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《大乘显识经》讲记--10.04讲


【饥渴苦逼,便见园林花果敷荣广博翠茂,见已喜笑互相谓言:‘此园翠茂清风凉美!’众急入园须臾暂乐,树叶花果咸成刀剑斩截罪者,或中破身分为两段,或大叫呼四面驰走。狱卒群起执金刚棒,或执铁棒、铁斧、铁杖,啮唇嗔怒身出火焰,斫棒罪者遮不令出】

到这里啊,先到这里。他说,这样的生命,那么你说,他受那么大的痛苦,有时候他境界蛮好。诶,忽然看见我们太苦了,那一边好;那边看到什么?喔唷!好美的公园啊、花园啊,风景好,啊,赶快去,就逃避到那里,互相笑到去。等到到了那个地方,好了,所有看到这些树林花园,都变成杀人的东西,所有花果都变成刀剑,都会自动地来砍杀你,乃至把身体砍成好几段。“大叫呼”啊,等等。这个下面都形容的有啊,我们不需要多讲。他说,同时还有些恶鬼狱卒来赶到你,看守到你、使你逃不出来,“遮不令出”。他说这一种情形,所谓他形容地狱啊,

【“斯皆己业见如是事”】

他说这都是平常所造的行为,所得的果报,心理思想、做人做事、行为(来的)。所以,在地狱身里头境界就看到这样的事。其实我们仔细想,何必地狱,人间也一样。同一个人看太阳,同样的人看月亮、看风景区,有人看到风景区,譬如美国吧,大家都去看旧金山大桥啊什么漂亮,有人偏要看、上了桥很悲哀,就要跳下去死。所以这个我们中国古人讲啊,“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”啊,同样的月亮,同样的风景,每人感受不同。“斯皆己业见如是事”,完全根据心意识的心态而变。

【“狱卒随罪者后语,罪者云:‘汝何处去?汝可住此,勿复东西,欲何逃窜?今此园者,汝业庄严,可得离不?’如是,大药,地狱众生受种种苦,七日而死还生地狱;以业力故,如游蜂采花还归本处。罪业众生应入地狱,初死之时见死使来,系项驱逼身心大苦入大黑暗,如被劫贼执捉将去,作如是言:‘诃诃祸哉!苦哉!我今弃阎浮提种种爱好亲属知友,入于地狱。我今不见天路,但见苦事!如蚕作丝自缠取死,我自作罪为业缠缚,罥索系项牵曳驱逼将入地狱。’贤护,罪业众生生地狱者苦相如是。”】

他说“狱卒随罪者后语,罪者云:‘汝何处去?汝可住此,勿复东西,欲何逃窜?今此园者,汝业庄严,可得离不?’”

他说后面,他那些地狱里头牢头、看守的,他跟到骂:你的罪,应该在这里受罪,你准备向哪里跑啊?就这样管到。他说你的业报啊,应该在这里受的。

“大药,地狱众生受种种苦”,七天生死一次,“七日而死”,死了以后,又重生,还在地狱中,“还生地狱”。七天给你安息日,所以你要说基督教七天的安息日,同佛说,婴儿在入胎也是七天一个转化。这个宇宙七天…,这个佛经呢,没有讲清楚了,这要《易经》里头的道理了,不过《易经》上你也找不出来,啊,这个道理。七七八八,一二三四五六七八,每个数字都有问题,很多的啊。地狱里头,七日一生死,死了以后,还生地狱。当然给你一个短的休息,为什么有休息?力量也不是阎王给,也不是上帝给,这个生命,这是阿赖耶识整个的道理,很高了。

“以业力故,如游蜂采花还归本处。”那么你说,七天死了就解脱不了吗?地狱里头?没有办法,他的业力造的是这一面的业。“如游蜂采花”,等于蜜蜂一样,飞到外面采花,最后还是飞回来本地,地狱中受罪。那么你说,修行在那里…假使地狱中人,这个时候,有一个一下懂得,想起自己过去生也学过佛的,一下念佛,一下定住了怎么样?那已经不在地狱里了。呵,那如果讲起来,那些地狱里头众生就跪下来了,只看到你一片光明走了,啊。那很难啊,可是在痛苦中,你想不起来。

