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信心铭讲记》第01讲第02节


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。”在教理上呢,三十七菩提道品,“七觉支”里头,七觉——七个部分使你明白,可以大彻大悟。“七觉支”,分开来讲有七个部分,修行修道最难是“择法觉支”。哪个方法可以明心见性成佛呢?你要选择一条路走。佛明明告诉你,“七觉支”里头有“择法觉支”,选一条路走。这里祖师难道比佛还要高?他说不要“择法觉支”。是不是这样?跟佛的话有矛盾冲突吧?没有!没有在哪里?佛说的叫你“择法觉支”,也等于是祖师说的话,“唯嫌拣择”。所以释迦牟尼佛讲了法以后,四十九年说法,最后说,讲禅宗,“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”,又把一切言语法则又推翻了。因为你抓住佛法、抓住道理,已经落在“择法”了,“拣择”里头了。有这么深奥,文字,什么明白?呵!

所以“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。”心里没有善恶,没有一切分别的挑选,此心如如不动,也没有内外、也没有中间、也没有善恶、也没有是非、也没有任何……,一切一切相对的,都否定完了,连否定都不存在。等于我们情绪里头,人生的情绪,一切只有两个东西可以概括它,喜欢的叫做“爱”,不喜欢叫做“憎”。你看我们反省自己,每一件事情、每一点事情、每一句话、每一秒钟,都在爱憎两面在反复在用。无爱无憎,寂然不动,这很难了。这到了心,心如止水。心如止水不是不想,不是去打坐不想,像那个清水一样,一池清水,没有波动;像一个玻璃镜子一样透明,它没有爱憎。你看那个玻璃,照脸的镜子,它没有好也没有丑。你漂亮人照,镜子里有漂亮;丑的人照,镜子里有丑。它没有说我专照漂亮人,不照丑的人;也没有说,专照丑人不照漂亮人。它没有这个分别,没有“拣择”的。你此心能够如此,如如不动、了了常明,没有爱憎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是非,打起坐来没有觉到在打坐,打坐跟走路、跟做事、跟挖地一样,没有差别。“洞然明白”,你自己的认识修养到这个,你对于心,就看清楚了。“洞”,形容空空洞洞,没有喜欢也没有讨厌,没有恨也没有爱,此心空空洞洞,呈现在前面,本有之心,本来清净,这个叫本来平常,本来平等。

可是话是那么说,有没有可以差的?有道理、有选择没有?有“拣择”没有?有!“毫厘有差,天地悬隔。”这个道理是这样,你只要有一点偏见,一点没有看清楚,已经不是本来心了。譬如你今天打坐,偶然觉到有一点清净,认为“欸,这个对了”——差远了!“天地悬隔”!你有爱憎心,有差别心在了。所以你看他第二句话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”,但是在这里他又讲“毫厘有差,天地悬隔”,欸!你自己又在“拣择”了嘛,哈!不是自己话又打自己了?这样的差别,这叫学禅了。学禅是绝对要逻辑,但是不要“逻辑”。“逻辑”是“拣择”,分别,都不是。

就是这么前面六句话,我还只讲一部分的道理,要真讲下去很多,这一次简单地,就提一下,提起你们(注意)。你们都说看过了,要仔细研究。

下面,接下去,“欲得现前,莫存顺逆。违顺相争,是为心病。”这四句是一段了。心不见心,为什么要明心见性?可以见,他上面也讲可以见,“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”,就是可以见啰。你能够做到两头都不着,空有都不留,做到这样现前,明心见性,你想达到现前,此心明明白白呈现,摆在你前面,就看到了。唯一的方法——“莫存顺逆”。“顺逆”就是颠倒,一条路很顺的,不顺不便利,就是倒、颠倒,颠倒就是妄想,所以叫颠倒妄想。你想此心平静地现前给你们自己看到,心里头不要有“顺逆”之心——这个对那个不对。譬如你们打坐做起功课来,心里头干什么,你们在打坐做什么啊?哈!你都在做顺逆功夫而已,呵!你做不到没有顺逆。“啊!这下对了”,“啊!这下不对了”,就在那里瞎闹,呵!心里有这样对了那样不对了,“欸,这个好像……唔,这一下有点道理”,自己认可了。“违顺相争,是为心病”,这是个心理的病态。可是一切众生每个人,一天到晚,一年三百六十天,天天都在这个心的毛病里在转,都在是非、顺逆、喜恶里头转来转去。所以依佛看起来,一切众生都是精神病、心理病,大病。这也是他第二节的四句。

