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传统身心性命修行的探讨第十一章(6)


哪得还净入初禅

南师:好,闲话少说,回过来讲正题,所以知性到这里,这个就是“六妙门”所谓“止、观”了。到“还”的阶段是什么呢?“还、净”,到了“舍诸身行”,身体障碍没有了,这些痛苦“酸、麻”(没有了),只有好处了。你注意禅宗祖师,临济的师父黄檗(bò)祖师讲一句话,你翻开禅宗黄檗祖师(说)“身见最难忘”。我们人有身体的障碍观念,解脱不了身体啊!肚子饿了要吃饭,冷起来穿衣服,太热了脱衣服,脏来了洗澡,随时为身体在忙,这个“身见”是很难丢掉。所以《俱舍论》小乘讲“五见”:“邪见”,“见”就是观念了,“邪见,身见,边见,见取见,禁戒取见”,前天讲过的,“身见”是很难忘。真修实证到了“舍诸身行”,“身见”没有,清除了,此身轻灵、空灵,那么还可以活——当然还活在世界上。我给大家同学们讲过,我当年重庆那个朋友修道家的,他还在做事啊,内政部还做——等于副部长,现在讲,特别的专员,每个礼拜吃一餐饭,吃一餐饭管一个礼拜。那真的哦,我们都亲眼看到,修道家。

所以他来吃饭,我们朋友们很高明的,那个时候没有电话,写封信给你:“啊,李传洪啊!下个礼拜你家里吃饭。”

“哦哦!”李传洪接到就准备了,中午准备一桌很好的酒席给他在那儿,还摆个火炉在旁边,炭火,都是酒放在旁边,要饭要酒。

他来吃饭了,主人家打个招呼:“不陪了啊!”

就放在房间里,让他一个人慢慢吃。这一餐饭一个酒席啊,他要吃五六个钟头,慢慢吃。吃完了,那个肚子摸摸,走走路运动一下。然后等一下又去吃,喝喝酒。五六个钟头,这一桌吃完了,管一个礼拜。

下个礼拜,写一封信给李慈雄:“哎,到你那里吃饭。”

哈哈,就那样奇怪,精神百倍,噢,那道德学问那不讲了,很好!有这样的人。

到这里“身见”,要不要吃饭?要,偶然补充一下,或者一天吃一点,然后,这都是必然的。

那么“十六特胜”讲了前面这一段了噢,这以后是什么还记住吧?“喜受、乐受”,进入“初禅”了,“还,净”阶段了,“六妙门”,由归“还”到“净”化,真正“初禅”。因为“初禅”是什么?大家还记得吧,“初禅”?

众:“离生喜乐”。

南师:啊——你看佛经上只告诉你,我不话(wā粤语,讲)给你配合起来,你们搞不懂嘛!佛经上初禅——“心一境性”,就在一念清净这个境界,身心清净了嘛!“离生喜乐”,注意上面“离”,同世俗完全不同了,身心感受有出离之感,这是第一意义,这个“离”;第二,这个时候你要晓得身体是身体、念头是念头、心是心、身是身,有出离之感。所以“离生”,有出离之感,生起“喜乐”。“喜乐”是,“喜”,心里呈的状况;“乐”,身体的感受。所以“十六特胜”,“除诸身行”以后,进入这个境界了——“受喜、受乐”,才“受诸心行”,转到唯心这一部分,唯心比唯物还重要,是“受诸心行”,对不对?是不是这样,文字?

众:是。

南师:都记得,不错,到“初禅”。所以我在书上,几十年在台湾讲起,今天修行学佛,我的眼睛里一个得“初禅”的人都没有见到过。“当然,那老师你觉得——”,你不要问我,我是乱批评的,我是佛的贩卖部啊!呵,把这个贩卖给你们听啊,大家搞不清楚。搞佛学的不懂修行,搞修行不懂佛学,懂世间学问的不懂出世学问,懂出世学问不了解世间法,不能沟通、不能融会嘛!现在给你融会起来,这样懂了吧?了解了吧?我一讲,理论上懂了没有?

