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虎:老师,准备好了。
南师:好,哎,广播一下,大家到了没有。
某人:来了。
古道师:药山惟俨的。
南师:广播啦?宏达,广播过了吗?
吕松涛:刚刚说了一下。
南师:广播一下。宏达不在?
吕松涛:他送小潘去了。
南师:啊?
古道师:送小潘,小潘走了,潘医师。
南师:宏达?
古道师:对,就到,送到门口,送到门口。
南师:不是,你广播一下嘛,不一定靠他广播啊,不会的啊?哪个会嘛,薛虎会嘛。
广播:喂,各位同学现在上课了,赶快过来餐厅。
古道师:修改好了,这个报告修改好了。
南师:你的?
古道师:对,那个天风师的。
南师:哦,你的报告,天风师报告,不是你昨天的。
古道师:哦,那个没有,那个还没呢,那个到时候我会发给那个宏达。
南师:诶,你这个报告是第三份啦?第三次?
天风师:两份,两份。
南师:前面两份吧?
天风师:对,对,第三份正在写。
南师:这个还是属于前面一份?
古道师:对,那个错别字啊什么修改过的。
南师:哦,第二份里头,
天风师:一份和二份都在里头。
南师:一份和二份都在这里头?
天风师:对对对。
南师:第三次还没有来?
天风师:快写好了。
南师:还有你不是说《楞严经》有很多吗?
天风师:对,有很多。可能有那么多。
南师:那个呢?没有看到啊!
天风师:陆续地往外打印。
南师:哦,在打印中。
天风师:一卷一卷的。
南师:现在在打印中是吧?
天风师:现在就是等于说在校对。
南师:哦。
天风师:已经打了一些,但是都有错别字,在改正。
南师:好,好。关于这个,我们现在讲禅宗的啊,这一次讲禅宗我们从头来啊。每次都是从头来,每次有新的观点啊。讲这个禅宗语录,第一主要是为上次魏承思所发起的,上次的上海这班朋友,随便举行了一个七天的讲话,有关于禅宗,没有正式。第二是因为古道师发心,要恢复这个洞山的祖庭,曹洞宗的。这两个原因启发的,凑拢来。第三点,正式要讲禅的、禅宗方面东西,是很重要,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。尤其是唐宋以来的,唐代的文化,中国文化的中心是禅。维持了一千多年,现在已经差不多要断根了。形容,四个字,不绝如缕啊!快要断绝了,禅宗,中国文化中心。缕,就是一条线,一条丝线一样牵到,这根丝还没有断,完全没有(就)断根了,可是几乎要断根了。
我们现在要重新检讨一下,佛教进入中国以后,跟中国文化儒家、道家、诸子百家的结合,产生了禅宗。尤其从达摩祖师这里做一个阶段,南北朝时候到现在,非常重要。那么一般现在只有口头禅,原因大家都被一个东西蒙住了。禅宗祖师的语录里头,奇言妙语,四个字,奇怪的话,很巧妙的语言,这个教育的方式啊,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与文学,很容易变成口头禅。可是对于奇言妙语的内涵呢,大家都不会深入去检讨。
现在我们开始讲,对于禅宗祖师的公案、语录,奇言妙语的记录。公案,他们悟道的经过。非但要注重他们如何明心见性,如何了了生死。所以我叫大家特别注意的,他的出生,同他的死亡。为什么(要)那么注意他呢?这是个生命的科学、认知科学的求证。禅宗离不开禅定,奇言妙语是般若方面、智慧方面,是方便般若、文字般若方面。明心见性是实相般若,求证到必须要禅定,境界的般若。这五般若离不开的。所以禅宗呢,在外国人可以叫他是般若宗,也有个名称叫达摩宗,还有个名称呢叫佛法的心宗,根据《楞伽经》的,佛法的中心的中心,这就是禅宗。
那么我们要知道,佛法进入中国以后,对于中国文化起了真正的精华的、精髓的那个作用,使儒家、道家过去所暗晦、不大清楚的,因佛法来,扎针一样,医生扎针,刺一针一灸,调出来了。
哎,那个医师走啦?
