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传统身心性命修行的探讨第十二章(5)


无心犹隔一重关

南师:修定,又转到魏承思前两天问我,定、慧——戒、定、慧等于牵涉到,同止观,禅定同小乘的定、四禅八定,同止观有没有差别?

有差别,大差别,也可以说没有差别,有大差别。那么现在我给你们讲,转回来啊,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六天,讲的东西也不算少了,我也是满地东西都随便撒在地下,给你们自己捡的。讲了切实修禅定的路线,详细你们也提不出问我,你们也没有功夫的实证,我也没有办法指导你了,大原则告诉你了,你们将来能不能修的成功证果,是你们自己的事了。

现在把这个方法大概说到这里,然后转到心地法门,你们像张教授——张尚德教授,带领他的高足弟子,这些都是博士,他素来都是喜欢玩学识的、搞博士的,他也在台湾成立“唯识学会”啊,“什么、什么唯识研究会”,反正我搞不清楚。然后把我,不管我要不要在我头上就戴一个帽子,哦,“什么唯识学会”的……我说“什么?”反正很高啊!高到没有底的啦,高到——呵呵,“好嘛好嘛”,哦,还发了一个证书,证件给我,很漂亮,很花钱做。我也不晓得把它甩到哪里去了,哈哈哈哈,对不起,大概还在。现在给你讲唯识,我叫张教授讲了三十多年,你好好给我《瑜伽师地论》研究完,他现在不敢向我交卷。现在讲到这里来,同这个有关系。

修禅定,讲到心地法门,刚才说安那般那,安那般那修这个,当然知道修定。“知息入、知息出”,我中间给你们提过“见闻觉知”这个“知性”是什么?那么这不谈禅宗了,谈这个、这个“知”的问题,很多很多噢。“知”同自性,就是知觉与感觉。好,我们古代传进来印度的禅宗讲打起坐来,心的方面啊,方法就安那般那,就唯物方面——生理方面,气了。能够知道气,一心不乱的,心跟气合一,那个是“念”,也叫做“知性”。在古代呢,把它分开用,翻译,叫“觉、观”——觉与观,感觉、知觉,包括智慧的观察。可以说古代,感觉,所以初禅是“有觉有观”。喏,比如我们修安那般那,晓得自己妄念都不动了,气进来出去都晓得了,有觉——有感觉,有观——也看清楚了,心理;然后“离生喜乐”,境界上感受,那个“觉观”呢,心里发喜欢,发乐。

你要讲密宗的修法就厉害了,咦,那不得了!要学密宗的人,像我嘴里随便告诉你法,你花的钱多了。真的花钱,布施啊!学密宗是富贵法哎,每问一句话,要磕头供养,拿供养的。不是这样随随便便问,不像我们对你们,我还请你们来,有时候还请你们吃、请你们喝、还很客气地送你们,我还拍大家的马屁,你以为你们是我的朋友啊?这些教授们、老板们,我都向他们拍马屁的啊,你看这些老板、教授们好对付的啊?每个都很傲慢、还骄狂的,我都拍他们马屁,哄着来的!哈哈,教育就是诱导嘛,诱导就是哄嘛、骗嘛,我心里虽然晓得不行,但是我都很拍马屁的,哈哈。真学密宗不是这样,坐在上面威严得很啊,上师,磕头、拿供养,然后上坐,“嗡……”,咒子一念。“嗯,今天看你不行,再过几天来”。好了,回去,赶快低个头走了,拜一拜走了;再等、再拿供养、再磕头,再告诉你,嗨!

讲“觉、观”,“有觉有观”是初禅。到了初禅,我现在讲密宗,初禅是什么?啊?

女生:“离生喜乐”。

南师:你们这一边说我偏重这一边,我问,声音大一点嘛!

女众:“离生喜乐”。

南师:女孩子声音大一点嘛!

女众:“离生喜乐”。

南师:“离生喜乐”,你们打坐“喜”,有“喜”吗?没有“喜”吧?不过喜欢,很高兴地、开心地“喜”,有没有?今天体悟师说很“喜”,吕松涛讲很“喜”,是不是那个“喜”要体会,“喜”。

“乐”,身体有快感,两腿快感。密宗告诉你,“精不降,则乐不生”,是真的啊,你们精力都耗散了,提到上面,沉不下来,乐起不来。“气不充,则光明不来”,同物理都有关系哦!我讲的密宗大法哦,我也问——没有问你们要过一分钱。“神不充满”,这一句我加上的,“你达不到无念的境界”。精气神,精不降则乐不生,气不满光明不起来,气不调整清净,神不充满,你达不到无念境界,妄念去不了,这是带着讲。

