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传统身心性命修行的探讨第十五章(4)


等流异熟生住灭

南师:那么现在回过来讲《楞伽经》啊,讲达摩祖师讲以《楞伽》印心。大家现在一般学禅的,《楞伽经》也不摸,《楞伽经》很妙的,有三种翻译,当然,我们采用还是第一种,原始第一种,那两种都可以做参考的。为什么那么多翻译?譬如《金刚经》,我们念的《金刚经》一种,有五种翻译,玄奘法师也另外翻过《金刚经》;《心经》,有七种翻译。因为翻译的人都觉得前面没有翻好,没有我的好。各有各的好处,翻译的东西到底是翻译,大概也是做参考,《楞伽经》三种翻译。我们手里拿的这个《楞伽经》资料发给大家了,是达摩祖师当时讲以这个为准,这个,这种翻译里头,《楞伽经》很妙。

哦,没有发?我以为你们发了,昨天不是发过了吗?

只印出一段啊,一点点啊,不是全部《楞伽经》啊。

哦,没有发。

随便抽出来第一段,上面都没有了啊,不是没有,没有印,我讲错了。看得到没有?要开灯噢。

《楞伽经》,所以上面有一百零八个问题,开头就是问题,同禅宗一样,都是疑问,等于你们写报告给我,一个一个问题,问题多得很,有宗教的、有哲学的、有科学的,你不要问了,一百零八个问题。

一百零八,第一个数字就有问题,为什么一百零八?不问一百十,一百二十,一百个,还是一百几?所以和尚的念珠、我们念佛珠,一百零八颗,就是根据《楞伽经》来。显教的出家人的念珠,佛教就是一百零八颗的。那么念珠方面,你们念珠一百零八颗,还加四颗,加别的颜色放中间的,这个四颗叫“隔(节)珠”,为了分段记忆,这是后人加上的花样。念珠是记数字的,等于计算机,一百零八。密宗呢,满数的,一百十颗、或者一百二十颗、一百三十颗,用满数的,这个有什么秘密啊?没有什么秘密,习惯性,没有什么了不起!

这一百零八个问题,提得非常奇妙的哦!这个大慧菩萨,其实也就是弥勒菩萨,提的哦,先提一百零八,佛一个一个都把它否定了,有宗教性、哲学性、科学性,他归到唯心法门,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,“心、意、识”的问题,三个东西。

“心、意、识”大概介绍一下,没有提,所以《楞伽经》非常巧妙。这个经典流行的,是什么人很注重呢?苏东坡,他亲自一个字、一个字写下来,现在你如果找到苏东坡亲笔的《楞伽经》,不但是最名贵的字帖,还是最好的这个文物。佛都把这些句子否定了,你们现在手边上呢几句,这个都不讲了,现在有关围(绕)“心、意、识”的问题我们讲啊,讲唯识,我们念一下,手边都有啊。

识有几种生住灭?

南师:“尔时,”哎,现在印的这一本,喏,上下栏,这是根据浓缩本,什么人的浓缩本?乾隆的。乾隆他不像父亲,他父亲雍正是佛学禅宗大师,那真正的大师,自己有著作。乾隆只好学学父亲,总算把《大藏经》重新印过了,这个叫——现在流行叫“龙藏”,就是乾隆手里印的,这个版本是这样的,我们现在把它浓缩上去。

尔时,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:“世尊,诸识有几种生、住、灭?”

佛告大慧:“诸识有二种‘生、住、灭’,非思量所知。诸识有二种‘生’:谓‘流住生’及‘相生’;有二种‘住’:‘流注住’及‘相住’;有二种‘灭’:‘流注灭’及‘相灭’。”

南师: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:“世尊,诸识有几种‘生、住、灭’?”佛告大慧:“诸识有三种‘生、住、灭’,非思量所知。”

女众:两种,两种。

南师:啊?啊?嗯,两种啊,有两种,“二种‘生、住、灭’,非思量所知。诸识有二种‘生’:谓‘流住生’及‘相生’;有二种‘住’:谓‘流注住’、‘相住’;有二种‘灭’:谓‘流注灭’、‘相灭’。”