医师:在这,老师,我在这里呢。
南师:好。这个有这样重要。要研究这一方面,从头来过,所以我叫谢锦扬找出来,怎么样这么一个成仙成佛生命的(本有)功能的法门,到中国来变成这样一个文学奇妙的东西,这一条路线,必须要了解。几篇文章做基础,把佛教、道教,一切宗教的外衣剥掉,直指人心见性成佛。听起来很好听,世界上真的悟道了,认得自己“心”没有?几乎没有人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很容易,但是要科学一样,同我们现在自然(科学),要求证的、要实验的,这就是禅定。
一般人研究禅学啊,根本没有得过禅定,包括我们现在一般活到的。我常常说,我公开讲,你们看过我一本书《如何修证佛法》,几十年前我在台湾提出来。我的几十年经验,接触方外人,出家的叫做方外人。接触在家的各方面,能够初步的禅定,四禅八定,初禅,“心一境性、离生喜乐”,几乎都没有。这是很悲哀的事。所以求证方面没有了,把这个禅宗就变成口头语了。
所以我叫谢锦扬,今天吩咐他先要抽出来梁武帝的时候,第一个,有一篇文章,傅大士的《心王铭》,对吧?
谢锦扬:是。
南师:《心王铭》。第二篇文章是三祖僧璨的,三祖吧?
大众:是。
南师:《信心铭》。第三篇重要的,就是六祖以下的石头希迁禅师的,也是曹洞宗的祖师的,青原禅师以后的,石头希迁禅师的《参同契》。第四篇文章是,变成曹洞宗的重要的宝贝中心,《宝镜三昧》。配合禅修的研究,这是非常重要一个路线之一。至于他同临济宗,同五宗宗派的比较,是每一家的教育的方式,教育后辈如何明心见性,如何达到身心解脱、了生脱死的教育的方式不同。所以五个宗派不同是教育的方式。可以说与他们每个祖师的个性,同地方语言环境的关系。
大概这个要点。最重要的,还有个要点,要懂得中国历史的文化的演变,配合每个朝代,中国历史朝代。中国历史朝代政治、教育、经济、文化、艺术等等的演变,同这个都有关系。这就是文化大系的转变了。所以这几篇先重要。
譬如我们已经提过啊,石头希迁禅师《参同契》,大家回去以后有没有仔细研究,里头都是见地与功夫的配合,重要的没有几个要点,自己要真正的体会。譬如《参同契》里的希迁禅师提出来,所以昨天,前两天跟古道俩讲,当希迁禅师这位祖师写《参同契》,他已经反对门派的观念。道、真理只有一个,这个法门只是一个。没有什么南宗北派,也没有西方文化、印度文化、中国文化的差别,这个就是佛法真正精神。
所以讲禅宗,并不是释迦摩尼佛拈花微笑,是一个做标记,并不是这里开始。佛以前推崇七佛,过去劫的十方三世诸佛,只有一个中心,这个道。人类就没有断绝过,连续一条线下来。中间看到是断了,没有断。即使没有佛出世的时候,也有人出来的,这个叫辟支佛、缘觉佛,独觉佛。辟支佛、缘觉佛是无佛出世的时候,没有真的释迦牟尼佛啊,弥勒佛啊,弥勒佛还没有来了哈,迦叶佛啊,过去七佛。他不在了以后,并不是这个道断了,存在啊。那无佛出世的时候自然也有佛,就是独觉佛、缘觉佛、辟支佛,仅次于佛。有这个传承的。这些观点要了解。然后最重要的是如何修持、亲证,不要给这些语录的(奇言妙)语骗住了。
所以我们这三天停课了,中间有岔档,大家回去对于这个《参同契》与《宝镜三味》有没有仔细看?不要光在呀、我们晚上讲课来听听,书本一合,好像也懂了,书本一合回去什么都茫然,这就很可惜了。不是我、可惜我个人浪费精神,我替大家可惜浪费自己的生命。这是希迁禅师的吩咐,“奉劝(谨白)参玄人,光阴莫虚度”啊,把这个生命时间不要浪费了,所以回去要参究、研究。