“不识玄旨,徒劳念静。圆同太虚,无欠无余。良由取舍,所以不如。”这几句是一段,也是六句。你们学佛修道人打坐也好、做功夫参禅也好,就是第二句话,“唯嫌拣择”。欸!这里正是佛说的“七觉支”,要“拣择”了,你要搞清楚。因为你“不识玄旨”,自己在这里学佛做什么,真正佛法的目的、宗旨都搞不清楚。“徒劳念静”,然后以为就是打起坐,清静就是佛、修行;不清静就不是——白修了的!静与动是两头的现象,动静是两头作用。你认为静就是道,动就不是,你脚是已经落在“违顺相争”了,心里的毛病出来了。所以你“不识玄旨”,佛法的真的玄妙的中心宗旨,“徒劳念静”。你打坐修道有什么关系?动静是两面相对的而已,你抓住一边对,一边就不对了,所以你有差别了。

“圆同太虚,无欠无余。”此心本来空的、圆满的,本来没有相对的。圆满,像太虚空一样,空洞的。太虚空没有东西,可是万物都在没有东西的太虚空里头活动。此心是“圆同太虚,无欠无余”,你修它也多不起来,不修也少不了,不增不减的。所以你不会见到自己的……,明心见性,见不到,这个道理在……问题出在哪里?——“良由取舍,所以不如。”因为你一修道,已经有这样对、这样不对,你自己有个主观的幻想,已经认错了的。要抓住这样,放弃那样;这样就对,那样就不对。由于取舍之心,所以呢,不能如如不动了,“如”,不能“如”。欸,静也是“如”这个心,动也是“如”这个心,善恶是非样样“如”这个心,然后如如不动。什么是如如不动?你听了这个话,有个境界是如如不动,已经错了,已经不是“如”了;已经是分别、已经是拣取了,所以“良由取舍,所以不如”啊。等于你们……所以我说,等于你们在研究这个慧远法师写这个《达摩禅经》的序,慧远法师有个见地也很对的:“色法也如”(注:“故曰:色不离如,如不离色;色则是如,如则是色。”见《达摩多罗禅经》序)。就唯物的也不离这个心,心物一元,空也“如”,这个如是这个“如”,真如之如。但是,如,“如如不动”是形容词,你不要抓到“如”。佛法用得好,这个字。好像真的,其实没有个真的,所以叫“真如”,呵!中文翻得非常美妙。翻过来讲,就翻“如真”,也可以。好像是真的,没有个真的,有个真的就有个假的,不是真的;不是真的是假的吗?也不是。所以他不翻成“如真”,而翻成“真如”,这都是了不起的地方。

今天开始给你们,给你提一下《信心铭》,你自己去做研究试试看,那么尤其,这里给你印的,好像宏忍法师印的,不但把《信心铭》本文,把后代祖师——宋朝的圆悟勤祖师,关于《信心铭》的注解与批判也印了,非常巧妙,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大文章。拿现在讲,讲人文逻辑的,一个不合逻辑的文字一样,是最逻辑的,这就是中国的……,要讲……,写中国哲学史,这些文章不能丢的,决不能抛,是真正的中国哲学思想。希腊,或者法国、德国、英、美,没有这个东西,特别。今天提起你们注意,你们不要玩弄文字啊,大家都在这里搞久了,以为差不多了,都懂了,哼!你们都懂了,那就是听青蛙跳井了,呵!

今天,先讲到这里,给你们开个头。所以世界上文字,最平凡、最清淡、最浅近的,往往是最高深的道理。写的文章古里古怪使人看不懂的,呵!一定是很差劲。因为学问到最高处是那么平凡的东西,所以你们一看了、一念了,都懂了!

好,今天先到这儿,你们用功吧,打坐吧,参一参这些文字道理。

(至48:28结束)
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6年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2年2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