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02:44)昨天讲到修行禅定的修法,就是修行了,我们这个修行的方法、理论,提出了一般流行的“六妙门”,“数息、随息、止息、观、还、净”,这是一般的。而且后世有些解释岔开了,同原始佛经小乘里头的这个《四阿含(经)》所记录、所讲的有差别。
这些话给你们讲了,听了白听,因为你们也不研究佛学、也不看佛经的。我常这样说,不是骂你们、也不是刺激你们,你们经典也没有看过,这些经典也没有真的发心去研究了。都是禅宗祖师骂人“偷心”,就是小偷那个偷,偷巧的心理。听人家讲讲啊、看看这些书啊,就会了?不是的。没有深入研究。
所以我特别提出来重点,由修“安那般那”法门,叫你先认识十种“一切入”,有关于生理的、物理的。然后比较再由程序的“十六特胜”,很特别需要注重的,很重要的,容易得、进入一种定境,修定的境界。实际上“十六特胜”昨天讲的,前面“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、除诸身行”,最后一个是除诸身行,身体障碍感觉,所谓酸、痛、胀、麻、痒等等,有三十六个方面都没有问题了。这靠生理上四大变化而来,因为你安静了,“知止而后定”,我们用儒家的话、《大学》的话,“知止而后有定、定而后能静、静而后能安、安而后能虑”,达到这个境界,偏重于身体方面说,四大的,不止身体哦!偏重于身体的变化,五大地水火风空。
可是不要忘记了哦,最重要的是“知性”,这只有一个哦!“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、除诸身行”,没有离开过“知”哦!你们听了这些前面的长啊短啊、身体变化感觉,一提问题都是在身体上问的,感觉到身体还是向前啊、向后啊,我有变化啦,整个身体好像一朵花一样、一棵树一样,或者学佛也是…你看讲来讲去,还是在感觉状态在转。很少、从来几乎没有人问过,这个知性是怎么样的?不管。问的就是感觉状态。
这就是已经…,佛说,求得菩提、明心见性找生命的根本,那个知性是什么?
这一切的变化,地水火风空,生理、心理的变化,没有知性…,这些变化同它没有关系。譬如我们看前面一个山水、一个风景,啊,一棵树、一棵花,你尽管在看,因为“能”看是你的知性在看,你不去注意它,它一样在变化,同你没有关系。重点在这个“知性”。 到了这五步以后,不是五步分开哦,连到啊,他都告诉你一个一个次序、它一个一个连续,“除诸身行”以外,身体障碍没有了。不像我们大家坐得屁股疼啦、腿痛啊、酸、麻、胀啊,这些感觉都不谈了,已经超越这个了。这是“喜受”,心理上的喜悦;“乐受”,身体上的快感、乐感;然后才是“受诸心行”,四个字特别注意,这才看到念头的起落这个知性,这个是知性是心的行,“十二因缘”里头的“无明缘行”在动,就完全是走“心”的部分了。同你前面息的长啊、短啊都没有关系,完全走心的部分。
然后这三个下来呢?“心作喜”,深入地此心得到禅定的“离生喜乐”,有脱离生命的物质、物理的关系,生出来一种唯心的纯粹唯心的喜乐。
然后,“心作摄”,摄字,一个念头可以概括一切。“摄”字包括很多,中国这个字、摄,可以吸收过来,可以放出去。这个摄字要特别注意!我们手里拿个照相机叫摄影机,把你一切现象都照进来。也可以像电视一样,一切现象给你放出来。这个是“摄”。
然后才是“心作解脱”,万缘放下。并没有说“一念皆空”哦,可以得解脱。
你看到受诸…“喜受、乐受、受诸心行”,叫“心作喜、心作摄、心作解脱”,这五步连在一起,跟前面的“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、除诸身行”是一组,假定啊,我们是假定哦!注意我这个话,这里说假定、这五个算一组。第二个假定,“喜受、乐受、受诸心行”,然后“心作喜、心作摄、心作解脱”,这又是一组。这都是在言语文字上给你表达的,做起功夫来一念之间连到,没有这样分开,啊。
