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怀瑾讲指月录》第11集


卷五 石头希迁禅师

薛虎:老师准备好了。

南师:好。我们研究《指月录》啊,禅宗,这个课程啊我们内部第一次尝试啊。大家可不要(同)读一般佛经或者做一般的故事听,那就白搞了。这次第一次开始尝试,主要为了古道要去复兴洞山道场。

看到是个小事啊,这是禅宗文化的重要的一个新的活动,要配合自己怎么参禅悟道,如何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、即生成佛的这个道路。

研究禅宗《指月录》,很难办啊!千万不要(像)读小说、读古文、读佛经(一样),从理念去了,去理解,那就没有用了。每一句话、每个故事要参究。所谓参究,会之于心,给自己打起坐来用功参禅(一样)。虽然在这里听课,好像自己就在盘腿打坐参究这个东西一样,这样用心,不是做文章读的。那么尤其是读《指月录》,你看我们研究两个啊,倒转来研究青原禅师,然后再到石头希迁,只研究两个。还是粗粗的啊。

有些话你注意,读字,小字我叫你暂时不读,为什么呢?小字里头很多宝贵的资料,是后世这些用功修行的人参究这里啊,他们当时的对话,说怎么样悟道,同悟道明心见性有什么关系。所以各家有各家的心得意见,都很宝贵的。这个编《指月录》的作者是瞿汝稷,把重要宝贵的集中在这个下面。那么这样一来研究,你们不熟,不熟练,越研究越糊涂,所以小字没有给你…

第二点,叫你们研究,一定了解这个祖师是哪里人。他讲话是语录,语录不是文章啊,白话、对话的记录。那么中间很多文言文,其实不是文言,(是)对话。譬如像我们读古书出身,有时候问人家,有何高见啊?人家听不懂,所以说听不懂老师口音。其实大家都讲,“南老师,我开始来听课听不懂。”我就笑,我也不讲穿。不是,我的国语当然不好啊,普通话不好,但是还不至于那么差。听不懂,因为我语句里头加的文言,“有何高见啊?”就当然听不懂。有何高见,那你要变成白话,“你有什么重要的意见啊?”那就听懂了。可是我经常用这些成语。所以语录里头有许多文句,他不是做文章,讲熟了嘴里就自然出来的,相当的程度都听懂了。可是现在变成古文了,这一点要注意的。

第三点,你比如说“某某来参师”,你们会这样念、断句,这就说“某某来参”。比如说“某人来参”,这个参字啊,参话头的参(can),这个不读别的音啊,不读参(san),不读参(cen),参差的参,就是参(can )。你看《指月录》,佛家的事情,写这个见一个老师,他说“某生参”。这个参字你看,你看到有趣吧?唐代的开始的语录。在古文用在哪里?见皇帝用参,参见,某某大臣参见皇上。普通写文章不敢写的。出家人,他见他的师父,他记录是参,参师,见皇帝一样,你晓得古文历史上(这么)说。譬如古道,有个宰相反对古道,我明天上朝参他一本啊!你听京戏就晓得,参他一本。面见皇帝时候告他一状。参字就是来参见,“某某参,师曰。”那么见到老师(和)面见皇帝一样。那么出家人跟皇帝并行,见到皇帝,从南北朝起见到皇帝,出了家不跪拜了,平等,就是行个礼,合掌、低头。已经对皇帝很恭敬了,是特别的待遇。方外人,已经不受世间的礼法、制度,政治制度限制了。这些要看懂。不是“参师”。(是)“参”啊。

很多的话,尤其我们研究这个禅宗,这一路完全不同。中国佛法把印度佛法到这里,这个时候开始建(立),马祖开始建立,跟百丈俩,改变了佛教,起了一个大革命,在中国建立丛林制度。是在希迁、青原、六祖以后,就是开元这个阶段。

同时也要懂历史,开元,我不是前天盯到大家问。开元就是唐明皇的时代,玄宗就是。唐朝的历史最好、了不起的时代是贞观。唐太宗开始建立国家。唐太宗死后发生问题了,政权给老婆抢走了,武则天做皇帝。改元成大周国,不叫大唐,大周,现在历史上当然没有给她正位。武则天的王朝是称周哦。过了几十年,她准备把李家的天下拿过手来给武家人。

这个阶段是禅宗开始发展,那么后来这个政权之所以变成(大周),武则天自己生了几个孩子,为了抢李家的王朝,自己生的孩子三四个都杀掉了。唐肃宗是她生的哦,远放到哪里?把他下放到现在的房县,湖北的房县,靠南阳近的。所以南阳忠国师容易出来,因为唐肃宗下放在这里啊,靠南阳近,才有接触的。这个里头历史研究,所以一般人不懂这个呀,你研究历史,搞不清历史内貌,搞不清楚了。

