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当年我在台湾的时候,我在一个地方打七,看到这几个大居士,看到我来,都不讲话了,呵!我说“你们讲什么啊?”“欸,没有啦没有啦。”我说“有什么可以回避的啊?”欸,有一个人憋得脸也红了,他说“我们就讲啊,老师,你这个《楞严大义》就是‘既非因缘既非自然’,是什么意思啊?”嘿嘿!我只好笑一笑,大居士连这个道理都搞不通,还搞佛学专家咧。我说“上座吧”。懒得跟他们讲,尤其是认为会写佛学的文章了,又是大居士。欸,这些笨蛋!普通人还聪明一点,这些人不能讲,没有时间跟他讲,懒得理,我说“上座去吧”。
一切世界的万有,皆是因缘所生,自性本空。所以起一念头,感应就……已经看到了,被这个妄念骗住了——“莫逐有缘”;反过来讲,“勿住空忍”。你以为念头……,所以一般学佛连念头都不敢起,又错了!一天到黑禅堂里打坐,把念头不敢起,保守一个空空洞洞境界定在那里,忍住在那里。这完全不是佛法,那是学外道、那是学糊涂。把心压在空,故意心空,保持空的境界,大错而特错。所谓空,你有个境界又是缘,跟到缘跑了;然后还跟到缘跑,保持心境空洞洞的,不敢动念。这叫什么佛法?这你去学死人多好呢!——不是的,所以“莫逐有缘,勿住空忍。”把这个空的境界,不敢……,在空中不敢动思想妄念,死死地定在空的上面,然后有个空的境界。我常常有人报告,哎呦!我说“你瞎猫撞到死老鼠”。我这个话是骂你欸,你只是瞎猫,撞的那个境界是死老鼠,还不是活的,还听不懂!这个笨蛋还能学佛吗?你偶然撞到那个空的境界,还想把这个……,哦哟,然后“用功用得很好啊,很空啊,哎呦,碰到一个境界,把我空打掉了”。欸,这个笨猫,死老鼠都烂了,他还在怀念死老鼠欸。我们里头有没有这个人啊?啊?(同学答“有”)。有,哦,在西北崆峒山上,哈哈!你看,还怀念那个腐鼠,朽腐的腐,豆腐乳的腐,死掉的老鼠。那个空忍境界有什么了不起?“莫逐有缘”,佛讲的自性本空,有个空的境界,充其量高一点属于四禅(八定),禅定的“空无边处定”,况且还达不到这个境界。忽然撞到空境,这个空也是意识自己呈现出来一个境界而已,这不是性空的空。所以“莫逐有缘,勿住空忍。一种平怀,泯然自尽。”既不要被有骗住了,缘起就是有,不要(被)骗住;有时候自己碰到另外有,另外一个有的缘,一个空空洞洞境界来,心里什么都动不得,很空、很灵、很舒服——这也是有,这也是缘生,一个境界而已。不住空,也不住有,活泼自然,无所不知,也无所住。等于一个……,一池清水不流动了;等于我们看虚空,天气好的时候,万里无云万里天;等于一个镜面,里头什么现象,没有人照它,不相对,什么都没有,空的。这叫“平怀”,心中无事。你说我心中无事,哎,已经有事了!——有什么事?因为你心中无事,呵!有这个事了。要“一种平怀,泯然自尽。”等于一个水平不流,很清净,形容。自己什么都不住了,所以《金刚经》说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啊,无所住。你说我有个“无所住”,啊,已经完了,给缘骗了,又变成一个空忍境界了。
“莫逐有缘,勿住空忍。一种平怀,……”因为为什么?这几句话,讲一般打坐、参禅、想修定,自己的主观,学佛的人都认为坐在那里,心也不动、身体也不动、不动也不动,这叫止观?——这叫定欸!一般人对佛学解释修持都自己作这个注解。
所以叫止观想把(它)止住?妄念不起。你用个心来止观,把它止住、把它定住——“止动归止”。你把动心,一切念头不动,停止在这里,这个叫止,止叫做定——完了!这是大动,大妄念。你拿个方法、拿个功夫把心念止在那里,以为是清净——是大动、大动作了。“止动归止,止更弥动。”你觉到功夫保持到如如不动,这个是大动。大动什么啊?妄心。“止动归止,止更弥动。”“弥”也是更的意思。你以为定,以为是清净,更不清净,因为你在玩弄一种东西,玩弄一个境界,玩弄那个一切停止,觉到空空洞洞的,你在玩弄这个东西。这个是鸦片啊,麻醉作用,把你麻醉死了在那,呵!
