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传统身心性命修行的探讨第八章(3)


十六特胜重在知

“啪、啪、啪!”

南师:我们昨天讨论了“六妙门”,你们有一个观念赶快改,啊,“六妙门”,安那般那,呼吸法门,呼吸法门,这一讲,自己会把自己骗了,以为呼吸法门就是修道,根本就错了!那个是方便。可是离开了呼吸,你也不能进入,巧妙在这里。不要认为呼吸法门练好了,我就得定了,那瞎扯了!风大修法,所以我——给你们流行的,到现在日本啊、世界各地都有搞这个“六妙门”,我无形在批驳它,也提醒你们注意,其实也推崇它。

魏承思给我提到这个问题了,所以我叫大家注意《达摩禅经》,智者大师当时在这里抽出来。《达摩禅经》走的路线是释迦牟尼佛以后,这些大(阿罗汉)所传承下来,走的是“十六特胜”。

十六特胜

第一组: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、除诸身行(身念处)。

第二组:受喜、受乐、受诸心行(受念处)。

第三组:心作喜、心作摄、心作解脱(心念处)。

第四组:观无常、观出散、观离欲、观灭尽、观弃舍。

注意哦,“十六特胜”,现在宏忍师父会写出来,十六个,不是次序哦,不是一、二、三、四,但是表达只好用数字。“知息入”,你写了,有写好没有?

宏忍师:有写。

南师:有写哦,慢慢来,(等)她准备好了。“知息入,知息出”,嗯,有没有?你干脆自己写吧?你们都记得的,不要翻了。哦,有了,呵!

“知息入”,一、“知息出”,二、“知息长短”;哎,错误了,“知息遍身”,“除诸身行”,颠倒过来了,错误了,所以了“知息遍身”。注意哦,她这个上面改过来啊:

“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、除诸身行”,这个一组。后人给它注解,这属于“三十七菩提道品”等于“身念处”这个意思。也可以,不过不加注解啊,原始、很原始的。“知息入,知息出,知息长短,知息遍身”,注意哦,然后注意“除诸身行”,重点在这里。

然后呢,“喜……”哎,你不要带“五”字,都不要加上嘛,你怎么搞的,这是你自己写。“喜受、乐受”,然后呢,“受诸心行”,很朴素的。你把十六(个)重新写一下嘛!你另外一个人再写嘛!这是第二组。

第三组:“心作喜”——哎,太小了,“心”,呵,这样看得见吗?

众:看见。

南师:“受喜、受乐、受诸心行”,第二组。后人给他加的“受念处”——“四念处”里的。

哎,再加(第三组):“心作喜、心作摄、心作解脱”——“心念处”后人加的噢,所以他们研究教理的喜欢搞这一套,当然知道,也可以那么加,没有错。

最后后面(第四组):“观无常、观出散、观离欲、观灭尽”。哎,又错了,“观离欲”以后,“观灭尽”、“观弃舍”。

这样十六个,你注意总称的佛学名称叫“十六特胜”,非常特别的很容易成功的路线。而且很——在学密宗,加一个字叫做“很殊胜”。“殊胜”,特殊的“殊”,胜利的“胜”,写在旁边,“很殊胜”,啊。对,对,这密宗讲“很殊胜”,特殊的、容易成功。

他这里,在讲到“六妙门”“数息”、“随息”呢,在这一段,“知息长短”、“知息遍身”,这里他岔过来也提到“六妙门”。那么中国古代这个《达摩禅经》啊、这个《修行道地经》过来到这里,很多高僧或者是神尼,尼姑称神尼,得了神通有成就的,男的(称)高僧,都修“十六特胜”成功的,很多。倒是禅宗来了以后,专门讲知见,啊,不好好做功夫,离开了这个禅定的功夫,后世越来越差了!所以我特别提倡这个,叫大家走(这个路线)。

可是你们注意,你们打坐,现在也不是做笔记,不过你们做你们的吧,你们只好这样做。你打起坐来,譬如我现在一边表演喽,啊,这个也没有,里头放不出来——这个电影也放不出来的,譬如我打坐,不管呼吸噢,已经呼吸清净了,进来知道进来,出去知道出去,直接不讲“数”了,就是讲“知”——“知性”。这个“知性”不在脑子,自然知道。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,是吗?

众:是。

南师:我们坐在这里知道自己呼吸吧,知道吗?

