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师:修持最重要。宏忍师快报啊,你那里有扩音器你也会报啊,用扩音器啊。
马宏达:古道师,那个云岩昙晟在三秦出版社的多少页,请报一下。
古道师:七百四十四页,七百四十四页最后一行。
南师:七百四十四页。时间到了没有?
薛虎:老师,时间到了。
南师:好,开始了是啊?
薛虎:开始了,开始了。
南师:开始了,请说吧。
古道师:昨天学习完了那个药山禅师的,那下来这个曹洞宗的法脉下来就是,下一个是云岩昙晟禅师的。在七百四十四页最后一行,然后大家一起念哈。
大众:“潭州云岩县晟禅师”。
南师:潭州报一下哪里,现在。
古道师:潭州啊,现在湖南的长沙。
南师:哦。
大众:“钟陵建昌王氏子。”
南师:建昌在哪里?
古道师:钟陵就是现在的,也就是南昌。建昌呢,就是现在的这个叫做南城县。江西的,也就都在南昌的附近。
南师:江西人。
古道师:江西的,“王氏子”,姓王。
大众:“少出家於石门。参百丈海禅师。二十年。因缘不契。後造药山。山问甚处来。曰百丈来。山曰。百丈有何言句示徒。师曰。寻常道。我有一句子。百味具足。山曰。咸则咸味。淡则淡味。不咸不淡是常味。作么生是百味具足底句。”
南师:你是念原文,语录,你变成现在话讲一下。
古道师:对。云岩昙晟禅师呢,就是年纪很小的时候啊,就出家于石门,石门的话现在在湖南,湖南的这个也叫石门县,现在还有这个地名。出家以后,后来去参访那个百丈禅师,在百丈禅师那边住了二十年,一住住了二十年。
南师:注意这句话,一住学了二十年,没有开悟。
古道师:但是,对,“因缘不契。”没有开悟,后来他就去参访那个药山禅师。
南师:昨天讲的药山。
古道师:昨天讲到那个药山禅师,对。然后药山禅师就问他,你从什么处来的?
南师:你哪里来的?
古道师:这个回答说,说从百丈禅师那里来的。然后药山禅师又问他,百丈平时,百丈用什么话来开示徒众呢?然后这个云岩禅师回答说,哎呀,平常说啊,我有一句话,但是百味具足的。这个药山禅师就问他,咸的话……
南师:有咸味。
古道师:淡的话那是淡味,不咸不淡的话是平常家常味。凭什么说是百味俱、那什么是百味具足的句子呢?
南师:就问,问这个云岩。
古道师:对。然后,云岩就对不上来。然后“师无对。”然后大家继续啊。
大众:“山曰。争奈目前生死何。师曰。目前无生死。山曰。在百丈多少时。师曰。二十年。山曰。二十年在百丈。俗气也不除。”
古道师:好,就到这边。
南师:很重要,这一段。
古道师:刚才一问的话,那什么是具足百味的话呢?
南师:答不出来。
古道师:云岩禅师答不出来。然后这个药山禅师又说,“争奈目前生死何。”那怎么抵得了这个,奈何得了这个……
南师:了生脱死,这个生死问题怎么解决啊?“目前”就是现在,你的生死问题怎么解决?他怎么答复?
古道师:他说“目前无生死。”
南师:他说目前没有生死问题。
古道师:“山曰。”药山禅师又说,在百丈那里待了多久呢?“多少时。”“师曰。二十年。”云岩禅师回答说,在那住了二十年。“山曰。”哎呀,你在那边待了二十年,在百丈禅师那里待了二十年,怎么连俗气也没有除,也就是怎么连明心见性的这个事啊,还没明白。
南师:你们参禅注意这里啊,问答的问题。他不是前面都问答了吗?
大众:是。
南师:他那个,他说百丈禅师平常讲,我有一句话,百味具足。这是一个话头,接引人的。他搞不清楚。所以药山一看,眼睛(一看),这个里头你要现场、退回那个现场。药山一看,知道他还是个没有开悟的人,所以咸有咸味,淡有淡味嘛。你说看,怎么一句话是百味具足?这个意思不是,这个药山不是批评百丈啊,是批评目前问的人,就是云岩。你到现在还弄不懂!然后他就没有话讲了。哎,你出家那么久,学佛也那么久,参禅那么久,了生死的事情怎么样?生命的来源,了生死的事。人生最大事莫过于生死问题啊。他说我目前还没有了解这个问题,等于说目前没有这个问题。换句话他还不能知道彻底生死的问题。那么下面的对话就来了,药山说,怎么说啊?
