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师:我们中间这几天是岔过来的,研究这个禅宗的《指月录》。所谓《指月录》、《五灯会元》,乃至最初一本是《传灯录》,都是禅宗的慧书。各个祖师、各个人悟道的,摘要的,关头,总和的一本书。那么他留下来,尤其是《指月录》,他编写得更同别的不同。其他的书或者叫源流宗派,一个系统下来编的。他这个也是这样。可是到底这个编书的瞿汝稷这个人,学问好,官做得大,一辈子用功,参究得也很厉害。应该说是有心得的人,非常有,可以说是开悟的人。但是他的观感,编辑的着眼呢,把有相关的都把它归纳了。所以他用《楞严经》的话,以指指月,这个书。用这个题目就是另有道理了,将来大家参究一下。
尤其古道要去恢复这个禅宗祖庭,这是这一百把年来一个创举,创举啊。很难得一个事。那么我们有这个机缘,中间岔过来讲。禅宗就前两天已经提过,就把古今中外的追寻生命的根本、宇宙的根本,这个心法,心法的心法,跟中国文化的结合,印度文化结合,汇在一起了。由中国的禅宗开始。最奇特的,他是推开了宗教式的外衣、宗教式的形象,完全用人本位,这个人,人就是众生之一了。心、佛、众生是三位一体的。这个秘密,用最平淡的普通话使你了解了。了解呢,不是理论上了解,使你马上得受用。受用还是佛学的名词啊,有感受、有知觉,身心也改变了。所以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”这个法门当下就是,没有稀奇,没有玄妙。这一点先要认识清楚,我们做研究。
譬如昨天、前两天都讲了,大家读了,昨天一想,不行,我还在应(付),将就大家,应付你们,有罪过的。读《指月录》不是读普通的书,当你读它的时候,要想得受用啊,你不要给文字言语困住了,等于小孩子的说故事,而且自己也变成当时的人,进去了。他的故事有时候一句话讲完了,那个里头就是内容。不然念过去了没有用的,那是开玩笑啊。因此重新来。
譬如我们现在扯一条单线的方式。这个关联呢,同唐代这个中国文化,为什么有唐代这么一个气派?这个时候,老实讲,整个的世界,地球上,埃及的、印度的、希腊的都还平静无波,没有什么了不起,没有起色的,为什么在中国这个时候啊,突然就异军突起?突然起来这样大的一个火花,很特别,关于唐代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教育,整个文化。
我们知道,以六祖这个阶段,达摩祖师以后,五代相传。到了五祖六祖就是唐朝,隋末,隋朝的末年,唐朝的开始,太平盛世来了,文化开展了。所以这个阶段呢,等于我们现在啊,比方,我们作比方,现在大家这个二十一世纪,中国在经济开放发展,处处向钱,每个人(只)管做生意,怎么赚钱,怎么做事业,好闹热,风起云涌的,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奔到这个路上去。我们要注意,那个时候初唐之间,天下太平了,这些英雄、才子、聪明能干的人,转到哪里去?都转到佛门禅宗里头去了。比如现在我们的发展,就是大家哪个多少亿,哪个几百亿,哪个…一样的这么一个风气。非常奇怪的哈。你要有这个心情来研究,也懂得唐代的文化历史,也懂得禅宗了。这是外形的。
