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新正禅七之南师开示


第十一天 3月7日晚课开示(正月十八)

(诶,好。把这个拿掉啊。今天,今天,这一次,不同。)

(02:00)宏忍师啊,你准备写黑板,拿个椅子啊,摆在黑板前面来,想办法在那个椅子上,收小,打坐,一放下来就容易。啊,旁边拿个椅子试试看,懂了吧?我的意思你听懂了没有?(马宏达:这个不好用)喏,就这一把嘛,就是新买来这一把。

马宏达:她试过不好用,不舒服。

南师:不好用啊?那个?更不能盘腿了,一样不能盘腿。(宏忍师:明天我再找一把)方便的盘腿,不要另外找来什么,明天找别的再配不上,不好。嗯。(02:57-04:10空白)

或者你就…以前在那个还做木工的在这里,你照这个禅凳那么做一个方块的活的,那就单独给做的,配这个可以。这些平常自己晓得动脑筋,都要等我讲。哎呀,这里的同学啊!

那个一直总坐在藤椅的那个膝盖头,宏达你要告诉他要盖一盖,久了就不行,这些教人家初步的你们都要注意。你们学了以后,要利他,要学会,不要光自利。有利他人的尽量地学,这是叫培功德了。

今天我要给你们讲,有个感想来。

过了年吕松涛写的日记、报告,开始一个礼拜很普通。第二个礼拜,他中间有请假两天回去,写的报告,把它归纳一下,很惊讶,刺激了我。他对于学佛、做功夫这一套都是一张白纸,他以现在的人走这个路线、修这个法门,归纳得很好,比较合于逻辑,是我希望的。你们或者跟我一二十年,或者短时间都是学佛来,学佛、学禅,一脑子的佛啊禅,那个套头、那个老框框,思想也没有跳出来。就是叫想学佛、想悟道、想得定,三个观念都没有搞清楚的,都不是!所以平常有时候想给你们来讲,我上座就讲不出来了,不是对象。等于给你们现在谈话,大陆上的谈话,都是马列主义的这一套,二三十年共产党教育的,一套老的八股、逻辑,都要合于那个框框才听懂,就懒得讲了。

那么吕松涛的报告呢?一张白纸。他简单明了,抓住了要点。我看了很高兴。而他也真用功,除了报告以外还有日记,不过我也、晚上还批评他,日记也没有补充完,还是普通日记。在这里的日记,他譬如说,他学这个一张白纸,上来,在这里打坐是硬熬的。第一个礼拜,咬了牙齿下死功夫熬,难受!那个酸痛胀麻痒那个难受,他没有详细写,所以我说你写得不够实际,不是不诚实,不实际。他很诚实的,没有那么精细,不详细。

他也回家了。回家以后有些什么也没有详细。真的讲修行,都要详细的报告。男女饮食之间,最大的关键,有指导之处了。当然你们读书是不够的。譬如四书里头,《大学》,最重要影响中国文化是《中庸》这本书,跟禅宗、道家都有密切的关系。《中庸》上提到,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,这个就不要写了,写了(对)他们也没有用。中间有一句要写:“虽夫妇之愚,可以与知焉;及其至也,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”,这两句话。修道,要超凡入圣,很简单,在哪里体验?“夫妇之愚”。什么是夫妇之愚?男女关系。古文写得很优美,“夫妇之愚”,四个字,三个字,“之”字还不要,“夫妇愚”,男女之间做那个笨蛋的事。“虽夫妇之愚,可以与知焉”,在这个里头可以悟道了,并不是鼓励你做这个事啊。

下一句,“及其至也”,讲到形而上明心见性、做圣人的极点,“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”,就是神仙、圣贤要彻底了解,表达不出来。所以说,“虽夫妇之愚,可以与知焉。”这样一件平常笨蛋的事。而庄子也告诉你,道离不开屎溺。大便、屙尿都是道,这是什么道理?讲佛道两家、儒家的书里都有,大家看不懂。