古道师:药山说,待了多长时间呢?
南师:药山说,他说你在百丈那住了多久了?二十年。呵!二十年,等于二十年一点影子都没有啊?他说二十年还离不开俗气,还是个普通人欵!学佛学了二十年,用功二十年,嘿,就是功夫见地一点都没有啊?你还脱离不了俗气,是个普通人啊。这个话就很严重了。
看《指月录》不要给文字骗住了,你必须要把他变成事件,现在现场你就是,现在看这一段,你把、大家自己把他,自己当成云岩禅师的参究。很重要。结果挨了百丈(药山)的批评。
古道师:药山批评。
南师:啊,药山批评。你出家二十年,又跟名师二十年,哎哟!你一点影子都没有,呵、还脱离不了俗气呢!这个批评的很厉害了啊!然后,再讲下去。不是读下去啊。
古道师:“他日侍立次。山又问”
南师:有一天,这是另一段了。
古道师:对,有一天。
南师:“侍立次”,他站在药山禅师的旁边。因为古书没有排段落,不是现在的排印。另一段了。“侍立次”,这段话,对话过了,他也茫然。有一天站在师父旁边。
古道师:然后药山禅师又问他,“山又问百丈更说甚么法。”百丈平时那除了前面问过的那些,平时还有什么开示呢?“师曰。有时道三句外省去。六句内会取。山曰。三千里外。且喜没交涉。”这个昨天晚上我跟那个天风师,在那边琢磨半天,这“三句”不知道哪三句,这“六句”也不知道,琢磨半天没办法给他对到哪里去。
南师:你就搞错了。百丈,这个药山(百丈)禅师三句、六句没有固定的话哦!你们又拿教下来研究了。教下来研究,三句是空假中嘛。
天风师:空假中?
南师:对啊,不是三句啊?即空即有,即假即中,你看六句,这很容易,现在他是不讲教理啊,直接讲功夫见地。他说三句以内什么?
古道师:“三句外省去”,省略的省。
南师:不讲了,这些道理都不讲了。
古道师:“六句内会取。”
南师:你向六根以内,我们不是六根门头?眼耳鼻舌身意,你反省自己,内在用一下功夫嘛。就解决了嘛。哈,你们又给教理困住了,是不是?
古道师:是。
南师:对不对?
古道师:是。
南师:不晓得我的对不对?请禅师说啊。
古道师:您这样一讲明白了。
南师:哦,你悟啦?
古道师:没有悟!耽误的误(众大笑)。
南师:耽误了。
古道师:“山曰。三千里外。且喜没交涉。”
南师:他说你这样,哎哟,“三千里外”,等于说你这毫无关系,你这就是几十年白学佛了。且喜没有交涉,也不是三千里讲哪里,如果叫你们研究,喔,云南到江西没有三千里啊,怎么办?这随便一句话。
换句话,等于纪晓岚,等于我们平常给你讲纪晓岚这个大文豪,徒弟,有两个学生都考取进士了。那么写的文章不好意思拿给纪晓岚看,叫这个同学拿去给老师看一看。纪晓岚看了文章,在上面批两句,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”批完了,这个同学拿回来。老师批了。两个人,什么意思啊?不晓得什么意思,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,这两句唐人古诗。再拿来问纪晓岚,老师啊,你说他的文章好,批两句,我们不懂你的意思。嘿哟!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,两个鸟在春天在树上叫来叫去,你晓得它说些什么?(众笑)“一行白鹭上青天”,越飞越远了!(众笑)换句话,把这篇文章批评得一个钱都不值。
“三千里外”也是“一行白鹭上青天”,等于说你越学佛越糊涂了。这就是禅宗的语录,对答。好。
古道师:是不是他这个是说这个百丈禅师开示的这句话嘛,他说“有时道三句外省去。六句内会取。山曰。三千里外。且喜没交涉。”他是不是笑这个百丈禅师呢?
