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怀瑾讲指月录》第25集


卷十六 洞山良价禅师(7-8)1

(对应录音26集)

薛虎:老师,准备好了。

南师:准备好啦?今天,本来昨天讲到,想把由石头希迁禅师开始,一直到洞山禅师,抽用了中国文化的坎离、回互、偏正等等,想从昨天《易经》学问的变化切到这里。但是今天有临时改变一点点,那个先留一步。因为刚刚接到年轻的同学芳芳送来船子和尚一本全集,正好碰上这个。那今天可以先研究洞山禅师前面的,有关于文化诗词来表达禅与佛的这个境界。刚好昨天作一个阶段,现在先开始看他平常的法语,就不是文学的这些,那么密切相关的不是文学了,看到平常讲的,同他的修行见地有绝对关系的话。请这个古道师开始吧。先报一下书。

古道师:三秦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是九百五十二页,那个大字。那个小字就跳过去了,那小字十几页都是后来祖师们,对这个洞山禅师的那个,五位君臣的这个偈颂的注语,这个就跳过去了。

南师:不是注语,他们讨论的,历代的讨论的,历代参究的结论,跳过去了。

古道师:是,跳过去,然后呢这个九百五十二页。

南师:还有别的版本有没有,要报吗?

古道师:基本都是这个。

宏忍师:都可以找到了。

古道师:现在版本基本统一了,有个别同志有拿不同版本的,他能自己能找到,那都是比较厉害的(众笑)。那是上座部的,比较厉害。

南师:呵呵,那你请说吧。

古道师:对,咱们一起念吧。“问”,也就是说有一个师父啦,也没提什么名字。

南师:一个出家人。

古道师:一个出家人问洞山禅师,他“问”。

大众:“(问)欲见和尚本来师。如何得见。师曰。年牙相似。即无阻矣。僧拟进语。师曰。不蹑前踪。别请一问。僧无对。”

南师:这是讲什么,请说。

古道师:就是想见到和尚你本来的师父啊,那这个时候已经,那个云岩禅师已经这个圆寂多年了,多时了。那这个时候突然来问,怎么样能见到你的师父呢?哦,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。就是说,比如说我们自己家里的这些、已经过世的老人们都不在了,你说怎么样能见到他,这个问题。如何见到。结果洞山禅师回答说,见“年牙相似。即无阻矣。”“年牙”这个……

南师:南阳忠国师?

古道师:“年牙”,年就是年月的年,牙齿的牙,是长那个…

南师:啊,牙齿。

古道师:也就是小孩子长那个牙齿一样,就是不会有阻碍的。但这个就说,如果要说注解这个是什么意思,那又是我自己的注解了。

南师:嗯,是,你注解一下嘛。

古道师:我要不要注解?

南师:你注解吧。

古道师:只要你肯心向道,自然慢慢会有进步的嘛。自然有一天见到我师父。我是这么注解,不知道对不对哈。

南师:你讲下去。

古道师:然后这个,结果那个师父呢,“僧拟进语。”结果还想继续再问问题。然后洞山禅师就把他挡住了,“师曰。不蹑前踪。别请一问。”他说你把前面那个话题先撂下,不要跟那个意思、思路来,你这个思路本身就已经是给你否定了,不要再这么说。你还有没有从别的,可以说别处这个啊……

南师:有新的见解没有。

南师:是,特殊的、别的见解,这个问题太普通了,你不要问这些无聊的话题。结果那个和尚答不上话,也就没答话,无语,“无对”,没有对上话。就是这么一段,这个是一段。

南师:这是讲对话的话。

古道师:对对,他平常接引这个学人,然后这个…

南师:平常的教育方法。

古道师:教育方法是这么个样子。对,这是一段。

古道师:然后再下来,大家继续啊。

大众:“师与泰首座冬节吃果子次。乃问。有一物。上挂天。下拄地。黑似漆。常在动用中。动用中收不得。且道过在甚处。泰曰。过在动用中。师唤侍者掇(duō)退果桌。”

南师:这是禅宗了,这个教育法。对话啊,注意。你解释下,演义一下,你来。

古道师:这个“泰首座”,那首座呢一般就是寺院里面,方丈和尚下来以后,是领众修行的,也就是大家修行的这种楷模,首座。现在那个本如师父在少林寺禅堂里面领众修行,就是少林寺的首座,也是大家学习的模范。也是,按我们现在如果部队来讲的话,就是指导员了,解决思想教育问题的。