我现在讲的话就回转来批评吕松涛的日记,也有些世俗的习惯,隐越过去了。我盯住他是看这里,并不是重点看这里。就批评这个日记写得完备不完备。至于平常你们给我写报告、写日记啊,老实讲,我也看,没有看以前就讨厌,看了以后就晃过一眼,丢在那里,四个字“不知所云”,不知道讲些什么,乱七八糟的随便讲,那都是平常老套的话。

吕松涛这个日记、报告,我一看,咦?我当时有个感想,好像是宏忍、永会坐在旁边,我就讲一句话,因为他是一张白纸,白纸是素净的、好染污。我说:“给你们讲佛法、讲道,嗨!插不进去。”换一句话,你听什么都有成见的、都有主观的,一套佛学啊、一套佛教的规矩啊、修行的规矩已经挡住了。所以看了他,“哟!松涛不错啊,真发心!”这是第一点。我现在讲话,一段一段的。

第二段,今天、昨天,易智峻(音)这位老朋友来了,我下午和宏达联络,我说“你们谈了半天,宏达你要带领他,我们重要是内在修养,要使他学会打坐修行。”这是重点,其它是空话。

你们见到新朋友,尽可能尽量拉到这一面,太湖大学堂。

《法华经》上告诉你两句话,佛法,“先以欲钩牵,渐令入佛道”,就是做利他的行为,先拿世间上男女饮食啊、功名富贵这些欲望来勾引他。教育就是用诱导,所谓勾引难听,诱导就好听。“渐令入佛道”啊,慢慢、慢慢引他走上这个路。

所以以佛教来讲,“度”一个人,所谓度就是引导,引导一个人走上修行之路,是无量无边的功德。其它功德都是假的。所以佛教的成语,“一子成道,九族升天”呐,影响那么大!何况朋友之间。“一子成道,九族升天”,这几句佛教流行的话。等到我几十年以后到了厦门,我才看到,厦门南普陀还刻在石头上,岩石上。“一子”,家庭一个家人“一子成道,九族升天”。我们以前听的俗语老百姓讲,“一子得道,九族飞升”啊。那么你教导朋友、引导同参走上修行之路,这是莫大的功德。所以我告诉宏达,易智峻来了,你不要整他,这些路他完全是外行,你也向这个路上给他带一带,宏达说“那我知道了”。

这是讲第二段,我上来讲这两段是讲昨天、今天的偶然感想告诉你们。

神与气精

至于真讲修行之路,我现在转一个另外一个题目给你们做参考。 你们在这里禅堂的虽然只有一个两个、三个四个,是不是用功呢?还蛮用功的。是不是上路呢?一点都不上路。不过有个凳子给你坐就是。要真想修行上路,为什么我转过来赞叹吕松涛的报告呢?我讲的六妙门、十种一切入、十二因缘、十六特胜,配合自己用功,他连起来了,一个理念,并不是说他完全做到了啊。也可以说,他有这个理念,可以很快地到达。因为他是一张白纸,好染。你们这些听了变成老生常谈,根本就没有进到里头去。所以,我今天别开方便之门,给你们讲清楚。

现在,我们开的课把佛道,佛家、道家、儒家,笼统叫“生命科学的认知”的课,这是新名词,编的啊!也可以把它编成“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”的课,这些名词由你们爱怎么变去变了,都没有关系。反正儒、道、佛三家,正如禅宗所说、佛经所说,佛,释迦摩尼佛“以一大事因缘出世”,一个大问题来的。什么叫“释迦以一大事因缘而出世”呢?生死问题。生死问题是一切生命的大事。这个问题先提呢,庄子,庄子一句话:“死生亦大矣”。生命生死是个大事,佛也说,世尊、佛,一个大事因缘出世到这里来,教化人。

