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命科学研究》第28讲


心理道德修养之要

这个下面,下面这一段,相同于……下面这一段难懂,我本来想跳过去了,所以这个修出入息止观呢,这要佛学比较深入了解一点才懂,换一句话你修持高一点才懂。他说“复次”,那么现在还是不跳了,“容有是处”,这个容有是处是古文,容字不是容貌的意思,包涵,也许,包涵,另外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吧,就是这么一句话,拿现在白话怎么讲呢?“容有是处”,或者,或者还有一个问题在内吧,等于这样一句话,这是提问号,怎么说呢?“或有一人,作如是念:如来与彼最极下劣得慧解脱阿罗汉果,无有差别,谓依解脱作是思惟,如来解脱与慧解脱阿罗汉果所有解脱,无有差别。”

他说,讲到这里岔进来一个问题,有人听到这里,认为说,出入息安那般那就修这个法门,就有这样多的初步的好处,有人想,佛啊,“或有人作如是念”,有人这样想、做这样一个想法,什么想呢?如来、佛,与他们最极下劣的,同最下等的那些阿罗汉,不是高级,初果阿罗汉,所谓阿罗汉,成了罗汉,小乘的极果,已经得到智慧上的解脱了。我们晓得出入息是功夫哦,出入息,修安那般那是做功夫哦,你智慧不在这个上面哦,所以定是定,慧是慧哦。他说这里岔过来说,有人假设这样一个想法,认为成了佛,遇到最初步的最下劣的最低级的、得到慧解脱的阿罗汉果,是一样的,两个没有什么不同。

为什么这样想呢?“谓依解脱作如是思惟”,因为都要求解脱嘛,我们晓得打坐学佛这是做功夫哦,练心,练止等于大学上所讲的,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”,就是修养的功夫哦,并不是成佛的究竟。成佛得道是智慧的解脱,不是功夫的解脱,功夫越好有时候你还困住还越紧哦。所以说“谓依解脱作是思惟”,依解脱道理来讲,才产生这样的思想。

为什么呢?如来的解脱,佛也不过解脱了,解脱三界的困扰,所谓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,成佛是解脱了,所以佛也不过解脱的成就。那同最初步的依智慧解脱的阿罗汉果所有解脱啊,大家都是解脱嘛,解脱就是等于我们现在GCD讲,松了绑了嘛,都解放了,解脱的道理没有什么差别,这是第一个问题。

第二个问题,“颇复有人,作如是念,如来所有离诸盖住,居内法中,最极下劣,若诸有学,若诸异生,由精进力,于其五盖伏断而住,名离盖住,此离盖住彼离盖住,为如解脱有无差别,为有差别”。这是第二个问题,这个文字翻译,他都翻译很实在,没有加水,可是呢,我常常批评他,文学境界不高,使人看了很难懂,这就是文章的手法了。

他说“复有人作是念”,假定有第二个人有这样的观念。佛啊,如来所有离诸盖住,已经解脱了,离开了一切的盖,把生命自性清净盖住了那个盖,所谓叫五盖。五盖呢,大的五盖,就是贪嗔痴慢疑,也是盖,都离开了,就盖不住了,遮不住了,我们凡夫都给这些心理把自己盖住了,这个都是心理状况。男女之间小的呢,所谓笑、视、交、抱、触,是男女之间的盖,或者是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这个也叫五盖,财-钱,色-男女,名-好名,知名度这个名。财、色、名,食-饮食,睡眠,这也是五盖。他说如来所有这些五盖都离开了,都清净了。

“住内法中”,他住在内心清净自在生命本能的本分,那么最初步的下劣的“若诸有学”,有学还没有达到阿罗汉境界哦,像我们现在诸位在座的都是有学,还在求学中间嘛。有学这个阶段就很多了,几时达到一个成果,罗汉是果位嘛,等于达到那个成果还早,有学。“若诸有学”。

“若诸异生”,异生是一切众生,普通人,或者包括到狐狸精啊,蛇啊,这些都能够修道到那个……,这些都属于异生,包括人。他们有时候发了心,也要修道,由于精进力,非常努力的修持,“于其五盖伏断而住”,虽然没有得道,他把名心啊,利心啊,财色名食睡,硬用功夫把它压下去,这也同佛境界一样嘛,是不是一样呢这个意思,也叫做离盖住啊,他至少不动念。

