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传统身心性命修行的探讨第十六章(2)


丛林建制大话头

南师:但是昨天,到昨天为止讲了——等于答复魏承思的这个定慧止观的这一方面,原理大家会知道了;今天再补充一点,做个结论。

不管唯识法相、密宗、显教、禅宗等等,大家不要忘记《楞严经》的后面讲修持的啊,《楞严经》开始讲大道理——“七处征心”、“八还辩见”,这个最重要的道理,包括各宗各派,乃至法相、密宗、显教、禅宗都在内了。

然后讲到心物关系,物理世界由“四大”到“七大”,心物一元的。那么这个从来没有人肯提出来过,我提出来了,佛在物理世界讲“四大”也是不生不灭的,这个心物是同源来的。这是《楞严经》很特别的,别的经典没有那么清楚地讲。因此讲到世界万有的来源,就是讲过文殊菩萨做的结论,这个偈子很重要,“觉海性澄圆,圆澄觉元妙,元明照生所,所立照性亡”,这个虚空怎么形成、物理世界怎么形成,非常简化,里头的内容很大。

然后再引出来二十五位菩萨圆通,随便你从哪个法门进入,专心一致都可以达到这个中心,所以这个是文殊菩萨做总结论。

最后非常推崇观音法门。推崇观音法门,不是音声问题,观世音菩萨学佛做人的基本大慈大悲,没有慈悲心,什么都谈不上,是基本。大家看了《楞严经》,听观音法门,抓方法修持,高兴得很,忘记了观音菩萨是代表大慈大悲。学佛的基本只有四个字“慈、悲、喜、舍”,很难、很难,做人做事,修持做不到的。“慈、悲”大家听起来很容易,几乎做不到;下面两个字更难,“喜、舍”,呵,我常说你看每一个人的面孔上、心里上,都没有喜悦的心情。学东西,喜悦是很难、很难,对人态度的喜悦、内心的开心是非常难!喜心。

所以我常说,你看——看中国的佛教丛林,你看懂了,已经把佛法说明了。现在没有一个真的丛林建筑了,好像宁波的天童寺还有吧,也差一点了,有两个,没有了。大陆内地,还有哪里有我不知道,我去过地方也不能算多,古道师去的多一点。

大丛林,远远的一进来,第一个看到“哼哈二将”,山门外面。“哼哈二将”,“哼”就是鼻子“哼”,“哈”——嘴巴“哈”,就是“呵”——“哈,哈——”,呼吸的法门——“哼哈”。

“哼哈二将”过来以后,再进一点,“四大金刚”。这个“四大金刚”都是代表修法,禅宗噢,眼睛、耳朵,“见闻觉知”就“四大金刚”,“见”——眼睛,耳朵——听(“闻”),呼吸——嘴巴,“四大金刚”。然后,这属于进门的——入门。

进来,在中间,“四大金刚”的后面,中间,一个大肚子的弥勒菩萨,哈哈大笑在那里,开口常笑,中国弥勒菩萨并不是,这是在中国禅宗叫“泗州大圣”,安徽泗州啊,“布袋和尚”——唐代禅宗祖师,这个和尚大肚子背个布袋,也不住庙子到处跑的,有名的叫“泗州大圣”,(宁波安徽),浙江安徽之间,属于“皖”——这个安徽叫“皖山”,“浙水”——浙江这一带,来来往往,也不说话,一天笑嘻嘻的,背个布袋。

人家问他:“佛法是什么?”

他就站在那儿,“哈哈”一笑,把布袋一放,叉个手——合掌了,“看!懂了吗?”

“不懂。”

背着布袋又走了。

所以这个是布袋和尚,开口常笑,就是“喜”字;“喜、舍”,布袋,我们身体也是个大布袋,全身是个大布袋、是个负载,很重,放下布袋,你就到了,哈。布袋里头装的什么东西,不知道啊,哈哈。