我们这个生命的问题,一个生、一个死喽!生死两头,是两头。中间活到,不算什么,(是)生命的过程。这个生死两头中间,拿活到来修,修生死两头。我们晓得佛也讲到,这个生命是“生老病死苦”。活到这一头从婴儿开始就是病,“病苦”,到死掉是“死苦”。拿佛学的观点,生命活到是病态的,这个世界是悲苦的。可是这个讲的是生命的现象,生命的本质呢?可以不生不死。这是佛家、道家甚至儒家,这属于形而上的。

所以中国道家提出来,这个生命可以“长生而不死”。西方的宗教家也提出来,天主教、基督教这个称呼叫“永生”,永恒地存在。所以严格地讲,天主教、基督教死后到天堂受审判,那是现象,生命也可以永恒,只有一尊不变的上帝。差不多是同一个道理。

那么这个生命存在是什么呢?在中国上古、佛教没有进入以前就有修持的方法,修持叫什么?就是“止观”。上古叫“内视”,内外的内,视就是看见,也叫做“内观”。佛教来,道家兴起,把这个提到最高处了,生命道理。尤其是中国道家就说到维持生命长生不死的。道家有本书叫《黄庭内景经》,是后世假造的吗?还是上古流传?这个考据我们不谈,那个问题大了。至少是秦汉以后,或者是汉魏以后,有这个书,有道家的经典。《黄庭内景(经)》就把生命里我们的这个身体内部的作用,很重要的三个字,三字一句话:“上药”,上药,吃的药啊,“上药三品,神与气精”。世界上的药,医治自己生命使长生不死,只有三样。“上药三品”,三味药,“神与气精”,就是“精、气、神”。

修行做观想,道家也好,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你们看不出来,书里头多少是“神”。“神”这个东西,尤其是药书、医书,《黄帝内经》提到“神”。“精气神”三样东西,我在我那一本小书,讲修长生不老之道,我那本书叫做长生不老…诶,我原来的名称叫什么?(学生: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)哦,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,拿现在观念,我比方什么是神?光,光明。“精、气、神”就是“光、热、力”。宇宙万物就靠三样东西。神就是光,啊,热就是精,气就是力。

上药三品,是神与气精。它三个是本来一体的。三个回到一体,你的生命是本来永恒的,分散了就完了。“精气神”是三位一体,你吃起了、真的认得这三味药,吃了这三味药,你也可以永生。

譬如我也常常给基督教的人讲,你们不是看《圣经》吗?你们基督教那个书、大经叫《圣经》。《圣经》有新旧约全书,《旧约》属于犹太教里头分出来,讲宇宙天地的创造的;《新约》是后世耶稣以后的东西。《新约》有重要的六书,尤其…约翰的书,耶稣以后约翰是圣人,约翰告诉你“神就是光,光就是神”。我说,他不是讲的蛮好吗?换一句话,上帝就是光,光就是上帝。“你们把它搞得一蹋糊涂,搞不懂了。”

以这个道理,我现在讲另外一个题目给你听。所以你们修行,譬如念佛念经要干什么?炼气诶!修瑜伽YOGA,是炼气诶!修瑜伽YOGA、打坐修道家的,打通任督二脉、打通奇经八脉是炼气啊!然后到佛家跟你们讲不通,修YOGA、学瑜伽、学佛,叫你念佛念经啊,“南…无…阿…弥…陀…佛”,炼气哎。密宗叫你修咒子“嗡嘛呢呗咪吽”,学YOGA的人“吽…”(师用极长音),都有炼气。念经、念咒一切是炼气诶!所以念佛叫你念到一心不乱、心气合一,你当然有成功希望。就是炼气。可是你们念佛也好、念咒也好、念经也好,是散乱的心,一边嘴里念一边思想是分开的,有什么用?