禅宗讲一个参字,很重要。参字啊包括了佛教经典所谓禅定,戒定慧的定、大小乘的定。定是一个总名称哦,每个定有他定的路线,所以有八万四千法门。换一句话呢,有百千三昧。三昧那个定的境界。等于石头禅师的《参同契》“门门一切境,回互不回互。”包括了魔道、阿修罗道、外道,也有他的境界。你不然魔道、阿修罗道、外道,不是唯心的吗?也是唯心的,都有关联的。所以参字呢包括了定。“门门一切境,回互(不回互)”,参合进来。
参,包括了止观,还不在于止观。学禅宗是智慧的观,观里头自然有定,有止,有境界。有境界,又脱开了境界。一切境界、一切现象都是“渠”,都是他,都是客位。那个主位是明心见性这个本性的问题,心性的本体问题。这些都要切实研究,这个“参”。所以听这个禅宗的课,在“参”。
譬如我提出来,我们曾经讨论过,前面这些篇文章还摆在一边啊,刚才《心王铭》、《信心铭》,石头禅师的《参同契》,乃至云岩禅师《宝镜三味》,同洞山所推荐的,这还摆在旁边。
譬如讲到希迁禅师的了不起,你就要研究,看《指月录》,先看他的人,不要轻易看过去。《指月录》录的是要点,最好你也找到这个《高僧传》。像希迁禅师大家读了注意吧?他从小生来,母亲怀孕他就吃素了,是不是啊?
大众:是。
南师:生下来他当然吃素了。一个很特别(的)人,是个豪侠的人,想象中的这个人力气很大、气派很足,哈,一个侠义道中人。你看地方上崇拜迷信,杀牛、杀生拜神,他没有出家以前他就不同意,公然把人家要砍的牛拉下来,不准杀,抢下来。把些神庙公然毁掉,一个人怎么做得到?他到哪里,人家怕他。当然里头讲武功也很高了,气力很大,是不是这样?不知道。他天生有一种威严、威望,地方人服他、怕他。也许妒忌他,怕、不敢。他说不准就不准了,这个气派很难得。
怎么跑去出家了?出家是跟六祖出家,六祖死后,大概很短时间,其实他很有心得了,你注意他的修持。每天坐在那里,打坐坐在那里已经没有身体感觉,身心皆空了。这句话特别注意。
古道师:宴坐忘身。
南师:四个字。
天风师::寂若忘身。
南师:我们打了半天坐,修持了几十年能够忘身吗?
古道师:做不到。
南师:做不到吧?给身体的感觉、气脉,不在酸痛就在难受。为什么?他怎么那么快?也没有说他用什么六妙门啊,用什么气功啊,也没有说他十六特胜啊,他的禅定是走的哪一路?这个禅宗的定?八万四千法门,他的法门是什么?就是无门为法门。这要懂《楞伽经》了。如果你拿听过的《楞严经》二十五圆通来讲,他走得很高哎。他下手入手没有走这些法门来,就是空念头,一空就到底了,般若。他已经做到了。可是师父走了,六祖走了,所以他还在那里,只记住六祖,他问过六祖。那么这个里头你看到这里就要注意了,他也晓得六祖快要走了,“师父啊,你百年以后啊,我跟谁啊,修行?”是不是啊?
大众:是。
南师:六祖告诉他…
大众:“寻思去。”
南师:“寻思去。”哈,就两个字,寻思。那么他后来,所以因这个首座的指点,去找青原禅师,这个对话你就要注意。这个对话里头都是功夫与见地。所以他到…后来,唐朝,这个里头碰到一个故事。他遭遇了…年轻这样出身,等于晚年年纪大一点遭遇一个故事,是什么?唐武宗(灭佛),我们佛教史上文化(事件),毁佛。整顿宗教,把佛教的和尚都赶去还俗了。整理佛教。而且和尚是,逼令和尚都还俗了。遭遇这个,因此他躲到石头(湖南山里大石头上住茅棚隐居)。
这一段我们要同历史一查,你研究他的时间,他在这个阶段。所以说,你这样看清楚了,读那个《参同契》。他中间譬如说给大家讲的用功的法门,这就是功夫;明暗两个问题,“当明中有暗”什么?
大众:勿以,勿以暗,暗相睹(遇)。
南师:勿以暗什么?
