢,这个就同生理方面,要研究了。
我们现在先把原则讲了,回转来再一步一步讨论,根据佛经哪里哪里资料,大家都看了佛经,没有注意到的,都一步一步给你找出来集中起来做个研究,你才有路可走,才知道正修行的定是什么。
这个我们知道了,三禅的境界呢?离喜得乐。心理上喜悦的停了,不是没有了,因为习惯了。习惯了,换句话都在喜悦中,一个人常在……譬如一个人,喜欢,心理健康、非常健康身心,一天到黑笑眯眯的人,他已经笑眯眯很自然了、高兴的乐观的很自然了。所以离喜得乐。心理的喜已经习惯了,没有什么,念头空啊。完全得乐的境界,乐当然是感受的境界。
好,到了四禅呢?才叫舍念清净。舍念清净,舍什么念呢?舍喜乐等等的感受念,就是没有……身体气脉当然通了,身体没有障碍了,没有身体的感受了。心理,念头也空,连喜都空了嘛。空了是形容词哦,是不是真空了?诶,你知道四禅,它是舍念清净哦!并不一定是空哦!而且空你要注意哦!空无边处定是精神境界的,同物理世界的虚空一样的空,这叫空无边处哦!至于《般若经》《金刚经》所讲的空,或者《大般若经》讲的空,不是虚空的空哦!啊,换一句话说,就是没有。所以有时候不用空字,要了(liao)。“了”字也是个形容词,了了就是没有,什么去了,就是没有了。可是它的没有不是无知的没有。所以很难!光是一个空。
因此《般若经》,佛说《般若经》空,后来达到十八个空。空:大空,等于虚空;空,心理上的空;空空,空的境界还要空了;空空亦空,一路下去十八个空。呵,所以空的范围,要仔细研究下来,这个功夫是非常困难!这是讲四禅。
那么四个定境呢?譬如空无边处定,我们讲过了,虚空境界。那么我也提到,在后代的密宗的修法,有观空境界。观空,观是心理的起的作用了,观照这个虚空境界,等于说空无边处定。空无边,你观照的作用达到空无边处定。识无边处定,这是个定境了。前面这个初禅、二禅、三禅是禅呐,后面四个是定境哦。识无边处定,就是说你身心已经超越了。普通人也做到,有时候我们意识思想,想得很遥远,甚至一个神经病的人,这个意识思想非常空灵,想得很遥远,也忘记了身体,也忘记了什么,喏,这个意识境界也可以达到无量无边。
譬如我们凡夫也有这样一个情况,你坐在这里想到外国的亲人,一边在听课,一边念头一想,你的意识已经到了美国,到了那个识也是无边无际的。换一句话识无边处定,假使我们修密宗人一个观想坐在这里,打起坐来也好,普通也好,我们想一个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;如果我们把佛法的观念,观想成就想到,也是属于识无边处定。
况且一般人观想还做不到,成就不了。所谓观想成就,想一个阿弥陀佛,或者观世音菩萨,这个影像就是永远摆到,很明显在这里哦。并不是真的看到阿弥陀佛、观音菩萨,你观阿弥陀佛、观音菩萨的影像,以很明显在这里,或者觉得明显看到西方,这也属于识无边。这是一种定境。
无所有处定,相等于无想定。什么都没有,也可以叫它空,普通。
好,刚才我们提到憨山大师,哦,刚才忘记了讲木讷祖师,密宗的木讷祖师后来能够得定,身体都飞起来,那是他十一个月没有吃东西喽,没有东西吃了。啊,然后得了一点点饮食以后,身体就飘起来了。啊,同饮食男女绝对有关系的!就是叫你们看这个书,平常你们看了,也没有好好看,看了也不晓得抓问题。
刚才我讲到,这个无所有处定,又回转来岔过来,刚才说忘记了,一下想起来,讲憨山大师的时候提到《木讷记》补充这几句话。
好,说无所有处定,几乎同无想定有什么差别呢?这都要留意研究的。是不是无所有处定就是无想定呢?都是问题。啊,不管你无所有处定,或者是无想定,几人能做到?而且注意经典上,无想定虽然是没有悟道,但是脑子里头,坐在这里什么思想都停止了,境界很高哦!属于色界天的上层的境界啊。
某同学:在第四禅里头。
南师:啊,很高啊!第四禅天,加一个字,你不能讲第四禅,啊。属于色究竟天的附近,色界的上面、上层了。啊,这是无想定。无所有处定这样。
非想非非想处定,更高了。所以我常常提醒你们,看这几个字用得非常好。非想,不是普通的思想;非非想,并不是没有思想,也都知道。
这四种是定境,所以叫你们注意,研究佛学,境、行、果,三个字特别注意!你再写出来,啊,这四种是定境,境界;行,就是功夫。
李素美:老师,我问您啊,那个空无边处定跟识无边处定、无想定、非想非非想处定,刚刚老师提到,是不是那个定境上面……
南师:你过来,你声音低,这里大家听不到。你重新讲,要大家听到。
李素美:刚刚我听老师说,那个空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、非想非非想处定是境界上面的定境的程度是有差别的,就是说……
南师:定境的范围,境不同。
李素美:就是说刚刚您说的是,说那个无所有处定的话,那境界很高了。那我就有一个问题,比如说我们现在说用观佛的话,用意识境界,等于是属于识无边处定。那是不是在这种观想的境界的话,要把这识无边处定的话,要定境进步的话,是不是连这个识无边处定要再进步到无所有处定,然后再到非想非非想处定?