南师:政治部指导员。

古道师:对。有一天跟这个“泰首座”一块,冬天的时候一起在那边吃果子,喝个茶啊。

南师:同我们(一样)。

古道师:就像我们今天放这些点心一样,老师慈悲陪大家一块,请大家吃个果子、喝个茶。实际上平时,好像日常生活中的聊天这种场景是一样的。但是这个古人用功他是时时在在都是在用功的,不是说吃果子就是吃果子了。所以他们谈话中,吃果子完了以后,就…

南师:还没吃果子,正在吃果子。

古道师:哦,正在吃果子,都刚摆好准备吃了哈,或者啊。诶,就问这个首座和尚,有一个东西啊,可以说比天还高,天都挂不住。

南师:撑天撑地。

大众:“上挂天。下挂地。”

古道师:上面拄着天,下边拄着地。然后但是“黑漆漆”的啊,一片无明啊。

南师:看不见的。

古道师:看不见,看不清楚,摸不着的,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还离不开那个东西。

南师:对。

古道师:“动用中收不得”,但他“常在动用中”,当我们在这个动用,日常生活,吃茶、屙屎撒尿,日常生活中,却找不到它,摸不着它的踪迹。他说这是什么东西啊?哦,就是为什么我们找不着它。也就反过来说,我们为什么,如果说如来的本性人人具足,一切众生平等,那人家都提的,并且这个东西呢时时都在日用中,那我们在日用中为什么不能明心见性啊?哦,那到底那个东西是,本性,我们的本性,也就是说每个众生的这个佛性,本来面貌是什么东西啊?然后首座回答说,“过在动用中”。他说因为…这个仔细分析,从这个字面上来看呢好像,因为我们都在、每天在生活中啊…

南师:都用它的。

古道师:所以有这个作用,我们没觉察它,没逮着它,没认证到它。结果……

南师:他答得对。

古道师:结果师父把那个侍者叫来,或者沙弥啊,或者那个小师父哦,在边上做侍者的啊……

南师:我们就叫马宏达,来来来,把这水果收掉,他们没有资格吃,呵呵

古道师:是啊,我觉得人家说的也不错呀,咋就把果子收了,好冤枉。(众笑)

马宏达:再端回来。

古道师:哈,他说那再端回来是吧?哈哈哈

南师:为什么?啊。

古道师:这个没明白,大概意思明白了,但是洞山禅师为什么把人家果子给收了就?

南师:这个首座给他搞得啊,灰头土脸的啊。

古道师:是是,很没面子么。

南师:水果大家吃,一口都咬不到,收了收了,不准吃。

古道师:是什么道理啊?

南师:你看禅宗的洞山的教育法,哈,一种,什么道理,我也没有吃到啊。(众笑)

古道师:那老师都没吃到,我们就别想了。继续哈,继续下边

南师:一个,这是以前的教育公案,禅宗。

古道师:然后下来是,大家一起啊。

南师:这个问题大家没有解决啊,同他一样,所以大家也没有资格吃这个果子了。

古道师:是,不明白嘛,那哪位明白的可以讲一讲嘛,别在那光笑啊。

南师:对啊。

古道师:笑,又没有吃到果子,吃到果子了啊。

南师:有人要吃的站出来讲。

戴卫东:老师(我)说…老师,他是不是,我觉得前面,因为他说“过在动用中”嘛,意思说这个东西要打坐修定的嘛,要把它不动嘛,那你吃个什么啊,你去打坐去。

南师:哎,好像你还可以吃一块西瓜欸,(众笑)他认了一边,啊,以为不动即是啊,不在动用中。

古道师:可能这个泰首座禅定功夫很好。

南师:嗯,对

李慈雄:我代答啊,觉则无咎。

南师:啊?

李慈雄:觉啊,觉则无咎。

南师:你答四个字,如果你说,假使洞山祖师当时这样问,你如果在座,你准备答一句话,是吧?觉则无咎是吧?那你就干脆,嗨呀,老和尚不要啰嗦啊,现在吃果子就吃果子吧,嗯,这个更好啊!(众笑)

李慈雄:有道理。

古道师:老师记录下来就是续续《指月录》,续续指月录,

南师:好吧。

李慈雄:那我们还是吃果子。

吕松涛:老师,是不是他实际上,如果后边有一个人接着说,果子别端走,留下来吃,他也是在动用中啊?

南师:对呀,那洞山禅师一定不反对的。

古道师:关键那个时候咱松涛兄没在那儿呀!

南师:对啊!

古道师:在那的话,给那个首座给解围了不是?

南师:对啊,松涛讲得对啊。

古道师:我咋听着都对,咋办呢?我咋就读禅宗,我老感觉都对啊,这个问题严重啊,还是因为不明白,所以觉得都对,啊?