这是一段,一个问题,你们学唯识的第一要注意这个,这个第一问。所以唯识讲“八识”嘛,把“心”为了表达,把一般人提一个“心”代表本体,形上、形下——形上的、形下的,总而言之,拿人的生命知识范围,提出来叫做“心”。这个唯心的“心”是东方文化——印度、中国来的,这个唯心是本体论的心,包括形上、形下,不是西方哲学所讲的唯心;西方哲学所讲的唯心就是思想、意识,只是意识。这个特别要搞清楚噢,因为现在是东西文化冲突、结合了,常常搞不清楚,以为佛教的唯心、中国儒家道家讲的唯心,就是西方人哲学家所讲的唯心,是两回事。“西方的唯心”只限于——至少我讲的只限于意识思想,这叫做唯心,还是唯物的;东方中国文化,“佛家道家讲唯心”是本体的心,包括形上、形下,是代号,“心”是个代号。“心、性”,“性”也是个代号,古人讲性,上古讲性,周秦以前——周朝秦汉以前讲“性”,后来周秦以后讲“心”,代号不同,时代不同,变化。这个没有多大关系,也有关系。

佛提出来,这就是一个由认识论开始,“心”的起作用就是识。我昨天给大家做了一个比方,喏,手里,我现在拿个电筒啊,手电筒这个电筒假定代表全体的“心”,把它分析开来讲,“心”,这个整个的电筒,这个形态,是第八阿赖耶识;这个电筒里头的功能,有电池是第七识,比方啊;一按发亮发光起作用,这是第六识;亮光再照见前面东西,包括前五识。拿这个小小的或者电视机啊,或者任何东西,都是做这个比喻,了解了,这是唯心。所以讲到“八识”啊,甚至别的经典讲到九识,还有些经典讲到十一个识了,是分析论,是科学地分类,把心分成八个识。

所以这里提出来讲唯识这个识,大慧菩萨问佛,一切识的作用,刚才拿这个手电筒代表这个识,发亮发光起作用。他说一切的识——“诸识”,你注意这个“诸识”,他并没有提“八识”,因为分析起来有时候讲到九识、讲到十识、讲到十一识,我们普通法相唯识限制于“八识”啊,没有关系。一切的识啊,这个现象,问一个现象——“生、住、灭”,有几种的“生、住、灭”?实际上四个,他不过简单、关键讲三个,“生、住、异、灭”,注意,我们后来别的佛经方面讲四个:“生”——存在,一个东西生起;“住”——存在;“异”——存在就会变化,这个“生”跟“住”其实就是变异嘛,变化,“生、住”、“变”——这是叫做“异”,变异了;“灭”——没有了。四个。那么拿人的生命呢,“生、老、病、死”,其实要照《楞伽经》翻译是“生、老、死”,这个“病”就不讲了,呵,“老”跟“病”,“老”的现象就是“病”嘛,所以不需要加个,讲起来四个。那么我们看佛经,他这里呢,还在原始之文——“生、住、灭”。

“诸识有几种生、住、灭”?这是个大问题。佛告大慧有两种“生、住、灭”,一切识只有两种,一个什么?“流注生”,(一个)“相生”。注意哦,“流注”是什么来的呢?讲阿赖耶识,心的本体,它的功能跟宇宙一体的,永远,怎么样解释?我们借用一下,中国的《易经》开始讲“乾卦”,就是“流注”,“天行健”,永远在动,这个本体功能永远转动。转动的生命是“流注”,像水一样形容,像“流注”,“天行健”。所以《易经》上第一句话“天行健”,只有三个字哦。这三个字什么人注解呢?周文王。后面还有一句话“君子自强不息”,不是周文王,周公加上的,所以我们要学天地一样,永远、永远向前面推进,君子要效法天地的功能,自强不息,不断地前进、不断地;呵,拿现在讲一句笑话,发展——要不断地开放、不断地发展了,这是讲笑话,后面带一句啊。所以中国文化、外国文化,佛啊、道啊、儒啊,都一样的啊。他说“诸识”只有——一个是“流注生”,因为这个生命的功能——心的功能永远是不断的,“生”,道家讲生生不已啊,永远向前面,生生不已,“流注生”;然后才“相生”,因为有动力“流注”,构成了一切现象。

第二句话呢,“生、住、灭”嘛,这个世界万物怎么存在、我们生命怎么(灭)?因为“流注生”、“相生”;“流注住”,“相住”。我们妈妈生下来,两个——父、母交媾变成我们这个身体,“流注生”,“相生”;现在活着是“流注住”,这个生命生生不已,后面加上来,“相注”。这个“流注”不动,“行阴”——“流注”、“灭”了,“相灭”,就是那么简单!所以注意“流注”。

