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命科学研究》第31讲


八背舍

这个安那般那的法门啊,这个法门,这个,要配合八解脱,八解脱啊,你那边有没有?有影印,啊?你影印出来的,(同学说没有)这个,那怎么办?(同学:没有带过来,没有关系,看字典就有了)八解脱啊,八解脱,这个八解脱也叫做八背舍,是旧的翻译,很重要啊。这个佛学上八种背舍,背就是,不是背起来的意思,相反地,违背的。同世俗相反了,跳出来世俗,舍是丢掉。旧的翻译叫八背舍,后来又翻译呢,另一种翻译就是叫做解脱了,解开脱开世间的观念。也叫做八胜处,啊。

我们先了解一下八解脱的内容,八胜处这个翻译不同,但是两种都要做个了解。合起来就是十个一切处。这个虽然都是佛学上面的叫做名术。这些名称,就是理论术语啦。拿我们现在讲叫术语,技术那个术,语就是话语的语,可是有它内容的,大家都把它忽略了。实际上这个里头都是功夫的对照,修行,尤其修这个禅定,非常重要!

八解脱,讲,第一种,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。内身有色想之贪,为除此贪,观外不净,青瘀等色,令贪不起,故名解脱。这个是第一个解脱,依初禅定而生起。就是对欲界的色欲来讲的。此初解脱依初禅定而起,缘欲界之色也,这个佛学字典都有啊,不过现在这个,那么大家看了佛学字典查了以后啊,只晓得名术,实际上它浓缩下来。

第一个解脱,我们人被困啊,就是人这个生命是欲界来的啦,有男女之欲、性欲的欲,这个欲是因色来的,不是因色来,这句话讲错了。尤其是这个欲,配合上这个欲界的有色,色就是生理、物理,身体物理作用。

所以第一个第一步的解脱,这个欲界的生理物理作用就很难!因此它变成学理的理论,就是说“内有色想,观外色解脱”。为什么要修白骨观呢?开始啊,所谓小乘佛法,因为我们内在心里头,不是指身体了,内心里头,这个欲界就是好色的,对男女的好色、漂亮的喜欢、或者自己中意的喜欢,甚至于对买一件衣服啊、颜色啊、一个建筑物啊都是喜欢好的东西,这是我们内有色的这一种思想、习气。

因此呢,要我们修,初步观这个白骨观,观外色解脱。我们晓得外面的色相,这个里头啊,譬如我们看外面的色相,这个风景吧,或者一个人看到很美很美,哎,实际上呢,每一个人眼睛看法都不同,中国人跟外国人看法(不同),譬如对一个颜色吧,红黄蓝白黑,外国人的眼睛跟我们看法不同。譬如我们说一个蓝色,你假使研究这个房子啊,这个染色的人就知道,这个蓝色的布假使卖到这个外国去,哎,它蓝的中间要放一点红。他们这个外国人白种人这个眼的,色素的感官同我们不同。像我们放蓝色里头啊,放红的我们看到很难过,我们不同。这是讲黄种人白种人不同。所以我们的蓝色里头可能是放一点绿的。啊,这两个不同,卖给东西方卖的(不同)。所以这个道理你就研究啊,这是个科学道理。甚至一个人看这个颜色,譬如这一张纸,这个包包是红的,啊这面黄这面红。我们所有人在这里看都是红与黄,但是感官的程度,或者你看这个红的,同我看红的,不同。如果照科学来看,拿仪器来测量,透过仪器看,你所看到的同我看到的红,还是不同。

那么譬如对于这种色相,这是颜色喽,对于物质的看法,所以人对于人,你说这个人漂亮,哎,你觉得很漂亮爱的要死,哎你的财产你像蔡老板啊、或者我们这位老板啊,看到个漂亮,宁可几千万,都可以下本钱把她讨回来。哎,也许我看的,这个没有什么啦,他怎么那么着迷呢,我看的不一样。那我看的漂亮喜欢的,你们看的不一样。“由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”。所以你先观外面境界,这个观就是思想的观察了,要思想作用。

所以学佛,它不是一个迷信,很多都是科学哲学。为这个原则开始,下面的说呢,“内身有色想之贪”,我们这个人,内在心理上就好色。这个好色是欲界里头第一步,所谓色想的。这个思想根根、意识根根,有这个贪欲,贪就是会贪图的。为了灭除了此贪,先解脱此贪,所以要修不净观。不净观就是,这是很初步。所以把人理解清楚了,我们这个人要死的,死了这个肉色相构成漂亮不漂亮,到了衰老了到死亡,很难看,先发青颜色,这个肉要烂,啊就发青淤,这个淤字不读淤啊,就是wu,wu就是紫色的。广东话不晓得讲什么?也讲淤啊?那就是广东音了,“青瘀等色”,这个颜色。

那么,所以不净观,使你对于贪心、这是指内在的男女的贪欲啊,不会起来了,啊使贪欲……真做到不会起来,叫做解脱。实际上你说真做不净观,这个有些人修,也没有真正修到。啊,修到偶然想一下就不敢多想了。想到自己这么烂了,或者看到别人的尸体烂了,就会修不下去。这个我们上次讲过啊,所以在佛的弟子里头,佛在世的时候,初禅的罗汉还有自杀的,看了人生实在没有留恋了,由这个不净观到白骨观。这个境界是初解脱,对初禅定而起的,换句话修初禅定啊。初禅定不一定修白骨观。但是修到了,由白骨观不净观修到了,可以得初禅。初禅的境界,缘欲界的色相来观想。这是第一个步骤。

