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怀瑾讲指月录》第21集


卷十六 洞山良价禅师(4-8)1

南师:准备好啦!我们这一次讨论禅宗曹洞宗的这个修学,啊,修行的,学佛,修学,证悟,如何明心见性,求证开悟的。现在我们姑且那么讲,走一条路线。这是一个多少年,几十年都没有讲过。因为现在一般讲禅宗,都乱七八糟,百分百的都是口头禅,(这)还好听一点。乱吹的,把它当一般学术来看,一般学术也搞不清楚了。

讲这个系统来,那么昨天我们研究到洞山,曹洞之所以成大名,主要是洞山禅师开始。所以研究人类历史、经济、社会、教育、政治,等等,包括宗教,都在乎一个人,都是英雄创造了时势,也可以说时势创造了英雄,由洞山良价禅师这么一个人,这时成立了曹洞宗。所以研究他的证悟修行,尤其是禅宗,很特别,在中国文化。对了,昨天讲到,我说你们看我《禅海蠡测》上提到过的,都文字记载的。

禅宗,同文学最高的境界,文艺,艺术的艺啊,同兵法军事,还有一个…不是,呵,不是小偷,昨天答复他开玩笑叫小偷,我笑你们都是小偷的意思,偷不了的。真正的禅宗是艺术家,真正艺术家。艺术家不是画画、作诗、雕刻,都不是。真正艺术家你要懂庄子讲的一个故事,疱丁解牛,一个故事。那是艺术了。

还有个艺术家是荆人,楚国人,郢都,现在讲楚国首都,等于武汉那一带。你看武汉武昌,玩中国的杂技、杂耍,玩这个,玩把戏,还是以武汉的人最高明,从古到今,荆人。可以用一把钝的斧头,把你脸上鼻子上一点白粉的渣滓给你削了,鼻子一点皮都没有动,呵,一把很钝的斧头。庖丁解牛也是,二十年杀牛,目无全牛,已经不知道在杀牛了,拿起(刀)那么一划,一条牛,等于现在是整个的屠宰场,牛皮牛骨通通分了。

医道也好,文学也好,什么也好,到了艺术境界,得意忘形。也同诗啊、词啊、画画一样,一个好的句子啊,在可解不可解、有意无意之间就完成了,这就叫艺术。有意识去想的,用第六意识分别心来造成的,都不是。那么到了曹洞祖师以后,就是在唐代文化是晚唐时候,文风转变了。同韩愈、柳宗元阶段以后,这一代唐代晚期的文化,譬如你们研究诗文,大家都讲讲,都不懂。唐代的诗当然以杜甫、李白、宋之问等开始,到了晚期以后呢,就是,叫做“元白体”出来,元稹同白居易。尤其你们读过呢,你们大概只读过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那个文学最高明走到白话文学去了。

你看昨天,看这个曹洞祖师讲的这个五个偈颂啊,功啊、奉啊、功功啊,等等。他的诗词呢是偈语,又同这个诗词文学不同。把整个的佛法、高深的修养变成了唐代的拟偈化的文学,推开了那些宗教名词,几乎都丢掉了,而表达如何啊由禅定配合中国文化,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之路,非常特别。所以叫你们这一方面要注意啊。在这个艺术的成就,以文学艺术表达了修持的法门。

所谓真正的开始,他,昨天我讲了,你们特别也要注意。他推开了四禅八定,啊,所谓三十七道品、苦集灭道这些提都不提,推开了四禅八定菩萨所谓的这个用功修行的证果。给他那个逻辑一摆啊,所以教理上讲,一个人,凡夫到修证变圣人的境界要三大阿僧祇劫,无量劫的时间修行才能悟道。换句话,到了中国禅宗,把这个话已经推开了,也否定了,顿悟就可以成佛,时间、空间皆是无定的。有所根据没有?根据《楞伽经》,也是佛自己说的,渐修跟顿悟。

所以他讲打坐修定,这些法门都不用,八万四千法门,有为法都不用,上来就是无为法。采用的什么?《大学》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”这些是,诚意正心已经是定了。所以大家譬如跑到禅堂打坐,两腿一盘,姿势一摆好,就是第一首,啊,什么?第一句?