南师:不对,他不是笑百丈,你不懂啊,笑当前这个。
古道师:当前这个云岩。
南师:哎,他说你越…,你,他说、百丈禅师说的,你一点影子都没有,越来越远了,他一概不懂。然后。不是笑百丈哦,两个大师很清楚的。
古道师:“山又问”,药山禅师又问那个云岩禅师。
南师:一方面批评了,批评完了,又问一句。
古道师:“更说甚么法。”
南师:还有呢?说些什么?就是这个道(理),你要把语录看得活泼泼的啊,是现场的。
魏承思:法师曰。
古道师:“师曰。有时上堂。大众立定。以拄杖一时趁(chèn)散。复召大众。众回首。丈曰是甚么。”
南师:哎,这是个电影咯,这是禅宗。百丈,不是批评了三句什么六句的啊。
古道师:对。
南师:那么他报告了以后,他一听,他一看,这个家伙屁都不懂。三千里外,毫无交涉。批评完了又问,那么百丈禅师平常有什么讲法呢?他说他有时候上堂、开课,禅宗的开课很严重,等于我们现在一样,上课了,大家都来。大家一站定,他拿到拐棍,去去去!统统回去了!就把他赶回去了。他报告他所看到的。
古道师:然后“复召大众。”
南师:等到大家要出去了以后,哎!哎!哎!你们怎么走啦!哈,“复召大众。”
古道师:“大众回首。丈曰是甚么。”
南师:大家一回头,他说,百丈说,这个是什么?换句话说,现在我在讲话,对不对?
古道师:是。
南师:你们听的这个是什么?什么在听啊?耳朵在听啊,哪里在听啊?这是什么?哼!诶,禅宗的做法。百丈禅师叫大家上堂、上课,重要的课,告诉你传法了。等大家站好,他又把他赶跑了,下去!回去!那很威严的,丛林。大家就走了。走到旁边准备走了,哎!你们怎么走啦!大家一回头。他正趁大家回头,他问大家,这个是什么。哈,这是禅宗,他的教育法。要这样看,语录就读会了,读懂了。嗯。好。
古道师:接下来,然后“山曰。何不早恁么道。今日因子。得见海兄。师于言下顿省。便礼拜。”
南师:哎、等一等,这里他开悟了。怎么说啊?
古道师:然后药山禅师说,哎呀!你怎么早不这么说呢?
南师:对啊。
古道师:早不把这个告诉我?是吧?
南师:嗯。
古道师:他说,哎呀,因为今天你说这个话啊,我算是认识了这个百丈怀海禅师是咋回事了。
南师:对啊,就赞叹这位师兄弟。
古道师:结果赞叹的这个云岩禅师可言下有省。
南师:对,有省,不是大开悟,懂了一点,进门了。
古道师:有所悟入。
南师:禅宗这里要注意,这不是大悟,啊。有省,有一点反省到了。
古道师:明白一点了
南师:你看看,他把大家赶走,大家也…,老实说他那个威风很大的。大家就走,等大家走到,要回头走了,他又说,你们怎么走啦!大家一回头,这是什么?当时有人悟没有人悟不知道,他讲了这段故事。
药山一听,哎哟!你怎么不早说呢?因为这一句,云岩反思有省,懂了一点佛法了。这是什么道理?这是话头,禅宗叫参话头。这是学密宗的这叫秘密了,秘密在哪里?他说你怎么不早说呢?诶,他反是懂了。懂了佛法一点,有省,有点省悟了。省是比初步开悟……说比破初关,差不多要破初关了,明白了。
你们念下去。你要看《指月录》,现在我是教你们看《指月录》的办法啊,是看电影啊,不是念文字。你们,像你刚才报告的,跟他两个,跟天风两个研究三句六句,又去搞文字去了,统统不相干。好吧。
古道师:下面是另一段了。“一日。”
南师:有一天。
大众:“山问。汝除在百丈。更到甚么处来。师曰。曾到广南来。曰见说广州城东门外有一片石。被州主移去。是否。师曰。非但州主。阖国人移亦不动。山又问。闻汝解弄师子。是否。师曰是。曰弄得几出。师曰。弄得六出。曰我亦弄得。师曰。和尚弄得几出。曰我弄得一出。师曰。一即六。六即一。”
古道师:到这边,又是一段。
南师:好,这一段,意思看懂吧?变成戏曲,现场的白话,那崔德众在这里就是电视剧了。你把他编电视剧,这一段怎么讲法?