大众:相睹(遇)。
南师:相睹(遇),对,你们还记得,还不错了。我们打坐起来张开眼睛是看到光明,是吧?
古道师:是。
南师:明中有暗,你看到了吗?暗看到吗?
古道师:没有。
南师:他告诉你怎么?“勿以暗相睹(遇)”什么意思?“当暗中有明”,怎么说啊?夜里打坐,譬如……
天风师:“勿以明相遇(睹)。”
南师:对呀,这什么意思?不要随便读过去了。这个就是见地与功夫合一的,不走普通小乘的四禅八定,也不走这个十六特胜呼吸法、什么法,完全智慧直接透进去。《楞严经》提到过吗?
大众:提到过。
南师:《楞严经》怎么讲呢?佛引导阿难,当你开眼见明,对不对?闭眼见暗,明暗有代谢,是吧?暗来就明去,明来就暗去。明暗是现象境界,你那个知,见明见暗的不在明暗上面。找你的心性。是不是这样?
大众:是。
南师:大家听了要再用心、用功了。这个就不是普通的禅定了,那就高了。换一句话说,当我们打坐的是身体有障碍,有痛、有酸、有麻,是吧?
大众:是。
南师:当在麻痛中,有一个不麻痛的,勿以麻痛去碰。当你不麻痛,完全清净的时候,有一个不清净的你要找出来。这就是禅宗心法,佛法的中心用功了。
所以大家听了不要白听的。这些我们三天没有上过课,我提起注意,不要空过了日子。下课以后,或者白天,每天既然要研究,你要反复,这几篇看一下。
然后我们接下来,上次讲到石头希迁禅师的弟子了,曹洞宗重要的,禅宗的大、真的大东西来了,后代,唐的、这已经到了唐代,这个要懂得历史配合哦。我常常提倡讲文化要经史合参,历史跟文化的发展、经验,两个要配起来,叫(与)经典(合参)。文化的中心,同历史社会的演变,一个时代(的)演变,要配合来研究。
药山禅师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中唐,快到晚唐的边上了。唐代两三百年,分初唐、中唐、晚唐,我们历史惯用的术语。文化到了中期了,是唐朝的政府的演变、政体的演变,中间有很多的演变。在佛教里讲也有很多演变,已经过了,差不多已经快到那个唐朝的武宗,所以佛教史叫三武一宗之难,毁灭佛教的时候。
武宗也过了,药山禅师出来。我们记得上次讲了《指月录》看到啊,药山禅师出来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啊?请哪一位报告讲一下看。哪里人,怎么出生,怎么一个经过。你来答一下,古道。
古道师:澧州的姓韩的家里…
南师:澧州哪个地方?
古道师:绛州,山西,现在叫新绛县,是吧?
马宏达:对。
古道师:对,新绛县。姓韩的一个家庭出生的。十七岁的时候出家,然后在南岳衡山受的戒。但是他出来的时候“博通经论”,出家以后“博通经论”。
南师:佛经的教理。
古道师:佛经啊,这个经教这些论啊都非常通达。
南师:可见学问非常好。
古道师:戒律呢非常严格,守戒非常清净。
南师:这些要特别注意了。
古道师:但是有一天,就非常这么刻苦用功的人,这么戒行精严的人,有一天感叹道,“哎呀,”他说,“大丈夫当离法自净。”他说这些在我…寻经…
南师:这些都是知识、理论。
古道师:都是知识,应该离开这个,去找到真正的这个…
南师:中心。
古道师:啊,中心。解脱的这个,也就说明心见性的事情。怎么能…就是说在这些经教语言文句上,在那边这样耗费时间呢?