所以很有名的一副对子,庙子上写,古人的对子,写弥勒菩萨,他是个大肚子。这个肚子是代表气度——人的风度,“大肚能容”,这个大肚子是叫你气量大,包容万象,“容天下难容之事”。“大肚能容,容天下难容之事;开口常笑,笑世间可笑之人”啊。这幅对子妙极了!我们小的时候,看到弥勒菩萨殿这一幅对子,真是把全部佛法做人都说完了!人有几个能(做到)!慈悲,就是气量很大,就是爱人爱物爱一切,“大肚能容,容天下难容之事”啊;“开口常笑,笑世间可笑之人”。谁可笑、谁不可笑,不知道。你看丛林的这个庙子格局已经都在说法了。

由弥勒菩萨转过身进来呢,就是韦驮菩萨了。韦驮菩萨是这个劫数里头的大护法,韦驮菩萨本身是将来——这个劫数最后成佛,他要护九百九十九个佛,都成佛完了,他最后成佛,他叫“楼至佛”,发愿。所以庙子上塑的弥勒菩萨转来背后反过来,韦驮菩萨看着大殿面对着佛。你看韦驮菩萨,一个庙子进去,站在那里,弄个降魔杵,这样拄到棍子的是“子孙丛林”,可以挂单、可以不挂单,是个人修的,等于说比较是小团体;如果这个韦驮菩萨站在那里,把降魔杵这样横在两个手上,合个掌的,这叫“十方丛林”,谁都可以挂单——住下。你看韦驮菩萨塑的姿态。韦驮菩萨是对于出家,管出家的、在家的居士们,不好好修行,他就很严厉地处罚你打你,把你打死了算了。所以中国的丛林韦驮菩萨,弥勒菩萨转过背来是韦驮菩萨,面对释迦牟尼佛,所以过去相传韦驮菩萨太严厉了,看到这些出家学佛的每一个不守规矩、不守戒,一个降魔(杵)一棍就把你打死了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开口了,“哎,不要这样干,你不看僧面,看佛面嘛!”哈哈哈,“看我的面子,包容一点,不要那么要求严格。”所以后世说塑韦驮菩萨不看外面了,回来看佛的这一面,“不看僧面看佛面”。这个故事也是编的,很有道理。

然后大殿上,一尊佛或者三尊佛,丛林,“三身”,三尊同样的佛,释迦牟尼佛。为什么三尊同样?代表“法身”、“报身”、“化身”,“法、报、化三身”。

其实不止佛,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,普通人生命也有“三身”,你现在肉体身是“报身”,受报应来的,一切的遭遇痛苦都是受报来的。“法身”,你知道生命来去,明心见性,不生不死,你的本身后面有个“法身”。“化身”,我们现在也是,报身就是“化身”,你看由小到中年到老了都在变化;然后男女两个抱在一起,又化出来一个嘛,呵,生生不已都是“化身”。

依“三身”的道理讲佛法,显教、密宗,真正的佛是谁,这个世界、我们这个时代——这一劫数里,色界天的那个佛,叫“卢舍那佛”,是佛的“报身”。你们出家人授戒的,菩萨戒的四十八条的“卢、”——是佛在色界天“卢舍那佛”讲的戒律,这是“报身佛”,就是已经——我们修行到“除诸身行”身体转化了——变成啊琉璃光体了,就是说你们提到《楞严经》上就是光明,这是这个肉体也不生不死了,在世的,这是真的报身,只有卢舍那(佛)。所以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、一切所有的佛,包括卢舍那佛,只是一个佛的化身,“毗卢遮那佛”——种佛。“毗卢遮那佛”是种佛,法身。释迦牟尼佛,阿弥陀佛,十方世界一切诸佛皆是一个体的化出来。“法报化三身”是这个意思。也说明了科学也好、宗教也好、哲学,一切事情就是三个东西,“体”——一个本体,“相”——一个现象,一个“用”。毗卢遮那佛法身佛,是体,万事万物之体;卢舍那佛是报身,是“相”——真正的相,我们这个欲界的肉体报身相并不好,色界天卢舍那佛那个“相”——百千万亿光明,那个是“相”;“用”,所有一切众生包括我们,乃至是蝼虫、蚂蚁,四生六道,乃至地狱一切皆是化身。法报化三身是这个道理。所以大庙子大丛林中央大殿上供的是“三身”,就是这个“三身”,同一个相,每一个身体,三十二相,成了佛有“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相好光明圆满”,这是“报身”。所以丛林上,大殿上供的三尊,是同一个“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”。