内在,这些祖师们怎么样是言下顿悟?碰到好的老师,当然都有成就的,啊。那么,一句话,为什么他们就懂了?不像我们说笑话,对话。譬如现在我们听了,现在人发个手机上有个叫什么,这个东西叫?哎,就是这个、这些短的文章,听了…
古道师:短信。
南师:啊,短信,会心一笑,都明白了,这是世俗法门。他们也等于这样,当时几句话就身心解脱了,证得那个境界,悟道了。可是你注意哦,我们《指月录》这些记录的,都是在一个师父下面几百人,或者是千把人,至少是几百人、几十人在一起,有一个突出的言下顿悟。他记录是这个东西。我们现在这样轻易读过去,你就是变成笑话了,没有意思了,所以没有心得的。一悟进去了,的确很有用的。
所以我因此想,像这样读法不行,研究这个不像研究《楞严经》。我们在听的时候也不要觉得自己晚上吃饱了,老师开始上课了,变成例行公事化,没有用的。你觉得自己还是在禅堂,整天在揣摩这个东西,这样研究来听,那每次听下来不同了。自己读下来也不同了。
尤其大家,我也常常提醒注意,你看这些悟道的祖师对话之间,他是语录,当时白话的记录,你要了解他(是)哪里人,他有些土话带进来,有些土话变文言。是那个时候的教育,文言土话。这些出家的和尚们,等于我们现在都是调皮的分子,我这句话是讲得比较、也用俗语不恭敬的话,都是了不起的人。啊,他们是嬉笑怒骂之间解决了一个生命、修行的根本问题。譬如我们现在抽的是六祖下面的弟子,第一代。因为研究曹洞宗啊,从青原行思禅师开始,就是六祖下面这几位,我已经讲过的,特别出息的啊。当时六祖是广东人,而且他不认识(字),大家知道是传法的祖师,到曹溪当和尚以后,开堂时候跟他的人很多啊,全国各地都来,奔过来。
可是你真算算他的成就,后世影响,那永嘉大师是一个,南阳忠国师是一个,啊,然后其他还有些呢,因为他得了道并没有出来弘法的哈,这么也蛮多的。有些做隐山和尚了,深山里住到,他也不出来弘法,过一辈子了,这样也蛮多。他这里记载的是有影响的人。那么后来变成禅宗六祖下面最有影响,第一个当然是六祖下面的弟子神会,整理了师父的教化,变成《六祖坛经》。不过大家注意,现在怀疑《六祖坛经》有敦煌版、有各种版,有些改动。当然有些改动,大致上中心没有动。
那他的两个大弟子出来有影响的,一个是南岳怀让,一个是青原行思,下来都很重要。他们当时的对话,从六祖开始啊。譬如从六祖开始,我们大家,你们都会的《六祖坛经》,尤其你结果研究下来,这个时候唐代是佛学鼎盛,《楞严经》还没有动哦。在这个时候《楞严经》有了,没有流行哦,在宫廷里头的秘密的版本。民间很少看到,也许他们这些大祖师们看到过。《楞伽经》呢,通行的还是旧的翻译,原版。《六祖坛经》上重要也讲到唯识法相,也讲到《涅槃经》,当然提到《法华》,这是后来他出来说法的。
譬如我们要研究这个,其实啊,我们现在都轻易过去了,我提出来叫大家反复地体会,大家没有去体会。譬如五祖要传法下来,当时讲的,叫徒弟们写报告,等于我们逼到天风师啊,大家写报告。五祖当然……也大家不好意思了。那么当时的这个大师兄叫什么?
