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科学的,研究到《瑜伽师地论》关于安那般那,修打坐,修这个出入息,一呼一吸的利用这个风大的修法,而进入禅定境界的,这个阶段。今天我们抽出来是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九十八卷,那么影印的是五八零下面的号码,如果不相同的书本要自己慢慢找,都有没有?大家手边有吗?董宏那里有吗?董宏有吗?没有啊,那、那欧阳哲还有一份啊?你要给他一份啊,这个安那般那有全份的给他一份。
那么五八零大家都有了啊,有书的都找到了啊。讲修这个安那般那,就是在静坐的时候啊……(这里有位置这里有位置,啊,你讲义你没有带来,他就不够分配了。(同学:没有)还有吗,还有吗?那个华居士你可以坐到那一位旁边)
这个大题目“摄事分中契经事”,就是包括摄事,这个事,指实际做功夫的,我们现在中国话,做功夫、打坐功夫。摄事,分,中,这一部分中间的;契经事,契经就是引用了佛,释迦摩尼佛当时所说经典里头的事情研究;“菩提分法”,怎么可以悟道的,这一部分的法。“择摄第四之二”,这个所有佛经里头要归类,他选择起来,择就是选择,摄就是包含的、归纳的,这一部分。
那么“又勤修行诸瑜伽师,修习如是入出息念,尔时应知五障碍法”。就是说大家修这个,学佛修道修行,勤于修行的,就是勤修行;修行,行就是行为,心理的行为,同我们一切的活动,就是叫做行。所以修行修心理的行为、思想。诸瑜伽师,瑜伽就是相应,包括我们学佛学道这些打坐的人、乃至印度的Yoga,啊、做功夫的婆罗门教等等。要想修习,“修习如是”,“如是”就是这样,关于利用自己天然的呼吸,入出息的念。修这个法门,自己在理解上思想上,先要认清楚。“尔时”,当下,“应知五种障碍法”,有五种使你障碍、很难进入的。
“一者于其外缘其心散乱”,大家都学佛想打坐,都想,不管你目的是学佛或者求健康长寿,当你一静下来,第一个障碍:外缘。平常从小到老,外面的环境,经过的事情,或者在做生意啊、做官啊,很多事情——外缘,虽然眼睛闭到也好、开到在这里打坐,心里头啊静不下来,想的是外面的事,这个是第一个障碍。“于其外缘其心散乱”,这是第一障碍,永远不能得定。
“二者入出息转有所艰难”,身体不健康,这个鼻子的、同毛孔的呼吸,要把它转化清净境界,有困难。譬如说呼吸器官不好、肠胃不好、或者身上各种有病,呼吸非常粗、或者非常短,把气完全调平整,有困难,生理方面。
“三者掉举恶作缠现在前”,掉举,第三呢,虽然对外面的环境心里头不贪爱、不太散乱,但是有轻微的念头。譬如说一个修行久了,或者在家出家,外面的比较放下了,或者老了或者失败了,万事灰心了的人不想了。其实那个是灰心,灰心属于散乱昏沉的一种,灰心不算清净。所谓清净是得意中间真能够放下才清净。灰心了,什么都没有希望了,说我看空了,那叫做你没有办法啦,不是你看空了,啊,不是真修行。所以说掉举呢,比散乱轻一点,掉举。恶作是什么呢?后悔,等于我们现在讲恶作,恶作在佛学有两个道理,一个读成恶(è)作,自己故意制造些不好的行为;一个是恶(wù)作,可恶的恶,就是现在讲讨厌。譬如说我们打起坐来,哎这个环境很好,就是亮光啊电灯太亮了,没有人给我关,一边坐着一边很讨厌,心理上有恶作的心理。缠现,这个缠绵,把你缠绕到在前面,所以心不能得定。
第四个障碍昏沉,头脑不清醒,并不是睡着哦,头脑昏昏的。所以对于出入息并没有明显的,清楚的了解。比昏沉更厉害是睡眠、睡着了,当然你自己也不晓得在不在呼吸了,而且一般睡眠以后呼吸的声音更粗了,这个粗了,就是身体有障碍,真正有……所以普通看相说的话,讲看相一个人睡眠,站在旁边听,一点呼吸声音听不到,将来是大富或者大贵,叫龟息绵绵,没有呼吸的声音了,乌龟的龟息。其实睡眠以后,有许多人就“嘁呀……呼呀……”像拉风箱一样,很严重的就是打呼啊,打呼就是这个鼻子的呼吸系统有个神经塞住了,就会这样。所以真的到龟息绵绵,睡眠这个呼吸都没有声音了,好像,像乌龟的呼吸,你看乌龟的呼吸,那乌龟可以(长寿),就是靠出入息。乌龟你可以把它抓来,一个石头给它压到,一两百年它也不死,它就靠龟息。这个道家修习的。你看乌龟这样,在里头又没有东西吃,你石头压到了,它过一阵这个头就伸出来,伸出来它是吸一口气,又回去了。当然这个吸气有时候是张开嘴,看到小的细菌它也吞一点,但多半是靠呼吸长寿。所以道家懂,中国道家懂这个道理,修呼吸法可以使人祛病延年,长寿的。