“罪业众生应入地狱,初死之时见死使来,系项驱逼身心大苦入大黑暗,如被劫贼执捉将去。”这个,他说,临死的时候是,那就是我们中国人画的啊,给鬼啊链子拉起走啊,都是佛经上出在这里。其实佛经并不一定真有个人来拉你了,我们要死时候,这里受痛苦,那里受……就是这个样子了。他说一下就进到大黑暗里头,等于一个土匪绑票了一样,你怕死了。

“诃诃祸哉!苦哉!”自己就感叹,“诃诃”啊,苦啊。“我今弃阎浮提种种爱好”,阎浮提是这个世界的名字啊,“种种爱好亲属知友,入于地狱。”这个不是“人”于地狱,“入啊”。“入于地狱。我今不见天路,但见苦事!如蚕作丝自缠取死,我自作罪为业缠缚,罥索系项牵曳驱逼将入地狱。”自己也知道。

“贤护”,他这里又答复,叫一声贤护,等于佛说法同我们讲话一样,他跟他俩讲话,他岔过来,他直接不管他,还是讲,讲完了,中间又偏过头来,给贤护菩萨说,“罪业众生生地狱者苦相如是”,就是这个样子。

【尔时,贤护与大药王子,闻说是已,身惊毛竖,俱起合掌作如是言:“我等今者俱归依佛,请垂救护。愿今以此闻法功德,未脱有流处生死轮,不落三涂入于地狱。”】

“尔时”,这个时候,“贤护与大药王子,闻说是已,身惊毛竖”,太可怕了,啊,下地狱。“俱起合掌”,大家站起来,行礼合掌,“作如是言:我等今者俱归依佛”,啊,好好“归”、就是归向,依靠佛,“请垂救护”,我们要学你,请你慈悲,怎么教我们修行。“愿今以此闻法功德,未脱有流处生死轮,不落三涂,入于地狱。”他说我们今天愿意以听你说法的功德,虽然我们没有跳出三界,“未脱有流”,还在欲、色、无色三有中,啊,还没有(跳出)。“处生死轮”,我们还在轮回中,但是我今天当你老人家发愿,希望自己不要堕落在畜生、地狱、饿鬼里头,“三涂”是三恶道。

【贤护复白佛言:“欲有请问,唯愿听许。”】

他说我现在要提另外一个问题,啊,要佛答应。

【佛言:“如汝希望,恣汝所问。”】

他说如你所希望,你问吧。

【贤护白佛言:“世尊,云何为积?云何为聚?云何为阴?云何为身不迁?”】

怎么样叫罪业的累积?这是积,是一层一层堆起来,一团抟拢来叫聚。怎么样叫五阴?这个生命的生理与心理。怎么样叫身体、身体不迁化?

【佛言:“贤护,智界、见界、意界、明界,以此四界和合成身。”】

这里深一层了,讲四大以外。我们的智慧,“见界”,主观的观念,很重要,所以我们受教育,自己每个人的个性,形成主观观念。你看每一个人习气、习惯,啊,思想,叫他改,怎么都改不了,见解很牢固。啊,所以见、思惑,见思里头,八十八见思惑,啊,这五见,这个见是观念,很难转,转不掉的。“智界、见界”,意识境界,第六意识这个境界,思想习惯。“明界”,自己觉得脑子很清楚,这个光明。“以此四界和合成身”,这四种因素构拢来,变成这个五阴身。

【“四界境识,名之为积。”】

积聚两个字一起答了。由智界,智、见、意识,明了,心中这个明了的作用,四界,和合结拢来,构成了这个身体,跟这个胎胞结拢啊,四界和外面的境界,同里面的、身体生命里面神识,积拢来,这个叫累积,构成、变成一个身体。