南师:转来转去。
古道师:“谁能屑屑事细行於布巾耶?”然后才去参访石头希迁和尚,这样子去的。
南师:是,参访怎么样?整个你等于讲一个故事,演一个电影。
古道师:然后当他见到石头的时候就问,他说啊,这个“三乘十二分教”,也就是这十二部经典呐,佛教的这些经论呢,我呢粗略地知道一点。
南师:很谦虚啊,其实他很…
古道师:但是这个曾经听说南方有直指人心,见性(成佛)的法门,这个我实在是不明白,能不能赐教?然后就请教这个石头和尚,“慈悲指示”。
南师:嗯,你就变成白话讲出来。
古道师:然后石头就说,“恁么也不得……”
南师:这样也不行。
古道师:这样也不行,那样也不行,这样那样都不行的时候,你该怎么办?然后“师罔措”,师不知道,哎呀,没办法回答。
南师:这样也不行,那样也不行,这样那样都不行的时候,怎么办?怎么样?他就……
古道师:答不上来了。
南师:答不上来了。好,再来。
古道师:然后石头和尚就说了,石头希迁禅师就说,“哎呀,看来你这个缘分呐,缘法啊,不在我这里。”
南师:悟道的因缘不在这里。
古道师:“你的因缘不在这里,你还是到这个江西去找这个马大师吧。马祖道一禅师去吧。”后来他就,这个直接就到,后来就告别了石头希迁禅师,就去马祖道一禅师那里去了。然后他去了以后呢,还是问前面那些话。
南师:见到马祖了。
古道师:见到马祖以后呢,还是把前面问过的那个话重问,也就是说……
南师:也给、给…问石头希迁师父的这个对话。
古道师:对话又重新说了一遍,等于。结果呢,马祖说得也很有意思。他说,我有的时候啊,让你注意这个瞬目扬眉间去体会,也就是日常生活中……
南师:眼睛一眨,眉毛一动。
古道师:开眼、合眼、闭眼,甚至这个细微的动作中去体会。有的时候呢,不要让你去在这种方面体会。那有的时候这样,就是在这个瞬目扬眉间体会也不行,有的不瞬目扬眉间体会也不行。那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?实际上跟前面这个石头希迁禅师说的话,实际上是一个意思。啊,就是这样也不行,那样也不行,这样那样都不行的时候怎么办?实际上说的一个道理。但是前面石头希迁禅师说的时候他可没有明白,但是马祖道一这样的时候,他却明白了,于“言下契悟。便礼拜。”
南师:当下就懂了。
古道师:当下明白了。然后,哎呀,非常感激,然后趴下来,这个顶礼。顶礼磕头,按现代话就是磕头。然后马祖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,就在这里随便磕头了。
南师:对啊!
古道师:然后这个药山就说,药山禅师就说,他说我在石头希迁禅师那里啊,是蚊子在叮铁牛呢,这样子。
南师:像蚊子叮铁牛,永远咬不进去。
古道师:咬不进去,没有明白嘛,等于。但是等于说今天是明白了。然后马祖道一说,如果你真这样的话,你自己好好去保养护持。这是,那天就到这个地方。
南师:悟道的因缘。
古道师:就这样。但是他真正明白了个什么呢?就是这里面我们就是说,在研究这个的时候啊…
南师:就参了,参话头。
古道师:我在石头那边就跟蚊子叮铁牛一样,但是你这里就好像,就是下面的话没有说。但是他到底明白了什么东西呢?
南师:对啊!
古道师:契入了,契入了个什么东西呢?这个也是比较,就是我们在读这个公案的时候呢…
南师:这要参,回转来,读禅宗语录,这一段看完了,不是文字了解,丢开了文字,就要回转来自己看了。譬如说我是古道,或者我是南怀瑾,或者我是李素美,就回转来看自己。这样也不对,那样也不对,不对的也不对,你说怎么办?空也不是,有也不是,他教理、佛经提都不要提了,你不要给他谈教理,他都通透的。换句话说,佛经都不是,你懂的都不对,不懂的也不行,怎么么一个如何用心啊?这个时候心境是个什么东西?就在这里参究了。就是参究这个。他,其实呢他两个,石头希迁跟马祖讲的差不多是一样的话。两个人没有电话沟通过哦。两位大师没有电话沟通过,等于。怎么讲得一样啊?他们怎么那么心心相印?可是他在石头那里听了不懂,石头那个时候在哪里啊?起码走好多天的路,走很久才跑来见马祖,一直怀疑这个问题。结果见到马祖,同样的,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豁然开朗,就明白了。这个明白了有个什么方法,有个什么境界?这就是禅宗,下面没有给你下注解,要你自己体会。假使你是他,他是你,在那个环境(下)。这是叫参话头。语录上所记录这段公案是叫你参究,自己体会,给你做榜样。应该这一段下面有些小注解,对不对?