宏忍师:“圣主由来法帝尧”。

南师:哦,对。希望大家背出来,宏忍师父提出来。你这一摆,腿子一盘,第一念,不起分别第一念,已经是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。”诶,就是正心一念,就是定了。不要管它那些什么方法,还有什么呼吸法啦、白骨观啦、不净观啦、念佛啊、参话头,处处有话头,“圣主由来法帝尧”。第二句是什么?

大众:“御人以礼曲龙腰”。

南师:哎,这也是,就是这样,诚意正心,谦虚,一切放下,就到了。“有时”什么?

大众:“(有时)闹市头边过。到处文明贺圣朝。”

南师:当你腿一盘一收,已经是定了,不需要再加上,一增一减都不是了。如果你用个方法,已经加了;我要空掉,已经减了。增减都不是,已经到达,有信心如此一路下去就行,比方了,但是这个含义我现在给你们讲出来,参不参话头呢?禅宗讲,参。

譬如洞山祖师从六岁起就参话头了,不是他跟大家来一起念《心经》,念到“无眼耳鼻舌身意”,摸摸自己的脸,我有啊!怎么无眼耳鼻舌?就问师父,怎么佛说没有眼耳鼻舌?他已经参话头了。所以你要纠正现在禅宗,拿一句死的话头啊,所有今天的禅宗,就从宋明以后、明清以后,一句话,“念佛是谁”,死死拿到这个,困死禅堂。这个禅堂现在不是选佛场,如果要我来给他题字写是,“陷人坑”。活埋人的火坑,所有聪明才智就困死了。

这些住持的,你问他念佛是谁,他参通了吗?呵,这叫做古代禅师讲,一句话,“一句合头语,千古系驴橛。”学佛修禅讲一句呆板的死话,等于说公路上,以前没有马路,乡下大路,为了交通,你们也不晓得看到过没,现在没有看到,我们小的时候都看到,走个十几(里)路二十(里)路有块石头,打一个洞,就在路边上放在那。干什么?给你系驴,骑驴啊、骑马来,栓在那里。嘿,呃“一句合头语”,讲了一句死话,大家在那里是追求佛法,千古栓那些笨驴用的。

洞山开始就有话头,同时第二个话头他参的是什么?

大众:无情说法。

南师:啊,无情说法。几十年,他是慢慢一步步渐修开悟,所以他的教育法起来就不同了。因此,他综合佛经的教理、中国文化儒家的道理,儒家五经嘛,以《易经》为主,偏正回互,这个还没有给你们讲。他们都通了的,世间学问通,文学也高,然后丢下来诚心修行,追求这个。也就是个大科学家。所以你看真正世界上科学家,你看欧洲,第一个哥白尼发明……,啊,什么?

天风师:日心说。

南师:对了,地球不是方的,嘿,太阳不是这样的,那受尽了打击啊!

天风师:烧死了。

南师:啊?

天风师:最后给烧死了。

南师:对啊,比耶稣还惨呢。可是现在千古来讲自然科学发展非提这个不可。譬如牛顿发明苹果了,现在我也笑,自己中国现在有个迷信,不是迷信宗教啊,迷信科学。口口讲科学的人,他一点都不科学。科学家发现的,同禅宗顿悟发现是一样,后来把它变成公式了。所以曹洞宗的洞山的这些创作,给后人变成公式了。而且,自然科学的公式你学了,懂一点科学常识,还不会太偏差。佛道把这些背来变成公式了,困死了你。但是你不懂这个呢,你也进不了门。啊,这个道理先要搞清楚。

那么今天再补充昨天的话,洞山的主要是五位君臣了,教育方法。五位君臣教育方法是什么?修证的功夫,禅定与见地。哪个为主?同时并行来的。所以证悟,求证到那个境界不是空洞的。临济的教育法跟他刚好不同。都是同时,南方的曹洞的流行,北方的临济的流行,四料简,用宾主。宾主、君臣都是一样,不过三位、四位,没有关系。所以悟了的人全体都通了,不悟的人一点都没有办法。要注意这个修悟同时。