众:懂了。

南师:好,然后再进一步,初禅到二禅、三禅了,什么呢?“心作喜”。二禅是什么?初禅,“心一境性,离生喜乐”;二禅,这注意哦,还是“心一境性”,在这个清净观念上“定生喜乐”,换一个字,差别很大,这个才是正定了。“定生喜乐”,还是在喜乐,还有心理,也还有知觉感觉——“见”跟“触”,“见、触”两个字,哎哎“见、触”都还存在的,你知道吗?所以唯识告诉你“眼耳身三二地居”,这个身识、眼识、耳识,譬如说刘美秀今天的报告,在那个境界别人讲话,一切声音大小都知道,初步来拿她那个借用嘛,并不是说她到了。

那么再进一步第三呢?第三,“心作喜”,“乐”字不谈了,“心作摄”,一切归纳。

归到哪里?心、心——“心作解脱”,离开了,就是三禅,乐也没有、喜也(归到解脱),到四禅,“舍念清净”境界。

这个里头不是那么呆板地告诉你,到了“初禅”到“四禅”了,“十六特胜”,我不晓得给这样,大家听清楚了没有,还是我讲清楚了没有?

众生:听清楚了。

南师:清楚了,后面剩五个(观无常、观出散、观离欲、观灭、观弃舍)。

哎嗨,你不要打亮光了。五点多了,再讲几句,好去吃饭。

后面剩的,喏,换了,开始是“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”,一下换了“除诸身行”,然后“受喜、受乐、受诸心行”,一下换了“心作喜、心作摄、心作解脱”,到了四禅八定都有。

下面五个呢?其实它这个前面,好像有程序的;下面五个,其实都没有程序。这个道理你就看《楞伽经》说大乘菩萨做功夫有十地,实际上《楞伽经》佛给你讲“一地都不地”,嘿!同样的道理就。所以有时候智慧利的人一下就顿悟,每一地很快就到了。这个不是说要多少时间达到这一步,不是机械,科学的,它是活的。下面五个注意,“观”——什么?

众:“无常”。

南师:“观”诸法“无常”,你从开始“知息入、知息出”,已经“观”察了嘛!呼吸是无常,来去不定的。这个生命是借用它的,假有、借用认识。等于我们手电筒的这个电,电是会用完的,它是无常的。开开就亮,不开开就没有了。一开一亮,一关起没有了,它生灭用完了。知息,“观无常”。

第二个最重要了,叫你注意出息,“观出散”,一切放掉,禅宗叫做“放下”。我们注意哦,我们世间的人同自然物理一样,你看牛顿看到一个——自然科学家看到苹果落地,发明了万有引力,都向里收的。我们活着对外面宇宙的气也好、光也好,都想向里面抓进来,就怕自己死掉,万有吸引力一样,错误的!也没有错,引来——我们大家等一下六点钟吃饭,还是引进来、抓上去。赶快放掉——“出散”!这个里头有个大学问了,晚上给你讲。一进一出,所以叫你随时注意“出散”。所以你们修安那般那坐在这里,拼命搞呼吸练气,等于今天刘美秀那个报告,才发现原来我抓紧了,还有崔德众的报告,抓紧了都不对的,放了就对了!

“观出散、观离欲”,都很重要,这个“欲”是广义的,不止男女性的欲,一切的欲望都要“放”。

“离欲”以后,“观灭”尽定。“灭尽”是,“小乘灭尽”明显告诉你:灭是什么?灭“受”与“想”,感觉与知觉,都把它停掉、关了,自然停掉。“受”、“想”一灭,就“灭尽定”了。

得了灭尽定,成阿罗汉了,好不好呢?后面还有,“弃舍”还要丢,转入大乘,自性本来清净的,成佛。

后面是五个观。这个法门呢,叫做“十六特胜”,特别一路,包括了“六妙门”中间的修法,包括了“十二因缘”、“三十七菩提道品”,包括了大乘菩萨道的“六度”。

先讲到这里,吃了饭再做详细说,所以真功夫、真学问、真修养在这里了。“身见最难忘”,有个“最”字,“身见难忘”还不算数,黄檗禅师说“身见是最难忘”。

魏承思:老师啊,“心作解脱”是到三禅,那哪一步是到四禅呢?

南师:啊?

魏承思:“心作解脱”是三禅,四禅是哪一步?

南师:三禅,差不多四禅了,“舍念清净”了。

魏承思:那么二禅,“心作摄”是二禅了?

南师:不是呆板的,不是呆板的了。

魏承思:不是那个(一一对应的)?

南师:不是这样、这样来。圆融的啊,圆融两个字,承思啊,圆融两个字……不是这样、这样,不是楼梯的。

魏承思:不是梯形的。

南师:不是梯形的。晚上再讨论啊,你这个问题,晚上再告诉你,吃了饭。
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8年讲座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2年1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