众:知道。

南师:嗯,就是这个“知”。这一“知”重要哦!知道自己呼吸进来,知道呼吸出去,很重要!你再看佛经《四阿含经》,《阿含经》上佛告诉罗睺罗他的公子——儿子、告诉迦叶,都是这个话,知道息进来,“息长知长,息短知短,知息入,知息出”,这个很重要,随时要知。你,譬如我们都在呼吸,你知性离开了呼吸就不行了。这后来跟道家的结合——中国道家,这个修持法门跟天台宗,道家、天台宗两方面接合起来一个很漂亮的名称叫“心息相依”,就是这样来的,后来的;佛原始告诉你,“知息入,知息出”。

我先解释这一段,“知息长短”,哎,你们要好好(体会),这要用过功的人才知道。我们呼吸有——譬如说你心乱的时候,呼吸粗的、呼吸长的、短的,不定的,很细很细,这个呼吸,呼吸“知息长短”,你随时都要知性第一,知是知哦,呼吸是呼吸哦;最后功夫到达“知息遍身”,鼻子不要呼吸,身体内部连细胞都在呼吸了;最后到了“除诸身行”,我们有障碍就是老子说“我之所以为我累者,为我有身”嘛,到了这一步修好了以后,“除诸身行”,身体空了——无身,不要说无我,无身做到了。

承思,到了“舍诸身行”就是“还”,哈哈,真的“还”了,听懂了吧?明白了吧?

魏承思:嗯。

南师:嗯,好,再回转来给你讲,身体这一段除掉很难的。我们讲教理,回转来补充一下教理,小乘《俱舍论》等说“人为什么不能证道?有五个见把你挡住了。”

“五见”,对不起,宏忍师父这一张先拿开,讲“五见”,你写写:

第一、“邪见”:偏的,歪的,思想歪了,

第二、“身见”:我们之所不能得道、不能证到空、不能明心,身体挡住了,身见是很厉害!你看功名富贵,为身体,统统为身体在忙唉,永远不会见道的。搞了半天,学密宗也好、禅宗也好、念佛也好、显教,都是为身在搞啊!身见去不了。所以“邪见”、“身见”。

(第三、)然后去不了的“偏见”。人的“偏见”,等于说我们政治上左倾、右倾,抓住这个见解,“偏见”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,观念很难去掉,都认为自己对,“格老子,天大地大我大,就是我的对!”“偏见”。

第四个是“见取见”:更难,主观的观念,原来的主观,读书也好,先入为主。那个主观的观念永远去不了的,“见取见”。

最后一个“禁戒取见”:宗教信仰,嗬,啊,不吃素不能成功的哦,会下地狱喽!不许这样,宗教的戒条一样,喔哟,要这样、要那样。台湾当年有个鸭蛋教,嗬,嗬,什么鸡蛋不能吃哦,专吃鸭蛋;还是鸭蛋不能吃哦,专吃……否则……噢,譬如说中国河北以前,清朝民国初年礼教:不抽烟喝酒,抽了烟一定下地狱的哦;烟是魔鬼的口水做的哦,等等……这种“禁戒取见”,抓得很牢!等于唯物思想的人,听到唯心听到宗教就是迷信;搞宗教的人——,噢,信佛的人,看到耶稣教哟那是魔鬼;耶稣教人,看到信佛的那是魔鬼。“禁戒取见”。

这“五见”不能(除),所以我在《禅海蠡测》批评西洋教育思想,什么这个——统统用这个观点,他说我又骂人了,譬如笛卡尔讲的“我思则我存” ——“见取见”,所以他不知道,这个哲学家,“有我思则我存”嘛,落在主观成见里头等等。

现在……啊,这个就不要写了,该写的不写。“见取见,禁戒取见”你写了,“戒禁取见”,这“五见”。这个“见”(谢谢你,推过去了,还是原来“十六特胜”放上来,放大。)

“除诸身行”,“身见”才到这个时候去掉,没有了,所以“六妙门”的“还”在这儿。好了,现在我大概先给你讲,这个里头多了。

所以你打坐修行真的把自己的安那般那搞清楚了,我昨天给你提过:生命来开始,先(吸)入进来为主先,还是呼出去先?这里《达摩禅经》里头争论都有,啊,都提过,我都讲过的,当然你们没有听到。

“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”,你们诸位有没有经验?有没有?