南师:不对。这四个定境,并不是说哪个低哪个高、一步一步上。不一定,平(行)的,都可以。并不是说,把空无边处定修到了,再修识无边处定,不需要这样。也可以这样修。
李素美:那这个四种定境的话,修上来的话,对生理的反应有些什么不一样的?
南师:这个生理反应,这个四种定,现在要讲到了。这四种定你了解了,不一定……也许你这个四种定境,这种譬如你非想非非想处定,在文字言语表达的排位是最后一个喽,第八定了。可是有时候你用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,刚刚进入初禅,也可能。有时候你在二禅境界里头,突然是空无边处定,也可能。这是两个境界。这四个境界不同,配合四个禅定的四禅的层次,是这样的。啊,这个是从来都没有交代那么清楚,跟你们讲了。
李素美:那老师请问您,然后说,是不是要进入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也是有层次?还是根据当时的境况,就可是直接进入四禅的?
南师:对,对,也是有层次、也是没有层次的。等于菩萨的十地一样,啊,菩萨境界:初地、二地、三地、四地、五地、六地、七地、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十个地位。
那么《楞伽经》佛就提到了,十地是很呆板。但是他又说,十地等于……,呃,八地等于初地、二地等于六地,六地……结果搞到最后呢,一地也不地。这个你如果那么看经,好像他是骗人一样,因为经典翻译没有交代清楚。也就是说,你刚才问的一样,不一定的。进到哪一个境界、哪一禅里头到达哪个境界,不一定。不一定是在修持过程中讲的喔。假使修持有成果的人,自己可以作主,我现在要入哪一种禅,在哪一种定境上,可以自由作主啦,那是真修行。到了这个修行(程度),算是佛法成就了?没有。这是佛法跟外道共法,不是菩提,不算大彻大悟喔!这是功夫的境界而已哦!先要搞清楚哦!啊,认为到达了这个境界就得道了、证得菩提了,那还远呢。那是完全两回事。
戴思博:那什么可以作主呢?
南师:啊?
戴思博:如果自己作主,就是定、可以选哪一个定,就是成功了吗?
南师:那也不算成功、不算悟道,只能够说你功夫有成就。啊,这是功夫事。只能够说,境、行、果,有成就,不算菩提、不算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没有大彻大悟。大彻大悟找的不是这个。可是离不开这些禅定的功夫次序,是这么一个事。
李淑君:那这个禅和定有什么分别呢?
南师:禅,而讲身心感受的这个层次;定境,属于精神方面的,就是心理的意识的状态的一个分别。这样严格,啊,这一次是比较明白严格地分类出来,给大家交代清楚。还有问题没有?没有,我们马上转到别的。
李淑君:那个,但是我刚问的禅跟定的分别,我想他是就这边四禅八定来讲的。那普通我们讲禅的话,就是偏重于智慧见地上的?
南师:那也不一定。不,禅有很多种,譬如《楞伽经》,这个《圆觉经》里头的禅,禅翻译过来就是一种净的境界。净,清净那个净,净的境界。
戴思博:那不是两个用在一起说禅定呢?