大众:神秀。
南师:对,他就写一个报告,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(拂拭,莫使惹尘埃)。”没有错啊,是没有错啊。禅宗以修禅为主的,禅定为主。由禅定来体悟到,渐修的境界,一点没有错。当然,他是从用功的路线、经验讲了。所以他后来也在北方是做国师的啊,做皇帝前面大师啊,影响也很大啊。渐修之路尤其是、随时“时时勤拂拭”。你就是悟道了以后的人,见到空性,你随时随地…譬如我们就要体会这个话,你就是大彻大悟成佛了,当下、言下大悟成佛了,你还用功不用功?你当然要用功。你的习气没有断,时时身心两方面、“时时勤(拂拭)”。
所以五祖当时看到没有讲话啊,你仔细去看《六祖坛经》记录。五祖看到了,他也没有问是古道的写的啊,还是天风写的啊还是…,他也不问,他心里有数了。“好啊,照此好好修行就对了。”这个时候没有,所以更…,下面的徒弟们每个都晓得是大师兄亲自写的,他是首座,学问也好,用功也好,禅定,盘腿打坐,打坐一天…那都到了。五祖只讲了这个,大家传开了。所以你们看《六祖(坛经)》不要马虎,要体会于自己。像我们当时看呢,我的经验,自己就进入唐朝,好像就在五祖门下那个样子,你去体会,那才是真可以读语录了,不是玩文字的。那么大家传颂开来,念啊,念、念到……六祖在做苦工啊,等于薛虎一样,他比薛虎这个辛苦了,做最辛苦的苦工,舂米啊。
我是乡下出来的,我家里也开过米行,后面有人舂米的,我们站在旁边拖都拖不动,很辛苦的。石头的,石臼,舂米的臼是中间挖个洞,然后那个舂的头就是拿一块石头开出来长长、冬瓜一样,一个棒子穿过,这样舂下去,捞起来,放肩膀上,又舂下去。全身的力气很辛苦,我们都亲眼看到。六祖昼夜在干这个事啊,做庙子上那么多人吃饭的最苦的劳动,他没有埋怨过。多少时间?你去舂一年你都受不了。所以记载上说他的肩膀这里,那个石头拿起来放肩膀这里,再舂下去,这里(肩膀)都烂了,又流汗。那个时候卫生也不好,那个石头磨炼得,他没有怨言。这也都要想到的,不是我们那么轻松。当然,你说他打坐不打坐?他舂完了他恐怕夜里还要打坐去,啊,有没有?不是那么干完了就算了,他的目标来不是舂米啊,是求道啊。你要这样看东西,那么读了有用了,不然一点用没有。
然后呢,徒弟们念起来,小和尚念这个偈子,念师兄这个偈子,“身是菩提树”,唱起来、念起来都有。他听到了。他(说)这是干什么呢?谁作的?小和尚告诉他,小和尚当然跟他俩也蛮熟蛮好人,一定很得人缘,但是不认识字。舂米的这个,人家也不注意他,老实人一个。“这是首座,大师兄啊,师父是叫我们好好背来,照这样修行就行了。”他听了以后,这个还没有到家,他说。啊,就告诉这个小和尚。你们都看过,我再提起你注意。你要当时进去,你变成当时那个人,参与的,这样可以去体会了,自己才有心得。
嗯,小和尚就跟他讲:“…你也会啊?”
“会啊。”
“啊,你也不认识字…”当然中间有些对话了。古文写文章记录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,描写很详细。他说,“那你也去写一个。”小和尚逗他。他(说):“会啊,(可是)我不会写字。”“你会?”大家看这个对话,你这里可以编小说了。“我帮你写嘛。”所以他才写出来。我们简化了。
“菩提本无树”,呐,现在读起来大家都会,他说,“身是菩提树”所以教理上说这个肉体、刚才天风也讲,我们这个肉体,造业之身,这个不是东西,“菩提本无树”,身不是身体。“明镜也非台”,心境就是清清净净,一念不生,抓住这个也不是啊。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他就写出了这个偈子。呐,现在全世界,不只中国,研究禅学,一定提到这两个东西,禅宗的开始了,六祖以下。喏,这里讲禅宗的教育法了。
当然传开了嘛,谁写的也不知道啊!当然有人猜想,很少有人猜到是他,慧能禅师写的。一个舂米的,不认识字的,做苦工的,算个什么老几?师父下来看到了,看到了以后,五祖一句话没有讲,好像记录上面拿起鞋子,当时的环境啊,不是现在,穿的布鞋底子,我们常常也干这个事,原来,不是像现在有文化、文明,拿脱了鞋子的底子,把墙上两个偈子都擦了。哎,一边擦一边说,“也都不对。”他有句话,你看《六祖坛经》,五祖说也都不是啊。还记得原文吧?