那么我还简单讲。后来李家的后代出了一个唐明皇李隆基。宫廷内变革命,唐明皇开始,玄宗,宰相是张九龄、韩休,这些名臣都很多的,了不起的。这个时候的政权是非常好,政治非常清明,叫做开元时代。所以在这个阶段,青原行思跟这个希迁禅师,六祖过后的这个阶段,唐朝是最鼎盛的。唐明皇的政治开元是非常有名,文学发达,武功也不错,政治也清明,人才也多,禅宗(兴盛)。

同时在这个时候,开元三大士,密宗来了。就是唐明皇也学了密宗。第一个来的是善无畏、金刚智,印度过来,传密宗的。跟西藏密宗两路。西藏的密宗是从莲华生大士过去的。莲华生大士是,讲是印度人,就是现在不丹、锡金这边人。戴思博去过,去年去了。所以研究密宗是两路。这个是南印度过来,中印度。善无畏、金刚智,在中国还有一位是不空三藏。不空三藏(下面)最后出一个最有名的法师,又是禅宗,又是密宗,又是最好的阴阳家、算命家、风水先生,这个是叫什么休啊?

天风师:惠果。

南师:啊?一下我名字记不起来,你们统统对历史一概不熟。

一行禅师!

天风师:一行禅师,还有个惠果、还有个空海。

南师:一行禅师……那些人,空海那是后面到日本人,(东密)那后来明朝去了,你不要乱吹一顿,中国历史不熟,那太后面了。

一行禅师,所以当时,一行禅师是中国人,又是禅宗又是密宗,他…所以一行,那也开悟了的,也可以说是禅,也可以说是密宗, 又是阴阳家,讲算命、风水、阴阳,离不开他的。唐明皇得意的时候,开元的时候,问过一行禅师,你看我怎么样?嘿,一行禅师笑了,没有讲,“皇上你现在还得了啊?这个全国大明君啊,真是很精明、很好。不过陛下晚年有万里之行啊!”讲了一句话。陛下的晚年,讲唐明(皇) 有万里之行。唐明皇笑,“好啊,也许我去统一边疆啊!统一这个西疆、西域去啊。”结果不晓得安禄山造反,他逃难逃到四川万里桥,听说郭子仪把唐朝收回了,就不进四川,不到成都,就回来,到万里桥、“哎呀,和尚告诉过我有万里之行。”那么这些故事都是在这个时候。

可是唐明皇到了中年、晚年以后,提倡了文学,最高,所以这样,杜甫啊、李白啊这一批,都是这个时候起来的,天下太平。他也爱好艺术,所以开始中国人就有演戏了,演戏的祖师是拜他的。我们中国不管昆曲啊,京戏啊,所有的各地的戏,祖师爷是唐明皇。成立了梨园子弟,提倡音乐。还有外国人哪里有打球呢?也由他手里开始,马球, 骑在马上打球。这些现在讲的运动家的球赛,马球、踢足球、踢毽子,都是唐明皇干的,提倡运动。了不起一个时代。

到晚年,就是也用了一个宰相错误,也不能完全怪杨贵妃了。如果怪杨贵妃,李家的宫廷里头讲不清楚的,没有什么阶级分别的,也没有女人守寡的。其实杨贵妃是他的媳妇,他儿子的老婆,他看中了就讨一个另外给儿子寿王,就把杨贵妃抢过来。李家的天下比汉家的内廷还要乱,啊,他就…;现在讲起很乱,婚姻自由、恋爱自由,这么一个阶段,民间很自由。

所以这个时候,你就发现一个精神,六祖这一派中国化的佛教起来,明心见性。不讲这些稀奇古怪(的)人跟神通,都没有,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”所以你由这个就看到了。这个产生,我叫你先研究曹洞,曹洞这个系下来,由青原禅师到石头希迁,到药山、到云岩、到洞山。跟另外一派,就是师兄弟(两脉),南岳怀让下来马祖、百丈,作风、教育法完全不同。这个特点你要看出来,所以都要懂文化历史的。

青原同这个希迁下来,主张禅定、用功夫,禅定实际上的功夫跟见地配在一起。南岳怀让到马祖这一边,当然也讲做功夫了。不是轻视功夫哦,啊,但是他们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开放的,重见地的。所以两面的比较起来,你要晓得比较,比较不是叫…(不要)搞错了,不是叫你去做研究哦。把这个比较下来,汇到自己内心的用功,那你们进步得快。是这个道理。此其一,大概啊。