念《金刚经》一万卷、一千卷你一气呵成,你身体功夫变了。一切修密宗的修观想是炼神诶!所以修净土、修密宗,你观阿弥陀佛、释迦摩尼佛,你那个本尊给你观想一观成功、专一了,是炼神。

守戒、行为检点是炼精啊。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,炼神才还虚,归到虚空、归到那个不生不死的真空的般若,就是这么一个法门。我这样简单告诉你,每一个法门我告诉你产生很多很多的方法,我把每一个方法详细给你介绍出来,起码是两三百万字的书。

就是精气神三个合一。所以得定,是精气神合一得定。神仙修行炼丹,得了大药长生不死,什么叫“丹”?精气神的结合是丹(易智骏你要写字,看不见到前面来)。就是这样一个事。

所以你懂得十六特胜、六妙门,佛告诉你先由气入手。那就是吕松涛讲的,“四大,佛说先由修气来的”,对!你知道,“知”,“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”,这一“知”就是神。你每一个动作,气进、出、出入合一,你都知,神、气凝合了。啊,初步告诉你就、你就懂了。

那中国儒家有没有讲这个呢?一样讲,儒家孔孟告诉你两个字,“诚与敬”。诚恳的诚。所以儒家你看庙子上写“诚则灵”,一个“诚”字,包括了精、气、神合一,叫做诚;一个敬字,恭敬的敬。不管你诚或敬,都要精气神合一。譬如你拜菩萨或者向上面敬礼,真正的敬礼是恭恭敬敬的,精气神合一的。“诚则灵”,所以儒家告诉你,“敬神如神在”,敬佛如佛在这里,自己拜自己的“诚恳”的佛,都是修持的道理。

所以一知、禅宗告诉你“一知便休”,“了了常明,昭昭灵灵”,随时都明白的,现在我修是什么?安那般那、出入息。到什么程度?它叫你“知息”,息长,你知道了,你神没有散乱,就专一了。呼吸来得短呢?知道了。呼吸遍身呢?知道了。神气合一,杂念不生,精气神合一了,就证到了得乐、得喜的境界。心念不专一是修不到的啊

譬如我看了吕松涛的报告,很简短,因为他是一张白纸。他后面拖这么大一个事业在后面、屁股后面,放下、在这里专修,那叫做真放下了!不是一般人讲“放下”。你觉得他放在这里,放下,他肯来,我说“你很难呐!”他做到了,我佩服他!虽然说,他把财产、家庭完全丢掉,还没有到,等于到了,很难呐!那是放下。因为他“放下”是一张白纸,试探的、这个东西他没有弄过,一来他有个狠劲,就下死决心。腿痛也好、肚大也好,硬咬下去、忍下去,他很快到了。所以我们普通人讲“世间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,他那么拖一个大肚子,到这里不到五天,肚子小了、没有了。你们呢?也觉到,拖了几十年还是那个样子。你觉得自己很用功,实际上你道理也不通,信心也不够,白用功。所以《华严经》告诉你,“初发心即成正觉”啊,刚从发心用功的时候第一念,是最坚固、最诚恳、最恭敬的,就这么一路下去就到底了。

儒家讲修养就是“诚、敬”两个字啊,这两个字是最大的功夫了。做人要诚恳,做事要诚恳、要恭敬、不马虎。行为上,我常常看你们讲了做不到,最好是这个事情某人做,“阿俊,你去做吧!”就推开给人家了。自己不诚不恳、不诚恳、不恭敬。做人如此,做功夫更是如此。“诚、敬”二字,功夫容易上路。所以你看佛经上,释迦牟尼佛在的时候,那些弟子听佛一讲法,当下就进入罗汉境界,一下就得道了。为什么古人容易、现在不能?古人诚敬,现在人不诚敬,思想多、太聪明了,自己乱加解释。尤其学佛的,看了一点佛学书,你给他讲了,他有个主观,甚至有时候“老师好像这个讲错了吧?别的经典上不是这样的啊!”他在那里搞这个去了。那有什么用?所以学密宗、学禅宗的告诉你,老师,你既然拜了老师,老师讲错了都是对的。你有这个诚恳,你成佛了。所以学密宗的人对上师那个恭敬是不得了,老师放个屁臭不臭?臭死了。他要告诉你,内心上你不觉得老师的屁是臭的还是香的,立刻成佛了。做得到吗?现在人?都有自己的见解,都有自己的主观。