譬如刚才我们跟开化师讨论,有些学佛出家的,男女关系,因为他是男女关系,他在电影界里头跳出来的,电视界啊他是节目制作人,我经常笑他,在他没有出家以前,旁边的美女如云,都围住他的,我们想追个女孩子很困难,他是很多女孩子来追他的,自己所谓北方话,扒杆子上的,自己女的会向他前面扒杆子上来。譬如说,这样的情形,他现在解脱了,所以我们下午还在讨论。那么一般学佛求道的人,真正把这个男女关系……他也走遍了中国到处庙子,他说我以前看到哪个地方不如法,不如法看到听到这个庙子和尚尼姑啊,或者那个学佛男的女的,哇,心里很不对,很生气,他说现在看通了,哎呀天下都是一样的,不过我晓得都要像我这样能够解脱……我说你是过来人,人家没有过来的压住的哈。

所以一切压住的,他也觉得解脱了。他说那么压住的,同你真正解脱了,都叫做离盖而住,跳开了嘛。那么这个离盖住是硬压住的啰,譬如出家了以后硬不敢,哦女人也不敢看,女的出家男人也不敢接触,心里很清净,实际上你没有解脱,是压住的。

那得道的人真正解脱了,“此离盖住彼离盖住”,他那一种离盖住同这一种离盖住,是不是都是一样,“为如解脱无有差别”,诶,这两种都是解脱了嘛,有没有不同呢?

你看他翻得啊,还不如我讲白话讲得清楚。所以你们读这些看了,玄奘法师多可怜,贡献了那么多给我们,但是我们看了,越看越不懂,他已经把在吃奶的力气从婴儿这里都拿出来,可是他翻译啊,真正,决定信,信实,他不敢乱来,真实翻译。可是两个文化不同表达看不清楚了,对不对?这样一讲懂了,啊。

他说“离盖住心与如来等”,现在是答复,他说你问的对,一个是心理上压下去,譬如我们学道的做学问,哎呀这个不道德,把自己硬压下去,很痛苦,虽然也睡梦中还会起来的,不过真要修,睡梦也得压下去,硬把他丢掉,丢掉压下去,不是解脱哦。

“离盖住心与如来等”,你都是跳出来不被他盖覆,这个,这一种心理现状有一点相同,“然彼随眠未永断故”,但是根根没有去掉,成了佛得道的人他根拔掉了,所以得大自在,无所谓,你做功夫做学问硬压下去,随眠是佛学的名词,你的随烦恼心理思想,它永远跟着你,跟着你使你永远在沉睡里头。随眠的意思使你永远在沉睡,在醉梦中,酒喝醉了的。他不翻成沉睡也不翻成醉梦,翻成随眠,它跟到你使你会睡眠,清醒不了。“然彼随眠”,这个就是烦恼的根本,根都没有拔,“未永断”,没有永远切断,所以同佛不同。

“诸盖数数间心相续,数数作意励力除遣”,所以一般的初果的初步的罗汉,或者一般普通修行人,他随时要小心守戒,等于心理上起的这种名心啊利心啊男女关系啊,什么种种贪爱的心啊,“诸盖数数间心相续”,它在你心理状态里头随时会冒出来,它连续没有断,根没有断。“作意励力除遣”,我们要很注意它,修行初步的,来了就把它去掉,这一般修行是如此。

所以你们,我们在广东六祖的悟道,禅宗六祖,六祖的师兄神秀作的就是这一句,所以六祖说他没有到家,神秀作的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试”,随时要擦干净,“勿使惹尘埃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那么六祖一听还没有对,所以六祖……人说你也不认识字你怎么……他说我不认识字,我懂啊,你给我写嘛,哎他就写,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是比他高,一个是佛境界,一个是罗汉境界。啊,普通人就要压下。

他说“如来诸盖毕竟断故”,得道成就了到佛境界,他用不着用力压的。像我们修行人,心理状态是,我经常比方像水上按那个瓠瓜,葫芦,你把它按下去它这边又冒上来,你到那边按下去它这边又冒上来,一天到晚忙这个。他得了道的,自然清净,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毕竟清净,因为如来的境界啊,“诸盖毕竟断故”。