那么初步打坐,你以为一边做事业,一边听老师讲些道理,抄一点、记一点,我都笑他,剽窃之学,强盗小偷,割一块来,就去吹牛了。东割一块,在这里兜一把,那里兜一把,这叫“剽窃之学”。一个,割掉一块、一块,乱七八糟补拢来,那不行!为什么做不到?那是专修的功夫哎,你们又发财、又做官、又得益,然后能够成佛,世界上好事都给你占了,那我干什么的?真是!哼哼。可能,要忏悔,好好修吧,呵。你们功德也没有做,你以为盖个庙子、盖一间塔、修一个庙子、菩萨前面装个金身,这算是功德啊?这是做生意哎,自己想供养了以后得好处哎,更坏更贪的贪心!贪嗔痴,犯戒的,你以为功德?功德是自己饿死了,只有一口气、有碗饭吃,看到人家没有吃让给他,那个是功德。功德,哪有发心会做功德的人?我没有看到过,都要受报的。好了,不扯过这面来。

所以讲由这个方法、由这个功夫不能得定,这三方面不充满。得定了以后,“有觉有观”,是初禅,觉什么呢?感觉到得喜得乐嘛,打起坐来,得喜得乐是精气神充满了,得喜得乐了,初禅,所以“离生喜乐”。“喜”,心里境界;“乐”,“乐”怎么来?精不降乐不生,气不充满光明不起不得喜,自然念不清净,神不足,同道家、密宗都是一个道理。这个里头有觉观的作用,“有觉有观”,初禅。

南师:二禅呢?二禅是什么?

众:“无觉有观”。

南师:你写呀!呵,啊?

众:“无觉无观”。

南师:“无觉有观”,这是教理上,一般显教。三禅呢?

众:“无觉无观”。

南师:“无觉无观”,对了,到三禅了,三禅。二禅是“定生喜乐,无觉有观”;三禅才“无觉无观,离喜得乐”了;四禅呢?觉观都没有,“舍念清净”。这是中国,印度到中国,初步传的各个教派用的定的方面。到了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传回来,玄奘法师很不满意旧的翻译哦。他的新的翻译,其实他老人家新的翻译是后期佛学,尤其是偏向于弥勒菩萨系统,也不错,改变了一个名称,唯识叫什么,“有觉有观”?叫“有寻有伺”。哎,要写喽。

宏忍师:写了。

南师:写了,在哪里啊?

宏忍师:寻伺。

南师:哈哈,对,哦,她在括弧写在里(提示板),唯识叫“有寻有伺”。二禅是叫什么?

女生:“无寻无伺”。

南师:啊?

女生:“无寻无伺”。

南师:啊?

女生:二禅以上,叫“无寻无伺”。

南师:三禅是“无寻无伺”,好,就是这样。那么把唯识这两个一个感觉、一个知觉,合起来就是教理名称,都给你们介绍了。在密宗修法不是的,初禅是“有觉有观”,二禅“有观无觉”,三禅“有觉无观”,四禅是“无觉无观”,又是一个说法。但是没有关系,这个差别不大,他分得更细一点。好了,“觉观”是古代的翻译。

什么叫“寻伺”呢?现在宏忍师父这个换一个,不要了。就是“寻伺”两个字写大一点。就形容我们第六意识,修行打坐都是靠第六意识啊。任何密宗也好、禅宗也好、净士宗、一切法门,都靠第六意识开始修行,不要轻视第六意识分别心;轻视它,你完全错了!尤其学唯识更要注意喽。先提一下,禅宗的第六代祖师,六祖慧能法师他不认识字哦!讲唯识比(别)人都讲得好,你以为不认识会讲?哎,徒弟们给他一说这些教理,解答不了的问题,他就给他解答。所以他讲的唯识,“六七因上转,五八果上圆”,修唯识转识成智嘛,开始修行都从第六意识开始修的,所以第六意识,“九缘”里头到处都有“染净缘”呐。开悟了,得定了,是“净缘”呐;妄念造恶业,是“染缘”呢。两面,正反两面都有,“六七因上转”的。第五识——前面五个识、第八识,要证果的时候才成功啊!所以禅宗祖师有时候打破一个茶杯喽,碰到一个机缘,“剨(huō)”开悟了!不过是第六意识平淡了,是因哎!然后达到,心里上觉得无我相,空空洞洞,那是初步哎!“六七因上转”,这个道理懂了。

所以“有寻有伺”讲心地问题,譬如我们打坐,你们修安那般那气脉,自己不是找这个气吗?从这个知气入、知气出,这都在“有寻有伺”中。什么是“有寻”呢?都在有个念头在找,意识在转。什么是“伺”呢?下午有个报告,那个叫陈(刘)美秀说“一下瞎猫撞到死老鼠,没有妄想了,也好像没有气了。啊,舒服,清清净净坐着,”他的老师拿个拿个这个纸吧,放在鼻子上好像不动了,“伺”的境界。这个时候还知道不知道?一切皆知道,可是没有妄念,这叫“伺”。“有寻有伺”,这叫“觉”,不是“观”了。

