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两种障呢?“一者理障,碍正知见”,知识越高,学佛往往越难,佛学的知识越多,成佛反而越有障碍。为什么呢?主观的成见多,本来脑海里很单纯,学了佛或是信了宗教以后,看别人都不对,唉呀!怎么不学佛?怎么不来信教?好像不学佛、不信教就是犯罪似的。然后,拿了一个宗教的尺度到处去衡量别人,批评这个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,比如什么学佛又不吃素,差劲啦!甚至把吃素叫作吃斋。吃素是不吃荤,荤是葱、蒜、韭、兴渠五荤,这是五种刺激性的植物,并没有包括肉。但是为的意思并不是要你吃肉,请别搞错。不吃肉是不杀戒,为了培养慈悲心。至于斋呢?这是庄子提出来的“心斋”,《礼记》上有“斋戒沐浴”,心念清净恭敬叫作“斋”,一些人搞不清楚,就以有没有吃素来估计这个人有没有修行,忽略这个人的贪欲心如何?慈悲心如何?贪嗔痴慢心如何?于此,我恭劝大家,学佛修道要“严于律己,恕以责人”,对自己要求严格。中国人讲道德,结果,往往都以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,而不是要求自己;其实道德是要恕以责人,别人有错要包容,尽量宽恕别人,原谅别人。
“二者事障,续诸生死”,事障又叫烦恼障,有事就有烦恼,心中烦恼多、贪欲多,所以打坐静不下来,功夫修不上路。事障也就是业力习气,它是一股力量牵引着你,让你在生死中轮转不已。
什么是五性呢?善男子,假使理障与事障没有了结,就不能成佛。这段文字很简单,不再解释了。
佛在这里所说的五性,五种分类,乃是指圣贤位而言,一般凡夫不包括在内。
“若诸众生永舍贪欲”,众生要做到永舍贪欲是很难的。若以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来说,人类的所有行为都与性有关系,这说来也有他一部分的道理。以佛学的观点来看,我们众生乃以贪爱为本,所以,出家第一条戒律就是戒淫欲。讲到这里,顺便跟各位提一下所所谓“漏丹”的问题,譬如遗精,没有动欲而自然遗漏精液,为何会有此现象呢?这是业识的根本习气,还是由贪欲而来的。又如入山专修的在家或出家人,离开了尘世,避开了家室,能不能永舍贪欲呢?也没有那么简单。假如能做到了“永舍贪欲”,就可证得声闻乘的罗汉果。
“永离贪欲”那么困难,如何舍呢?一切有灵知的生物,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--离苦得乐,即使有些生物没有思想,但是本能也促使他往这个方向追求。例如饿了想吃,因为饿得很难过,吃饱了就舒服;即如学佛修道,也是同此一理。
苦与乐是相对的,你舍掉苦,就得到乐了吗?不见得,这一舍不也苦吗?永舍贪欲如何舍呢?关键在于转化,把贪欲转化升华了,成为大喜乐的境界。所有佛教密宗里有所谓大喜乐的修持方法。大喜乐境界也是成佛的境界--常、乐、我、净,我们现在的我是假我,生命的真我是不生不灭、不增不减、不垢不净,永恒存在,不是世间的无常之苦,而是永恒之乐,那是真正的我,真正的乐,真正的清净。
现在这里所提的“永舍贪欲”,是成佛的初步,乃是有限度的永舍贪欲,譬如有人要受出家戒,和尚问你尽形寿能守持否?只问你形体寿命还存在的这一生,能不能守这个戒,这是属于声闻戒,又叫别解脱戒。菩萨戒就不只是尽形寿,甚至不只论你的行为,连梦中有所维越也是犯戒,平常偶尔想一下就是犯戒了。不要以为大乘菩萨道容易学,其实最难最难。菩萨戒是菩提心戒,比丘戒或是比丘尼戒有几百条,而菩萨戒则有八万四千条,而且还没说完呢!起心动念都是戒,所有“永舍贪欲”的范围极广,佛在这里所说的,是指这一生或多少生?佛没有注解。
“先除事障”,什么是事障呢?例如很多人打坐,两条腿发麻发胀,痛得坐不住,这也是事障。另外有一种人学佛学道几十年,打坐可以坐上几个钟头,虽然腿不痛,但是,并没有得乐,这叫枯禅,像一根枯木愣在那儿,这也是事障。
这里有一个科学性的问题,人必须断除狭义男女间的性欲问题,以及广义的贪欲断除了一部分,才能把生理转化过来。何谓转化“生理”?就是打通身体的七经八脉,这样才能断除事上的障碍以及功夫方面的障碍。也就是说在功夫方面断除了性爱,打通七经八脉,才能使身体发乐得定,这样才能断除事障,达到罗汉境界。
但是,到了这个阶段,认为清净这一方面是道,守住清净,不敢稍有动心,如此便落在所知障,所以说“未断理障”。到此阶段,也是四果罗汉的境界,叫作声闻乘的种性。比声闻乘高一点,就是缘觉乘独觉佛的境界,然而却始终不能证得大乘菩萨道的境界。
这一段所讲的是天生属于声闻缘觉乘根器的人,能够做到这一生永舍贪欲。永舍贪欲是修持的因,果是断除事障,但是,却未断除理障。等于说很用心学佛的人,住在深山中,万事不管,在外表看起来,比一般人威仪庄严,好象很有道的样子,但是,以真正的佛法看来,只是属于声闻乘的众生,他不敢入世,即使入世,他的功夫也会垮,事障有会起来。所以,佛在《楞严经》里,对声闻缘觉乘大加呵责,斥为外道种性。
“永舍贪欲,先除事障”,这八个字做起来很不容易唷!也许五辈子八辈子还做不到。假如一个人能够断除一部分贪欲,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根本事障变薄了,不是没有了,而是减轻了,柔软了,再加上定力,证得罗汉初果后,然后至多七返人间,便可达到无生。二果罗汉需要一返人间,三果罗汉则不再生于欲界,四果罗汉在这一生就了了。《圆觉经》在此只是大略地说,详细情形要研究各种经论,《瑜伽师地论》中的欲地到声闻地,对于由欲境修到声闻乘间的身心变化过程有详细的解说。出家的朋友同时还可参考宗喀巴大师的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,了解如何由人乘修到天乘、声闻乘。
假如末世的一切众生,想要到佛的大圆觉中游历一番,先要发愿精勤断除理障与事障。未来工商业越来越发达,人也越来越忙,事障更难断。即使断了外务的事障,身体的疾病也都去除了,达到绝对健康,才去掉事障这一半,然后还要再去掉心理的所知障,把学识上的理障去掉。你说我把现在的境界与《圆觉经》对照,看看对不对?这已经落入理障了。到了“二障已伏”,只是已伏而已,没有断除,能够制伏,让它柔顺一点。这样才能够悟入菩萨境界,但也还只是悟入,了解而已,还没证道。
假如事障与理障已经永远断灭,再不生起障碍,就可以进入如来微妙圆觉境界,到此才算证得菩提,到达常乐我净的大涅槃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