譬如大家也打坐做功夫,你做些什么事啊?在那里干什么啊?你说我在修安那般那,我在修气脉,气脉修了半天…气、脉不是固定的哦,不是盖房子一样拿几个砖头,不是我们这个登琨艳大师画个图,大家照那个样一分一寸修成这个房子。这个就是房子,那是死东西。房子是“他”,“切忌从他觅”,房子里头住的是人。这个房子里头住的什么人啊?是个死人啊、是个活人?是个男的、还是女的?了不起的英雄、还是了不起的混蛋?房子的主人是谁啊?讲这个比方,要了解他。

所以今天我们补充的呢,也要朗诵的啊,大家活泼一点,不要听哪个人一起,自己死死板板的,已经不是学禅宗的材料。你看禅宗祖师,每一个很活泼,内外兼修的,文字也好,文学也好,各个很活泼,乃至很调皮的。今天准备再念,我们看啊,他的重点,五位君臣的颂,在《指月录》,你报一下。

古道师:九百三十五页最后一行下面几个字,然后正文呢,再翻过来九百三十六页,“师作五位君臣颂曰。”

南师:啊,把这个大家朗诵,念一下看,宏忍师带着朗诵,念吧,念完了我们再讨论。

大众:

正中偏。三更初夜月明前。莫怪相逢不相识。隐隐犹怀旧日嫌。

偏中正。失晓老婆逢古镜。分明觌面别无真。休更迷头犹认影。

正中来。无中有路隔尘埃。但能不触当今讳。也胜前朝断舌才。

兼中至。两刃交锋不须避。好手犹如火里莲。宛然自有冲天志。

兼中到。不落有无谁敢和。人人尽欲出常流。折合还归炭里坐。

南师:对,他在讲什么?啊,你们可以自己讨论一下,随便讲,讲错了没有关系,啊,研究,不要看到这些就害怕。他不是讲……

天风师:老师,我的一个粗浅的理解啊。

南师:哦,好啊。

天风师:回去有看过。就是说呢,这个五位君臣呢,他就是一方面他在说明一个次第。比方说这个“正中偏”和“偏中正”,就是初期,就像昨天我们读过这五个偈子,五个偈子,那么他属于一个见道位,在这个初期,刚开始摸着门的状态。然后这个“正中来”和这个“兼中至”,这个“兼中至”也有的别的版本写成偏中至。

南师:“兼中至”对的,别的版本印错了。

天风师:这个“正中来”和“兼中至”,相当于修道位。在这个次第当中呢,用功,这个回互,回互这个君臣,这个本体啊,和这个外相之间,这个体和用之间这样的不失不离,也可以说是这个默和照之间的回互。最后这个“兼中到”就是等于说是证果位、证道位。就是从这个三个次第,分成五个方法。

南师:那么解释一下啰,怎么修证。讲白一点,不光玩文字,把文字内涵透出来,给大家用功,好能够体会的。

天风师:就是等于呢,这个第一个“正中偏”呢,就是“三更初夜”,这个念更(jing)还是念更(geng),应该是念更(jing)吧?三更(jing)天嘛。

南师:嗯,三更(jing)。

天风师:“三更初夜月明前。莫怪相逢不相识。隐隐犹怀旧日嫌。”就等于说这个,这时候没有月亮,这月亮升起之前嘛,“月明前”嘛,这个还是比较漆黑的。比喻说见地上还没有了知这个佛性,没有了知这个本体究竟是怎么回事。但是呢,还是这个比较执着,就像昨天所讲到的那个“向”,看到了外面的相,外面的色相,更多的是被这个外相,对有色的东西,包括这个物理的光所困惑。

