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命科学研究》第27讲


静息种种妄想

下面讲,“毗钵舍那品诸随烦恼所染污时,发生种种寻伺妄想。谓欲寻伺等不正寻伺,及无明分寻伺所起,诸欲想等种种妄想。由正修习入出息念,令寻伺等悉皆静息。为欲对治彼无明分诸妄想故。纯修明分想令速得圆满”。这是一段。

这一段,上面奢摩他是讲修止,打起(坐),由止进到定。毗钵舍那是修观,看见这个观啊,观想这个观。由修观而能够得智慧。修定是去一切妄想,修观呢……去一切妄想是,那个灵知之性要明白,这是修观。所以很微细,这个这个心理的,这个身心的科学是非常微细的。

他说,他现在引用,佛在毗钵舍那品修观的方面讲到,诸随烦恼所染污时,当我们心理生理,受这些随烦恼所染污了的时候,所污染,染污就现在讲污染,发生种种寻伺妄想,啊,就是我们这个思想停不了,想打坐(入)静,可是自己的情绪思想乱七八糟,你想它静,静不了,就是随烦恼所染污了的。发生种种寻伺,寻伺两个字注意哦!我常常提起大家注意,旧的翻译叫觉观,有觉有观。玄奘法师,唐朝新的翻译叫有寻有伺,这个千万注意,已经讲了好几道了,每次都提醒注意,要用一点心。觉,就是知觉,知觉,我们的意识心理状态,一边知觉、一边还有观照的作用。怎么呢?譬如说我们跟人家谈生意、谈事情,头脑很清楚,哎呀,这个东西我不大想做啊,这个不是觉性在作用吗?可是你心里下意识还有个……在里面觉得,哎,我这句话该说不该说,那个在旁边监察的那个作用是观。我们心理状态有两个作用:有明了分别的意识,旁边还有个监察意识,自己在看管自己、还有个情报员,在旁边看到自己,糟糕,我这一句话说错了。这就是主观的作用,寻伺,我们心理有这个东西。

他说修智慧的时候,毗钵舍那品当中佛说,随烦恼所染污时,发生种种的寻伺,种种就很多了,包含很多了,心理状态是很多很多。其实我们每一个人,普通一个最笨的人,他嘴里要说话的时候,你看我们常常听人讲话,老师啊,我想有个事情,想告诉你,不晓得该说不该说,啊,他讲这个话,实际上他已经漏了,他心理那个监察意识是觉得还不晓得该说不该说,他不过忍不住,还是讲了,老师啊,我想告诉你,不晓得该说不该说……有时候碰到我很烦:好笨,你说嘛,已经说了还不说!嗯嗯,我不说了,(众笑)他又怕被挨骂……很多这种人。我是最怕这种人,怕什么?怕他的笨,怎么那么笨呢。

诶,你说不说,你早不应该告诉我?告诉我,我想讲某人的,讲欧阳哲你说该说不该说;我说你说嘛;哎呀,没有事没有事……你不是说了欧阳哲啦?我就很讨厌啦,这个人有问题。至少来说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,它本身陷在是非里头。哎,你就说,哎呀老师啊,我想告诉你欧阳哲真好啊,我说你说啊;不晓得该说不该说;你说啊;啊没有事没有事……这个家伙一定,欧阳哲在昨天请了他吃了东西,所以今天在我前面讲他好话。来说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,就是这个道理。做人也一样,做功夫也一样。发生种种,种种就包含我举例子啊,这个寻伺主观的作用,妄想,就是说你静坐得很好,你自然的要清醒一点,里头的妄想就很多,有时候不是故意的,他习惯性,这个思想那个思想……寻伺就来了。

他跟到说“谓欲寻伺等不正寻伺,及无明分寻伺所起,诸欲想等种种妄想”,这几句话包含得很多!所以这个佛经,任何一句话你要写出来,又是另外一本书,你就可以拿博士学位,真的,不是开玩笑。我现在简单讲啊,他说这句话讲什么意思呢,佛怎么这样说呢?谓、他是讲“欲寻伺等不正的寻伺”,因为人习惯性有欲望,譬如说饮食男女,根本的欲望、求名求利,或者说我也不要名利、也不是为了女人、也不是为了男人,不过我要做一番事业,也是欲望。欲望不一定好与坏。但是这里他讲的不好的欲望——不正的寻伺。不正寻伺就是说,这边还在盘腿打坐听佛经,心里想到、嘿嘿,十点半十一点钟,我还要到大富豪啊、到哪里去啊卡拉OK啊,不晓得那个家伙在不在那等我啊,这个属于不正的寻伺。谓欲等、寻伺等,所发生的、不正当的这个寻伺的作用。我等于白话文这样一翻,听懂了吧。

下一句,以及,下一句更麻烦了,“及无明分寻伺所起,诸欲想等种种妄想”,怎么叫无明?有些我们心理状态,我们的思想情绪来,你根本自己不知道。譬如我今天突然看到你,就想生气,这个怎么来的?这是无明来的,并不是理性的,也不是故意对你有意的,它是无明习气,无始以来有这个习气。也许是,如果分析起来,也许你今天肝气不好啊、肝的部分有火了,或者是内心什么地方发炎了有病啊,所引发的。但是通通属于无明这一部分。无明是不明白,自己莫名其妙来的。这个无明是最难了(liǎo),无明了(liǎo)了,无明清净了,得道就有份了,有希望了。无明分最根本。