李慈雄:有。

南师:你讲讲看,你有你讲,我想他们都没有,你说,话筒拿给他。呵,对。

李慈雄:有时,那打坐时候,呼吸也会长。鼻头吸气的时候,也不是故意的吸,就一念清静来,它这个气息呢,会从鼻孔一直到,透过这个鼻干到顶门,然后这里面似乎就是从督脉下去,这样呢就是会到脚心一样。这样呢在出息的时候呢,也会很长,但也不是故意的。但是有时在打坐的时候,似乎没有在做呼吸,那偶然一下,但也不是故意的,就这样。

南师:就这样,啊,有一点点影子了,还不错,好好,所以他敢举手,所以。普通人“知息长短”,要比较深入的功夫了。打起坐来,刚才李慈雄报告了他的经验,他不是假话啊,他很用功在这里专修。他把一切事情放下,他的事业也是股票上市,也很大哦,也是几千员工哦,老板哦,自己创业的哦,也不是小人物哦!他能够跟我的老学生,他能够把这些实验,几千员工、十几个经理、十几个部门摆下,在这里专修哦,这还不难;还有个老婆也是硕士哎,也是学科学的,也有孩子三个,都要摆下,在这里专修,一声不响地专修,难在这里啊。所以他现在的报告也不是乱吹的,最近很用功,有一点——我还只说他有一点影子了,呵,没有错,我晓得他到的。

呼吸能够知道长短,譬如说你入定,假使打坐打到——到了某一种定的境界,好像没有呼吸了,有时候偶然来一下,很短的,就不需要了,就自然会停了。他刚才讲过有时候吸进来很长,他的经验走督脉背上一直到脚底心,有些是走任脉、有些走遍全身。这个里头的,不要你去引导哦;你去故意去做,你完了,练气功,那不是修行。那有意做气功的,那个都不是了。自然的,因为人的天然生下来,从娘胎里头有呼吸,自己先要认得自然的呼吸,重点在这个“知”啊——“十六特胜”重点在开头的“知”啊!你看这里有几个“知”:“知息入”,一念不知,已经心息不合一,就不是修行之路了,“知息入”;“知息出”,第二个了。

现在讨论“知息长短”,刚才李先生所讲,李慈雄他也是博士哦,他也学科学的,他是斯坦福的博士哦,也是台大的学科学出身,跟你两个一样学机械电机出身的哦,后来转经济留学,也是大博士——老博士了!所以他看你们年轻人,笑一笑,笑一笑,哼,苦头都吃过的。

“知息长短”,他刚才报告这一段,我刚才问,“谁知道?”他说“我知道”,所以我马上叫他报告,本身求证很难了。到了息,晓得长短一来,有时候息长,有时候息短,每个功夫用的不同。有一个体验没有?当你发脾气的时候,你的呼吸长、还是短?我问大家,有发脾气经验吗?当然有嘛!那个时候你呼吸短不短?

众:短。

南师:当然的嘛!譬如跑步跑得很急的时候,那个呼吸来去,长啊、短啊?

众:短。

南师:短的,短得“哈哈哈哈”(喘),对不对?

众:是。

南师:所以静下来以后,又呼吸长。然后一步一步,静的程度,深浅到什么,呼吸长到完全不同,这是个科学!就是刚才我们台湾来的这位学科学的同学讲,这拿机械来可以测验了。哼,呼吸短了,知息……

啊,然后到“知息长短”,第二个阶段晓得了就不想“数息”,那么简单讲“随息”这就到了。其实“知息入,知息出,知息长短”是完全讲“随息”,那个“数息”是用不着数了,不多加一个东西了,自然来,很清净。这个时候,慢慢呢气息打通了,就是密宗讲“修气”,所谓密宗念咒子、观想这些都是……哼哼,不好意思讲是骗人,是加行法,初步的。密宗的红教、花教、白教的经验最后都在这个:“修气、修脉、修明点、修拙火”,就是改变自己的现有的修报身的成就,这一生肉体的即身成就的方法。这是秘密,是这里头出来的,不是有个什么特别的秘密。这是别人不知道,我们遍学了,把它揭穿。我很讨厌这个东西,那是在边疆地区唬那些老百姓可以,在中国的大乘文化地区没有密宗的,统统把你揭开了,《楞严经》才是大密宗了!