你看看,这个六祖,五祖在保护了,他知道是谁干的。你要参究这些典故。他为什么写出这个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?你有个定境、有个念都不对了。此心本来活泼泼,本来是清净。现在你听了《楞严经》对照,自性是“觉海性澄圆,圆澄觉元妙。”本来清净。你就自己用功,现在就向这里体会,也不管什么,向此心体会,很快上路的,没有说学佛出家求道那么难。大家之所以不得,辛苦…没有回到自性内部去,去追求这个东西,这就叫做参禅,参合。你要去对照了。
那么因此《六祖坛经》上故事记得很清楚。这个没有改过,说《六祖(坛经)》改了的,是后面讨论的话。这段故事随便哪个版本是一样的。那五祖就…当然不是当场,擦完了他就到舂米的地方去看六祖。一个(因素),在那个环境之下,这位祖师,五祖不会这样干。擦完了,当然(说两句),“哎呀,都是马马虎虎啦,擦掉,把墙壁写得糟糕了。”也许是明天,也许后天,他把这个气氛平息了,他跑去后面看六祖舂米,没有多讲话。因为一个学问,你想一个团体,对一个求学的人特别奖励,对他特别注意,人的心理嘛,不管你道德学问多好,你(让人)吃醋的,有味道的。你要想过这个环境,一个大的师父,包括佛,教育你也看到的,都有问题,众生的心理,贪嗔痴慢疑,那个我慢那个多疑,你就包括妒忌心,各种是非心,你就看到这个里头都是体会。甚至你们将来假使成就了,带徒弟做老师,教育都是有方法的。
他跑去看六祖舂米,没有讲话,他到那抓起一把米看一看,嘿嘿,六祖舂米很仔细舂。他就问六祖:“米舂熟了没有,米舂好了没有?”这个谷子啊把壳、舂得壳掉,自然剥开了,变成白米。少舂几下(是)糙米,要糙米以后再舂,硬把那个外面、米外面那个薄衣都拿掉,变成白米了。所以这样问,他问一句话。这些我们乡下都看过,亲眼。以后给人家讲很难了,现在的人出来,包括出家的,米从哪棵树上长都不知道。怎么吃到这样好的白米也不知道。我们都亲眼过来,农村社会嘛。所以生在那个时代还看到的,今天自己想想还蛮有幸的,你叫现在年轻人,给他讲这个,还不懂了。
然后,“米熟了没有?”五祖就晓得要熟了。“师父啊,米早熟了,没有筛啊!”筛米那个筛。广东话筛跟老师的师同音的,那个口语你要懂。“哎,师(xi)父啊,”广东人常常,我在广东,以前在台湾,广东的一个医生叫我老鼠,老鼠。我说我是老鼠吗?他叫的是老师啊。啊,他这样说,“师父啊,”六祖答复说:“师父啊,米是熟了,冇筛!”冇师欸,没有老师印证过啊,没有师父给我说对了没有。五祖当然听懂了。啊,说“獦燎”,所以《六祖坛经》有两个字,獦燎两个字,就是现在香港人、广东人骂外国人,骂没有文化,叫“鬼佬”。你念成“獦燎”,错了。看到无字念成无也错了。那个唐代的发音就是客家话、广东话、台湾话,唐音。所以那两个字獦燎,那两个字就是鬼佬。他开始六祖来,他说你这鬼佬,到这里学什么?就没有文化的人,就是。所以他说“米早熟了,师父啊,还没有老师啊!”讲得比较清了,师父还没有(给)认可。五祖不说话了,就把米放回去,拿这个手放在舂米的石(上面),敲三下,走了。两个人都没有(再)讲话。
你看这个当时所谓衣钵真传,这个时代,也和你们大家还是(一样),出了家还在争名嘛,名闻、恭敬、利养,哪个得法不得法,看师父注重哪一个,大家都看着呢。所以六祖到了夜里才过去。摸到师父房间,师父在等他,进来。然后这一段记载就很简单了。他问六祖,你怎么懂得这个事呢?啊,他说…也对话了,没有那么详细,可是看出来。