所以慢慢到达“无觉无伺”,最后三个步骤,《瑜伽师地论》告诉你只有这个现象是“有觉有伺”,“有觉(有伺)”,“有伺无觉”,“有觉无伺”,“伺、觉”两方面都清净了——这就是“四禅”所讲“舍念清净”,这就把“念”舍了,心理状况。

所以《瑜伽师地论》,你注意这一篇里头,叫做什么篇名呢?你两个记得吗?“寻伺地”,第几地?《瑜伽师地论》“十七地”很重要,你回去翻去。“寻伺地”过了以后,另外讲“有心无心地”。什么叫有心?什么叫无心?什么叫妄念?什么叫非妄念?分析得非常仔细,这就是真正的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了。

那么这个三地过了,《瑜伽师地论》“寻伺地”,都是心理状态了,就不谈这个气啊身体这里,其实包含那一点生理气脉,以那个为基础的。

再过了叫“有心地”,才“无心地”,你到“无觉无寻、无觉无观”,念头都清楚了,是不是“有心地”呀?你两个博士,你们研究唯识的,呵,意识的现量——意识清明面的现量,但是后面还有东西,所以又到了“无心地”,啊,那就是真的科学,这就是真正的认知科学生命科学。有几个“无心地”啊?他们两个,宏达、宏忍师都知道。

宏达、宏忍师:五个。

南师:五个,五个无心地,这一边法师们都知道。“死亡”是无心地,“闷绝”是无心地,“无想定”无心地,“无想天”、“灭尽定”,只有五个是无心地。

人死亡了,意识不起。好,注意,所谓无心地,第六意识心不起了、没有用,并不是彻底无心哦。“死亡”是什么?无心地。那么以禅宗来叫你参话头,死亡完全无知了以后,请问“你主人公在哪里啊?”这是禅宗了,一样原理啊。

“闷绝”是昏过去了,譬如脑动荡,给你们打一棒,或者脑坏了。脑坏了,脑坏了变成植物人,好,医学来了,植物人还有知觉、没有知觉是问题哦!人家问我,我说“有,很轻微的”,成份是多少?也有。《楞严经》上也告诉你有个消息:完全昏过去了,没有。所以有些人前两天有位大师来做催眠的,他说台湾有一本书出来,有人受了催眠,知道前生七世做什么、做什么都知道,那个还不是无心地,那是独影意识境界。“闷绝”是无心地,昏过去了,完全昏了。麻醉药吃了以后,还在做梦不能说是无心地,还在梦境中。梦境不算无心地,第六意识完全没有昏迷过去。

“无想定”,把思想——第六意识关闭了,他的果位到“无想天”。

“灭尽定”把思想灭了、感觉灭了,主观神识都没有了。

这属于五种无心地。

那么拿禅宗来讲呢——好,我只讲两句话,结束了,他呢,照明弹老是对我照,嘿,

“莫道无心便是道”啊,你总是——“无心犹隔一重关”呐!“犹”是反犬“犭”那个“犹”,狗字旁边。“莫道”不是“莫为”,错了,你要记住了,写了很多次,“莫道无心便是道”,不要说认为无心就得道了,“无心犹隔一重关”呐!这是禅了,禅宗的禅了,不是。

好,今天在这里,对安那般那先做一段的结论,明天再说。明天要卖什么呢?我回去看看仓库里有什么,拿一点出来,哈哈哈,好了。

李慈雄:老师有个问题。

南师:哦。

李慈雄:那“十六特胜”里面“受诸心行”啊。

南师:啊?

李慈雄:“受诸心行”,“十六特胜”。

南师:“十六特胜”什么?

李慈雄:报告老师,“十六特胜”里面有一个“受诸心行”。

南师:“受诸心行”,进入心地的“心”,不是分别心。

李慈雄:是。

南师:宁静心的完全,好像是没有起分别的那个心境界,拿唯识讲是真正第七识的意的心境界了。

李慈雄:哦,是。

南师:因为前面知性这些,都还在物上转嘛、触受上面转。

李慈雄:是。

南师:嗯,好啊。

好了,乱七八糟,我也欺骗了大家一天,好了。嘿嘿,“莫道无心便是道”啊,“无心犹隔一层关”呐!

女生:不好意思,我想请问那个“六七因中转”跟“六七因上转”一不一样?

南师:嗯?

女生:“六七因中转”……

南师:没有“因中”,错了。

女生:“因上”是吧?

南师: “因上转”。

南师:哎哟,你们两个“宏”也辛苦了。

宏忍:啊?

南师:你们两个“宏”也辛苦了,宏忍、宏达,哪个是师兄、哪个师弟啊?哈哈哈哈。

宏忍:呵呵……

南师:啊,“目前无法,意在目前,不是目前法,非耳目之所到”啊!
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8年讲座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2年1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