好,“知息长短”很难,到达了,慢慢修到这个阶段,你打坐一定,哎,有一个,你以为打坐入定了是什么都不知道,那何必打坐啊!吃安眠药多好,昏沉多好,睡觉多好。打坐是什么(都)知道,可是没有动妄念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忘记了时间、空间。这个气息,“知息长短”,没有一分一秒不知道。如果有一下不知道,是昏沉;这个妄念太多,气息不能专一,是散乱。都不行。

既不散乱又不昏沉,在这个境界上,所以修行有这个境界,这个就是境界了,“知息遍身”,到达这个步(骤),整个的身体呼吸很短了,甚至于好像没有,鼻子,身体内部的呼吸起来。这个你们不懂了。身体内部的呼吸起来了,每一个毛孔、每一个指甲里头都晓得打开在动,这个境界。当然这个时候肠胃是要——饮食要清了,最好是这个时候,肠胃都是干净了,甚至肠子都拉干净了,一切清了。有时候一定很久,不过忘记了时间、空间了,清楚不清楚?注意,“知”哦!并没有离开“知”哦,“知息长短”。这个“遍”呢,慢慢转变你的“脉”了。“脉”不是气了,(是)神经。脉,(从)头脑起,就是道家讲练精化气也是这里来的,练气化神了,到达神的境界了。

这个时候身体呢,“除诸身行”,没有身体感觉了,没有障碍了。我们坐在这又腿难过,这些都没有。两个腿开始是气充满以后,到第三步,“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”,腿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,两个腿是发乐的、发快感的,舒服得很的!连屁股后面,人这里开始一直到(头),很舒服,不想下坐了,所以一定很久。脸色一定是慈悲喜笑的,不是你们这样,我们打坐好像欠——讨债的面孔一样:“嗬,人家都欠你多、还你少的!”这个时候是喜悦,外面的姿势是四个字:“慈、悲、喜、舍”的,很轻松坐着,菩萨相,一定到的,这是功夫,逃不了的。

这个呢,我刚才答复魏先生讲,这是止观以后“还”,这个知就是“观”了,在内了,呵,换一个句称,止观在内了,定慧(等持),“知息遍身”。

所以“知息的长短”中间,《达摩禅经》有一段,非常精彩,他都引用佛说的话。他说你怎么认识它,啊?他说有几个譬喻噢,宏忍师父那里有吧?

宏忍师:有。

南师:嗯,你有噢。

譬如火炽然,光炎则长远,
薪尽火将灭,光炎还渐短。

第一个譬喻,“如火炽然”,“光炎长远”,“薪尽火灭”,“炎短”。他说呼吸有个比方,第一个比喻啊。换一句话,同你身体精神有关系,你身体精神好,他呼吸来往就自然是长的。等于一个火烧起啊,你刚刚,喏,我们点蜡烛,我这个火光,刚拿起来这火焰是长的;蜡烛快要点完,你身体气是短的。第一个(比喻)你可以测验自己身体,所以呼吸长短,内容也这样。

如彼汲深井,瓶下转就远,
即摄令还上,讫至复乏短。

第二个呢,他譬喻,他都运用佛的譬喻啊,很厉害啊,“汲深井”——在北(方),这打个水井,这个水井很深,这个绳子要放得很长一点,把它抽上来;这个井浅,绳子当然短。佛做了这个比方,长短要你去体会。

譬如仰射空,矢发疾无阂,
其去渐高远,势极还自下。

第三个比方,佛说,等于拉弓射箭,我们拿手枪,古道师枪法很好,打个手枪,枪法,这个射程的力量。箭,射得高、射得远、很快,有时候,感觉到呼吸,譬如我们给人家两个打仗的时候,“哼哼”那个气是很猛的这个气,可是你力气没有了,因它喘那一点没有了,所以他是“哼哼”像“仰”箭“射空”呢,体会是。

犹如牵旋轮,屈伸互往来,
往远名为长,来近则为短,
息风迭出入,长短亦复然。

第四个譬喻,运用佛的“牵旋轮”,拿个绳子点个火把,你把它转动——轮转,这个绳子这样轮转,力量大、转得快、也可以转得很长,打镖一样可以很长;你力量轻的,就很短,同你身体的健康(有)关系,都有关系。

甚深修多罗,佛说山顶泉,
涓流势不远,余处无来故。

第五个譬喻,是“山顶”的“泉”水一样,就是说,还是佛说的,三禅,哦,二禅——无寻伺界,“舍诸依,势羸息短”(“第二舍诸依,势羸故息短”)。打坐得了初禅,到二禅的境界,有没有呼吸?我问你们,你两个博士,背过玄奘法师的《八识规矩颂》没有?