所以我们讲了石头希迁,等一下算不定就跳到、从药山这边就跳到马祖这里。你看他南岳怀让这一派,南岳怀让禅师接引了马祖,马祖以后有百丈、有黄檗、有临济,这一派的作风啊,教育普及了,禅宗。这个面铺得很大,气派很大。而他们的开口说话,好像现在读来是文言,就是他们当时的学问都很好,基本的学问都有,开口都离不开文学的。这是唐代文化的特色啊。

那么曹洞这一派呢,同马祖这派,还有些我们《指月录》、《传灯录》看到的,都是接法的祖师欸,真开悟了,不出来弘法的多得不得了,都归隐去了,不出来了。这就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,看不起世俗的功名富贵,完全跳出来。在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,了不起(的)人特别多。这些隐山和尚隐掉的,一辈子也不出来做祖师的,你就看出来。譬如有这个,这些都有,里面的小字里头都有,看马祖以下。

譬如说有隐山和尚,他们发现了,那都是,功夫、见地都成就很高。大家去找他,碰到了,一个人住个茅棚,这个里头有好的文学,不是杜甫、李白能够做得出来的,很多。譬如有一个和尚隐山找到了,(诗)好多啊。“一池荷叶衣无尽”啊,一个人住在山里头,穿的衣服没有,拿荷花叶子来盖身体。“半亩松花食有余”,松树,吃松子生活,就是在里头修行了,不出来弘法了。“刚被世人知住处”,刚刚给他们和尚发现了,有这个高人在这里,请他出来。第二次去找他就找不到了,他写了一首诗,“又移茅屋作深居”啊,不晓得到哪里去了,住到深山里头去了。“刚被世人知住处”,知道住的地方,“又移茅屋作深居”,就不出来了。

为什么?那个时候悟道、得道的人才太多了。“作深居”,深刻的居处。这些诗一看了,很多啊。哎呀,我们当时读到佩服得不得了,这个味道,我们自己做不到。“一池荷叶衣无尽,半亩松花食有余,刚被世人知住处,又移茅屋作深居。”像这些啊,好多个啊。那么这里呢,所以唐朝也非常注重隐士,对功名富贵世俗都不要,跳出来了。太平盛世更不需要他们出来。

所以昨天,譬如说我们讲到这些补充,前天我们讲这句,只有一位,魏老师、魏承思就提出来很注意这个。这个青原禅师鼓励这个希迁出去弘法,开始以前希迁也不想出去。希迁禅师不是上面告诉你,一打坐起来身心都没有了吗,是不是?

大众:是。

南师:后来他问他,他说宁可将身…等于说宁可上地狱里头受沉沦啊,不居,不高推圣位。对于成佛、成道、做祖师、变大法师,都看不起,不要,不想出来。有吧?有这个原话,你翻一翻看,两句什么话,就是这个道理。他也表示不想出山。

天风师:“宁可永劫受沉沦,不从诸圣求解脱。”

南师:对,他说我也不想……你要注意哦,真正佛学、佛经里头有一本经,大概我记不得,你们去查,不(知)是《四十二章经》,还是《八大人(觉)经》,还是哪一本经,(还是)《佛遗教经》。佛告诉你,供养一切得道的人,供养一千个罗汉不如供养一个菩萨,对不对?

天风师:对。

南师:供养一(千)个菩萨不如供养一个佛,对不对?

薛虎:对。

南师:供养一(千)个佛不如供养一个什么?

大众:无事道人。

南师:不是佛,这是禅宗的目的,叫无心道人。也不是在家,也不是出家,这就到了,中国文化禅宗走这个路线。所以你懂了这个,希迁禅师要做的,真不想出来。但是鼓励他出来是青原行思。所以写一封信,他给他怎么讲?“我有封信,你送到南岳,送到湖南,给怀让禅师那里,信交了赶快回来啊。等你回来,我有一把旧锄头给你啊! 挖地去。”实际上你说这封信什么内容?谁也不知道。可希迁已经懂了。到那里信也不交,谈了几句回来了。青原禅师问他,“那么快?”他也有数了,青原(禅师)。

“你信交了吗?”

“没有交。”讲老实话。

“哦,那你就回来了?”

他说,“我回来了,老和尚你不是有一把旧的锄头吗?我要了。”老和尚不讲话。盘起(的)脚,把一只脚放下,这段故事就完了。什么意思啊?所以参禅。

他告诉他,他也知道,三个人都知道。其实呢这封信,希迁禅师拿到这样已经知道,他的师兄呢,说你那边有好地方,指定一个,这个是未来的可以去利益众生的,叫他去开堂说法嘛。他也知道,偏不拿出来。回头想想,也不能做自了汉,不愿意做个无事闲人,干脆出去吧。就回来。因此他“垂一足”。“垂一足”可以那么解释咯,出山,特立独行去。古文讲四个字,特立独行,自己去开堂说法。那你说为什么不讲明呢?那太笨了。这些所以叫机锋,机锋多半是,有许多歇后语,一句话后面有很多的意思,你去肯定吧。“悬崖撒手,自肯承当。”像这样看法。