六祖才向师父报告,我当时来是街上听到一个居士念这个《金刚经》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我已经有心得了,啊。他说“弟子自心常生智慧”啊。从心里发出来,我已经懂了,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?师父(说):“对。”因此呢,围到衣服。为什么衣服围住他,再讲一次《金刚经》给他听?夜里一个人。为什么围到衣服啊?天气冷嘛,怕他凉到,哈,看他穿得少。他在庙子里头做苦工,所以自己披上,给他。哎,你听吧,把衣服给他(披上)。自己的便衣一件把他包到,你好好听。
哦,他听完了《金刚经》,这下他彻悟了。证明自己当时听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这心本来没有住过,不要停在一个境界、一个功夫上面,要打坐、停在一个打坐上,你心已经有所住了。他本来圆满空灵的。所以他给他夜里讲了一次《金刚经》以后,六祖就讲了五句话,对不对?现在《指月录》有嘛,跟《坛经》上一样嘛。“何其自性”,何其是广东话,哪里想到。“何其”啊,哪里想到。何其两个字是白话。那个法语的口音就是哪里想得到啊,自性是本来清净的啊!每个人自性本来清净,还求个什么法加上去啊?“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。”听,见闻觉知,听得到的,就是佛性嘛,你只要见闻觉知、听过了,看到的,过去就不留了嘛,“何其自性,本自……”“何其自性,能生万法。”诶,几句?你们也背背看。
大众:“何其自性,本不生灭。”
南师:“本不生灭”。你看你们不是学佛吗?尤其你要注意啰,“本不生灭”,都讲完了嘛。你们开始学佛修道,不从这个基本上自己去体会,光是在那里抓个法、抓个念佛…
天风师:开始也学了,就是没有体会出来嘛。
南师:对呀!五句,喏,《指月录》就翻到,第几页啊?你们做学问…喏,《六祖坛经》,你看这一段,我停一分钟,我也一方面休息。五句啊。“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。何其自性,本不生灭。”
某人:本不动摇。
南师:没有动摇吧?
天风师:有。
古道师:“一切万法,不离自性。何其自性,本自清净。何其自性,本不生灭。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。何其自性,本无动摇。何其自性,能生万法。”
南师:对,讲完了。喏,在这个时候,他才彻悟,大彻大悟。这个彻悟,你要注意啰,现在不要给文字困到,可这几句你记到,三藏十二部所有佛法已经讲完了嘛。
锦扬,你把那个,你真想结缘,拿一套给素美,免得她两个版本翻来翻去搞不清楚。统一版本,一翻就知道了。对了,还有呢,这个戴思博啊,这套《指月录》你没有,你带一套回去。
好,我们注意啊,这个时候是付衣钵。然后,当然不是当天夜里,也许第二天第三天,告诉他,你已经明白了,那么衣钵给他了,而且吩咐呢,到你手里,将来衣钵不需要再传了。他也知道时间。
李素美:能生万法。
南师:“能生万法。”“何其自性,能生万法。”对,你们都要体会欸,在自己心中体会啊,那就是“会”了。我重复提这一段,你要研究禅宗,你要先从这里起,后来的这些什么五宗宗派,奇言妙语,不要体会,不要多理会。奇言妙语,以后讲下来,给你一点你都会了。那是唐代的通俗语言文化。我们现在人讲话,有许多社会上人讲话,奇奇怪怪的很多,怎么一听就会呢?同样的道理,没有什么特别的啊。哎,这样你才可以学禅宗了。不然你们把这些《五灯会元》、《指月录》变成、奇言妙语当宝贝,这帮学者研究禅学,我说笑死了,那是白搞的。好了。我们现在六祖大概引到这样。
他后来至于说回去以后怎么归隐到猎人队中,时代关系,环境关系。而且禅宗在这个时候,天下在追寻这个禅宗祖师,天下这个衣钵问题,追寻,已经变成争名的一个最大的斗争了。他躲隐了十几年,最后剃发出家,正式出来。这个问题你想到,他十几年还、除了这些躲避以外,主要他在养妈妈,母亲还在。哎,这里当然不是儒家,不注重这个问题。他一切没有了,母亲一完了,他什么都解脱了,他正式出家,出来了。