“离诸盖住,与彼所有离诸盖住,极大差别”,所以佛的离开了一切的盖,同小乘罗汉初步所得到的,也好像离开了很清净,这个中间有极大差别,你看中间他交待的文字没有交待清楚,越看越不懂,其实,你,我给你这样一讲你懂了,你一看起来,他没有错啊,翻译的都对,“离诸盖住,与彼所有离诸盖住,极大差别”。

所以MZD很内行,告诉他侄女,那个侄女叫什么容啊,王海容,读外语学校,她回来见到MZD,他说你去看佛经没有……佛经那个反革命的,那个迷信……他说哎,你不懂,看了佛经你懂得翻译,可见很内行。

“非如解脱无有差别”,下面,并不是说只提解脱的,罗汉也得到解脱,所以同样道理,你说大家都在修道,这个有功夫那个有、做气功的,有修禅定的,每一个打坐都是一样,可是有差别。“非如解脱无有差别”,不能够说只提一个解脱了就没有什么差别,中间分别很大。这一段是岔过来,意思了解了啊。

“复次”,再另一个问题,

“修瑜伽师,入出息念为所依止修四念住,如理作意以为依止,于诸未断内心所有非理作意,如实了知是为非理,于内所有如理作意,如实了知是为如理,既了知已。于内所有非理作意。一向远离。于内所有如理作意。一向修习。为欲令彼永断灭故。又于此中身等四法如四大路。非理作意如尘土丘。不坚牢故。不真实故。迷乱心故”。

呵,这又是翻译的问题了,这样一念只好拿个木鱼来敲了,“噜噜”念下去就有功德了,里头讲些什么不知道。所以我常常说,哎呀你们出家学佛啊,先把中文搞好啊,文字搞好啊,不然你真看不懂啊,真是佛同前面的菩萨们修持的经验告诉你,留下给你,你看不懂,你敲来念,把木鱼都敲破了一百个也没有用啊,那只能说有功德了,总比不念好。

他这里讲,“复次,修瑜伽师”,瑜伽是相应,不一定学佛的人,不一定出家的,修这个相应法门,相应就是这个交感的法门,假定他们念,修这个出入息念,“为所依止修四念住”,首先要了解了,一提四念住还记得吧?什么叫四念住啊?四念处?

某答:念身不净。

南师:念身不净,对,念受是苦,第一个理解学佛,此身不干净,因为我们一切感觉统统是痛苦,每一天随便你再觉得洗一个澡剃一个头、吃了好东西,觉得很舒服,其实,刚才美珍我们吃饭讲一样,为什么吃了以后胃上很难受?吃的时候很舒服,吃下去胃的反应就负担了。念受是苦,念心是无常,念法无我,四念处,这是佛学的基本,我们都上过的,所以不要听了过去了,你后面一听前面就连不起来,你做功夫做学问都没有用。功夫是功夫,学问,就是做佛学吧,你做佛学研究你也没有用,所以一提这些名词就要懂。

他说我们打坐修出入息的功夫,同这个“依止修四念住,如理作意”,什么叫如理,合于逻辑推理的,作意是注意,你做功夫同四念住的“以为依止”,一定要配合,一个是定的境界做功夫境界,一个四念住是慧的解脱的基本,智慧解脱为依止。

“于诸未断内心所有非理作意,如实了知是为非理”,他说当我们在做这个功夫时候,同时在检查自己反省了,“于诸未断内心所有的非理作意”,当我们打起坐来一边是听这个呼吸啰,做这个呼吸功夫,一边你思想还在里头,即使你功夫很高,大的妄想没有,轻微思想还在里头转。内心所有的非理,不合理的作意,这些意,意识形态,思想就是意识在转,在转动。“如实了知”,你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念头起来自己都清楚,“是为非理”,你知道这个思想不合理,是不对的,不清净的。