可后来呢,你看希迁禅师出来以后,我们再念到他哪里人,马上开始,第一个禅宗文字最影响的,以前有三祖的《信心铭》,有傅大士的《心王铭》,到这里他拿出来《参同契》了,这是开创。《参同契》短短的几句话,融汇了中国的道家、儒家、密宗、中国文化,把这个明心见性,直指人心见性一路,几句话给你讲完了。他融汇的内容多了,他开始的。所以曹洞的作风,这一路走的都不同。

那么你如果回转来,你查他的年份,就要看年份、时代,就要斟酌研究参(究);对转来你看马祖,南岳怀让禅师到马祖这里,他们的作风。就是说每个出去办大学,每个大学的校长,他的教育的方法完全两样,但是一个目的,都使你“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。”这是唐代的文化,中国文化禅的特色。所以我重复一点再告诉你,现在我们读到这个《参同契》,跳过去,不读啊。我们跟《宝镜三味》连在一起,再读一下,反复念一下,读一下,慢一点,圈句子啊。希迁禅师这一段,听听看,看大家能够读得下去么?

天风师:“南岳石头希迁禅师。端州高要陈氏子。”

南师:“端州”,地点晓得了啊,广东人。

天风师:就是广东那个韶关,现在叫肇庆,古代叫端州,出端砚那个地方。说是,高要是一个小地方了。

古道师:县城啊。

天风师:县城吧。

古道师:现在也叫高要县。

天风师:对,高要县。“陈氏”,就陈姓家里的一个小孩子。说“母怀师。则不能茹荤。”

南师:母亲怀孕的时候,就不能吃荤了。这个来的投胎种性不同,这个孩子,怀孕,母亲就不能吃荤了。

天风师:“幼而徇齐。既冠然诺自许。”

古道师:“齐”同斋,吃素了,就是从小也是吃素。

天风师:“既冠然诺自许。”

南师:“既冠”,冠是什么年龄?弱冠。

天风师:二十,二十来岁。

南师:二十,就是二十叫弱冠,就是独立。

天风师:“既冠”,到了二十岁。

大众:“然诺自许。乡民”

魏承思:“然诺自许”是一段,“乡民”是另外一回事。

南师:嗯?

魏承思:“然诺自许”就是一段了。

南师:对。

魏承思:重然诺,然后自己对自己……

南师:讲话对人很有信用,答应一件事,一诺千金,很有义气,有侠士之风,重然诺。“然诺自许”,自己自视甚高,把自己看得很贵重。贵重不是骄傲哦,自己很正。

天风师:自尊。“乡民多杀牛祀鬼神。”就是民间的祭祀活动比较多,用这个牛来做祭品。说“师数毁祀夺牛归。”

南师:他公然,你看,没有出家,怎么样?去把人家要杀的牛抢下来,不准杀。

古道师:把那个庙祀也给毁了。

南师:把人家庙…你看他很豪侠哦,“然诺”就是豪侠的精神,侠气很重。

马宏达:鬼神的庙都拆了。

南师:对呀,那些…呵,就那么干。你看那个气派,年轻就那么干。然后呢?

天风师:然后“岁恒数十。后造曹溪(得度。)”

魏承思:“数十”这里断掉。每年都要抢回来数十条牛。

南师:对啊。你念吧。

魏承思:我念吧?

南师:你断句(好)。

魏承思:“后造曹溪得度。”后来就,“造”就是到了那个曹溪。

南师:对。“得度”剃度了,出家。

魏承思:“见青原得法。”

南师:这个前面有。

魏承思:前面有了。“一日原问师曰。”就是青原问这个希迁说。“有人道。岭南有消息。”他说有人传说啊,岭南那个地方呢,有人悟道了,有这样的消息。“师曰。有人不道岭南有消息。”有人没有说过岭南有消息。

南师:不一定到六祖那里也可以悟道。

魏承思:“曰若恁么。大藏小藏从何而来。”“若”就是假使这样,照你这样说的话,“恁么”,那么;“大藏小藏”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啊?

