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在这个引用《瑜伽师地论》的这个十二卷关于八解脱的啊,八解脱也叫八背弃,上一次讲了一个了,现在第二个。
“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?”背弃啊,解脱,这个第一把这个佛学名词记得,叫做八背舍,背就是违背,同平常习惯相反,舍就是抛弃了平常的感觉习惯,所以也叫八种解脱,真正解开了,脱离这个现实世界欲界的这些东西,解开了脱离,也叫做八胜处,就是说你自己修持的胜利的成功,这个道理属于八解脱,一定要记得,叫做八背舍,这就是说你修行做功夫的一个证明,自己求证的一个对照,有一个模式在那里,你自己看看到什么程度了。
“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”,怎么样叫做自己内在已经没有色,色法的地水火风,物质物理生理的这种思想习惯,然后观察外面,这个内与外当然是心意识的分别,意识心境之内,并不一定指你这个身体之内,身体就是一个色法,本身就是个色法,所以内,要知道是意识范畴,心意识之内,叫做内外的差别在心意识的界限,不要观念当成自己身体是个内,身体内部是内,外面是外,这个观念是不准确的。
那么叫“内无色想观外诸色”,是怎么样第二个解脱法,“谓生欲界已,离色界欲,无色界定不现在前”。就是上面,第一个就是上一次讲的,“有色观诸色”,有色,本来我们在“有”的色法中再观诸法,等于修到,在欲界中修持到自己产生光明,内在意识产生、心意识产生光明,这是第一。
现在是内无色想观外诸色,就是说那个产生光明的境界,在这个定中,虽然在欲界已经到了色界了,那么今天第二步的讲,内无色想观外诸色,就是我们生在欲界里头,我们这个生命在欲界里,离色界欲,他跳出来;生在欲界里头,修持到达离开色界的这个欲望,连这些光明境界都超越了,只有一个,还有“无色界定不现在前”,无色界定是四个啊要晓得,我每一次都给大家讲的四禅八定,无色界里头,就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物理世界了。无色界里头四个定,空无边处定,识无边处定,无所有处定,非想非非想处定,这四个完全属于精神世界,意识心理的作用了,脱离了欲界与色界了,这是这样解释了,了解了。
我们倒回来,“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”呢,就是说我们生在欲界里头的定境,已经得到也了解超越了,还要离开色界的欲了,色界的欲还有光明还有这些境界就是色界的了,这个又跳过来了,只有无色界的定境还没有达到。
那么再做说明,“又不思惟彼想明相,但于外色而作胜解,若于是色已得离欲,说彼为外”,那么进一步又一个解释呢,到这个境界,所谓背舍,这个解脱是什么境界呢?又,再告诉你,“不思惟彼想的明相”,对于光明的想法,对于光明的境界,在意识思想上并不思惟,并不贪恋,并不追求了,只是“但于外色而作胜解”,外色,外面所有包括身体,包括物质世界物理世界,“而作胜解”,发生特别智慧的见解,“若于是色已得离欲,说彼为外”,所以在这样的情形里头,对于光明色相的境界已经有脱离,怎么叫离欲啊?欲就是欲望,不想,并不认为什么了不起了,很平淡,离开欲,“说彼为外”,所以说它是外面的事。
什么叫做内色呢?“由二因缘,名内无色想”,两个原因,所以叫做内在没有色的这个思想,这是什么意思呢?“谓已证得无色等至,乃自了知得此定故,不思惟内光明相故,余如前说”,好,因为内无色想,我们心意识里头也不求光明,也不求什么,也不求升天,也不求另外超越,“无色想,谓已证得无色等至”,已经证到了四大身体也空了,色相的境界光明也空了,“无色等至”已经到达,那么到达这个之后,你自己已经了了明明,知道自己得到这个定境了,这个时候“不思惟内光明相故”,也不观内在的光明相,就是一切放了,“余如前说”,前面已经讲过了,这个前面,你们没有听过,这一本书的《瑜伽师地论》前面有讲过了,不多说了,那么这是讲了啊。
“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”呢?怎么样叫做真正得到很清净的,已经得到了解脱这个身,作证就是现在科学上用求证到了,实验到了,而且是具足,都达到了,很圆满,这是怎么讲法呢?“谓”、就是讲,“如有一已得舍念圆满清白,以此为依,修习清净圣行圆满,名净解脱”。就是你修行人如有一个人已得舍念圆满,所有思想念头随时都空得掉,舍念清净,空掉一切杂念妄想分别心都没有,念念在清净境界上,舍念圆满清白了,等于我们中国讲禅宗的这个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,随时在这个清净境界上,以此为依,你修到这个境界依此起修了,修什么,修习清净圣行圆满,行一切功德,虽然在做功德,虽然修习各种戒定慧,乃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,还是念念清净,所以修习的清净,圣行,圣就是学菩萨道学佛的行为,菩萨的行为就是圣人境界行为,你也做到了,这个才是净的解脱,真正得到净土,虽然做功德也没有功德之念,做了就做了,当然的。
“何以故”,什么原因呢,“三因缘故”,三个道理,为什么能够说得到念念清净还要起修,所谓有些禅宗讲悟后起修,悟道,这个悟后起修是指念头的分别妄想已经清净了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,可是如果只停留这样呢,变成小乘的小乘,停留这样为满足。所以还是要起行,起行修一切清净圣行圆满,再进修。因此说三因,三个因缘故,第一因缘“谓已超过诸苦乐故”,第一个原因,因为你已经到达了,功夫修持到达了这个境界,然后去入世,行一切功德六度万行,很辛苦的,做人做事很辛苦,乃至你觉得做善事很容易,做善事有时候比做坏事还辛苦啊,障碍痛苦麻烦那个不合理的要求越来越多啊,但是你因为内在已经得到一个清净了,所以再做圣人行为,有三个条件,已经超过苦乐,你对于世间一切的苦乐已经不在意。
第二个,“一切动乱已寂静故”,因为你随时能够在清净空念中,清净念中,所以对一切烦恼动乱,始终此心很寂静,还是在你自己那个境界,本来无一物。
第三“善磨莹故”,等于一块宝玉啊,等于一个宝玉,虽然在做事情入世修一切善行的时候,有时候也有灰尘染污上去,不过你自己念头能够随时空得掉,它随时会打磨清楚了,恢复它本来的光明,这是第三个原因。
怎么样叫做“身作证者?”“于此住中,一切圣贤多所住故”。为什么说“身作证”,拿这个身体,我们身体还没有涅槃,还没有走嘛,来实证到的,因为你在这一种定当中,定是一个境界,修行境界,住跟定两个不同一点,逻辑上不同,你修到这个定境界,随时随地住在这个定境界叫做住,实际上就是定了,不过在观念上、在言语文字表达两个不同了,你得定是一个境界,你随时随地都在住在这个得定境界叫做住,等于我们说这个这个喝杯咖啡啊,或者抽支烟啊,喝杯茶,那个境界很好,“唔”,这个味道很好,你过了以后没有了,没有住在那个境界上,你定了打坐起来有时候觉得这一次坐得很好很舒服,你长期住在这里做不到,住就是这个道理,所以“于此住中,一切圣贤多所住故”,上面所讲的,这些境界,罗汉、菩萨、一切圣贤、诸佛都住在这一种境界里,这个就是“内无色想观外诸色”因缘解脱,八解脱里头,一个八胜处。
注: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