出家出来当然重要的……你看《指月录》,第一个人家也不知道他就是六祖诶,禅宗的。啊,就是因为两个小和尚,名气不是那么大了,直到(遇到)、然后两个小和尚争风动幡动,“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。”这个话现在一听,没有什么了不起。老实讲,风跟幡动是风吹幡动啊,啊,这个动在哪一边?这个是逻辑见解下定义的问题了。事实上是风吹幡动嘛,幡动是现象,风看不见的,风、幡二动。哎,他一引导,“仁者心动”,所以大家惊讶了。那么这个话呢,现在研究起来,风也好,动力不是风;幡也好,动力也不是幡。幡是物,风也是物,风、幡…风从哪里来?真空生妙有。这一套佛学道理,大家现在都懂了。用自然科学道理,这个话也不合逻辑的。诶,结果他说是心动。
那么一般人研究禅学的,外境不理,不管是风动幡动都不理,此心不动就是禅,错了,绝对错。他讲本体动的。这个心就难参究了,“何其自性,能生万法”,这里要注意了。你看后来的禅学,后来的理学家,宋明的,后来的道家,都是说只要对境心不起就是唯心,就是道。错的。那心是心,风是风,幡是幡。这个佛法是这样就可以了生死吗?所以后世认为,去妄念不动心就是佛法,是错误的,外道。不但是外道,甚至还是很坏的外道,是魔道了。你变成一个死东西了。生命是个死寂的了,对不对啊?
大众:是。
南师:这样听懂了吧?
大众:明白了。
南师:所以你要参究。这个里头从六祖讲起,他走后留下衣钵不传了。了不起是南岳怀让禅师,后来禅宗真正弘开在他这个阶段。六祖这个阶段快到武则天当权了,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。六祖出来做和尚以后,做祖师传法以后,年纪也大了。武则天请过他到西安见,因为他的师兄神秀是国师啊,神秀跟六祖俩并不是为了争祖师。真的为了这个,那两个都不是东西了,不是的。当然神秀也很推崇六祖,希望皇帝,叫武则天最好把他请过来。他不来。他不来有他的道理。六祖你看以前不认,何必呢,师兄他那里搞得很好嘛,已经不错了,这个文化推开了,我去跟师兄两个争,你好我坏,这个就不成话。而且他广东人到北方也不习惯。他这里的意思。
了不起后来禅宗推开是南岳怀让在衡山在湖南接引了马祖,所以这个是祖师(达摩的师父)当初有预见,你将来门下,你的后世的徒子徒孙里头出一个马驹,一匹马,踏杀天下人,你禅宗推开了。整个佛法,那就是佛教在中国是,可以说禅宗是、那真是宗教革命啊。啊,建立了丛林制度,做了很多事影响文化的,是马祖这一系,后来变成临济这一系。(另外)重点的法系呢,啊,这个这个洞山了。那么另外给他们师兄弟几个是,都是六祖那里出来的,所谓曹溪出来的。那六祖在时跟他学的、得法的人,悟道的,这是新的一个佛法宗派。所以禅宗推开了佛教原有的形式,在中国新兴了,变成中国文化体系,用中国语言这样开始了。
(注:据《坛经》记载,六祖大师与怀让禅师的对话中,曾预言:“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,踏杀天下人。”这预言中的马驹就是马祖道一禅师。禅师创丛林、建道场、门下龙象辈出,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标志性人物。)
注:本书根据南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2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