古道师:有一天,这个药山禅师啊,又问这个云岩。那你在百丈那里学习以外还到过什么地方?
南师:对。
古道师:师说,“曾到广南来。”曾经到过这个广州。
南师:嗯。
古道师:然后那个药山禅师说,哎呀,听说广州城东门外面有一块石头,被那个州主啊,就是…
南师:被首长,被许书记拿走了(众笑)。
古道师:被移走了,是不是啊?然后这个云岩禅师回答说,不但这个,别说这个州主了,别说这首长啦,就是全国的人一块去移都移不动啊。“山又问。”
南师:药山听了他这样讲就另外问了。
古道师:对。
南师:他说,听说你啊,很会玩狮子啊?玩狮子,你晓得吧?听说你会,那我们中国人玩(舞)狮子,前面弄个球这样玩嘛。他说是,会玩。没有出家以前会玩。他说你每次玩几圈戏啊?在狮子前面玩那个狮子抢球嘛。他说玩六出戏啊,换句话,六次啊。药山禅师说我也会玩呐,年轻时候。他说师父你玩几圈?我玩一圈,没有你的本事,你玩六圈。他说六圈就是一圈,一圈就是六圈。这是干什么?这两段公案讲什么东西?
古道师:云岩禅师的话,说“师曰。一即六。六即一。”
南师:这两个话头。
古道师:对。“后到沩山。”
南师:慢一点,这两个话头没有解决。那块石头是讲什么?呵,这是禅宗公案。他两个不是讲笑话,借这些普通话测验功夫与见地,有一个东西如如不动的。你曾经出门,除了百丈以外你到过哪里?广州。这个时候他在哪里啊?他们讲话的时候,在江西啊?
古道师:在湖南药山。
南师:啊,药山。嘿,到广州,那个时候不是现在交通欸!当然有这个故事。他说听说广州城外有块石头,给首长拿走了,有没有?有块石头,谁也拿不动,不要说首长了。这是讲什么?真的讲那块石头啊?就是讲从那一天懂了以后,他随时在这个定中。这块石头不是石头了,要懂这个意思。他就表达了自己从那一天跟你对话,我懂了,随时在这个定中。那么药山就教育方法(来)了,就跟到讲一个别的了,讲什么?
古道师:对,听说你会舞狮子啊?
南师:对,听说你会舞狮子啊,弄来弄去。他说会啊!年轻时候会啊。药山禅师这个时候晓得他的功夫有一点到,有一点像样了。他说我也会玩,很年轻时候。你玩六下,我会玩一下。这是测验他的,这一句话。他说,啊,六就是一、一就是六,六根就是一念,一念就是六根,他随时在定中,就表达自己的进度。这样晓得了吧?
现在给你解释语录,这个解释了对你们大家有用没有?没有用,是我的,你们自己要懂进去。好吧?所以学密宗的人讲,真正的大密宗在禅宗里头,这些都是秘密的话,用土话表达佛法的修持。然后再来。
古道师:“后到沩山。”
南师:另一段,你要声明。因为古书是连到的,现在排印的话又是一段事。后到什么?
古道师:到了沩山。
南师:你要声明谁后来到了沩山了。
古道师:是云岩禅师。
南师:对了。
古道师:到了沩山。沩山是百丈禅师的弟子。
南师:对。
古道师:到沩山。
南师:沩山在哪里也表下。
古道师:在湖南,靠近江西这边。这个药山呢等等那边都是在长沙西边,西北边那边,隔一段距离。
南师:对,你都跑过的,应该讲清楚。
古道师:然后“承闻”,沩山就问他。
大众:“承闻长老在药山弄师子。是否。师曰是。曰长弄有置时。师曰。要弄即弄。要置即置。曰置时师子在甚么处。师曰。置也置也。”
宏忍师:置,放置的置。
古道师:“置也置也。”对。
南师:这就,他这一段他稍有成就啦,功夫见地到了,有一天去参学沩山。你就说嘛,这个故事说出来用白话,看你读懂了(多少)。
古道师:然后沩山就问他
南师:你看他师徒俩个对话,外面就传出去了。他说,听说你在药山跟师父俩玩狮子,狮子是什么意思啊?就是心里头的心念。
古道师:“师曰是。”
南师:有这个事啊。
古道师:“长弄有置时。”
南师:他说你常常玩弄你的狮子,玩多久啦?