第二是“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”,那怎么讲呢,“内身虽无色想之贪,而欲使更为坚牢,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,使不起贪,故名解脱。此依二禅而起。缘初禅之色也。以上二者为不净观”。是进一步,不但是个人修不净观白骨观得到解脱,诶,这个,甚至于观外面的人……,所以你们大家诸位没有修过了,修不净观白骨观有时候观到,在街上走路,你看到满街不是人,都是个骷髅尸体在走路,不管男的女的。啊,一点兴趣都没有,会有这个境界。他说这个就是由初禅到二禅的境界了。

并不是说初禅二禅非走这个路子不可啊,以不净观来讲,所以佛的小乘境界,先叫你切实走这一条路线来,实证求证。啊,这样可以到达初禅二禅的境界。

当然你回转来要想一想喽、要研究喽,初禅是心一境性、离生喜乐,所以对这个欲界人世间有脱离之感。到了第二禅,定生喜乐,另外一种定境了。要配合这个想,不要只抓住初禅二禅啊。这是我简单带过去,依据这个,因为把许多经典浓缩下来,就是随便拿来佛学字典上已经有了。不然一本经一本经兜起来讲就很麻烦了。

第三呢,“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,观净色故名净解脱。于定中除不净相,唯观八色等光明清净光洁妙宝之色也。观净色而不生贪,足显观之转胜,证得此性解脱于身中,故名身作证,具足圆满,而得住于此定,故名具足住。此第三解脱之位,依第四禅而起,亦缘欲界之色也,所异者上二项为可憎之不净色,此为可爱之净色,故是净观”。这是第三步解脱方法,解脱的程序。就是修不净观与白骨观,到达了,厌恶了这个外面的色相,脱离了啊,也厌恶了外面的、自己身的色相。到了第三步情形呢,所谓八解脱第三个解脱,就不同了,“净解脱身作证”,你自己在修定的功夫,功夫到达了,这个时候的意识观想啊,是干净的净哦,自己达到很清净境界。以身作证,自己本身来求证到这个境界了,具足圆满,所以叫具足住,真达到了。

内容怎么说呢?“观净色故名净解脱”。刚才讲欲界里头这个物理世界男女关系、人际的关系,这个色想先做了不净观,自己去掉了,不净观白骨观达到去掉贪欲之心了。慢慢回转来,你本身气脉修证啊身体便不同了,自然会转化。慢慢具足,在一个定中啊,除了不净相,这个是你功夫到达那个时候,等于白骨观不净观这个现象都经过了。

好,你自己看到身体内部,身与心内部,起了七彩的光明。那么密宗的修法,就要配合安那般那啊,自己内部发光了。“八色等光明,清净光洁妙宝之色”,内在看到了,定中,这还是有相的光明。

因此呢,在这个光明色相中“观净色而不生贪足”,不会起贪欲的作用。这个呢,是显现你的观想的功夫,就是意念观想的功夫啊,进步了。那么自己内心啊,身心都转变了。所以叫做“身作证”。佛法的修持所谓打坐得定啊,做不做到修持,不是理论讲的,不是念个佛啊,随便这样念念,迷信啊拜拜,不行的。身作证,具足圆满,你就进入这个定境界。这个定境界在一片光明定中,“故名具足住”。这个所谓八解脱到第三步解脱的位置。

如果到达了这个位置呢,你修持功夫等于四禅了、四禅的功力,“依第四禅而起”。当然里头看的光明、彩色的光明,也同欲界的光明啊一样,或者太阳光啊、月亮光啊,这个七彩光一样。

同前面两种解脱来讲呢,有不同。因为我们修不净观白骨观会生出厌离心,好脏好臭,受不了这个世界,这个人的身体也受不了。可是如果到了这步功夫呢,也没有觉得什么脏啊臭啊,净与不净都融汇在光明中了,彩色的光,这个变成净观了。由这样,到达光明定才转入……这个可以说,这三步的解脱啊,都离不开生理身体,物理世界同这个身体的关系。

这三种解脱做到了,就转到后面了,空无边处解脱、空无边处定。这空无边处我们再要补充讲了。所谓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、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,这四种。这四种,这个空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、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,就是依无色定而起,超越了这个物质世界了。那么在这个时候,你的定力智慧完全不同了,看这个世界是一切皆苦,是空的,无常、无我,自然要跳出来,所谓跳出三界外,生厌离心而乐,这个叫做解脱。

当然八解脱最高的大阿罗汉果是灭尽定。灭受想定,身作证,具(足)住,这就是灭尽定了。所谓灭受想定啊,就是真到达了这一步啊,感觉状态没有了,色身、身体空了,思想的杂念妄想没有了。真达到绝对清净的那个舍念清净了,身作证、本身证到那个境界,这叫做灭尽定了。这也是靠第四禅。所以四禅是四禅,四个定是四个定。依第四禅抛弃了舍念等等做到的,所以叫做解脱。

那么问,就提出一个问题了。这个初禅二禅四禅都跳过去,中间第三禅呢,怎么不讲解脱?因为第三定中,“无解脱所引的显色贪故”,第三禅定光得乐。二禅以上五识皆无,第三禅到第四禅,前面眼耳鼻舌身这个作用不起了。“又为自地之妙乐所动乱故”,但是还是没有得究竟悟道,还是有念头,还是感觉到(乐),所以叫离喜妙乐地,就是这个离喜得乐。离喜得乐就是感受境界里头,不叫做解脱,还被乐境界困住了。

我们补充上一次的八背舍,这个讲到安那般那,所以你们对于这个佛学里头啊,八背舍啊、这个八胜处、十一切处、十六特胜啊,这个要仔细研究,配合安那般那。不要认为教理不去研究,跟做功夫配合不上,这个修法就是白修了。

这个是补充上一段讲安那般那啊,到这个阶段,暂时停在这里。将来我们为这个生命科学这个题目啊,还要再深入研究的。这个是中间岔过来,补充上面把它先作一个阶段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