他说,有些是因为无明分这一部分寻伺,它也有寻伺的作用,所发起的,等等的欲想。所发起的欲,你注意哦,上面他讲由于欲望所发起的不正当的思想,以及无明分所发起的不正(寻伺),不同的欲望,两个颠倒,两个逻辑不一样哦。这要懂心理状态啊,这都是很科学,很精细的哲学啊。因无明分寻伺所发起的,诸欲望的思想,等,还有个等字呢,包括很多了。如果现在写书啊,就找很多数据了,找很多个案放进去就是一部书啦,种种的妄想都包含了。

就是说我们修智慧,譬如考虑一个问题,我们躺在床上睡觉,普通一个人,不打坐,躺在床上睡觉,觉睡好了,想到,哎呀我要上办公室,今天一件重要的问题,那个地方有一亿的钱要调动,或要借出去、借来,在这个观念上,哎呀我要想一想,因在这个想,等于起毗钵舍那做观的作用。因为做观的作用,你会引发到这样、这样、这样多,心理的状态,思想越来越多了,甚至于说,三天两天到夜里都不能睡觉了。

那么这一类的情形,由毗钵舍那观行来的。这是刚才我拿世间法来引用,做生意,修行人也一样,甚至你出家专门修行,因为这个经典,所发生自己功夫不能到达,打起坐来研究什么《金刚经》上说、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……想了半天,哦,精神提上来了,然后越想越多,然后想、打了三天坐,明天正好大彻大悟,后天出去当大师,教化众生……你晓得教化众生、还是众生教化你呢?中间有没有带名利观念呢?都引发了。

这一些引发了,要怎么呢,“由正修习,入出息念”,不要用别的方法,你还是回转来用自己,修这个出入息念,规规矩矩修。那么“令寻伺等悉皆静息”,心理脑筋复杂的思想宁静下来。身心方面,自然就宁静下来,悉皆静息,通通清净了。

“为欲对治彼无明分,诸妄想故”,啊,只有一点,那个无明来就很严重了,这个无明。我们一切每一个思想念头来,一切凡夫众生都是无明来的。因为自己第一个思想怎么发生,自己搞不清楚,这就是无明。你要医治无明这一部分的发生的妄想,“纯修明分想,令速得圆满”,随时注意光明定,乃至随时观心,使心地的光明,也就是禅宗六祖你们听到说,六祖的师兄讲的,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一个任何思想来都要清楚、都要觉观,马上把它扫掉,勿使惹尘埃,使自己此心如明镜,永远是干净的、清净的。这个修明分想,那么令速得圆满,很快达到观行的发生智慧的,一个很好的路线,境界。

好,下一段。我当年,我们以前看,现在看,就是……我想我的老师以前常说我,哎,他说你不要乱讲,你这样乱讲有人会杀掉你,当年还严重,现在还不算。我常常说玄奘法师真了不起,学问也好、修行也好,花了二十年功夫到印度,翻译那么好的宝贝回来。哈,我说就是文章不好,有许多明白的道理,给他来翻译翻不好。为什么?玄奘法师的翻译啊,翻译的道理三个原则:这个信,要信实、很老实,要翻译老实;达,要通达,这个文章要翻得、通达就是很明白,意思懂;雅,很有文学价值。玄奘法师啊,我说翻译,我那个时候二十四岁我就提出那么讲。所以我那个老师:怀瑾啊,不要乱讲,千古以来谁也不敢批评他。你讲得对,我懂。你年轻,讲了有人杀了你……诶,有人……我说他的达与雅有问题。

所以像熊十力啊、欧阳竟无啊,这一帮人,熊十力,他的文章,你看熊十力写的《新唯识论》,拚命学他的文章。哎呀,我说玄奘法师的文章已经不高明,写了那个书,大家越看越不懂。哎世界上怪呢,看不懂的文章,哎,这个人学问高,因为自己不懂。像我们看懂了,觉得熊十力写的文章,我们就讲狗屁,他就根本没有懂,连文字都没有搞好啊。

这一段,跟到我要批评玄奘法师这一段了。后面的翻译,意思都对,不达、不雅。

现在开始了啊,“复次正勤修习入出息念,诸瑜伽师”,这个我们不要解释,懂了吧?刚才讲过了,懂了啊,啊?懂了。

下面啊,“于缘过去诸行寻伺,能令无间所生等持有间缺者,速得损减”,他说些什么东西啊?以我的脑筋读到这里花很大时间,搞不通啊,再看下去啊,“于缘未来诸行寻伺,能令无间所生等持有间缺者,速得止息”,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东西啊。

好,第三,“于缘现在诸行寻伺,能令无间所生等持有间缺者,速得寂静”,这三段就把我要了命,唉,很想请玄奘法师老兄啊、老师父啊,你就重活起来告诉我一下,你当时这个怎么翻译的啊?