古道师:是。
南师:这些注解我暂时叫你不要看,看了你们更迷惑。这是后来参究这些祖师,参通了的,给自己的门人、弟子,或者是道友,对话的精彩的记录。编撰这个,著《指月录》书的人,把这些语录看得很熟了,把精要的拿过来放在下面,帮助你的参究。参究不是去研究思想哦,回转来观心。你把所有的道理同他一样都丢掉,所有的功夫身心都丢下来,那个时候是个什么境界?什么情况?这是我用现代话给你们做个注解,帮助大家如何去体会。不用一个名字,如何去观心。一讲观心,你们又上当了,听我的口语就去观心了。当然,你这样参究已经在观心了,啊,究竟是什么意思。今天讲这样。
那么我们再看他第二段的记录。大字啊,小字暂时不管。不是不管哦,因为,为什么叫你们不看小字的注解?你会(被)牵走了,你思想给他拉开了。不管后来祖师参这一段公案的对话,暂时不理,只看大师原文的,第二段是什么?
古道师:“侍奉三年。”这样在马祖跟前…
南师:这样他觉到领悟了,就是在,跟到马祖旁边做侍奉,帮他倒茶、倒水啊,服务,做一切事。三年哦,不容易的哦。
古道师:然后下来,“一日”就有一天。“祖问。”就是马祖问。
南师:问他。
古道师:“子今日见处作么生。”
南师:你近来,你的观点怎么样?你的心得怎么样?“见处”,术语,佛学的术语,见地,明心见性,“见处”。拿我们现在话,跟了三年,平常都不大管。有一天马祖问他,你近来…当然,马祖看到他一切情形哦,昼夜都看到的,白天夜里。“哎,你近来的心得怎么样?”就是这个话。以后你给人家讲这个语录,提到这些就是这样翻成白话。
古道师:就是跟老师经常问我们,动不动经常问我们,“怎么样?最近怎么样?”
南师:对,你最近怎么样?可是你们答我的,我都……呵呵,牛头不对马嘴,不说了啊。他,你看他。
古道师:然后“师曰。”这个药山禅师回答说啊,药山惟俨禅师回答马祖说,“皮肤脱落尽。惟有一真实。”
南师:对啊,“皮肤脱落尽”啊,等于这个身体,抽筋扒皮,都没有了,只有一样东西,真的。“皮肤脱落尽。惟有一真实。”形容自己的境界,修持的情况。
古道师:“祖曰。”马祖说。“子之所得。可谓协于心体。布于四肢。既然如是。将三条(篾)”这个念什么?
某人:襪,襪子的襪。
古道师:哦,襪哦。
南师:嗯?三条篾!竹子削了一片片,编篮筐,一条一条,那个叫篾,不是襪。襪字加个衣补旁变成襪了。讲,“既然如是”,怎么样?
古道师:“将三条篾束取……”
南师:“将三条篾”?
大众:“束取肚皮。随处住山(去。)”
南师:他说,既然……啊?