“于内所有如理作意,如实了知是为如理”,你觉得这个是善念,但是也应该空,坏念头应该空,把它取消了,善念也把它空。

“既了知已,于内所有非理作意,一向远离,于内所有如理作意,一向修习”,所以在打坐修行的时候,你知道自己起的念头不合理,譬如我想占人家的便宜,起个念头,晓得不合理,自己很惭愧,把它去掉。它为什么……你也没有叫他想,我们自己思想里头起来,就是你这个根根上有这个恶念,已经反省到,去掉。“如理作意”,譬如哎呀我看到某一个人今天生病了很可怜,我也不能给他治好,但是我要看看他,虽然看看没有用,这是善念之一,像这些,如理,合理的,一向修习,就是四念处下面有个什么,四正勤,已经生出来的恶念要把它去掉,没有生出的恶念不使它再起来,于已经生出来善念使它培养,没有生出来的善念要引发它,所以这里讲这个道理。那么最后善恶二念,也等于大学止于至善,最后变成空。

“为欲令彼永断灭故”,所以对于此中身的四法,身体这一方面,念身不净这一方面,如四条大路,“非理作意如尘土丘”,我们这个念头里头思想里头,非理不合理的这些意识活动,等于呀,障碍是路上的土丘堆到,不坚牢的。譬如今天这两天香港下雨多了,山上泥巴堆下来在路上妨碍,可它很松的,你说它很松啊,他还是障碍了这个交通,所以你要把它铲掉,“不真实,迷乱心故”。

“如理作意”,善念的,“如四方来舆乘车”,他说善念的思想啊,固然要空,但是呢并不是坏事,等于四方八面来的好的交通工具,“车缘身等四境门转,能损害彼如尘土丘非理作意,亦令一切相续清净”,他说等于我们这个路上刚才讲,香港这两天路上有泥巴堆下来,塌下来,虽然是松松的,你不铲除了它,心里非理作意,妨碍了交通,车子通不过,所以你把善念多培养,恶念把它清理了呢,等于这个名牌的车子可以开过来,成佛就是拿掉了,慢慢最后得到清净。这一段,都是顺便讲安那般那修习功夫,带到心理道德的修养告诉你。

“复次,精勤修习诸息念者”,如果你们很用心努力修这个出入息的这个法门,“由正修习四种念住,无我等故,平等平等,是身种类能取于身如理作意,如身无我作意亦尔”,你慢慢好好地修持四念住的道理,“无我等故”,你慢慢静下来,功夫做到最后,当然不管呼吸了,呼吸自然停止了,你身体感觉到空掉了,忘掉身、身体的感受,习气忘掉了,你才初步小乘的无我的境界可以达到,还不是大乘的无我。“无我等故”,差不多了,“平等平等”,这个时候因为无我了,看一切众生,看一切事实,是真正达到完全平等。所以平等,我们普通是一句口号,佛法里头讲平等,看一切众生平等,你我一样,没有怨憎,没有喜悦,一切都是平等慈悲的,是真的修养到的境界。

“是身种类能取于身”,他说我们身体上种类,这个以后再讲四大种,“能取于身如理作意,如身无我作意亦尔”,那么合理的达到,去掉身的感受以后才能真做到无我的境界。所以无我是一种修养实证的功夫,不是一般哲学家政治上,或者是文学上随便写一句无我,你做不到的。

“是故所以说彼为身一分”,真正修到身体能够空了,“能修如是身念住者,都不可得”,很难很难。“如身念住”,这个法门,“广说乃至,修法念住,念身不净,念受是苦,念心无常,念法无我”,不是理解,嘴巴上记住这四句话没有用,要实证到,最后叫法无我念住,“当知亦尔”,所以佛学的道理是个大科学,是要求证的。因为我们做科学,物理自然的科学拿我们自己意识做主观,拿外物来实验;这个生命的科学啊,是不靠外物,要把自己主观拿掉,回转身心内在来实验。

“如是诸佛修念住故,外道法中皆无所有”,这个向内心走的这个路子,一切宗教一切哲学所做不到的。所以在佛法看一切宗教一切哲学,所讲的都有道理,但是向外面跑,不究竟。“是故说此修念住教,名非一切外道所执”,所以最后回到心地法门,修四念住的法门,他说不是一般外道能够做到的。

这个我们都讲过了,好,现在我们转到,这一段还有一次、两次讲完了,这一段本来岔过来,给那个法国同学讲,修安那般那用的,我们先岔过来讲,讲完了,我们告一个段落,再继续这个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