南师:经(典)。对。

魏承思:“师曰。尽从这里去。”大藏小藏都是从这里去的。

南师:这个地方(南师手指胸口)去的。

魏承思:这个地方去的。

南师:算不定那个动作还指指胸口呢。

魏承思:“原然之。”青原就表示赞许。

南师:青原就点头了。师父说对,这个意思,没有讲话。这样,你看他的,你就看出来他的作风气派是这样。

魏承思:“门人道悟(问)”道悟是一个名字,是他的弟子。

南师:对。

魏承思:“问曹溪意旨谁人得。”就是曹溪啊,他的…

南师:就是六祖。

魏承思:他这个六祖的法,意旨是他的法,谁人真正得传了他的法了,得了他的法了?“师曰。会佛法人得。”就懂得这个佛法的人,领会这个佛法的人(天风:领会佛法的人,谁领会谁得),得了这个曹溪的意旨。“曰师还得否。”师父,你有没有得到啊?“师曰”希迁就说了,“不得。”他说我没有得。

南师:我没有,我没有。呵,你说是他真有没有?你说…我没有。

魏承思:他这个弟子道悟又说了。“(曰)为甚么不得。”

南师:你为什么没有?

魏承思:“曰”希迁就回答了,“我不会佛法。”我没有领会这个佛法。

南师:你说他会佛法不会佛法?这就要参了啊。好。

魏承思:这段就这样。下面…

南师:这段就完了,另一段。

魏承思:就完了。下面,“僧问”,就有个和尚问了。

南师:另外一个和尚。

魏承思:就问了“如何是解脱。”怎么样叫做解脱啊,怎么样才算是解脱啊?

南师:对。

魏承思:“师曰。谁缚汝。问如何是净土。”啊、不对。他这“师曰”师回答说了,谁绑了你啊?“谁缚汝”应该是…

南师:“谁缚汝”,哪个人把你捆起来?你要解脱个什么?

魏承思:那么下面又问了,“如何是净土。师曰。”希迁就回答他了,“谁垢汝。”谁把你弄脏了,你说净土,那谁把你弄脏了。

南师:对。

魏承思:再问“如何是涅槃。”这个和尚又继续问,什么叫做涅槃?然后回答他…

马宏达:问话的人就是天皇道悟。也是大祖师。

南师:对对。

魏承思:“谁将生死与汝。”你说要解(脱)、涅槃,那么谁把这个生和死安到你头上来了?

南师:啊?不是,你们这边讲话(讲什么)。

魏承思:没有没有,不是道悟。

古道师:不是道悟,就是僧了,没有提示谁,反正是个和尚。

魏承思:另起一段的时候,是“僧问”。

南师:是,另外一个人,不是道悟。

魏承思:这段怎么样,这段?到这里了吧,可以了吧?

南师:又另起一段了。这些都是记录当时对话,语录。就是自己、我们读的时候,值得自己参考的,会之于心。然后?

魏承思:然后“师问新到从甚么处来。”希迁问了。

南师:“新到”,有个和尚。

魏承思:就是“新到”。

南师:刚来的,没有讲名字,就是普通(一个)。

魏承思:对,没有讲名字,新到的那个。

南师:和尚。

魏承思:出家人了。从什么地方来啊?那个人就回答了,“曰江西来。”“师曰。见马大师否。”他看你江西来的,有没有见这个马祖啊?马大师啊?“曰见。师乃指一橛柴曰。马师何似这个。”师乃用手指着一堆柴就说,这个马大师……

南师:像、像这样吗?

魏承思:像不像这个样子啊?“僧无对。”

南师:这个话是,和尚给他问得答不出来了。

魏承思:“却回举似马祖。”

南师:这个和尚就回去,给马祖讲。讲这样的,给他俩的对话。

魏承思:是。“祖曰。”马祖问他了,“汝见橛柴大小。”有没有见过他讲的那堆柴的大小啊?

古道师:多大柴火啊?

魏承思:“曰没量大。”

南师:“没量大”,好大!

魏承思:大得不得了。“祖曰。汝甚有力。”

南师:他说你真有力气,那么大的柴,你都从那边背到这里来了。(众笑)

魏承思:“曰何也。”这个什么话,不懂啊,怎么理解?

南师:他说我不懂。

魏承思:“祖曰。汝从南岳负一橛柴来。岂不是有力。”

南师:他说,你也不懂,那么(多)柴你都带来,你不是有力量大吗?

魏承思:其实他这个柴,其实就是说这件事情是没有…,放在心上,没放下来,一直耿耿于怀。

南师:对呀。

魏承思:“问如何是西来意。”

南师:这个话……

古道师:另外一段。

魏承思:有人问希迁,“如何是西来意。”“师曰。问取露柱。”

南师:前面那个柱头。

魏承思:“取露柱”是一个名词。

南师:“问取露柱”,前面有个露的柱头。以前的庙子前面有个柱头。

天风师:是“问取”,问取是一个词。

南师:“问取”,就是去问它嘛。

魏承思:你去“问取露柱”,那就是这样。“曰学人不会。”

南师:我不懂。

魏承思:我不知道怎么去“问取露柱”。“(师)曰。我更不会。”

南师:呵,我也不懂,他说我也不懂。你不会,我也不会。

古道师:这是一段了。

南师:一段。

古道师:下一段了。

南师:这些都是记录他们当时的教育法,是活泼泼的啊,都不给你说破,要你自参自肯。然后?