马宏达:“将三条篾束取肚皮。随处住山去。”
古道师:“束取肚皮。”对。
南师:既然这样啊,好啊!你就拿三条篾…没有个腰带啊,穷的和尚,贫僧啦,很穷了。拿三条篾箍住肚皮,到山里找个茅棚,找个洞子去。去干什么?住山。住山干什么?好好去打坐去,修定去,做功夫去。呵,而且呢,没有说,你既然这样,我送你一条带子,没有吃的啊,饿啊,也没有说你带一斗米啊、带一点菜去住山洞啊。也不像我们叫古道,你到洞山去开茅棚啊,住到,还有这个护法啊,大家,吕松涛大家出钱给你盖啊。才没有啊。什么都…,贫僧嘛,出家人穷得很。你自己去吧,那三条篾条,把肚皮箍一箍,有吃没有吃都不管你,住山洞去,好好用功去。
古道师:哦,你看下面还有个云字,“随处住山云”,云彩的云。
马宏达:那是去字吧?去字,少了笔画。
古道师:哦,少了,哦,就个字……
马宏达:“住山去。”
古道师:哦,“住山去”,是个去字,缺一个竖。
天风师:他这一竖字印了一半。
古道师:哦,对。
南师:就是说你拿三条篾箍住肚皮去…
马宏达:他那个刻的,这个上面有一头,肯定刻板上掉了一块儿。
古道师:对对,去字,应该。
南师:去住山去,你去吧。找个地方自己去修行去,用功去。就放心了,你这样好好求证去。
古道师:然后药山禅师,“师曰。某甲又是何人。敢言住山。”
南师:他说师父啊,我算老几啊?我可以个人出去修行住山了吗?他本来跟在师父旁边。
古道师:对。然后,“祖曰”,马祖曰。“不然。未有常行而不住。”
南师:“未有常住而不行。”
古道师:“未有常住而不行。”
南师:他说,马祖一听,他说,师父啊,凭我现在这个见地,可以个人去修定用功去了吗?马祖一听,嘿嘿,“不然。”反对他的意见。“未有常住而不行”啊。你跟到我旁边做做事,做功德,做事,这是“常行而不住”啊。没有好好给你去专修一阵,不行的啊,要求证啊。“未有常住而不行”,“未有常行而不住”啊。你看他们的教育方法,锻炼。
古道师:“欲益”,利益的益。“欲益无所益。欲为无所为。宜作舟航。无久住此。”
南师:“宜作舟航。”你将来好好修成了,出来度人啊,救一切众生的苦难。就是苦海慈航啊,大慈大悲去度众生去啊。
古道师:对,“无久住此。”就是说没有必要在这里住时间久了,也是。
南师:你不要再跟在我身边了,自己去求证去,打发他去自修去。所以你们看密宗的那个师父,密勒日巴那个师父,种种的折磨他,可是禅宗这里呢,这种大智慧人不要折磨了,好好去求证去。这一段。
古道师:然后“师乃辞祖”,这个药山禅师就告别了这个马祖,“返石头。”就是回到南岳的石头希迁禅师那里。“一日”。
南师:有一天。
古道师:对。“在石上坐次。”有一天在石头上面打坐,当时坐下来,石头希迁禅师“石头问曰。”石头禅师问他,“汝在这里作么。”
南师:你在这里干什么啊?
古道师:“曰一物不为。”
南师:什么都不做,一个念头都没有。
古道师:“头曰。恁么即闲坐也。”
南师:如果是这样,你就是空坐啰,闲坐啰,没有事在无聊啊?就这样问,闲坐啰?
古道师:然后,“曰”
南师:这是讲功夫境界了啊。
古道师:然后这个药山禅师说,“若闲坐即为也。”
南师:他说如果我心里有个清闲境界在,就是有为法了,就不是空了,不是般若了。我心里还有个闲坐的境界,哈,那就是有为法了。答复师父。
古道师:“头曰。”石头禅师又问。“汝道不为。不为个甚么。”
南师:你说什么都没有,怎么样叫做什么都没有?
古道师:然后,“曰”就是对曰,也就是药山禅师回答。“千圣亦不识。”
南师:他说,这个境界,他说过去佛、现在佛,一切圣贤都不…没有看,看不到的。
古道师:没办法知道的。是。“头以偈赞曰。”然后石头希迁禅师用、作这个偈子来赞叹他。
南师:赞叹这个徒弟。
古道师:“从来共住不知名。任运相将只么行。”恁么的么。“自古上贤犹不识。造次凡流岂可明。”
南师:就这四句,你们文学程度够的人当然看得懂咯,帮助一下,你们文学不够。其实是白话诗,唐朝。他说从来、什么?
古道师:“从来共住不知名。”名字的名。
南师:有个东西,从你妈妈生下来一直跟你在一起的,你就看不见,“从来共住不知名。”第二句呢?