南师:再拿到自己,你现在自己身心来体会。

天风师:那么如果在这个状态里,实质上他心性是无明状态,并不等于说是找到了这个真实的体性。他说,下一句就是“莫怪相逢不相识。”等于说,他还没有这样一个准确的认知的时候,就比较模糊。虽然这个每天每时每刻,不管在光明里在黑暗里,有相无相当中,都和这个自性是在一起的,但是不能认知,不敢去面对,或者是不敢认可,不敢承担,这样的一个。

南师:你讲得很不错了,究竟还是在外层的外层讲,跟你们现在自己打坐用功,讲白一点。

天风师:啊,这是“正中偏”,再一个一个往上,从这个见道位到修道位到证果位。那再进一步来说呢,就是说,就像老师提到的,说这个拿打坐作比喻呢,你坐在这里,如果是还把这个身上的气脉啊,痛痒啊,酸麻胀啊,这个冷热当做一个,呃,被它所牵引。那就等于说是偏了,就又着在这个色相上。但实际上呢,这个身体也是在这个回互当中,在正和偏当中,它也是一种用。这个正也离不开这个偏,偏也离不开这个正。那么如果是真正的见地和功夫都到了的话,是在一个灵明不昧的状态里,实质上已经是坐忘了,或者是已经忽视掉了,抛却掉了这个酸痛胀麻痒这些东西。实质上,他也就自己在没有这个障碍、没有这个知见的困惑的时候,他也就自然通过了。所以说,到最后呢达到这个“兼中到”这个时候呢,已经是能够在入寂了。这寂就是进入本体,在这个灵明觉性当中,很清楚地去观照到外界的包括身体的一些变化,实质上也可以了知的。像老师一直提醒我们所谓的定,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知道,而是了了分明的,又灵明不昧的。诶,这样时候才能达到寂照如一、体用不二。一个粗浅的理解啊。

南师:你讲的很不粗浅了,都是说的教理啊。理上很好听了,还有呢?大家呢?别人,再来啊。

李慈雄:我来吧。

南师:哈,你来。

李慈雄:就把这个推开啊,我们号称学佛吧,在到处参学,然后也,不管是打坐啊、念经啊,参《指月录》,没有真正有体悟之前啊,就像这里面的“正中偏,三更初夜月明前。莫怪相逢不相识。”因为自性本来常在嘛,但不相识,也没有证得什么,这是第一阶段了。在我想我们也都经历过,至少。第二阶段呢,自己认为见到空性了,或者是抓到自性了,这也进到了“偏中正,失晓老婆逢古镜。”老婆平常我们是抓得很紧的,哎这时候平常最爱的那个东西发觉不是东西,“逢古镜”,而好像感觉自己抓到本来面目了。“分明觌面别无真。休更迷头犹认影。”但是那个东西不是真的那个东西,是自己以为是那个东西,这是第二阶段。

接下来呢,进到第三阶段“正中来”。这时候呢自己认为的自性清净啊,或空性啊,或是知性啊,发觉也不是东西,把它放下了。“正中来。无中有路隔尘埃。”都讲不(出来),没有办法用言语来去描绘了,这时候“但能不触当今讳。也胜前朝断舌才。”言语道断了,但是呢还不到,还不能够真的能够入世。这时候呢又进到呢“兼中至。两刃交锋不须避。”好的念头也好,坏的念头也好,不怕了。就像大火聚一样,都烧掉了,而且呢越坏的,不管好的坏的,越炽盛。就像我们讲佛的名号里面,有自在,有吉祥,还有一个炽盛。这时候才有办法真正做到“好手犹如火里莲。宛然自有冲天志。”入世也不怕了,出世入世都不在话下了。最终呢,做到“兼中到”,这时候,也没有所谓成佛不成佛,也没有所谓入世不入世,时时刻刻处处在在,“不落有无谁敢和。人人尽欲出常流。折合还归炭里坐。”哈哈大笑,入世也好,出世也好。报告完毕。

南师:嗯,第二位。哟,还有,都有,都来,各说各的嘛,没有关系,又没有处罚,也没有奖励,各说各的呀。嗯,嗯,再来!嗯?不能不讲话啊,光听没有用啊,最好大家讨论研究。

