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如: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二号晚上八点三十分,南老师在香港坚尼地道三十六B四楼,带领大家研究《大乘显识经》。
南师:好,我们第几页?第几行啊?
答:十五页。
南师:十五页,上面啊,下面?
答:下面。
南师:第二行。“大药”啊,这里开始,佛叫这个,问者的名字,问,对药王菩萨讲。
【大药,云何见戒取因?】
这个“戒取因”是佛学的名词,这个五种很严重的,这个再介绍一下啊,先不讲其它。这里叫戒取因,普通佛学名词叫戒取见,看见的见啊。
这五种属于,我们不能得道(原因),其实用在做人上也一样,不能成功事业,也很重要。这五种叫作见惑,迷惑的惑啊。什么叫见呢?就是我们的主观的思想、个性,主观养成了,啊。
所谓邪见,邪见就是歪理很多,啊,我们普通讲话,“正理只有一条,歪理千条”,他有各种思想解说,解说各种的自己的意见,这就是邪见。
第二个,人最难的身见,把我们这个这一生生命肉体啊看得很紧,看得很贵重。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,这个我相,把我自己看得…,譬如假使拿佛学来讲,我们普通讲话,这个人有自尊心,本来是很好,以普通来讲。拿佛学来讲,自尊心就是很坏,但是也不叫你自贱呐。这个自尊心就是因为我见的关系,以我为主,啊。这个,等等。两种了。
第三种是这个边见,什么事情,这个知识有个范围,先入为主。譬如说同样看一本书,或者同样看一种佛经,譬如说讲净土的人,他否认禅啊、密宗啊,学密宗人否认别的啦,学禅的人又否认别的啊,这个就是自己有个范围住了,边见。那么做人的道理啊,自己知识有个范围,就是胸襟不够扩大,不能包容别的,嗯,这个边见。
第四个就是上面上次讲到,他叫做、这本经上叫做见取因,叫见取见,看见的见,取就是取到,提款啊取到钱的取,下面又是看见的见。这是普通佛学。那么这一本经上叫见取因,什么见?自己的知识、人生的观念习惯形成了主观了,已经有主见了。然后把自己的主观再当成绝对的标准,所以同我的主观相反的、意见相反都是不对,这普通的道理。学佛的道理,见取见,譬如说打坐的人见到一点清净了,见到一点空啦,或者自己有些人看到光啦,有些人气脉发动啦,认为这个就是道,其它的你违反这个都是……见取见,这四种。
第五种就是,这里叫做“戒取因”,普通佛学叫禁戒取见,禁止的禁,这个汽车过来禁止通行那个禁。禁戒,就是这个戒,守戒的戒,取就是下面这个取,见就是看见的见。这就是说,学了宗教啊,或者是譬如说现在国民党、共产党、资本主义、共产党,固然有禁戒取见,共产主义人譬如讲经济嘛,他要计划经济,自由经济不对,因为这个是马克思主义的范围,他要禁戒。学了宗教的人,等于说学了这一教啊,反对那一教,都是外道啊,都是魔鬼啊。那么有些宗教里头,譬如说一定要吃素啦,不吃素,哎呀!我们吃素的人看到不吃素,哎呀!他怎么学佛啊?吃素都不吃。这都是禁戒取见。在真正的道业上,这些东西都空掉了,没有了,都解脱清净了。现在给大家解释的,就是这个名词。在这里不叫做禁戒取见,叫做“戒取因”,是同样道理。
他说“云何见戒取因?”戒,这是一个字,佛说什么叫戒?