黄高证:有。

南师:啊?

黄高证:有。南师:怎么讲,想的起来吗?没有关系啊,不是……

黄高证:“眼耳身三二地居”。

南师:哎——好!博士还是博士,真博士!他说入定时候,二禅到初禅,二禅,眼睛、耳朵,头脑当然清楚,身体感觉,呼吸停了差不多了。是鼻息——鼻根的鼻息,同嘴巴的舌味,闭住了,不动了,没有吃东西,所以在初禅到二禅阶段,这两个阶段,“身三二地居”,只有眼识、耳识、身识在。

这里也告诉像“山顶泉”一样,所以到了二禅是无寻无伺,妄念一点不动了,可是你知性还在啊!妄念是妄念,知性是知性哦!两个差别要分开哦!所以有许多人拼命地用功,“以为打坐入定,什么都不知道,叫定。”我说“你去!何必学这个呢?你去吃安眠药呢,最好睡觉不是没有妄念了吗?”要知性清净,“一念不生全体现”。要搞清楚哦!这里差别一点点,差的远了!所以讲“山顶泉”,无寻无伺,念头不动了,杂念妄想(没有了),清明自在了,可以到(无)伺地,呼吸就断了。佛又说,在山顶上发源地,你到这个青海、天山——新疆的高原,看那个黄河发源地流水,很细的一点点、很多的一点点、一点水涓涓而流,很缓也很轻、慢慢地,后面集中起来变成黄河“嗡——”滚着下来,他说“山顶”的“泉”水啊会到那儿。长短之间,你要看清楚。

彼说健士夫,负重而上山。
竭力令气奔,息风急回转。

除了五个,有第六个比喻。第六个比喻啊,他说像个运动家,譬如一个人挑重的东西,挑起走路,快步走,挑重的,那个呼吸“哈、哈……”,很粗的。这个到了挑到那个人家,这个担子慢慢挑,快要到了,“哎哟,前面目标快到了,走慢一点吧!”轻松慢慢,他那个呼吸就短了。譬如,这个里头包含一个跑步,这是讲跑。挑重的东西,呼吸“哼”,要背得很长噢,要慢慢地。如果挑重的人,懂得方法,怎么转个肩膀,或者换过来休息,呼吸由长也可以变短。这个中间,运动家、拉弓射箭也是一样,射得远、射得近,呼吸有时候力量出来大、出来轻,要呼吸的细。

《达摩禅经》很难看了,也是晋、南北朝的文学,所以你看不懂。他也有五言句子,你说你古代怎么用这个文章呢?那个(时候)流行是这个文章啊,那个时候是白话,读书人都知道,不读书不知道。现在看了,所以你不懂魏晋的文学、不懂汉文,你不要谈文学了。他那个时候写的,他在那个时候把佛经翻译,翻成这个很难翻啊,条理翻得很清楚哦。

这刚才讲,比喻都懂了。

“知息长短”,现在不是给你谈理论哦,叫你们听了,慢慢体会去做功夫。那么这每一步功夫同身体的变化、心理的变化关系,都有关系。假定你是这样用功,现在转到心理,你慢慢发现自己,“哟,怎么自己乱七八糟的妄念那么多啊!才发现自己不好的心思那么坏啊!”贪嗔痴慢一样、一样都看得很清楚,自然、自然都清理了,慢慢走上道德清明的境界了。

先讲到这,还没有完啊!“十六特胜”只开始,了解吗?听懂了吧?这是做功夫的状态,不是吹的哦!

所以你们——我看到你们事业很好、学问很大,做人做事……

哦,哎,我知道了,她又拿电筒叫我一下。

啊,才大气粗,不是财产的“财”哦,学问好了的、见解高了的,都看不起别人;有了钱,更傲慢起来,事业的。一个拳头把他劈出去,还够不上资格!哎,“知止后才说修养,先从这一步做起。打坐功夫,你以为简单啊?!呼吸法,听懂了一点了吗?哈哈,我不是在骂人哦!不过,我心里急啊,要你们搞清楚。修任何念佛法门啊、修密宗、修什么……离不开这个,这是禅定功夫,一点不能马虎!所以后世参禅的很多,悟道的很少。

你就不要照我,我再拿你一点时间,哈哈哈,小乌啊,不要照。
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8年讲座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2年1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