古道师:到这儿来了。

李慈雄:(不要)客气了,痛快些。

古道师:有些人,前边啊,比如这个天风师和咱们这个大师兄啊,慈雄兄也讲了,我觉得意思基本都谈到这个内容了。实际上“正中偏”呢,也实际上就是刚开始修行,似乎认为那么一点隐隐乎乎的,哎,但是呢,又不是很敢确认的那种状态。似乎觉得自己明白一点了,但是是不是呢?不知道,犹犹恍恍的、隐隐的。但是感觉,诶,你说不是吧,他又忘怀不了,感觉就是那么刚刚认识一点那个影子的那种状态,觉得是这样。所以他说“三更初夜月明前。”就好像月亮,天边月亮快出来了,隐隐约约有点光,但是还没有见到月亮,还不是全体那种光明。但是呢,“莫怪相逢不相识。”但是看到了,哎呀,难道是这个吗?自己还不敢认,是不是这个?“隐隐犹怀旧日嫌。”但是呢,又忘不掉他,就隐隐约约觉得就是这个是,诶。对于这种,是,只明白了一点,有点消息,但是又觉得还不敢完全认可的那种状态。

然后这个“偏中正,失晓老婆逢古镜。分明觌面别无真。”是,但是呢,就是说,明白了这个,就好像是逢到古镜,面对一面镜子,全体自己的面貌现前了。是,但是呢,是否分明就是,但是还是不敢肯定,就感觉还是迷头认影,这个还是第二影,不是这个。在这个后面是什么东西,能知的。比如说我们,比如说坐在那里也好,比如说感觉隐隐约约的,诶,感觉比如有时候身体舒适一点,进入一种状态,身体也感觉,特别是初上坐啊,刚打坐那一瞬间也好,感觉也挺好的,哎,也没有什么念头。但也知道自己里面还有个知道的,哎,可能这个就是吗?实际上是进到那个状态很好了,但是里面还有一个东西在会问,哎,是不是,难道这就是禅吗?这就是空吗?等等等等,还是这种状态,还是在等于迷头认影一样,没有分清楚,境与自我还没有分清楚,这种状态。

然后是,下来是,“正中来。无中有路隔尘埃。但能不触当今讳。也胜前朝断舌才。”哎,这个呢就有点深入了,功夫更深入一层。在这里面,好像你说什么都没有吗?诶,但是这种状态分明非常清净啊,“隔尘埃”没有什么,一切妄想杂念感觉陨落了,也没有烦恼啊,等等啊,身体等等障碍也没有了,感觉挺好的。诶,但这个状态下,“但能不触当今讳”,应该是说,这个东西就是。但是呢,你又道不得。你说这个东西是什么状态,你这给人讲明白,讲清楚,没有办法,用语言没有办法表达,感觉很美妙、很好,但是你怎么给人诉说,没办法,道不得。但是自己很清楚了,很明白,这种状态是很好,感觉这个就是,这样的。

“兼中至。两刃交锋不须避。好手犹如火里莲。宛然自有冲天志。”诶,这就感觉,自己完全肯承当的一种状态,然后只认得这个,甚至说,然后这一念清净里面时时能够把握,无论是这个烦恼也好,什么清净也好,已经无所谓了。就刚才那个慈雄兄说的,这个无论入世也好,这个出世(也好),无论承当什么事情也好,已经就是不在话下了,没有什么可回避的,烦恼啊等等没有妄想啊等等,也没有什么善与恶等等这种状态。因为什么呢?他一念独明啊,自己灵明觉知的东西,时时刻刻都在那里,那个时候就像我们,就说这后面这个,“宛然自有冲天志”。对,有的时候我们,就到禅堂里面呐,等等哦,这个我记得老师的这个,好像那个…呃,中国那个什么、中国宗法社会,禅与什么?禅、丛林制度与什么中国宗法社会(《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》),好像那一本薄的一本书里面有谈到,有的时候看到那个出家人呢,有道无道的,你从禅堂里面那种环境下熏陶出来,然后走出来的时候那种道貌、那种样子啊,又很谦逊,又巍巍堂堂的。哎,好像那种状态。实际上是,他心里面非常那个,这个东西。所以他心内的那种,可以说做个比喻的话,那个心灯独明的那种状态下,自然是巍巍堂堂,一切不顾,一切外头那个状态。

