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命科学研究》第27讲


大秘密命根住

现在再下去,“复次”、再其次,“入出息念,修习差别”呢,“略有二种修行”,听这个出息入息,呼吸往来,这个法门,我们练习它,中间有两种差别。

“一者”第一种,“有上”,“二者无上”,这两种差别。

“所谓其有上者”,怎么叫有上?“谓如有一独处空闲,以静定心如理观察,命根系属入息出息。若我于入息后无有出息,或出息后无入息者,如是命根即应断灭。而于无常行中有希奇事,入息灭已,我命根住。乃复得至出息生时,出息灭已,我命根住。乃复得至入息生时,彼由攀缘如是事故,深心厌离于三世境所发爱恚”,恚就是发脾气啊,就是嗔,等于发嗔心,爱嗔。“净修其心,是名有上,十六行修,当知无上”。这一段。

哦,你们没有,没有这个啊。(李淑君:有些人缺了这一章)哦哦哦哦。好,对不起啊,现在发了,都有了啊。

他说我们打坐修这个,这个这个禅坐的修出入息念,有两种啊。要知道的,一种有上,一种无上。无上的又留到后一段,另外一段,叫十六特胜的法门,再说。

现在他解释什么叫无上,哎,“有上”,他就讲如有一独处空闲,假定,我们现在在翻白话文,一翻你就懂了。假使有一个修行人,自己单独在一个山上、或者庙子住个房间闭关,单独独处空闲。以静定心,心理很静很定,做这个功夫。如理观察,照这个佛所说的,这个逻辑的理论,自己反省观察自己,“命根系属入息出息”。我们今天的生命活到,你以为生命活到是什么?就是一口气,这个气出去不回转就死亡,如果进气,进来,如果闷住了,也是死亡。生命就是那么短暂,要你观察清楚,这是真的。生命在呼吸间,就那么简单。要我们如理观察命根的系属,你的命的根根在哪里?就在入息出息上面。

假定若我,“于入息后无有出息”,气进来出不去,或者是出息后,这口气呼出去了,“无入息者”,不进来,如是这样,那一种现象,命根就死亡,就没有命了,生命在呼吸间。

而于无常行中,那么生命在呼吸间,这个宇宙生命同我们的生命,一切无常。无常的意思佛学专有名词,就是不永恒存在的,都在变化,很无常。一切不是恒常有,是偶然的,刹那之间。而于无常行当中,一出一入之间,一停了就死亡;但是,这个里头有个秘密,“于无常行中”,生命无常的这个运行中间,也有很希奇的事情。佛法往往很多秘密,放在很明显文字上大家看不懂。他说“入息灭已,我命根住”,当这个气进来的时候还没有呼出去时,气进来,不要故意去、炼气功一样呼吸,那就错了。我们自然的命根住,进来以后快要出去,“哒”(南师弹指声),这一刹那之间,有一个停住的状态。刹那,我讲过的啊,“哒”(南师弹指声),佛经说刹那,这一弹指之间六十个刹那,刹那是那么快。要你心静极了、定极了会体会出来。刹那之间“入息灭已,我命根住”。乃复得至,到达了,由刹那停留一下,这个气又呼出去了。就是说氧气进来变成二氧化碳,碳气就排出去了。“乃复得至出息生时,出息灭已”,也有刹那之间“我命根住”。

佛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干什么?不知道,你们去研究啊。有很大的希奇事、很秘密!“乃复得至入息生时”,这个气进来,“彼由攀缘如是事故深心厌离”。入息,气进来,我们生命是活到了。一般人炼气功做道家拼命练太极拳,就把气吸进来……其实都是笨蛋,你吸进来干什么?都是碳气,留在里头做什么?做瓦斯用啊,家里准备不要瓦斯炉啊?那个碳气要放的。

“入息生时,彼由攀缘如是事故”,攀缘是心理状态,佛学这个名词,我们心理状态就像猴子,永远在抓的。他们两个云南人也看到过猴子很多,我们在四川、成都,这个,这个峨眉山上看猴子,这里也有,广东香港这个叫马佬。那个猴子偷水果、偷苞谷,我们故意逗它玩的,山上没得玩。猴子去偷那个苞谷,玉米啊,东看西看,然后抓一个放这里,没有人,又抓一个放这里,嚯,两个手拼命抓拼命抓,我们“喔~”,它就跑掉了,一个都没有,这叫攀缘。抓了放这里,抓了,我们人生一辈子,你们总经理啊做生意啊,做了一辈子攀缘,这些大老板,最后走的时候,都是猴子偷苞谷,一样带不走。哼,抓一个放这里,再去抓一百万,一千万,都抓在这里,“喔~”跑掉了,哈,没有了(同学笑),这个叫攀缘心。众生的心都在攀缘。

“彼由攀缘如是事故”,我们心理状态一天到晚在攀缘。“嘭”(拍桌子一声),攀就是抓住,缘就抓住这个东西挂钩,缘就是挂钩、攀就是抓来。如是深心厌离,那么你在呼吸这个修境界,你慢慢看通了人生,对于人生啊,一切境界讨厌极了,想离开,都是自己找烦恼。“于三世境”,什么叫三世呢?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这三世所发生的“爱”,我爱你、你爱我,“恚”就是我讨厌你,我恨你、你恨我。啊,爱憎啦。