古道师:“要弄即弄。要置即置。”
南师:对,他表达自己功夫。念头要起心动念,要念佛拜佛就念佛拜佛,放下就放下,念念皆空,就入定了。“要弄即弄。要置即置。”提得起放得下。
古道师:然后沩山禅师又问他,那把那狮子放下来的时候在什么地方,狮子在什么地方?
南师:他说已经(南师手作放下状)……置、置,就是,这句话已经放下啦,当下就放下。就是这样,你就读懂了语录了。
古道师:另一段,下来。“师煎茶次。道吾问煎与阿谁。师曰。有一人要。曰何不教伊自煎。师曰。幸有某甲在。”对,有一天这个…呃…
南师:哼。所以你看禅宗,唐代就说的那么有趣味的话,佛法变成那么简单。
古道师:有一天云岩禅师在那边自己煎茶、熬茶。
南师:煮茶。
古道师:煮茶完了以后,刚好那个道吾,也就是他们算师兄弟,问他。那你这个煮了茶给谁喝啊?
南师:你泡茶给谁喝啊?
古道师:对呀。“师曰。”有人要喝,有人要喝茶。那为什么不叫他自己泡茶呢?自己泡呢,自己去煮茶呢?“师曰。”这个云岩禅师回答说,哎呀,幸好有我在。言外什么意思?
南师:你看什么意思啊?
天风师:他煎不了茶啊?
南师:嗯?
天风师:那个不起用。
南师:这个你讲,很平常嘛,不要加注解了。平常我告诉你们,做人做事要有我,修行的时候放下是无我。嗯。
古道师:下来是另一段了,这是很短的一段,这个煎茶的对话。然后下来,大家继续啊。
大众:“师问石霜甚么处来。曰沩山来。师曰。在彼中得多少时。曰粗经冬夏。师曰。若恁么即成山长也。曰虽在彼中却不知。师曰。他家亦非知非识。石霜无对。”
古道师:有一天这个云岩禅师问石霜啊,石霜禅师,也是后来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宗师。
南师:嗯,大祖师,那个时候正在参学、做功夫呢。
古道师:到处参学的时候,刚好来参这个云岩禅师。云岩禅师就问他,“甚么处来。”你从哪里来的?他说从沩山来的。然后这个云岩禅师问他,那你在那里多长时间了?他说“粗经冬夏”,大概待了一年。
南师:对。
古道师:然后这个云岩禅师就说,哦,那你很了不起啊!那你已经是长老了吧?然后这个石霜回答说,哎呀,虽然在这个这个沩山呐,沩山禅师那里待着,但是,虽然待了一年,但还没明白那个事情。“却不知”,“在彼中却不知”。但是虽然在那边,但是还没明白。“虽在彼中却不知。”然后……
南师:谁在那里?
古道师:虽然的虽,虽然在那边,却不知道。“师曰。他家亦非知非识。”他说,这个云岩禅师就跟那个石霜说,哎呀,“他家亦非知非识。”这个怎么解释?
魏承思:他家,就另外一个他,也不知道、也不认识。然后石霜就说不出来了。
古道师:石霜就无对。那就答不上话来,对不上话了。这一句话是,哦,来、你说一下。
天风师:他这个就等于说,他虽然是在药山待了,他这个“他家”应该指的是药山,就是药山他也没有什么能知道、能认识的。般若无知么。
南师:可以那么说,然后呢,这段就过了?