然后是“兼中到。不落有无谁敢和。人人尽欲出常流。折合还归炭里坐。”实际上,到这个阶段以后,功夫纯熟,打成一片,根本无所谓这个空啊、有啊,还是这个出世啊、入世啊,一切都没有了。真正一旦明白那个东西以后,哎呀,感觉原来平常事,道在平常中。然后还归到炭里面,所谓炭里面,说灰尘嘛,所以结灰也好,这个尘世间也好,实际上没有什么。所以这个时候想想的话,“人人尽欲出常流”,哎呀,都想出世啊、解脱啊干啥,唉,只值得、都值得可笑的事情啦,根本没有什么入与出的概念。然后还是做一个平常人。然后所以禅家说,啊呀,有的人、有的禅师回答说,吃饭睡觉,就是这样,该做的做。啊,事来则应,物去不留,就是这种状态,非常平常的。报告完毕。

南师:好啊。

李慈雄:老师,我有个报告,是关于入世的。老师在上课也讲到,应用到入世方面。用老师以前讲领导学的话,领导啊就君臣关系。实际上有四种,再加一种。最高的是王者师之。第二个是霸者友之。第三个是守者臣之。

南师:你这个话要不要写出来,他们听懂吗?要写一下吧?

天风师:不大懂,太深了,呵呵。

李慈雄:没有,这是跟这个五位君臣有关系的,欸。王者师之,王天下的王。霸者友之。守者,守天下,守,臣之,臣是君臣的臣。亡者,亡叫败亡的亡。

南师:失败的,亡。

李慈雄:灭亡的亡。

古道师:死亡的亡。

李慈雄:亡者奴之,奴之,奴才那个奴。好,最后一个,再加一个叫君臣颠倒。王者师之。

南师:你要告诉他们哪里看到的,哪里,免得他们不知道来源。

李慈雄:是。这是那个《曾子》。

古道师:曾子,是吧?

南师:孔子的学生。

李慈雄:君臣颠倒是我加的,前面四个呢是曾子在讲治理国家最高的原则,也就是君臣关系。王者师之呢,就是“兼中到”。霸者友之就是“兼中至”。守者臣之是“正中来”。亡者奴之是“偏中正”。我们修行往往有时会走到顽空或者是枯禅境界,那奴之啊。君臣颠倒根本不搭界了。这是君臣关系。所以在讲五位君臣呢,可以用到修行,也又可以用到入世,都是。我自己的体认呢,当时在看这个东西,这个至少对我是很受用的一个领导哲学的一个总结。

南师:政治领导学与这个老板们,啊,这个老板与用人,用下面的管理学。

李慈雄:是。就这么个体会。

南师:还有吗?讲完啦?

李慈雄:讲完啦。

南师:还有呢?很好啊,大家自己都发挥讨论,不然光听没有用的啊,参禅,学禅宗。你们都讲完了?

李慈雄:讲完了。

南师:我现在帮助大家,啊,不是我的就对哦。你要真学佛啊,记住临济门下有句话,啊,“临机不让师”啊。到那个时候,没有什么学生、师父,也没有佛,也没有众生,据理而言,啊。不要有个偶像的观念把自己盖住,不要老师讲得对,我们好像就不及老师了,不是这个道理。可是也不准傲慢,也不准谦虚,我先吩咐了。现在我讲,帮助你们。第一个,我现在还是学校上课老学究,私塾里头的老师、先生,带领你们先了解,很踏实的。