古道师:“任运相将”,互相的相。将来的将。
南师:“任运”,从你妈妈生下来就跟你在一起的。“相将”,是两个作伴的,跟你作伴,“相将”。
古道师:“(任运)相将只么行。”
南师:就是这个样子啊,“只么行”是什么?就是这个样子。你妈妈生下来以后,有个东西带来,跟你在一起的。你活到现在你自己也看不见,跟你两个永远在一起的。
古道师:“自古上贤犹不识。”
南师:从古到今,一切佛也好,神仙也好,他们也不知道,认识不到这个啊。
古道师:“造次凡流岂可明。”
南师:这些“造次”,就是古文啊,造次是《论语》里头有,用的古文啊。“造次”,就是这些马马虎虎的这些凡夫,普通人,哪里知道啊?你说是赞叹他得道了,还是什么话?哎,用功就在这里。
薛虎:老师,时间到了。
南师:啊,时间到了。你看薛虎就是“造次凡流”。
古道师:“岂可明”啊。
南师:啊,“岂可明”,时间到了,他已经讲明了。再来一段。
古道师:石头,然后另一段了,这一段结束了,下来另一段。
南师:这一段结束了,你不要马虎看过去,自己晓得体会。石头祖师很认可他。你看他,他当然最后法统是接这个石头的,可是马祖跟石头两个人培养出来的这个高明,最高明大禅师的徒弟,他本来学问很好的,禅宗,药山禅师啊。这个时候还在参学做徒弟呢。两个师父那么锻(炼),千锤百炼打出来的。
古道师:然后下来是“石头垂语曰。”这是另一段。“言语动用没交涉。师曰。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。”
南师:他跟石头两个对话。“言语动用”,像我们这样讲话,一切的动作,或者你打坐做功夫,一切一切,同那个东西没有关系。
古道师:然后,“师曰。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。”
南师:对呀,他等于说师父你讲的不对,假使不用打坐,不用做功夫,不看经,也不对。
古道师:然后“头曰。”我这里“针…”什么?
大众:扎。
古道师:“针扎不入。”
南师:我这里一个针都插不进来。
古道师:“师曰。我这里如石上栽花。”
南师:呵呵,他跟师父两个,我这里石头上面栽花。你看栽不栽得起来。
古道师:“头然之。”
南师:师父一听“好啊!”就是这个话,“好,对啦!”这是禅宗用功,你看他在哪一种境界、定?
古道师:然之吧,今天就然之吧。
南师:你们自己去体会。所有的功夫都用不上,用的都不是。但是你不用任何的功夫,不念佛、不拜经、不打坐,又不行。看你怎么办。这是禅宗的法门。所以《楞伽经》告诉你“无门为法门”。你自己当下的体会,“悬崖撒手,自肯承当。绝后再苏,欺君不得。”好啊,今天讲到这儿,参究一下。所谓参究哦,听完了自己回去做功夫体会一下,也许你们突然大悟,完全到了。要自信自肯。这就是禅宗,可以了吧?
薛虎:时间到。
南师:时间到。
吕松涛:应该,时间又到了。
南师:时间又到了。呵,好啊。要这样看语录,你的味道出来了。所以这些……不是白读的了。所以叫做语录,是完全白话对话的记录。你说他们在开玩笑吗?这些出家人吃饱了饭在开玩笑吗?呵,而且师父教徒弟是这样的严格。呵!你既然这样,拿三条篾箍了你的肚皮,到山中住山去。
古道师:“随处住山去。”
南师:什么都没有给他,还没有拿一万块钱修庙子呢。
古道师:连个煮石头的锅也没有。
南师:对啊。这样,好啊。
古道师:哎呀,古人是这么玩的。
南师:对啊。
古道师:惭愧惭愧。
南师:你看看禅宗,不是现在说盖个庙子,参个念佛是谁,打个坐,叫做禅宗?
某人:您看这个清楚吗?(打印大字版)
南师:清楚,太好了,太好了。给我钉好了。
某人:不过后面还没有,前面……
南师:是是,这个你是两次的打出来是啊?
天风师:对。
南师:两次念过的啊?
天风师:是是。
南师:那先放这。
古道师:他把错别字啥的给改正过了。
南师:都改正,你自己有留底子了吗?
天风师:我留了底子,请的这个…
南师:日期有了没有?
天风师:都有。请的谢教授校对了一遍。
南师:名字也有了啊?
天风师:对,有写名字。也请沈诗醒校对了一遍。
南师:好好,好啊。好啊,坐过来……
注:本书根据南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2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