古道师:这一段就结束了。然后下来就是“住后”。
南师:这些都是临时教育的对话记载啊。
古道师:来,大家一起。
南师:注意,这些都是参学中间的临时片段,精彩的对话,古人记录下来,并不成一篇文章的啊。临时的记载,都是当时的记录,所以叫语录。语录在唐朝开始,就是白话文的开始,中国白话文开始,只记要点,不成全篇的。然后讲“住后”是,云岩禅师已经成就了。
古道师:对,住山了。有住持道场了。
南师:住山了,开堂说法,等于自己办学校,等于现在人办个学校,做大学教授、校长去了,“住后”。
古道师:对。就是所谓这个云岩呢,也就是他住的那个地方的名字,所以古代禅师们都是在法名啊,或者法号前面都加一个他住的那个地方。
南师:对。
古道师:比如说潭州什么或者是雪庭什么,都是他住的地方。比如说天童的话,天童宏智正觉禅师,实际上是前面加一个他住的地名。
南师:譬如现在我们捧你到洞山去,再到江西,将来你们回来,我们就说洞山古道,古道嘛,洞山古道。
古道师:通常古道都是没什么人走啊,走个野驴野马的。哈哈。
南师:好,“住后”。
古道师:“住后。僧问”,有一个和尚问这个云岩禅师,后来他坐道场的时候,那也开始来参学的人多了吧。然后有一个和尚就问他,“二十年在百丈巾瓶。为甚心灯不续。”他说,就问这个云岩禅师。他说,听说你二十年在百丈禅师……
南师:你当时二十年。
古道师:当时,在百丈禅师那边……
南师:跟到百丈禅师学了二十年。
古道师:二十年,但是为什么没有明心见性呢?“师曰。头上宝华冠。曰意旨如何。师曰。大唐天子及冥王。”这是一段。他说,这个和尚不是问他吗,问他你这二十年怎么……
南师:你当年二十年在那里都没有开悟。
古道师:在百丈那里怎么还没有开悟呢?然后说是“头上宝华冠。”是不是意思就是,哎呀,你这个头上安头的话。是不是?(南师:对)本来一切具足的,还续个什么东西呢?“曰意旨如何。师曰。大唐天子及冥王。”
南师:那个和尚问他,他说“头上宝华冠。”每个人的头上,每个都是可以做圣人嘛,本来有的嘛,不是头上安头?哈,他一下没有看到,戴在头上就看不见了嘛。
古道师:对,那这个和尚不明白嘛,不明白又问,那到底什么意思呢?
南师:他说当年大唐天子唐明皇。
大众:“及冥王。”“大唐天子及冥王。”阎罗王,戴的都是同一个。
古道师:对,这是一段。后面的就比较重要了,上堂法语啊。
南师:啊,他的上堂法语,看看,他出来讲法了。
大众:“上堂示众日。有个人家儿子。问着无有道不得底。洞山出问曰。他屋里有多少典籍。师曰。一字也无。曰争得恁么多知。师曰。曰夜不曾眠。山曰。问一段事还得否。师曰。道得却不道。”
古道师:有一天上堂,就是给大众开示说啊。
南师:上课的时候。
古道师:上课的时候说,有一个人家的孩子啊,你问他什么,他什么都知道,没有回答不上来的。然后洞山禅师,哎,这个时候,洞山就是后来的这个云岩禅师的弟子,得法弟子。洞山禅师,良价禅师出来就问道,他说,就问,那他屋里藏了到底多少书啊?“师曰。一字也无。”他说那一个字也没有,一本书都没有。对。“曰争得恁么多知。”那他怎么能知道那么多东西啊?那么多知识啊?“师曰。日夜不曾眠。”他说他那个黑天白夜不睡觉的。实际上就是指我们人的那种本心自性,灵明不昧,实际上从来也没有休息过。他说二六时中恒时如此的,无论是这个天堂地狱也好,实际上他永远是那么样子的,只是认得不认得的问题。实际上前面说的这个儿子啊,就是比喻一个我们人人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,实际上是那个东西。然后这个洞山禅师就又问这个云岩。说有一段事啊,还…
南师:有一件事。
李慈雄:问一段事。
古道师:“问一段事还得否。”我跟你问一件事可以吗?“师曰。道得却不道。”他说可以啊,但是不给你说。知道,也就是不告诉你的意思,是吧?是,也可以告诉你,但是不能告诉你。因为毕竟每个人的这个悟境等等,他是自己悟的,把悟到的东西告诉给别人,等于还不是……
南师:上一段这个公案,《指月录》上还有一段,刚才他讲有一个人是吧?读了很多书,无所不知。
古道师:对,“有个人家儿子。问着无有道不得底。”
南师:洞山说他多少书的问题。
古道师:对,问他家里有多少书。
南师:这一段后面,另一个禅师有个公案。有一个唐代的才子叫什么名字,你翻《指月录》没有记载名字。有一天问师父,他说,“禅宗讲明心见性,心就是佛,这个心啊,具备一切,戒定慧啊,神通具足,智慧圆满。这个心啊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”
你问这个师父怎么答复啊?“哦,你问的好啊!听说你学问很渊博,对不对啊?”