这是我们——佛教是不崇拜偶像的哦,基督教、天主教说佛教崇拜偶像,是到中国来把这个理念变成了一个佛像、一个标志。我讲的这是中国的佛教,就那么清清楚楚,你看了庙子懂了,一个庙子就是这样。所以佛坐在中间,对面是护法韦驮菩萨;至于旁边呢,有些庙子啊,十八罗汉、五百罗汉、四大菩萨随便你配置,二十八天人随便你配置了,那你爱塑什么、塑什么,不管,总体是这个。

我讲了这个道理你就懂了啊,《楞严经》的二十五位圆通,什么都可以进来的。《楞严经》到这里一半,然后呢,阿难提出来问,一个普通人开始怎么修持,先从生死方面,先要懂得地狱果报了。我们的生命为什么人生的千奇百怪,身体也不一样?先由地狱、畜生、饿鬼、到人,乃至与天——天人之间这个关系,说了一大堆。

那么佛告诉假使你们普通修持,要布置一个“坛场”,密宗叫“坛场”,布置“坛场”在这儿,噢。那么《楞严经》所以要你布这个“坛场”,“坛场”就是场地、就是庙子,密宗叫“坛城”,中国的翻译,藏文也翻成“坛城”,东密到日本翻成“坛场”,都是中文翻译啊,“坛场”,“坛城”,就是一个环境,盖一个庙子。

所以你看你们研究《楞严经》,大家说:“哦,看得不得了!”

我说:“那么庙子上一天到黑早晚都念楞严咒,你的‘坛城’在哪里?”

照《楞严经》上说:“你这个‘坛场’——修持的环境,雪山——喜马拉雅山的、白牛——有力的大白牛的大便,雪山大力白牛的粪便拿来做水泥就盖成一个房子;然后在里头修,念楞严咒。”

你们现在说:“哦,楞严咒重要啊!”

“哎”,我说,“你的‘坛城’在哪里?哪个地方有雪山在白牛旁边?”

那是在印度当年,石灰、水泥还没有开始,当然要雪山——喜马拉雅山顶上那个白牛,体很壮的吃的草干净的。所以我们蒙古人、新疆人、西藏人、印度人,(把)牛粪拿来做燃料,也可以盖房子,有黏性的,(当)水泥用的。现在庙子就是你的“坛场”啊,有些执著了,还弄一点牛粪涂在墙上,这是“坛城”,那不是笑话嘛!?那就是没有知识!牛粪、泥巴,我们泥巴里头岂但是牛粪,人粪、蟑螂粪、蚂蚁粪多的是!你以为地下泥巴一定是香的啊?哎,香的、干净的,可是它生命脏的,都在那里,香极了变成臭,臭极了变成香。

哦,到了山上,像我们在峨眉山我那个闭关地方另外一条小路,我一到了以后,“哟”,我告诉当家师,“你们这里有个后门,还有个地方啊!”

那个当家师愣了半天不说,“你怎么知道?”

我说:“我来过啦!”

“你怎么来过?!”

我说:“我梦中来过三次,梦中来过三次了!”

他说:“真有这条路,从来不敢开的,哎,也险得很!”

“哎”,我说,“我都知道,在哪里打开。”

啊,非常漂亮!一条小路很小,只有那么宽。这个人踏在上面啊,就(像)在沙发上走啊,比沙发还要舒服!脚一踩下去,哈——一鼻子、身体外面都是清香!它几千万年的那个花、树啊,掉下来、堆积起来的东西,清凉、清香无比!呵,过了这条路,其实(像)我们踏着沙发上走路,非常舒服高兴!其实你晓得我们踏在上(面),这个下面呢,是万丈悬崖啊!那是从古以来,几千万年那个花、树啊,堆起来的那个香味啊,是悬空一条啊,所以他不肯打开。

我说:“我来过了”。

然后转了这个弯,另外一个山顶,哇,非常漂亮!那四面都是山,根本也都是青青的一个、一个、一个——等于人坐在莲花的中心里头看外面,那个境界,你看!所以我说我一辈子福气在峨眉山上用——享受完了!世间的发财、做官有权利,是鸿福;这个清福,很难享受的,嗯,噢!
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8年讲座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2年1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