所以初学的容易呀。啊,“知息入、知息出”他也做到了,很快做到。很快是,他因为学理、佛学的道理懂得不多,他不要再去研究了。哦,这就是清净、这就是光明,一下就认得、进去了。你们呢?光明来了,不认得光明;清净来了,不会认清净。“这个恐怕不是吧?哎呀,古人要修多久,我这个不是啊!”道理就在这里。本来我也想趁这个机会给你。“精气神”,开口念佛是修气,默念是修神,持戒是修精。

修密宗的念咒子、观想是一样道理,你就悟进去了。甚至你说,我也不念佛、不念咒、不做观想,普通做人,儒家的道理,你念念都在自诚、自敬当中,也是精气神合一了。你看所有画的孔子的像、孟子的像,两手合一,那个态度很恭敬、很诚恳,他是精气神合一的。

用功你们怎么不上路呢?因为你们太聪明了。啊,尤其是学佛三年、佛在天边了,越来越不行了。

本来想详细告诉你们,上了座以后,又浓缩了,简单的。但是大原则告诉你们,详细分开来讲,有关于怎么修精、修气、修神,合在一起,那就太多太多了……。这个你们要注意。

至于松涛的报告呢、日记呢?补充我所讲的漏的两点,你另外写。写了,你不叫他打字也可以,叫他打字(也可以),单独告诉你,啊,我再告诉你做参考的。但是不要另外动脑筋,要写补充也可以,不补充也可以,没有什么了不起的。下一次补充也可以。你还是用功重要,就是一门一路下去。啊,以此决心没有不成就的,很快就成就。

好了,今天主要告诉你们这一段话,有智慧的就明白懂进去,没有智慧的,就马马虎虎当闲话听吧。

今天暂时先讲到这里为止。好了,你们该上座的上座。

“易智骏还不会打坐,宏忍师可以教他散盘打坐,到旁边去教,都可以。喏,到这个罗汉床上去教。”(宏忍师:昨天已经给他讲过了)好吧!好啊!

这个,等一下下座行香,要注意行香了!是般舟三昧。所以行香的时候还是要精气神专一,你们自己体会。在行香中间你体会精气神专一,你差不多了,可以谈修行了。行香不是在开玩笑的。好了,下座行香吧!

(引磬三声,大众行香)

那个易智骏行香,宏忍师你要讲一下的,没有讲,啊,就不行,先到边上讲。(53:04 行香)

(107:00 啪!香板响,大众默然静止)

这个时候就可以修安那般那。什么是精气神?普通,你们所谓是凡夫,平凡的人,眼神就是“神”。眼神定到,没有转动了,跟自然的虚空合一,黑就是黑,白就是白。呼吸往来,知性配合是神。呼吸往来,出知道出,入知道入,念念没有散乱,神跟气合一,身体端容不动。“内照形躯”,观照自己内在、里面,这个就是正修安那般那。神气精合一,每一点都知道,里面一点舒服不舒服都清楚,舒服不舒服不要对抗它。止,“观无常,观出散”,一切就放下、空了。你那个“知性”没有动过……神,照住,这样修起来很快就到。

你平常学佛的道理,禅、佛、道,统统学问都丢掉,都不能要。有一点留到都是障碍。换一句话是无知无识,自己很清楚在这里,这就是你,你精气神是合一的,就很容易定进去了。另外还有一个什么定啊?你这样定定看,定久了,神通变化就来了。就那么简单。

再走! (众继续行香)

内圈子走,不要向外圈子走,到内圈来!