魏承思:下面大颠和尚问希迁了。“(大颠问)道有道无俱是谤。请师除。”就是说有道没道都是一种诽谤,都是乱说的。

南师:对呀,“道…”就是说了,说有说无,“道有道无”。

魏承思:“道有道无”,说有说无。

南师:对,说空说有。

魏承思:都是是非嘛,都是是非,请你除掉它。“师曰。一物亦无。除个甚么。”

南师:本来无一物,除个什么?

魏承思:本来都没有,除什么呢?“师却问并却咽喉唇吻道将来。”

南师:他就说,喏,那把嘴巴闭了,这些都不要,你说一句看。

魏承思:“颠曰。无这个。”大颠和尚就说了,没有这个。

南师:一切都没有。

魏承思:“师曰。若恁么。汝即得入门。”如果是这样的话,你就可以入门了。

南师:对呀,什么都没有了,什么都…

魏承思:你可以入门了。

南师:对。

魏承思:再下面这一段,“道悟问”了,这是道悟问了。“如何是佛法大意。师曰。”回答他了。“不得不知。”“曰”,道悟又问了,又说了,“向上更有转处也无。”

南师:既然这样讲,还有……

魏承思:“也无”,就是向上有没有转处?

南师:另外还有秘密没有,向上,啊,再向上。

魏承思:“师曰。”回答他了。“长空不碍白云飞。”就回答他的这句话,长空不妨碍白云的飞。

南师:呵,这就是向上一路,“长空不碍白云飞。”你看有没有向上一路。嘿嘿,有啊,“长空不碍白云飞。”什么意思啊?真悟了的人无所不是。

魏承思:下面。

古道师:另一段。

魏承思:问如何是禅师。

大众:“问如何是禅。”

魏承思:“问如何是禅。师曰碌(砖。)……”这个念什么?

马宏达:砖,砖瓦的砖。

魏承思:“碌砖”。就回答他了 。这个“碌砖”是老时候滚压东西的那个,我们乡下叫倒球是吧?

古道师:碾子

南师:对呀。

魏承思:普通话比较严格,不知道叫什么了,“碌砖”,碾轱辘

大众:石磨。

魏承思:这一句,这句老师你要讲吗?

南师:啊?

大众:“如何是禅”?

南师:那可以去问露柱了,对,它是…

某人:就是磨米的…

古道师:碾子嘛。

马宏达:石碾子。

古道师:石碾子,对。

魏承思:又有人问了,“问如何是道。师曰”回答他。“木头。”

南师:这就是唐代的佛法。

魏承思:“师因看肇论。至会万物为己者其唯圣人乎。乃拊几曰。”就看到这个……

南师:“会万物为己者”这一句话出在《肇论》里。

魏承思:《肇论》里面,僧肇的《肇论》里面。

南师:就是与天地、等于这个与天地精神相往来,“会万物为己(者)”,这个是得道的人吗?

魏承思:“拊几曰”,看到这里就拍案叫好了,老师,是不是这个意思?“拊几曰”。圣人无已…

南师:“无己”。

魏承思:“圣人无己”。

南师:无我了。

魏承思:“圣人无己。靡所不己。法身无象。谁云自他。圆鉴灵照于其间。万象体玄而自现。”

南师:对,这段,太好了,这一段。

魏承思:“境智非一。孰云去来。至哉斯语也。”这句话已经讲到,“至哉斯语也。”就好到极点了,就整个这一段。这要重讲一遍吗?

南师:“会万物为己(者)”这个问题

魏承思:“圣人无己。靡所不己。法身无象。”

南师:真到了无我,对不对?处处都是我,各个众生也就是一个,心、物、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。

魏承思:“法身无象”这个比较容易理解。“谁云自他”…

南师:任运自在。

魏承思:“圆鉴灵照于其间。万象体玄而自现。”

南师:一念灵明,什么都具备了。

魏承思:“境智非一。孰云去来。”

南师:外境同自心此智…,嗯。

马宏达:如果不是一个的话,不是一体的话,谁能去判别来去与是非呢?当然是一体了。

魏承思:“至哉斯语也。”这句话讲得太好了,“遂掩卷不觉寝梦与六祖同乘一龟。游泳深池之内觉而念曰。灵龟者智也。深池者性海也。吾与祖师同乘灵智游性海矣。遂著参同契曰。”

南师:这是《参同契》,暂时不讨论,讲过了,然后,《参同契》完了呢?