可是后面呢?还有啊!“观无常、观出散、观离欲、观灭尽(想受皆灭)、观弃舍”五个,又是一组,前面五个一组、后面五个一组,中间有六个一组,所以,十六个特胜。这六种的“观无常、观出散…”也没有讲唯物或者是唯心,身体关系、四大关系或者心念关系,都没有提,单独成立。换一句话,你初步一用功上座,开始腿一盘一打坐,啊,呼吸进来,“知息入”,你已经“观无常”了,因为念念这个息是靠不住、来去无常的。同时,你也可以看到“知性”,我们的念头、思想无常,它变化不定的。所以后面六个(“观无常、观出散…”),等于你开头“知息入、知息出”时已经需要了,这是智慧了,观是慧学了。
或者中间的五个心法,属于止观之学,是定学。后面“观无常、观出散、观离欲、观灭尽、观弃舍”这五个,念念之间随时有。哈,不是说“哎呀,我还没有做到。知息入、知息出我都不做到,不管后面了。”你错了。修行第一步是先求“止”与“观”,当下就是。所以这个“十六特胜”这样分析给你讲清楚。
为什么要你们修这个、走这个路线做功夫?不管你学佛、学道家、学什么法门,你想求得成果,一切修行,我常提的啊,“见地”,理解;“功夫”;“行愿”,等于你行为愿力。戒、定,做功夫修定;行为,做人做事的行为、愿力。我在修证(《如何修证佛法》)、对话(《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》)、到处,书上也提了很多。但是这个结果呢,三个事情你要晓得,注意哦!境,境界;行,功夫、行为;果,证果。叫“境、行、果。”
譬如今天李董事长李传洪跟我讲,“史永仁今天很进步啊,好像什么都懂了。”嘿,我听了,“哦”。他是恭维他,希望他进步。我想,我知道他的知见、真的会那么快的超越吗?譬如“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”,全身呼吸自由了,“除诸身行”是有它的境界的啊。什么是境界?境界不是…,譬如你呼吸进来,你念头真专一了,传洪今天表扬他在进步,他说“我今天,能够做到每个呼吸进来、出去,我清楚了。”这是他今天特别,“诶”,我说“你这个才是进步。”因为他平常都是思想在外面散乱嘛,他真专一了,呐,这就是境界。的确会有这个,他自己会有感觉的。实际你功夫深了,觉得真…譬如知息入,你觉得自己的呼吸跟天地、虚空的呼吸来往,自己觉得吸进气来一直足底心、到头顶,跟虚空合一,这是孟子讲的“吾养吾浩然之气”,庄子讲的“与天地精神相往来”,不是空话啊,真有它的境界。
境!所以讲修行我们一片光明。你真修到“除诸身行”以后,“心作喜、心作摄”十六特胜,你只要达到呼吸止、观这个境界,你自己感觉到自己身体内部的跟外在的光明合一,就真起来有境界了。不是没有境界的,没有个境界修行干什么啊?譬如你们在这里打坐,盘了半个钟头腿,十五分钟腿,就有感觉嘛,这个腿难过、舒服不舒服就是你的境界了,你境界一定来的。或者我身上觉得舒服多了,舒服也是个境界呀,痛苦也是个境界,酸、痛、胀、麻、痒也是个境界,你一定有感受境界。
所以,修行注意!境、行,同你的功夫配合,最后证果。所以修到证罗汉果、菩萨果,成佛,不是空洞的,是真实的。你说“佛太空了,我们证不到。”没有个境界我们修行个什么呢?你写毛笔字也好、读书也好,每天有进步,有个境界的!你连个境界是什么都认不清楚。注意哦!境界的道理不是空洞的理论,即使讲哲学道理,空洞的理论也有个境界。譬如我们刚才吃饭讲到看电影,它每个电影的镜头演得好、演得坏,有它的境界,这个动作神气…。所以你用不用功(是)有境界的。境、行、果,千万要注意!