刚才我们因为昏沉跟睡眠讲到这个。睡眠是,睡眠完全不知道,昏沉呢,接近于睡眠,可是没有睡着。说第四种昏沉或者睡眠缠现在前,所以你修出入息的方法,不能得到效果。
“五者”,第五点呢,“乐与道俗,共相杂住”,譬如出家人,一边还喜欢跟在家人啊,很多人作你徒弟啊,收了很多皈依徒弟啊,名气很大,接受供养,一天应酬到黑,没有时间修道了。“乐与道俗”,道是出家修道的人,俗,是在家人,共相杂住,等于我们一样,我也是个出家人,跟诸位在家人,啊,混在一起,就是我这个现象,啊,“乐与道俗共相杂住”。就是环境,自己没有个专修的环境,你不会得定。
“如是五法”,前面讲五个条件,“于未得定欲求心定。及得定已倍复增长。当知一切能为障碍”。前面五种情形,他说对什么人呢?你还没有得定以前,心里想达到定的境界,永远做不到了,因为你前面有那么多障碍。或者对已经得定了,再想功夫更上一层楼,你上不去了,被前面这些障碍住。所以,“及得定已倍复增长”,想加倍的大跃进跳进道的境界,它为什么都不行了,当知一切能为障碍,你应该要了解前面这五种情形是做功夫得定的一个大障碍。这是一段。
“奢摩他品诸随烦恼所染污时,发身惛沈,生心下劣。由正修习入出息念,身心轻安,能令惛沉下劣俱行身心粗重,皆悉远离”,这又是一节。
奢摩他,梵文,翻成中文得止,就是止,止观的止,要搞清楚啊。他说佛在其它的经典,释迦摩尼佛,讲到修止做功夫奢摩他品的时候,我们人有烦恼,根本的烦恼贪嗔痴,这三个是根本烦恼,跟到根本烦恼所发生的微细的习气,叫做随烦恼。这个详细分析要懂得唯识学,很多了,这里我们不讲了啊。随烦恼还分大随烦恼、小随烦恼,心理的状态。
怎么叫随烦恼?譬如说我们看到妒忌心啦、看到人家今天是发了财了,做股票赚了一千万,格老子,昨天我没有下一百万,真是,唉。这个不是根本烦恼,是随烦恼。妒忌心啦、稀求心啦、好胜心啦各种各样的心理,这个唯识法相里列得很多,大随烦恼、小随烦恼。我们心理状态的,所以佛学我说翻译,讲得最好,叫做烦恼,它不是痛苦,使你的情绪在思想心理上烦恼你、困扰你、恼乱你,烦恼你扰乱你,所以叫烦恼。随烦恼还不是根本烦恼哦。他说我们修行,心理许多乱七八糟的状态,都是随烦恼来。我们心理,心之所以不能光明清净,因为这些随烦恼所染污,是把你染黑了、盖住了。
他说我们人,为什么经常会疲劳、头脑昏聩呢?昏沉为什么来呢?因为随烦恼所染污来的。佛学在这个地方讲纯粹唯心了。那么在现在的观念,认为我要昏沉了,或者想睡眠是生理上的疲劳,劳动过度了,需要休息。在佛法纯粹唯心的这个科学的解释,是不承认这个身体疲劳,还是你心理烦恼的染污。换句话你爱睡眠、爱休息,在你心理烦恼的一种习惯性。不是真的,不是真的说不休息、不睡眠就会死人,死不了人,他是纯粹唯心的理论。他说因为我们在得止的时候,随烦恼染污了我们,所发身的昏沉,你身体包括脑,就想休息了、疲劳了,这叫身的昏沉。
那么有时候,譬如我们碰到痛苦的事情、失意的事情,不得意的时候,心理呀,不大肯思想也懒得动了,这是心理作用了,不是生理呀,生心的下劣,下堕的心理。身心两面分开了。
他说这一种心理的现状,随烦恼多了,譬如说我今天突然,什么事情碰到都不高兴,容易发脾气,或者是我今天,忽然什么事情、饭也不想吃……一切都明明蛮好的环境,这都不喜欢,你心理上有问题,随烦恼所染污来的,发身的昏沉,或者生心的下劣,一点兴趣都没有,甚至灰心,严重的就想自杀,那更严重了,就是“生心下劣”。
这一类的状态只有修行打坐,利用这个安那般那的方法,由正修习,入出息念慢慢把身心转化了,身心得到轻安。啊,身心得到轻安以后,“能令惛沉”,身体上的昏沉,头脑的昏沉,能令心理上的“下劣”,俱行身心的粗重,心理没有喜乐之感,啊,身体头脑容易昏沉,就是你身心都沦陷在这个粗重里。这种粗重,只要你好好打一下坐,修安那般那做功夫,皆悉远离,都没有了,去掉了。但是要正修习哦!不是说我已经听过了,听过了就会,没有这个事哦,要真修行。好,这是一段。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