【戒,谓师所制戒,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等行。取谓执取。是戒作如是见,因是持戒,当得须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。以是因故获于胜有,谓受人天等身,斯皆是有漏善非无漏善。无漏之善无阴熟果,今此戒取是有漏种植之,于识执善恶业识不淳净,烦恼因故受热恼苦,是为见戒取因。】
这个,佛说的啊,这个地方是道理很深的啊,我简单讲。现在佛说,戒,什么叫做戒呢?戒律就戒条,每个宗教都有。
“谓师所制戒”,历代的师父们、老师们传下来。譬如最基本的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这是。啊,不淫,假使出家人没有这个邪字哦,基本上就要独身。在家人修菩萨道、大乘,他不邪淫,除了太太以外,其他不准乱来,这叫不邪淫,不走歪路。不妄语,不说谎,不喝酒,“等行取”。这个杀盗淫妄酒,每个宗教,包括佛教,这都是基本戒,这种行为,制戒的。那么佛说,世界上祖师们或者教主们立了这个戒条,他当时是为了某人这个行为太...,不对了,把它戒掉,搞个法律把它、戒律就是法律行为,把它范围起来。
那么历代的相传下来,这是讲基本,他举几个例子、这几条戒,几乎每个宗教、每个教律都是一样,除了这个基本戒以外,各个宗教,乃至佛教里头各个宗派,下面有些分得详细戒律很多,门派不同啊,规矩就不同了。他们啊,他说,因为师承的关系,主观的观念进来了,“谓执取。是戒”,他们就守到戒,死死的。
譬如像前两天,阿如,我们讲笑话,阿如经验最多了,不是讲笑话,也是讲真话。我们两个一边做事,我们就问阿如,我也无聊起来、叫阿如啊,讲一点故事给我听听,在庙子上,呵。她就讲许多庙子上…这个、他们认为是守戒,现在阿如我们两个讲、是哈哈大笑,觉得这个实在是…把戒律的道理没有讲(清楚),所以现在没有人真懂得戒律,反是给人家痛苦,造了业。所以前天阿如,我们还讲笑话,晚上问我,阿如啊问我说,哎、我们烤个,我烤个香肠给你吃,好不好?小香肠。我说,好啊。我们两个就吃了一截,小小一截小香肠。阿如就讲笑话。哎,她说以前啊,我在那里做菜、做菜,然后洗了碗、洗了菜以后,下来倒垃圾,哎!看到街上有个卖香肠,我就拿几毛钱给他,就买一点,偷偷的不给人家看到,吃了,吃得很香哦(众笑),我们两个就笑。哎,她讲得对啊,你不偷偷地吃,那些人看到,说你这个阿如吃素的,还在街上买两毛钱的香肠吃,啊!这个不得了了,就下地狱了。
呵,呵,就是这个道理,他们是“执取而戒”,抓住很紧。其实像佛经里头,佛的戒律,譬如说不吃肉,佛说因病的时候,身体需要,是药,你不吃还不对。可是他们不管这个,哦!就是不能吃,不能吃,啊哈,你死了都可以,啊,因为……
“谓执取是戒,作如是见,因是持戒”,说“执取是戒”,他们主观的观念啊,形成这个观点,认为违反这个观点就不对的,这个见就是观点。“因是持戒”,因为这样,他叫做自己在守戒。而且告诉人,因为守戒,“(当)得须陀洹果”,初果罗汉叫须陀洹。“斯陀含果”,二果罗汉叫斯陀含,梵文音。“阿那含果”,三果罗汉。因为守戒,修行,才会证得初果罗汉、二果罗汉、三果罗汉果!这都是、现在佛教也是那么教的。
“以是因故获于胜有”,说,所以人必定要守戒,由这个根本开始,“获于胜有”,所以你修道才会进步,戒都守不好啊,你还会得道吗?庙子上啊的教法,都是那么讲,所谓戒、定、慧,要守好戒,再修行,才会得道。他说,这些人,“以是因故”,他们的讲理论,“获于胜有”,因此得到最好,“获于胜有”。“谓受人天等身”,而且他们的理论,因为守戒,至少戒律坚持守戒,死后就会生天,得果报。“谓”,就是他们讲。“受”,接受人天的。
佛,现在释迦牟尼佛自己下一个结论,“斯皆是有漏善非无漏善”,他说这些啊,不能不叫做...,守戒也是对的,佛并没有说不对哦,是有漏之善。有漏的意思啊,非究竟,无漏才是彻底,没有一个漏洞。这是还是有漏洞,就是也是好事,不是真正...,所谓菩提道,不是真正大道的好事,是有漏的善因,并非是得道的那个无漏的善果。
为什么道理呢?他说一个原因,啊,“无漏之善无阴熟果”,真正得道、道业成就,所谓成佛的境界、悟道的境界,得了道是得无漏果了。无漏果啊,等于宇宙万有的本体,非善恶相,它没有恶,也没有善,并不是说善就是对的,善跟恶是两相对,相对的已经是有漏了,它是毕竟空彻底的,所谓无漏之身,没有五阴、没有生理、心理的异熟的果报,它本来是空的,所以成佛,佛是个什么东西啊?我们可以叫佛是榴莲、哈蜜瓜,啊,乱七八糟,你叫他,他不会难过。因为他无所谓有个东西,本空嘛,啊。
“今此戒取是有漏种”,所以严格地讲,认为这样才是对,那样才是不对。所以我常告诉人家,讲法律、讲戒律,就讲是非的哦,一点都没有客气,它是相对的作用,有“是”就有“非”,有“非”就有“是”。讲到本体、道体,是无是非、无善恶的。他说现在讲到戒取见是有漏种,他说这些人等,一般人只晓得,道理只懂了这一层。