学佛那么多年,打坐那么久,境也没有,功夫也没有好好做,境、行、果什么都谈不上,没有用的。
譬如你做到“十六特胜”,尤其《达摩禅经》告诉你,我常常给你们上过几次课,书也在作注解,有一段书,包括古道这些人,我常常告诉他们,“这一段,等你们到了,我才给你讲。”乃至他们几个出家的到那儿,我一年多、两年都……每次到这里,我说暂时到这块,没有给你谈,因为你们没有这个境界。譬如修止、修定,修“安那般那”,气的进入出,到那个身体“除诸身行”的时候,你看《达摩禅经》告诉你一句话,“流光参然下”,古人是五言,流动的流,光明的光,参合进来的参,自然的然,下。你整个身心同法界的光明,佛学讲“法界”,中国道家讲“自然”,我们普通讲“天地”,跟天地的光合一了,“流光参然而下”。那是境界啊,必定的境界!你坐在这里,一身内外是光,是哪一种光呢?这里问题深得很了。那太多了!佛经上青色青光、白色白光、黄色黄光,配合你的功力。
所以今天才告诉你,你们想写课本,叫你们翻译,每碰到这一句,我说这一段“以后再说”。不是埋秘密告诉你,你们统统没有到,没有经验过。这是功夫了,这就是境了,真正的境,“流光参然下”,在密宗叫做“灌顶”。这个时候是佛菩萨真正给你灌顶下来,从头顶、从上面虚空整个地灌下来,好像你洗三温暖那个淋浴从顶上淋、淋到全身,清凉自在。这就是提到境、行、果。
如果你修行到这一步,这个境界一来,乃至起来小便、大便、吃饭、不吃饭、睡眠,是一片、打成了一片,所以禅宗讲打成一片,与四大威仪的行为、行住坐卧在这个境界中。你想想,你想象看,这样多了不起!那么有人可以问我,“这样我们在家人可以做事吗?”为什么不可以做事啊?照样做事,凡夫、普通人还看不出来你在这个境界里头,普通人看你还是一个人,实际上你已经不是一个人。所以我们笑阿俊学陕西人念佛,“阿弥陀佛身金色”,形容阿弥陀佛全身金光,“相好光明无等伦”,无,就是闽南话“莫”啦、广东话“莫”;等,一切没有办法跟他比;伦,没有那个…,伦没有平辈。哈,所以陕西人民歌,老百姓们随便念经,“阿弥陀佛身金色”,这阿俊讲,“相好光明”什么?啊,相好光明什么?哦,我玩的?啊,哈,啊?
阿俊:一瞪眼。
南师:相好光明……给他讲起来很有趣。好像就没有了。嗨,佛经上赞叹啊,这叫…那么一般法师告诉你,这是佛的法身光明,什么叫法身、报身、化身?我们这个身体也是报身、也是化身、也是法身,你修证到了,当场都有。哦,阿俊讲的,相好光明一瞪眼哦,呵呵呵。
譬如,我想叫你进禅堂修持,你修持到“住”,不过是练习;修到了行住坐卧都在这个境界里,是光明清净的,那么这才达到学佛的这个境界了。今天告诉你们。
诶,昨天那个吕松涛那个日记拿回来没有?啊?啊,交给你了。这个每天你的境、行、果是如何,很明显的。今天再补充昨天晚上给你讲的,我提出来“境、行、果”,对学密宗、学禅、修一切是很重要的法门。过去上课很多不告诉你们这个,不是不告诉你们,白讲。今天正式进到禅堂修“十六特胜”,那就叫你们注意了!做一分的功夫有一分的收获,做两分的功夫两分的收获,一步一步都有它的境、行、果。其实这三个字岂止修行,我们读书也好、写字也好、做任何功夫也好、求学也好,都有它的境、行、果,有他的境界。但是用之世间法上用呢?不好。真正严重的境、行、果是实证的、实修的。所以“十六特胜”就要实证、实修。实证实修以后,是为改变你的气质、身体,不会永远在“生老病死”中了,至少要减轻。所以业病那么重,自己晓得业力重,解脱不了,就要忏悔。后面所以叫你先修准提法、念咒子,先求忏悔、先培功德等等了。
今天我们讲到这里为止,“境、行、果”。大家多在这一方面体会啊。好了,今天先到这里为止。
(引磬三声)你们该动身的就动身,自己去体会,该用功的。你们有时间、有程度的就常坐。只要过年放假出门回来的,不免有散乱的,如果没有散乱已经是证果了,境行果随时在,那最好了。不然的话,赶快捡回来啊。好吧!
你、你要…吴先生你要动身、你先走吧,你叫宏达那个资料拿给你。你要过几天要规定自己回来交换。宋军如果你也到上海的,你跟到吴律师这个车子走也可以,晚上。啊,“孔军”,对。不管了,我是顺便讲的,你们已经规定好自己有车子就不管了。现在吴律师有车子要出门,回到上海的,要搭车的可以上。
境、行、果,注意啊!(39:18)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7年2月18日~3月8日于太湖大学堂讲座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3年4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