有一天,我把它看懂了,就是拍桌子,就像龚定庵的儿子啊,念龚定庵的文章,他是不孝之子,龚定庵以前没有照片,把父亲的牌位摆在那里,手里拿一个鞭子,念到父亲文章他反对的时候,就打这个牌位,你又错啦。(众大笑)所以龚定庵的儿子,就是八国联军是他带进来的,这个家伙很坏,叫做龚半伦,五伦里头对父亲不大敬的,少了半伦,呵呵,龚半伦啊。

现在我们看玄奘法师的,没有翻错,他翻得太规矩了。他怎么说啊,我们修这个出入呼吸法,心里头,“于缘过去诸行寻伺”,你要先解决这个问题。什么叫寻伺,上面讲无明,十二因缘无明就缘行,无明缘行,行就是心理上的思想行为,行也就是我们这个思想永远停不了,它在运转。譬如我们身体活到,我们尽管睡眠,心脏的血液还是这样在流通,呼吸它也自己在呼吸,这个就是行,行就是业力。

他说“于缘过去诸行寻伺,能令无间所生等持”,什么叫无间?没有间歇性,所生,没有间歇性连续不断来,“有间缺者”,偶然有一段空隙的,“速得损减”,就会减少了。呐,你文字看看,这讲什么啊?

好,我们再看啊。于缘未来的,就是讲过去了,于缘未来的,还没有来的,诸行,我们心理生理这些运动的寻伺,能令,能够使你,无间,没有间歇性所生的,等持,平等保持的,有间歇性的中间,速得止息了。这是讲未来的。

下一段是讲现在的,啊,“于缘现在诸行寻伺,能令无间所生等持有间缺者,速得寂静”。

哎,我跟你说,所以你们说读佛经难啊,都说经书看不懂啊,他还是搞中国文章出身的,搞了的,难怪,是会看不懂。你要逻辑、要科学的。

他讲什么你知道吧,他讲我们打坐,做安那般那呼吸观的时候,会碰到这个。我们的思想,譬如说一个念头过去了是过去,下一个念头还没有来是未来,现在正在思想是现在,其实没有现在,当我们的思想说现在,现在已经变成过去了,永远没有现在。未来,我们讲未来,未来变成现在、现在变过去了。那么真正这个宇宙间的事,所以爱因斯坦看懂、看通了一点,有一个没有抓住的:宇宙千万年只有现在,没有过去没有未来,只有当前这一念,所以当下就是。

实际上他这三段等于讲什么呢?我给你们提出来啊,你们念过《金刚经》吗?佛在经典上讲得非常好:过去心不可得,过去已经过去了;未来心不可得,未来还没有来嘛,你不要去抓它;现在心不可得,现在,当你讲现在的时候就空了嘛、现在心过去了嘛。这个是鸠摩罗什翻译,文章又好、又达、又雅、又清楚,可是众生还是读不懂。玄奘法师怕学鸠摩罗什那么高明的文学那么达雅,他不敢,他就非常根据外文,老老实实的翻译,把我们搞不懂了。

实际上说你现在懂了吧?你才晓得他翻译的对不对呢?完全对。他说你在这个时候心理状态容易攀缘过去的一切的行业的寻伺心理,过去这个心理,自己要回想过去,有时候想的啊,哎呀当时哪个人对我不起一句话,每个烦恼,无间歇性所生的,不过呢,有时候疲劳了,空了一下有间缺者,速得损减,你能够光修安那般那这一念,对于过去心放下了,就减少了,不会太去追忆过去了。就是这样讲。

好,对于未来的寻伺呢?他说你就不会去引发了,所以能得止息了。对于现在的这个心理呢?就可以得寂静了。就是那么简单。这样懂了吧(同学:懂了),啊?这样一讲明白了啊。

所以我常常有许多,看这个四书五经啊,对于古人唐宋名人我经常推翻他,错啦!恨不得拿个棍子叫他来,要打一下,这一下你搞错了!不过将来几百年以后,我的东西也有后人会打我的,你也错了……哈哈。好,这样懂了啊。

“又若”再讲,“略说由能永断六种结故”。哎,这个字印的不明,书上是什么断啊?(男同学:永断,永远的永。女同学:能永断六种),又若略说,说字下面这个字?(同学:由)啊由,谢谢,由由由……你笔给我一下,这里印不清楚。好,由字啊。好,谢谢。

再说啊,略说,由于这个做功夫安那般那,“能永断六种结故”,这一段下面暂时不讲,留到后面讲。“结”,就是我们心理状态的贪嗔痴慢疑这个结使、这个习气。结解开了、心理解开了,就是小乘得解脱、得阿罗汉果了。扩大,结解开了后发般若的智慧,就进入菩萨道了、进入大乘了。

这一段有几句话,因为讲结使分位的,我们暂时保留。因为不属于这个……是这个范围,但是讲起来很啰嗦详细,大家会搞错乱了,以诸位的程度,所以这几句话三四行,我们暂时保留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