大众:“上堂。吾之法门。先佛传授。不论精进禅定。”

南师:《参同契》完了,这一段是上堂啊,上堂是等于开堂说法,普讲了,给大家讲话。讲话怎么讲,上堂!

魏承思:“吾之法门。先佛传授。不论精进禅定。唯达佛之知见。即心即佛。心佛众生菩提烦恼。名异体一。汝等当知。自己心灵。体离断常。性非垢净。湛然圆满。凡圣齐同。应用无方。离心意识。三界六道。性自心现。水月镜像。岂有生灭。汝能知之。无所不备。”

南师:这几句话,你能够知道了,统统大彻大悟成佛了。

魏承思:这也是把禅,把那个六祖的禅,南传禅讲授的是心法的,啊。

南师:对,都很彻底。

魏承思:心宗的那个。

南师:心中之心啊,都讲完了。

魏承思:心中之心。这这这,太多的集中体现了。

天风师:这里石头希迁禅师的结尾。

南师:对。

魏承思:“师于唐天宝初。”

南师:“天宝”,天宝是什么年代?

魏承思:安史之乱就是天宝开始,唐明皇。

南师:还是唐明皇的晚年,天下乱了。

魏承思:天宝之乱,安史之乱也叫天宝之乱。

南师:对了,要懂得历史。天下已经是、安禄山起来造反,唐明皇逃跑,社会在变乱阶段。

魏承思及大众:然后“至衡山南寺。寺之东有石。状如台。乃结庵其上。时号石头和尚。”

魏承思:当时就称他为石头和尚。

天风师:他住在一个大石头上,搭个茅棚。

南师:对,其实他这个时候在江西避难到湖南了,天下乱了,他也不想留了。

魏承思:“南岳鬼神。多显迹听法。师皆与授戒。”

南师:这个里头有神话了,南岳的什么?

魏承思:鬼神,“显迹听法。”

南师:“显迹”,这鬼神现身出来求法,他给他讲,开示了。

魏承思:“偶一日”,有一天,“见负米登山者。师问之。知为送供者。师愍之。”有点怜悯他。“明日即移庵下梁端。贞元六年示寂。德宗谥无际大师。”

古道师:“移庵下梁端”,把茅棚移下来到山坡底下。

南师:他住在山上石头,看到人家挑米上来,旁边有人要吃饭嘛,供养。

马宏达:朱校长来了。

南师:啊,朱校长来,先坐吧,吃东西没有?先坐。

他看到人家背米上来,供养大家吃饭很辛苦。哎呀,那么辛苦啊!他就把茅棚啊,移下来了,很慈悲。

魏承思:好了,讲完了,老师。

南师:然后讲,没有讲圆寂的事。

天风师:有,“贞元六年示寂。德宗谥无际大师。”给他个谥号叫…

南师:对呀,就是后来他怎么圆寂的没有讲,再后来,死后,德宗已经距离唐明皇三代了。晚唐的时候才给他封号。就是这样。

那么我们研究的方法这样研究的啊,要会之于心。像这些法语啊,这些对话叫机锋。多半是藏头话,也不是故意的,在他们的程度,一问一答,他就不给你说清楚。禅宗要你参悟,就是自己如何参悟了。这是石头希迁。石头希迁传法给谁啊?

大众:药山惟俨。

南师:我们现在先把药山先找出来。药山是第几段的?哪个找一下,锦扬翻一翻。先把他这几位影响唐代的,不要看目录,边上一翻,呐,这个《指月录》边上都有啊。

魏承思:五百五十九。

古道师:五百五十九。

南师:你这个边上都有。

古道师:五百五十九。

南师:五百五十九。嗯?我看不见。然后还是先念一段,明天,啊,后天再继续。

古道师:先念一段。

大众:澧州药山惟俨禅师。绛州韩氏子。年十七出家。纳戒衡岳。博通经纶。严持戒律。一日叹曰。大丈夫当离法自净。谁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。

南师:注意啊,他这一段你看简单,古文几句话讲得很清楚。出家以后,这个澧(feng)州在哪里查一下。

大众:澧(li)州。

南师:澧州(在)哪里啊?

某人:湖南。

朱清时:醴陵吧,就醴陵是不是啊?