“唯滞两边,宁知一种”啊。所以你们修行做功夫,想求明心见性,不掉在空里头,就掉在有这一边;不掉在乱想、散乱、妄想这一边,就掉在昏沉,自己造一个糊涂空的境界这一边。“滞”,就是水流不动,黏在那里,你不黏在有,就黏在空上。落在两边什么都不是,用了半天功。“宁知一种”,有也好,空也好,唯心所变的,一个东西变的,你可不知道。“宁”,这个“宁”字,中国字,在古文里头在这个地方,就是白话文,一个“宁”字,就是哪里知道,“宁”字是哪里知道。所以你搞了半天,不落在有,就落在空上,“唯滞两边,宁知一种”啊!哈!你不晓得,这个昏沉、散乱,昏沉也是散乱,就是心变的,散乱也是心变的,空也是心变的,是变相,有也是它变的。所以你落在两边,宁知一种啊!就不认识自己的心是活泼泼的,本来无所住,本来空的,你不知道,所以你“一种不通,两处失功。”就是一心的变,对于心,信不过、看不清、认不明。所以修道做功夫不落在有就落在空,“一种不通,两处失功”,就是上海话“两头弗搭界”啦,两边都不讨好。
“遣有没有,从空背空。”妄想来,你想修止、修定把它定住,把有的念头把它压下、拿掉,你以为这是功夫啊?!天天在这里水上按葫芦瓢一样,这边按下去,那边冒上来,这边按下去,这个念头又起来,“遣有没有”,你堕落在“有”上面乱玩了。“从空背空”,本来告诉你有也是皆空,你偏要去找一个空,找个空的境界就违背了自己真的空性,你有一个空的境界出来那个就是“有”。
这是这个,这个八句为一段。刚才讲“莫逐有缘,勿住空忍。一种平怀,泯然自尽。”四句是一节、一段。“止动归止,止更弥动。唯滞两边,宁知一种。一种不通,两处失功。遣有没有,从空背空。”一段。叫空、有两边都这样给你批驳了,给你指示、开示明白了,不要骗自己。
“多言多虑,转不相应。绝言绝虑,无处不通。归根得旨,随照失宗。须臾返照,胜却前空。”这是一段。“多言”,讲理论,佛学名词多了,知见多了,天天讨论。“多虑”,多研究思考,“哎呦,这个佛法是唯识的啊、这是般若的啊、这是净土的啊,哦,这是什么什么道理的啊,啊,这是《大智度论》怎么讲的啊。”——“多言多虑,转不相应”,越说越远了。一切放下,这些理论什么都丢了,没有了,也没有妄想计虑。完全放下,很平凡的,同婴儿一样,一张白纸,什么都没有,嘿!倒是容易进入。“绝言绝虑,无处不通”,大道处处在目前。
“归根得旨,随照失宗。”嘿!又来了,又反过来讲,归根结底,尤其是佛的心法,万法唯心,心在哪里?——“随照失宗”。有些学般若的,“欸,《心经》上说‘观自在菩萨,照见五蕴皆空’”,所以保留这个、照顾这个念头,学禅宗参禅的“照顾话头”(南老师扬声模仿),呵!拼命叫,有个念头在照已经不是禅了!——“随照失宗”。那个能照所照的不是妄念是什么?又落在有上了!“失宗”,失佛的心宗,照也是他照嘛。你有个境界照自己干什么?哦,怕自己起念头——完了!还怕自己失了这个照心,完了!欸!可是他妙得很,你说他把佛法的心法的宗旨,他把它批驳了,照见五蕴皆空都不对,有照……“随照失宗”。看他下面两句话:“须臾返照,胜却前空。”哦?他又讲照对了,你看这个祖师话看来好矛盾。前面两句话搞混了吗?刚好批评了。你随时起个心念,照自己的空性,照顾自己,同上面那个“止动归止,止更弥动”是一个道理,照也是不对的;啊,可是跟到他又说照对。达摩祖师也讲“一念回机,便同本得”啊!一念回过来,一下,那一当下就是了。前面说照不对,可你“一念回机”,“机”就是照啊,这个很简单。譬如谢福枝也好、古道也好,坐在我对面,本来蛮好,没有事,听到我讲这一句话蛮有意思,拿到眼睛看我一下,已经错了,跑掉了。欸,你说这个不是,欸,忽然,哎呀,不……,何必看呢,就是在这里。回来一返照呢,本来清净的啊,没有动过啊——“胜却前空”。“一念回机,便同本得。”心去修它干什么?去找它干什么?本来在此嘛。从妈妈生下来,我们开口“哇”!一声哭,那一声哭已经在这里,此心就在哭上面啊,然后饿了晓得要奶吃,冷起来、哭起来要妈妈给你穿衣服,哈!此心很灵泼啊。“须臾返照,胜却前空。”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6年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2年2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