眼神是静定的、内观的,也不要用力的。儒家来讲自恭、自诚、自敬,恭敬的敬,对自己严肃就是很恭敬了。你走一步、动一下,都是一呼一吸。

越是病痛有障碍的地方,你已经知道了,那个“神”已经照住它了。你想这个神进入病痛,“下地狱就下去吧!”地狱里头也是清净国土,它就走通了。

神就是眼睛。老了眼睛看不到,是神散了,你的灵魂要散开了。年轻时候怎么看到?专一、神在,越老离开你越远了。气,看不见,只在鼻子呼吸来往,就明白了,“神气合一”。精,你晓得走路、身体动,这个就是精,气在动了。三样合一的。

所以叫“知息入、知息出、知息长短、知息遍身、除诸身行、心作喜”,喜是神的境界、知的境界了。“心作摄、心作解脱、喜受、乐受”,都是精跟神的境界。然后你把知性一放,进入般若去了。观,就是观了,“观无常、观出散,观一切解脱”。

那这个身体是干什么?在这里走?是行尸走肉。这个肉体在这里动,没有死掉,有气在里头。

(啪!香板响,大众默然静止)

(20秒静默)

这样去用功、这样去体会,不是很简单吗?什么叫“如如不动”啊?你刚才也在动,现在在动没有动?没有动也是动。“如如”,好像不动,好像不动,没有动过。动与不动一样。上座!

然后笨家伙自己死要抓一个“如如不动”。你抓一个“如如不动”,早就动了。(静默50秒)

一切现成啊!不要另外去找啊,乱去找个什么啊?

(七分钟后 01:26:15)

昏沉就闭气!自己就要知道,昏沉不是气的问题,(是)你知性掉了,进入无明了。那么,昏沉(是)你脑子的气不够了。现代西医告诉你,是氧气不够了。氧气为什么上不来呢?你神没有照到。神一天到黑是“镇日昏昏睡梦间”。这就要注意修“知性”跟安那般那配合了。唉!不然都在那里白搞。

(三分钟后 01:30:39)

由这样一路的深入,有人上路了,我下一步一点一点告诉你,怎么样叫修气、安那般那?怎么样叫进入修脉了?转整个的肉身进入“白骨观”化光明的境界。但是你们听了不要加上,自己知道而已。你没有到不给你讲,没有用。平常听得多了,一无用处。目前,只讲坐在那里,懂得一点入门。一点入门就是最后,最后就是这一点入门。 你看,平常我不讲,坐在那里你看到,你们也找个榜样;吕松涛到这里入门还不到半个月,第二个,你看马宏达,都是新学的人,两个人是不动如山!你们这些老修行呢?嘿,跟到身体上气脉左冲、右倒,前弯,勾起来,后面仰起来,都没有对的。再坐一万年也不过如此,还不如早一点躺到那个方匣子里头去。

佛法讲“一切唯心”,先把心管好就对了。心怎么管?先照到知性。知性怎么管?本来知的嘛!要你管个什么?嘿!普通学佛的,本来知的,盘起脚来求无知、求昏沉。“哎呀,我都知道,怎么样达到无念呐?怎么样是一念不生啊?”你生了半天也没有生过,本来是念念无生。嗯!

你说:“那我有时候对,有时候不对。”不是告诉你“知无常”吗?无常就会变去了的。“知出散”,当然没有了。诶,可是那个知性越来越清楚、越明白了,你身上每块肌肉、每个细胞的知性也更清楚了。你说“那我会昏沉了”,因为你业力这一念无(明)、你念念在无明中进入就昏沉嘛!你知道无明、知昏沉,已经不无明了。所以《华严经》上告诉你四句话,“若人欲了知”,注意这个“知”哦!“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你知性自己在那里乱造嘛!

嗯!古道,可以放参了。他们要坐的自由地坐。

(引磬三声)

注: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7年2月18日~3月8日于太湖大学堂讲座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3年4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