南师:湖南,那么他学问很好,经典看得很多。然后把经典说的、佛法讲的会了,哼!大丈夫哪里给这些文字什么困住啊?是不是啊?怎么说啊?你来啊,你讲啊。

魏承思:“一日叹曰。大丈夫当”,应该是“离法自净。”

南师:对。

魏承思:就是不要被这个佛法经论的东西困住。

南师:学问。

魏承思:跳出去,自己来修行。自己这个修行。“谁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。”怎么能够…

南师:啰啰嗦嗦在那里抠文字啊。

魏承思:“首造石头之室。”第一次,到,访问了这个石头的…

南师:参访。

魏承思:地方。“便问。”问这个石头。

南师:希迁和尚。

魏承思:希迁。“三乘十二分教。某甲粗知。”我这个三乘十二分教呢,“某甲”就是自己。

南师:“三乘十二分教(第四声)”。就是佛教的经典。

魏承思:“某甲”就是自己自谦了。我都已经粗知了。

古道师:大概知道了。

魏承思:“尝闻”,听说呢,“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。实未明了。”

南师:实在不懂,怎么样把这一切经典都丢掉,都不要,就是…

魏承思:“伏望和尚慈悲指示。”开示一下。“头曰。”

南师:石头答复。

魏承思:石头希迁就讲了。“恁么也不得,恁么也……”

大众:“恁么也不得。不恁么也不得。”

南师:这样不可以,那样也不可以。

大众:“恁么不恁么总不得。子作么生。”

南师:你怎么办?

魏承思:你怎么办?

南师:啊,对了。

魏承思:闹来闹去都不得。

南师:他说,他来山上(参),他说这样不可以,那样不可以,修行也不可以,不修行也不可以,你说怎么办?呵,这就是禅宗。

魏承思:然后“师曰”,师就是他这个…

南师:药山。

魏承思:药山就“(师)罔措。头曰。”罔…

南师:“罔措”,不晓得怎么办。就是被他这一讲,不晓得怎么弄。

魏承思:茫然失措。

南师:茫茫然了。

魏承思:“头曰”,石头希迁就跟他说了,“子因缘不在此。”

南师:他说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。

魏承思:“且往马大师处去。”

南师:他说你的因缘看来不在我这里,到马祖那里去。

古道师:打发走了。

魏承思:“师禀命恭礼马祖。”

南师:啊,师什么?

大众:“禀命”。

南师:“禀命”就是听他的话,就是到江西找马祖了。

魏承思:“仍伸前问。祖曰。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。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。有时扬眉瞬目者是。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。”

南师:他在咳嗽,你就,宏达就接手嘛。

魏承思:“子作么生。师于言下契悟。便礼拜。祖曰。你见甚么道理便礼拜。师曰。某甲在石祖处。如蚊子上铁牛。祖曰。汝既如是。善自护持。”

南师:你既然晓得了,你自己好好保养、护持,就是这个境界。

魏承思:守住这个(境界)。

薛虎:老师啊,时间到了。

南师:好。这(是)一段,是啊?刚好一段?大家好好复习,参一下看。

古道师:“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。”

南师:“扬眉瞬目”。

古道师:“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。有时扬眉瞬目者是。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。子作么生。”

南师:对啊,你怎么,你怎么办?然后他听了呢?

古道师:“师于言下契悟。”

南师:只听了这几句话便懂了,就磕头了。

古道师:“便礼拜。”然后“祖曰。你见甚么道理便礼拜。”你明白什么东西在那边就磕头?

南师:你就磕头?自信了(什么)?

古道师:啊,对。然后“某甲在石祖处。如蚊子上铁牛。”

南师:对,现在见了他呢,就叫铁牛咬蚊子咯。(众笑)

古道师:这个他不,他没没,不能这么说是吧?他不说。

南师:哈,你说也可以,不说也可以啊,他就懂了,这样。

古道师:然后“祖曰。汝既如是。善自护持。”

南师:你既然信得过,你好好……就在那里,这样就完了。

古道师:那他、把他,为什么列入石头希迁禅师的门下呢?

南师:他去参石头,石头告诉他不是跟马祖说的差不多吗?

古道师:是,一样。

南师:石头怎么说啊?你刚才讲。

古道师:“扬眉瞬目……”

南师:没有没有。说,这样也不是,那样也不是,不是也不是…

古道师:恁么也不是,不恁么也不是

南师:他就发愣了。

古道师:不恁么恁么也不得。

南师:他就傻在那了。石头一看,机缘,已经懂了。石头(讲),“你呀,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,我看你还是到江西去找马祖吧。”各有师承的因缘。结果他到了马祖呢,马祖说话跟石头是不是一样?

古道师:是,一样。

南师:不过表达不同,他言下顿悟,果然机缘在他那里。是这样。你说是个什么机缘?他说我扬眉瞬目,什么叫扬眉瞬目啊?呐,当时(南师示范),我也叫扬眉瞬目(众笑),你知道吗?呐,他给他呢,扬眉(南师示范),这叫扬眉,瞬目。呵,你看当时,不是儿戏一样吗?所以禅宗的参悟,这叫参禅。不是参个话头。

好,今天先到这里,他说已经超过了。校长到了,辛苦啊,你穿那么少来啊?

朱清时:我穿这么多,我觉得很…

注:本书根据南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2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