他说:“是啊,不少啦,师父啊,四书读的很多。”
“你读了多少书了?读破万卷书啦?你都知道?”
“都知道。”
你的心,他就指他这里,“你的心不过拳头那么大,肉做的,一万卷书怎么放得下来啊?”哼,这个读书人开悟了。同他刚才讲一样,他不是两个对话吗?然后呢?
古道师:这一段就结束了,到这边。这是跟洞山的,洞山禅师的对话。
南师:师徒的对话。
古道师:对,师徒对话。下面是他们师兄弟间的对话,道吾跟云岩禅师实际上都是师兄弟,但可能后来在药山离开以后啊,他师弟也跟着到云岩去了,跟他一起去住去了。这面下来就是道吾问,道吾问那个云岩禅师。“道吾问。大悲千手眼。”
大众:还没到这呢。
李慈雄:“问僧。甚处来。”
古道师:哦哦,漏了一段,对对。“问僧”,对,这是另一段,对对,我给跳过去了。
大众:“问僧。甚处来。曰添香来。师曰。还见佛否。曰见。师曰。甚么处见。曰下界见。师曰。古佛古佛。”
古道师:有一天问这个,问一个师父,这可能师父是香灯师啦,大殿里面管这个香灯的师父。就问他从哪里来啊。他说刚添完香啊,刚上完香过来。他说那你见到佛了没有,还见到佛了没有?他说见啦。然后这个云岩禅师又问,在哪里见到的?他说下界见的。哟哟、遍一切处佛,无处不在啊。“师曰。古佛古佛。”就是赞叹他了不起了不起,是不是这么个意思?
南师:是这个意思。嗯。
古道师:然后大家继续啊,继续。
大众:“道吾问。大悲千手眼。哪个是正眼。师曰。如人夜间背手摸枕子。吾曰。我会也。师曰作么生会。吾曰。遍身是手眼。师曰。道也太煞道。只道得八成。吾曰。师兄作么生。师曰。通身是手眼。”
南师:你们喜欢念大悲咒的,这里密宗的答案来了,他们师兄弟对话、参究。说密宗的答案,注意哦。
古道师:道吾问他师兄。
南师:问师兄就是云岩。
古道师:大慈大悲千手千眼那个观音菩萨,咱们大殿里都有的可能都看过啊。
南师:一只手一个眼睛。
古道师:每只手上都有个眼睛,并且眉毛中间还有个眼睛。他说不知道哪个是正眼。然后师兄回答说的,哎呀,就像人夜间背着手啊。
南师:夜里天黑没有灯光。
古道师:背着手摸枕头一样。然后道吾说的,哎,我明白啦。然后师兄就问他,你凭什么说你明白了?明白了个什么?然后那个道吾说,“遍身是手眼。”这个通身,浑身都是手眼。啊,都是、都是,诶,他说,那,这个“道也太煞道。”
南师:你说也说得好。
古道师:虽然说得好,但是只明白了八成。
南师:还只懂八成。
古道师:还明白了个大概,等于。他说那……
南师:那我问你!
古道师:那师兄你怎么解释呢?
南师:怎么是千手千眼?