刚才讲禅宗不离文学,你这个文学文字先解决了,再来体会当场的功夫。禅宗五宗到了曹洞宗最麻烦,他…多半,你看他们历代的传承走文学路线的。不像临济,哗!气派很大,土话。一来一个“喝!”乱七八糟,你不晓得这一声干什么呢?所以这个临济宗的教育方法,就是燕赵那些英雄好汉,梁山泊,路见不平一声吼啊,该出手时就出手,就是那个样子。曹洞不来这一套,慢慢、慢慢,啊,他文武双全。

所以你看夹山,洛浦见夹山,用临济那套,他是临济嘛。夹山马上手一比,你停,“止!止!”不要来这一套。“云月是同,溪山各别”啊。你不要来临济门下教育的,搞惯了这套,在这里吼个什么啊?哈,佛法是一个,天下的云、月亮是同,走遍世界就是这个云,就是这个空,就是这个月,就是这个太阳。“溪山各别”啊!美国的山川,中国的山川,江西、北方,四川、江苏,都不同。“止!止!”哎,你不要来这一套。轻言细语,威风很大。“云月是同,溪山各别。”你拿这一套莫名其妙在我这个学堂里乱吼一声,“鸡栖凤巢,非其同类,出去!”哼,他把人家骂得,这个。

古道师:鸡栖凤巢啊。

南师:对呀,你这个学的这套,山鸡一样乱叫,到我这里来,凤凰的巢啊,“非其同类”,不一样了!你来这套,出去!一声就把他拿下来了。读《指月录》同中国文化密切相关。但是你学会了也可以做领袖,可以带兵打仗做元帅,统领天下。对土匪是,土匪投降过来怎么带领,正规训练的部队学生兵是怎么样带,社会人士怎么带领,都清楚。我来…,现在讲多了啊,现在讲回来。

“正中偏”,先了解文字啊。“三更初夜月明前”,你看文字,为什么用这一句啊?你当然了,睡觉了,三更(gēng)半夜,三更(gēng)就是半夜。唱戏,我们读成三更(jing),这个发音是唐宋时古音,三更(gēng)叫三更(jing),不过中国人讲偏了。譬如说唱京戏,五更(jing)三点王登殿,古代的政治制度哦,皇帝上朝时,其实做皇帝很苦的,(等于)现在四点半就要醒了,睡觉睡不了多少,做领袖的。

所以我常常说,人家问我问题,“老师啊,几时放假,我来看你。”我说你们讲得很轻松,你放假来看我,你轻松,我痛苦啊!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放假的。放假是给下面人放的,老板哪里有放假的?越放假越忙,做皇上的也是这样。

说“五更三点王登殿”,叫五更(jing),唱成五更(gēng)。唱京戏为什么?音韵学。(南师示范唱出来)三更(gēng)…唱不出来,三更(jing),唱得出来。声音才叫得上去,所以古音读经(jing),就是更(gēng)。打更,古代守夜,没有闹钟的。那么一夜是六更(gēng)天嘛,白天六个时辰,夜里六个时辰,这些都是文化知识,要清楚,你不要随便。你看了文字都懂了,所以这个内涵包括很多,文字方面啊,现在。三更是初夜啊,半夜。初夜用什么,佛经上的,佛经印度文化,一夜只讲三个,前夜、中夜、后夜,对不对?印度的习惯。中国讲五更的。指一半,半夜,三更是半夜。

“月明前”,半夜三更月亮刚刚出来,这个不是十五吧?你要注意。如果你要研究天文学,洞山这句话不通的。月亮,假使十五的月亮,事实上晚上就月亮出来圆满,怎么“三更初夜月明前”?这是什么时间?啊,这是每个月的初七,阴历的初七、初八。这是讲现象啊,所以你都要懂。你像中国一句诗、一句文学,包括哲学、科学、文化、政治都在内。“三更半夜月明前”呐,月亮还没有出来哦,黑暗的,此其一。