南师:这是随便用法,严格分,就要那么仔细。一个人、普通人把打坐都叫做禅定了,啊,一个打坐在那里打瞌睡也叫做、呃,他入定了,普通那么讲。你真相信他入定,糟了。啊,定跟禅有这样。
至于说刚才李淑君讲普通人参禅,禅宗的参禅又是一回事。《圆觉经》上的禅,止观同禅那,禅那(nuo),三个有分别,又是一回子事。啊,这都是讲……所以玄奘法师把禅那翻译成静虑。啊,止观是止观;静虑是静虑。静虑是根据《大学》这个,借用《大学》的名词翻的。
所以严格讲起佛法,这就是都很……比较科学分类,就是那么细密,不能笼统的,笼统统统不是。所以我说一般修行都是统统是没有真的。哎,这个关起门来讲的,到外面不要乱说,不要批评人家啊。哈哈,几乎没有真的,没有一个的。只有两个,我也不是啊,有两个:一个死掉、一个没有投胎。那是真的。
李淑君:老师刚刚讲了,就是四禅八定并不是有呆定层次高低的这个区分啊,这个可以了。那么可是,欲界跟色界跟无色界比起来,色界肯定是高过欲界。
南师:嗯,啊。那个是果位的问题。
李淑君:无色界又高过色界。
南师:对啊。
李淑君:所以像四禅八定……
南师:也不是四禅八定。
李淑君:四禅属于色界,而那四个定是属于无色界的。
南师:对。也不是高……不是竖起来的啊。你要讲这个宇宙观是圆圈的周圆的扩大、扩充而已。只能够这样说。不是一层一层电梯楼梯一样。
李淑君:那总的来讲,色界肯定高过,就成就要高过欲界。
南师:那当然喽,那当然。
李淑君:无色界又要高过色界。
南师:无色界是,不关色界的事啦,色界、欲界都没有了,完全是精神境界。也有人,譬如修持,专走四禅(八定)的,不管欲界色界的事;也有人专修色界的,不管欲界跟无色界的事;像密宗有些搞双修的有一派、有些人,好几家,专走欲界的欲乐定,不管色界与无色界的事。也有,看他停留在哪个境界。
李淑君:如果要成就的话,肯定要超过欲界、色界。
南师:你说成就是哪一种成就?
李淑君:最大的成就啊。
南师:最大成就是什么?
李淑君:是成佛啊。
南师:那当然喽,跳出三界外,啊,而三界可以自由来往,那个是证得菩提,两回事。就是这里差别,一个是慧了(liǎo),智慧般若的了(liǎo);一个是定的功夫了(liǎo)。
李淑君:可是真正成佛三身成就的话,肯定报身、就气脉方面定境一定要统统能够……
南师:这个是密宗的讲法,可以那么说,三身成就的人,从古到今除了一个人,没有第二个。那勉强说,在密教里认为释迦牟尼佛还没有三身成就,哈,他说报身除了、他们认为莲花生大士是三身成就。啊,报身始终存在,永远活下去,啊,那叫三身成就。这都是那么说法,摆在那里,再去求证。
所以这些记录、这些讨论,所以找这些学生们记录、普通人记录没有办法了,除了黄医师自己做记录。(黄医师大笑)
李淑君:老师,对不起啊,我这个问题没有完呢。那么如果说是色界高过欲界、无色界又高过色界的话,那么配着这无色界的这个四个定,那么不就应该高过配合色界的四个禅吗?
南师:这个刚才你自己不是讲过啊?这个三界的天人境界是以功德来讲、善行来讲的,啊。现在讲禅定配合他那个境界,说他那个身心的享受等同,相等于那个样子,并不是呆定的。
黄医师:可是跳出三界,从哪一界也可以跳出去。
南师:对。有人,譬如像中国禅宗后来走的路线,根本就不跳出来,已经跳出来了。啊,那又是一回事。那是般若智慧的了(liǎo),不是,现在讲禅定是功夫的了(liǎo)。啊,功夫不是了(liǎo),(是)功夫的程序,必须要这样走。
好,讲到功夫程序了啊,现在你们有没有问题啦?
李淑君:有有,老师,刚才我把十八空找出来了。
南师:我看到啦。
李淑君:这个十八空看起来的话,那么它这个十八空跟这四定里头这个四空天,那空无边处天怎么配合的呢?
南师:这个是两回事,这是智慧境界,十八空,现在没有讲到。啊。好了。现在四禅八定介绍完了,我们曾经提到过,有个四加行很重要!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