“净修其心”,自己心就平静了。所以修道到了最后,清净了。与人无怨也无憎,也没有仇恨人家,也没有讨厌人家,也没有特别爱一个人,都很平静,无爱也无憎。所以苏曼殊学一点点佛学,不是作两句有名的诗嘛:“雨笠烟蓑归去也,与人无爱亦无憎”,我也不爱哪一个,也不讨厌哪一个。雨笠、戴个斗笠,就表示解脱,这是苏曼殊假和尚,不过佛学用得很好,诗用得好,(雨笠烟蓑,烟字对了,不要擦掉,蓑衣的蓑,竹头,呃,蓑衣蓑,雨笠烟蓑归去也)归去也,回去了,归去也。与人,同人家,无爱亦无憎。啊,上面这是写给女朋友的啊,上面两句不写了,也写啊?苏曼殊这首,“九年面壁成空相”,他表示自己啊在山上修道,同达摩一样九年面壁,“持锡归来悔晤卿”,谁知道一下下碰到你这个对象,啊,持锡归来悔晤卿,后悔了,碰到你。最后嘛,两人还是分手了,雨笠烟蓑归去也,与人无爱亦无憎。

这是苏曼殊的诗啊,多一个,下面两句在前面。“九年面壁成空相,持锡归来悔晤卿,雨笠烟蓑归去也,与人无爱亦无憎”,好。

那么这一段翻译的比较好,“是名有上”,修行。至于我们将来会讲到的,“十六行修”是十六特胜法门,当知是无上法门。那个下次补到,会讲到的。

“复次”,再其次,“如是”这个样子,“入息出息念住”,修这个法门,“缘细风色为境界故”,就是我们呼吸,呼吸还在往来这是气哦,听到鼻子有呼吸这是风哦,风是最粗的哦,深一层了就是气,气也不觉得往来,只感觉鼻子有来往作用,这个才是息。修是修这个息,出入息,不是炼气功。

“缘细风色为境界故”,风也是物理世界的东西哦,所以我们身体上气也是物理世界,色,色就是物理世界,风就是气了,色就是物理作用,为境界故,“名微细住”,所以你不要认为,修佛是,修出入息就是得定哦,是利用这个出入息,出入息是一个进入定境界的一把钥匙而已,叫你用这个钥匙开了门,进入定境,他说这个微细住的境界,“隔绝一切乱寻伺故”,散乱与寻伺作用,“名”,叫做“不流散”,这个心归一了,专一了不流散。

那么修这个法门,“发生广大身心所有妙轻安故”,你就修这个功夫做久了,发生到广大,你就发现,对于非常伟大,使自己生理心理都转变了,非常微妙的轻安发起,叫,“名”,叫做“不可伏”,就是不能够,再没有东西,没有个方法,使它能够投降,降伏下去。这是最高明的方法,讲出入息。

今天只好讲到这里为止了,到时间了,啊。

参考资料:

苏曼殊的两首诗

《本事诗》

九年面壁成空相,持锡归来悔晤卿。
我本负人今巳矣,任他人作乐中筝。

《寄调筝人三首》

禅心一任蛾眉妒,佛说原来怨是亲。
雨笠烟蓑归去也,与人无爱亦无憎。

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

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

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二

复次嗢拖南曰。

障随惑寻等。果欲细身劳。学住及作意。智无执为后。

入出息念修习差别有十六行。广分别义如声闻地。应知其相。又勤修行诸瑜伽师。修习如是入出息念。尔时应知五障碍法。一者于其外缘其心散乱。二者入出息转有所艰难。三者掉举恶作缠现在前。四者惛沉睡眠缠现在前。五者乐与道俗共相杂住。如者五法于未得定欲求心定。及得定已倍复增长。当知一切能为障碍。奢摩他品诸随烦恼所染污时。发身惛沈。生心下劣。由正修习入出息念。身心轻安能令惛沉下劣俱行身心粗重皆悉远离。毗钵舍那品诸随烦恼所染污时。发生种种寻伺妄想。谓欲寻伺等不正寻伺。及无明分寻伺所起诸欲想等种种妄想。由正修习入出息念令寻伺等悉皆静息。为欲对治彼无明分诸妄想故。纯修明分想令速得圆满。

复次正勤修习入出息念诸瑜伽师。于缘过去诸行寻伺能令无间所生等持有间缺者。速得损减。于缘未来诸行寻伺能令无间所生等持有间缺者。速得止息。于缘现在诸行寻伺能令无间所生等持有间缺者。速得寂静。又若略说由能永断六种结故。当知建立二种四种及以七种诸果胜利。如经广说。云何六结。谓顺下分上分二结。见道修道所断二结。若起若生二分位结。如是别别当知总说有六种结。如其次第建立二种四种七种诸果胜利。

复次入出息念修习差别略有二种。一者有上。二者无上。其有上者。谓如有一独处空闲。以静定心如理观察。命根系属入息出息。若我于入息后无有出息。或出息后无入息者。如是命根即应断灭。而于无常行中。有希奇事入息灭已。我命根住。乃复得至出息生时。出息灭已。我命根住。乃复得至入息生时。彼由攀缘如是事故。深心厌离于三世境所发爱恚。净修其心。是名有上十六行修。当知无上。

复次如是入息出息念住缘细风色为境界故。名微细住。隔绝一切乱寻伺故。名不流散。发生广大身心所有妙轻安故。名不可伏。

复次修习如是入出息念。如是略引随顺此论境智相应诸经宗要摩呾理迦。其余一切随此方隅皆当觉了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