第二要了解唐代的农村习惯,中国人全体,尤其中国人讲养生之学,天一黑就睡觉,节省油灯。鸡鸣而起,鸡叫了就起床。哎,公鸡第一次叫是几时啊?唉,你们现在都不知道!我们乡下人知道。像我小的时候,钟啊表啊还刚来的,还是新玩意。像我们父亲啊,我们家里有事,“哎,明天,夜里注意哦,早一点睡哦,明天有事哦,鸡初叫就起来啊。”鸡第一次叫,夜里,半夜。第二次叫,两三点。第三次叫是天快要亮了。这些知识你们没有了。所以读书以为读懂“三更初夜月明前”,注意啊,“三更初夜月”是哪一天,阴历是哪一天啊?这是包括了科学了。

第二,早睡。所以庙子上和尚,晚上八九点钟,不像现在哦,我们住过丛林,譬如峨眉山啊这些庙子,饭吃完了以后,我们这个时候大家早睡了,已经睡得很足了,睡到差不多一两点钟已经醒了,就半夜子时。“三更初夜”,月明之前。月亮,下半月有时候天亮月亮才从,看到在西北方的天上了。中国的月亮,你要懂得月亮,夜里,阴历的初三是在西南方的眉毛月。所以大家讲眉毛月,眉毛是(向下)这样弯的啊?那是下半月,快要下去。初月是(向上)这样弯,倒转来的啊。所以要懂得画画啰。画一个画,一看这张画,你画的是上半个月,这张画这个月亮下半个月。哎,不晓得画画(的)人,随便一画,这个就是月亮,好啊好啊。好个屁!这张画一毛钱不值,不合逻辑的。呵,所以我常问人,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写的?一看是科学天文啊,不是文学啊。这是带领你们普通的知识了,还没有讲到本体。“三更初夜月明前”。

古道师:“莫怪……”

南师:哎,慢一点,这一句还没有完。在一天的,学中医,学中国的道家修神仙之道,尤其学佛讲修行打坐,为什么丛林制度那么早睡,两三点钟醒来,四点钟就要你们起床了,和尚们。因为四点到五点再睡,在后半夜再睡,睡够了多睡起来会漏丹的,大家会遗精了。尿一多,一绷起来,假使心里淫念不断,就完了。所以三四点钟要起来上殿。念完了经,尤其唐宋以后,你看《禅门课诵》那么长,念完了以后天刚亮。那个冻的鼻涕都流,冬天。然后喝一碗两碗冷稀饭,喝完了天亮了,再睡回笼觉,和尚们回寮睡觉了。这些都要了解哦。

那么半夜醒是什么?哎,要懂得中医哦,十二个时辰。子时,子时是十一点,夜里,今天晚上,现在快要,到十一点零分起到十二点五十九分,这个是子时。子时气走到胆,气在胆,阳气初生,所以“一阳初动处,万物未生时。”了解阴阳的道理。丑时呢走到肝了,由两点到三点气到肝。所以我们那个,前两天那个左医师,他晓得十二时辰的,配合扎针的,肝的病在那个时间用。学医的这个不把握,你这个医生,中医、现在中医我笑他是…,我心里笑,你白做了,什么都不懂,尤其扎针更要了。子时阳气出来走胆,丑时肝,寅时到肺。譬如说中午到心脏,身上十二经脉适合气走的。所以你们按摩要懂这个,你效果大得很了。十二点以后到一点钟这个是心脏,两点到三点呢,小肠了,下午是小肠、肾、膀胱。然后夜里,到这个时候呢,这个时候什么时间啊?什么时辰啦,这个时候?宏忍师啊你们?

天风师:戌时。

南师:戌是什么呢?在五行属土,三焦了。到三焦了,到前面,三焦。所以我给你们讲的医学上的,三焦,荷尔蒙系统下来,这一带了。三焦这很难理解的。我呢为了现代人讲,所以在《(小言)黄帝内经(与生命科学)》,讲是荷尔蒙系统这一条。

天风师:内分泌。

南师:内分泌,这个是关系了。再过了这个两个时辰,快要,现在我们还在这,天亮在玩呢。在古人没有这个电灯,生活,现在人生活通通变了,修行很有问题啊。呐,是心包络,心脏这里的外壳。然后呢子时又来,“三更初夜月明前。”阳气刚发动,你会睡醒了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2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