“流注”,学唯识,什么是“流注”?“等流”,阿赖耶识它有三个作用:“能藏、所藏、执藏”,它是“等流”。“等流”是“哗——”它永远在动,这一“哗——”这个流下来,譬如黄河之水,譬如印度的恒河之水,譬如长江之水,譬如四大海洋,它的水流永远“哗——”,海洋的水也在“流注”,永远动的,水是活的。这个“流注”当中加泥沙,好的、坏好、不好不坏,一切都在“流注”,“一切种子如瀑流”,昨天讲的《解深密经》上就解释这个,佛就是说:“阿陀那识甚深细,一切种子如瀑流。”就是拿这个比方。《解深密经》、《楞伽经》就是一个东西,就了解了。“流注住,相住;流注生,相生;流注灭,相灭”,就答复了这个问题,就完了。

那么讲唯识呢,所以“等流”,那么何以这个“等流”之果,我们跟万物这个本性功能都是唯心所造,在“等流”里头一起流下来,这个时候也不能说这个流是善、也不能说是恶、也不能说是非善非恶,都在内,一切种子——善种子、恶种子、不善不恶的种子,时间空间一切是个“等流”——平等性地、一体地推动。

那么为什么会变成山河大地,为什么变成我们人、猪、牛、狗,天堂、地狱,之间差别外相那么大呢?它怎么来?这叫“等流”的功能里头有“异熟”,这是因果关系了。“异熟”,特别的一股力量。譬如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推过来,从黄河的源头,有珍珠宝块、一块石头下来,“哗——”一起下。这一块石头有时候到龙门那里它不动了,它变成“等流”里头一颗“异熟”了,或者有一个木头、或者有个珠宝,在这个“等流”里头,它流到洛阳它不动了;然后给别人挖上来一下,做什么什么各种变化,比方了,那是属于它“等流”里头生命的“异熟”。“异”就是变化,变化不同。变化的道理,中国道家老子、庄子非常注重这个“异”——变易——变化。所以我说你们学道家,常常劝你们看道家。道家不是什么练气功啊、练太极拳,练这个叫道家,那开玩笑,那是小技术,谈不上!道家讲——跟中国《易经》,中国《易经》跟佛法一样,偏重于讲变易这个阶段,变化。变化等一下再补充吧。

所以“诸识”,第一个问题注意研究唯识,“诸识有几种生、住、灭?”佛的答复——大问题啊,“有二种:流注生与相生”。“流注”,譬如你们发财,白手起家,创了一个大公司或者做官,父母生了,因为这个功能自己发心,发心就是动机,做一件事推动,所以创立了公司,所以很有钱,“流注生”就“相生”;当然公司做得很好,“流注住”,就“相住”;有一天也没有了,“流注灭”,就“相灭”,衰老了,公司也同人一样,事业也同人一样,也会衰老的。所以一个政权、一个历史没有不变的,这是变化的道理。第一个问题,你看佛经连着,但是现在印出这一条,是做一条的,一个问题的答复。

识有几种相?

大慧,诸识有三种相:谓转相、业相、真相。

南师:第二个问题,问了:“诸识有几种相”呢?“诸识有三种相”,“诸识有三种相”,现象。“流注生,相生”哦,“相”——现象,万物现象有三:“转相、业相、真相”,三种。

这个现象万物中间现象,依形而上的本体到形而下来讲,只有三种现象,总体讲,是“转相”,都是变化来、转变的。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易——都在转变。转变里头,“等流”地转变——全体都在转变,没有不变的东西,所以佛学叫“无常”,没有永恒。“无常”是讲现象,“变化”是讲作用。中国道家——传统文化儒家、道家,由《易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统统谈变化,这是“转相”。

“业相”,对于生命来讲,就是“异熟”的作用,不是“等流”。“转相”是“等流”的,“业相”是“异熟”。

这个变化里头呢,以不变——万变里头,那个本体的功能,那个如来藏性,始终不变的是“真相”。就是这三种现象,有一个不变的,所以中国人后来儒家也常用“以不变应万变,万变变完了,有个始终不变”,《易经》的道理,也是佛法道理,也是……始终不变。所谓“真相”,是真如自性的本相,叫做成佛了。
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8年讲座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2年1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