【“聚谓六界、六入、六入境、三界因、二入因。即发须毛爪、皮肉脓血、涕唾黄痰、脂(月册)髓液、手足面目、大小支节,和合崇聚名之为聚。犹如谷豆麻麦,积集聚贮而成高大,谓之为聚。其地水火风空识,名为六界。眼耳鼻舌身意,名为六入。色声香味触法,名六入境。即贪嗔痴,名三界因。又风黄痰亦名三因。二入因者,谓戒与信。又有二因,谓舍与施。又有二因,谓进与定。又有二因,谓善不善。”】

那么这个身体以后,六界啊、六入,色声香味触,外界的,看得见,听得见,感觉得到,和合成身。啊这个、啊,色声…(断录)。

“二入因。即发须毛爪、皮肉脓血、涕唾黄痰、脂(月册)髓液、手足面目、大小支节,和合崇聚名之为聚。”由这个眼睛能够看外面,耳朵,眼耳鼻舌身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,所构成了中间意识的这个精神神识的作用,十二根尘,十八界。那么,内外二入,凑合拢来,这一股力量运转。当然他只讲大原则,你要详细清楚,还要我们再去找别的佛经来补充。就构成了身体,有头发、有皮肤、有肉这些等等等等,这个叫积聚,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了。“犹如谷豆麻麦,积集聚贮而成高大,谓之为聚。”换句话,拿我们现在讲,也就是每一个细胞跟精神作用,抟拢来,包这个麻球,做馒头一样,把它揉拢来,聚成一块。那么大的呢,“其地水火风空识”,六大,普通讲四大,只讲生理哦、物理哦,啊。这里讲六大,实际《楞严经》讲七大,地水火风空识觉,七大。这里讲六大啊,“名为六界”。

“眼耳鼻舌身意,名为六入”,相对的,“色声香味触”,“法”,就思维法则,“名六入”;“境”,所发生的境界呢,就是我们意识上的“贪”,广义的贪一切,贪时间长,贪大家不要死、坐在一起闹热,贪这个种种,不止贪名贪利贪男女关系啊,一切我们都在贪。“嗔”,讨厌就是嗔,这个不喜欢就是嗔,啊。“痴”,道没有明白,没有悟道、没有成佛以前,一切皆是愚痴。境界就是贪嗔痴。“三界因”,贪嗔痴就构成三界之因。

“又风黄痰亦名三因”,而且变成人以后,我们这个身体,身体上最重要能够生、使我们生病死亡的,气的关系、风的关系。“黄”,脂肪。“痰”,这也是脂肪,同脂。所以我们这譬如说,有时候你…还有这个人火力大了,发炎了,小便屙出来就黄的,也就是那些脂肪啊这些,“风黄痰亦名三因”。

“二入因者”,“戒”,要守戒,这个戒就是包括一切,很严肃规划自己的好的行为。“与信”,就是正信佛理、佛法而修。

“又有二因”,很重要的,能够布施,一切都放掉。施是很难的,你不要学法布施…说,哎呀,啊,我出一点钱啦,这不叫布施。所以上次我提出来佛的那一本经,有三十三种不干净的布施。我们统统犯的,啊,你觉得有两个钱,出一点,你黃医师,你说,哎呀!我也捐一百块,那算什么?因为你一百块在你身上,九牛之一毛还不是,无所谓的,那不是真舍。舍是自己非常需要,非常之…今天我三天没有吃饭,我刚好拿到一碗饭,看到你,比我还、有五天没有吃,你先吃,这是菩萨施,那做不到的。啊,出两个钱,啊舍啊……舍是舍,丢掉,内舍,万缘放下,一切都丢掉,是舍。施是布施出去,啊,舍与施。

“又有二因”,“进”、精进,与禅“定”,修行,不断地精进,没有一下松懈,没有一下马虎自己,不断地精进。

“又有二因,谓善不善”,就是善与恶之间分别得清楚。
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1991年香港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3年2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