古道师:“通身是手眼。”差了一个字。那面是“遍身是手眼。”他说到八成,“通身是手眼。”那就是十二成。
南师:全身都是手眼。
古道师:全身都是手眼,遍身都是手眼,就是通身都是手眼。
南师:大神通。
古道师:这些对话有时候是不好理解,有时跳开这些语句。
南师:只差一个字就差得很远。
古道师:是。通身,遍身。这是一段跟道吾的对话。然后下面还有跟道吾的对话,来大家一起念啊。
大众:“扫地次。道吾曰。太区区生。师曰。须知有不区区者。吾曰。恁么则有第二月也。师竖起扫帚曰。是第几月。吾便行。”
古道师:有一天,可能师兄弟们在那边扫院子。扫完了地,这个道吾说,哎呀,原来这个所谓明心见性也好,修道的事情也好,原来就是也没这么复杂,也就这么个样子,哈,“区区生”。然后师兄说的,你要知道里面有一个不一般的东西,不一样的东西。然后这个道吾就说,要像师兄这么讲的话,诶,那又有一个第二个月了?还有另外又有个东西咯?本来全体即是嘛,那怎么又还有个另外一个东西呢?然后云岩禅师就把那个扫帚啊立起来,这是第几个月?这是第几个月?然后道吾“便行”,就走掉了。一看,掉头不理他就走掉了,他不上那个当,等于没看到一样。我就认这个全体都是,你管你第二月不第二月,我不管了我走了。对自己所悟的境界还是蛮自肯的。哈哈哈,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。
南师:对,对。
古道师:然后继续下来。
大众:“问僧甚处来。曰石上语话来。师曰。石还点头也无。僧无对。师自代曰。未语话时却点头。”
古道师:嘿嘿,这个还,比较、比较麻烦啊。
南师:这个,这一段你可以跳过去,不需要参究的。
古道师:这个是……
大众:“师作草鞋次。洞山近前曰。乞师眼睛得么。师曰。汝底与阿谁去也。曰良价无。师曰。设有汝向甚么处着。山无语。师曰。乞眼睛底是眼否。山曰。非眼。师便喝出。”
南师:你看禅宗到了他这一代,巧妙得,越来越巧妙了。
古道师:有一天云岩禅师在那边可能编草鞋啊,刚编完草鞋,或者正编草鞋的时候啊,洞山禅师过来了。然后跟这个师父说,哎呀,能不能把师父的眼睛给我。
南师:借给我。
古道师:哦,眼睛借给我。然后师父就说,你要它准备拿给谁呀?
天风师:不是,是你的眼睛哪儿去了。
古道师:哦,“汝底与阿谁去”。那你的眼睛被谁拿去了吗?给谁了?良价说,“曰良价无。”哦,我没有眼睛。冇啊。然后,“曰设有汝向甚么处着。”就是假设你如果有眼睛,那你往哪里看呢?如果说你有眼睛的话,就是我再给你眼睛,你放到哪里?是不是这个意思?“山无语。”
南师:不讲话了。
古道师:不讲话了。“师曰。乞眼睛底是眼否。”他说来要我这个眼睛的是你眼睛要吗,还是什么东西在要?然后,这个这个洞山和尚说的,哎呀,他说,不是眼睛,老师把他给赶出去了,喝出去了。是吧?(众笑)
薛虎:老师,一个钟头了。
古道师:完了,刚被赶出去,一个钟头了,一个钟头就被赶出来了。(众笑)
南师:后面还有多少?
天风师:就剩一小点儿了。
古道师:后面一点点不到一页。把这一段过完吧,今天。
南师:对呀!
古道师:云岩禅师的这个比较短。
大众:“僧问一念瞥起。便落魔界时如何。师曰。汝因甚么却从佛界来。僧无对。师曰。会么。曰不会。师曰。莫道体不得。设使体得。也只是左之右之。”
古道师:这是一段。有一个和尚问这个云岩禅师。
南师:这都是挂单来的和尚啊,外面来的。
古道师:如果说一个妄想啊,一念妄想起来啊,就会落到魔界去了,地狱啊等等,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?也就是说一念妄想起来了该怎么办?然后这个云岩禅师说,那你为什么,本来好好的,不起烦恼好好的,你为什么起那一念妄想做什么?等于这句原话是这样,“汝因甚么却从佛界来。”你为什么从佛界来,本来一念清净,大家都是佛,本来清净挺好的,那你为什么从那佛界下到这个魔界来干什么?起那一念妄想做什么?等于。“僧无对。”那和尚对不上来。
南师:答不出来。
古道师:答不出来。然后这个云岩禅师又问。他说,明白了吗?他说,没明白,不会。“师曰。莫道体不得。”别说你这个明白、言下能明白了,就是明白了也是飘飘忽忽的,也不稳定的,“左之右之。”
南师:东想西想都不是。
古道师:是。“莫道体不得。设使体得。也只是左之右之。”有点相像,但还不是。然后下来这一段。
注:本书根据南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2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