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《大乘显识经》讲记--4.05讲


【复次,贤护,身死识迁,犹如种子弃在地中,四大摄持,苗茎枝叶渐次迁化。识为念、受、善、不善等四法摄持,弃身迁化亦复如是。】

那么佛告诉,“复次”,他说第二个问题,其次,贤护啊,我们这个身体一死,这个灵魂精神意识迁移了,等于什么呢?等于啊,物理世界植物世界,种子丢在地下…(电话:对不起,等一下,先关一下)他说“身死识迁”,犹如普通我们,拿这个种地的来比方,“犹如种子”丢在地下;那么地下有土地,日光、空气、水,在佛学讲四大地、水、火、风,由四大的关系,就是慢慢发芽,抽枝,长叶子,长果。一步一步来,渐渐迁化。所以识,入胎的时候,只有第一部分,这个详细要研究唯识了。我们临走的时候,最后第八部分、阿赖耶识离开,入胎的时候先有第八阿赖耶识,没有第六识,第八同第七先来,这一部分先来,啊,第六意识是变婴儿慢慢慢慢成长的。“识为念、受、善、不善等”,善就是善法,不善就是恶法,“四法摄持,弃身迁化”,丢开这个身体,另外搬家,也是这个道理,等于说,所以我们这个生命来,以佛法来讲,每一个人,刚生的孩子,自己的种子带来个性,父母的遗传、家庭的关系都是助缘。那么,贤护菩萨听到这里:

【贤护白佛言:“世尊,云何善不善法摄持于识?”】

善法就是好的了,不善就是恶的,善恶两个东西,它怎么有一股力量像吸铁石一样把这个精神意识抓牢了呢?

【佛言:“贤护,譬如妙颇梨宝,随所处物若黑若白,宝色随物成白成黑;善不善法摄持于识亦复如是,随所摄持成善不善迁化受报。”】

他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啊,佛就又做了个比方。譬如很好的第一等的宝贝,“妙颇梨宝”,不是普通的玻璃,譬如说金刚钻吧,啊,金刚钻算是玻璃里头,也是一类的东西啦,或者玉嘛。“随所处物”,他说你把一个透明体的水晶、玻璃放在一个杂体的、放在这桂圆中间,或者放在这哈蜜瓜的中间,随便什么中间,对方的颜色是黑的,这个玻璃反映就是黑的,对方颜色是白的,反映是白的。这个颇梨宝的颜色啊,跟到外面的物质环境而转变,换句话,心理受外界物质环境影响,啊,“成白成黑”,所以善法、恶法摄持于识,它同一个磁铁、电感一样,它有这个感应的。“随所摄持”,因此呢,我们这个意识跟到自己善恶的业就变成善恶。因此离开这个身体的时候,另外得到一个生命,又受善恶这个报应。

【贤护复白佛言:“此身云何禀受于识?”】

贤护听到这里,“复白佛言”,向佛讲:“此身云何禀受于识?”他说,那我们这个投胎来这个身体同那个灵魂,它两个感受怎么进来的?贤护,佛言,佛就讲了。

【佛言:“贤护,此识无积无聚亦无生长。譬如芽生,非种不变而生,亦非种坏而生,然芽生时种则变毁。贤护,于意云何?其芽所在止于何处?子诶?枝诶?茎柯叶诶?止树头诶?”】

那么,这个佛答复贤护说,你问这个问题啊,这个识在身体里头啊,“无积无聚”,它不像肉体一样、不像细胞一样,不是累积在一坨,或者在肝上啊,或者在脑子里头啊。所以现在有些人讲第六意识在脑子啊、第八阿赖耶识在背脊髓里头啊、在督脉里头啊、中脉里头啊,都是猜猜的。佛就告诉你,这个识啊,“无积无聚”,不停留在哪里。“亦无生长”,并不是说到了你这个,变成胎儿、变成我们这个身体以后,像传志(李传志,按摩师)一样,胖一点呢、识就大一点啦?像我瘦一点,这个识难道就小一点啊?呵,没有这个事。等于基督教那个话,“无所在,无所不在”,它是这样一个东西。

“譬如”,佛就说,这一颗种子种在地下发芽了,“非种不变而生”,当然是这种子发生了化学的变化,所以才发芽。“亦非种坏而生”,也并不是说这颗种子变成芽的时候啊,这颗种子就烂了就坏了,因为种子整个变成了芽。“然芽生时种则变毁”,可是问题这颗种子啊、我们把黄豆泡在水里头慢慢发芽了,啊,方便你把它长成豆苗了。诶,慢慢呢,它变成新的一棵生命的时候,这种子也没有了。

他说,讲到这里,他又问这个贤护,佛的反问,问贤护菩萨,“贤护,于意云何?”你怎么样想呢?“其芽所在止于何处?”这颗种子里头…你看一颗种子啊,它种在地下会发芽,会发出树枝来,会发出叶了,会结成果。在它这颗种子里头,你把它分析了、解剖了,它没有芽,芽生…啊、你说这个芽“所在止于何处?”它住在哪里啊?这个树枝、树芽,啊,树叶子,在种子里头,你说在种子里头吗?还是在树枝里头吗?在根根里头吗?在枝条里头吗?还是树叶子上面呢?还是止在那个花的、树的那个头头上呢?他反问贤护菩萨。

【贤护白佛言:“不(fǒu)也,世尊。芽无所止。”】

“贤护白佛言:“不(fǒu)也,世尊。”这个不要念成不(bu)啊,否,否定的否。贤护就答复了,他否定了,没有这个事,“芽无所止”,贤护说,这个芽,这个豆芽啦、树芽,它并没有停留在哪里啊。“如是,贤护”,佛说你讲对了,是这样。他说你,叫他名字。
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1991年香港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3年2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