“植之于识”,把这一个观念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自己这个意识的土地里头,就是心地啦,我们心意识比方像一块土地,他把他这颗种子种下去,因此啊,“执善恶业”。啊,我常常看到有些朋友,天生的,他对于善恶是非,个性上非常分得清楚,你不能碰他。嘿,我,那个你们都没有看过啊,我朋友多了,常常有,非常刚正,啊,非常。
你像这个小说上写的包公、施公,他的个性,你看他的历史上的传记,人家,我常常,所以台湾警备司令部的,有次讲课,那个司令来我那(里),老师啊你要出来讲一下,这个、这个执法人(素质)。后来我说,我去讲什么嘛,你们这些家伙,这个都是很好嘛。“不要啦,你来,讲一下,这一批法官们,军法官啊,警察啊,我把他局长都叫来听一下”。正好华视演包公。那么我到了,我这个人素来讲课啊,不准备的,到那里看什么人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是我的滑头之处,看看什么场合,讲什么话。我到了什么,我说每一次上台讲课、讲演,我自己本身感觉是受那个下面人的考试,啊。我常常吹大牛,很大牌的,你们要我讲什么?哈哈。后来大家说,诶,正好在演包公案,讲包公。啊,我说,好好,包公,就包公。诶,我说你们只看了小说上的包公案,真的包公,历史宋朝的《包公传记》看过没有?我知道他们、欺负人的,这些家伙们,官做得大,没有好好读书的,《宋史》都没有看过,哪里看《包拯传》呢?啊,问了以后,当然大家也许看过,很客气耶,停一下,“没有”,我说我介绍给你听啊。包公什么地方人,叫包拯,这个人传记上写他,历史上、铁面无私。这个你们都知道,你们只晓得铁面,想一想看,什么叫铁面?这个人一天到黑脸发青,真的发青。如果拿医生来讲啊,这个家伙天生肝不好,脸发青的。而且没有笑容,历史上描写他,对他的父母,对他的家人,对他的太太,对他的一个小太太,都没有笑容,所以他生的儿子养不住,且给他吓死。太太死了,最后有个姨太太怀孕了,赶快逃到外面住,才生下一个儿子。所以包公啊,一代只有一个儿子,不然会、孩子给他吓死了,一天就没有笑容,死板个脸。你想想看,假使现在你们中间有个包公啊,对不起,我绝不跟他俩做朋友,我说这个人没有味道的,没有人味。因为他如此,所以他也没有交情,对于六亲朋友没有交往。
因此宋仁宗啊,这个皇帝看中了他,叫他管司法。你看这样厉害,问题不是包公厉害啊,后台撑持他的老板厉害。那个时候蒋经国父子还在啊,我这个话在骂他们两个。我说我看你们啊,都是包公啊,你们这些军法官、每一个警察局长都很好,问题包公不好做哦,看后台那个老板是不是宋仁宗哦,老板不支持你包公,你那个头就拿下来做包子吃。呵,我真一点都不客气,我说包公没有什么了不起啊,后台老板了不起,支持他的,皇帝支持他,甚至皇帝兄弟犯了法,包公一报上,照办!包公没有这个权啊,皇帝支持他,他就干啦。哎呀!我说其实啊,你们现代,我看了你们都很好,都是包公,诶,不过呢,嘿嘿,这个呢,诸位包公啊,还是跟后台老板多商量商量,下面就“哇!”,统统鼓掌,晓得我在骂什么人,呵呵。
为什么讲到这里?就是这一句话,因为有这一种观点,“执善恶业”,他自己的主观抓得很牢,这样是善的,这样是恶的。呵,譬如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,他抓得很牢,现在戈尔巴乔夫放了,他还是抓那个,他心里有数,抓不住了,可是为了自己本身的立场,而本身既得的利益不能放弃,除了这个以外,他没有东西了,他所以抓住。
人的修道的道理“执善恶”的,“识不淳净”,所以他的心理意识不是干净,不是纯粹的,没有空到彻底。认为,譬如说你现在打坐,有些人说,哎呀!这个境界…。有些人经常跟我谈境界,我觉得给他开示一下,不懂,就烦起来,懒得谈,这也是我的不对,我的主观成见,呵。但是实在懒得谈,你说这个不是啦,哎呀过啦,过了。呃,他反转来还是讲这个,烦死了,这个人不懂,没有智慧。他说这为什么呢?就是说,“识不淳净”,以抓住这个空的为对,叫你空的也要放,放不掉了,反是变成烦恼之因。“受”,有了主观,心理上不同这个我自己思想主观的,就起烦恼。烦恼慢慢就烦起来,烦起来、佛经形容很好,一烦起来肝气一动啊,有热恼之苦,会发脾气、起火,热恼、烦恼之苦。他说这个,他答复他,叫做“戒取因”见。那么,这个问题,他问的问题,到这里已经答复完了。这位大药菩萨又起来问。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1991年香港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3年2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