南师:再来,第二个,第三个问题。

古道师:对,第三个哦,第三段这个,这个都过来了哈,九百五十三页这面第一行。“问”,也就是…

南师:另外一个。

古道师:有一个师父问这个洞山禅师,“蛇吞蝦蟆。救则是。不救则是。师曰。救则双目不睹。不救则形影不彰。”他说和尚问,问这个洞山禅师,这个蛇正在吃那个蛤蟆啊,青蛙啊。

南师:这个结论完了没有,就是这样?

古道师:就这一段,好,就这么两句话。他说你说我救它好呢还是不救它好,让蛇把那个蛤蟆吃掉好,还是我把那个蛇打跑,还是把那个蛤蟆救下来好?那你说,这里面就内容很多了,你说不救吧不慈悲,看到了嘛你不救,是吧?那你救的话,那蛇就是要吃这些东西啊,你对蛇不慈悲,对不对?你为什么偏向青蛙,不向着这个蛇呢?你要不让它吃?好吧,顺其自然吧,对吧?让它吃,那你对青蛙又不慈悲了,就是挺为难的事,实际上挺为难的事,哦。结果洞山禅师回答说,如果救的话,“双目不睹”啊,如果你想救它,眼睛没看见一样,就等于说你不要带任何成见,救了就救了,当下一念,是吧?如果不救的话,“形影不彰”,完了,不彰。如果你不救的话,你不吭气,就跟没看到一样,实际上是一个道理。那到底如何是好?

南师:你说怎么办?

古道师:要我的话我就转身走了,不理它了。

南师:诶,那你差不多(众笑)。还有古代有两个公案,你可以做这个公案参考,你们大概没有想起来吧?两个师兄弟,说都开悟了,两个和尚。结果两个人出去,和尚出门古代带个方便铲,这个锄头一样背到的。以前的和尚啊,山里头住到,方便铲,就是现在做建筑的锹了。背在背上的。一方面入山可以赶这些、这个动物啊,武器;一方面随时要慈悲,看到虫啊、看到死掉的就埋。结果两个师兄弟都是很有修行的,走在一起,路上看到一个死人。哟,看到好可怜哦,这个死人在这里没有(埋)。就赶快停下来,就挖土啊埋这个死人。两个人一起啊,都是同修道友。一个眼睛看一下,问都不问,看到他在挖土也不管,两手一甩就直接走了。另一个师弟看到,回来就问师父,“师父啊,他们两个道行功夫都一样,一个呢那么,埋,看到就埋。一个呢两手一甩,看都不看一直(走)下(去),谁对啊?”这是讲行为方面啊,同心行修行。师父怎么答你还记得吧?这段公案没有看吧?

宏忍师:那个埋的是慈悲,不埋的是解脱。

南师:对啦,那个给他埋的是慈悲啊,那个看都不看一路走了的是解脱,也没有说对,也没有说不对。

古道师:没有挂碍。

南师:呐,这是一段。另一段公案,在马祖那边有一件公案。一个尚书,一个唐代政府的尚书,部长。什么部的部长不知道,学佛参禅。来见这位禅师,“师父啊,我们学佛的人该吃素啊,该吃肉啊?”他大概喜欢吃肉啊,跟师父学禅学佛以后,该吃素好,这个肉该不该吃啊?就问师父。师父怎么答复呢?吃,是这个中丞啊,就等于这个部长的主任秘书、办公室主任,还不是部长啊,“吃是中丞的禄,”福禄寿喜的禄。

古道师:禄,福禄的禄。

南师:你命中都有嘛,富贵,“不吃是中丞的福。”

古道师:中丞的福,对。

南师:也有没有给他做结论,看你自己办。你刚才讲的这样。该吃肉不该吃?吃是中丞的禄,不吃是中丞的福。你看吃还是不吃,他也没有答,也答了。

古道师:反正福禄都挺好的哈,世间来说福禄都挺好。

南师:这一段,你可以参参,和这个。就现在我们不要给这些骗住、骗走了啊,你就看洞山当时的问答之间,他的教育法,怎么接引后人的啊,怎么教育后人悟道的。再念下去,这是一段公案,对话。还没有讲他的普说,要来了嘛。

古道师:对,大家继续往下啊。

大众:“问雪峰从甚处来。曰天台来。师曰。见智者否。曰义存吃铁棒有分。”

古道师:哦,对,这个和尚还蛮自信的。当然也是后来,这个雪峰义存禅师也是后来这个了不起的大禅师,像云门宗就从他手里出来的。他参过洞山,先跟洞山参学,后来这个洞山禅师,他说你这个啊因缘会在德山那里,你去找德山去。后来在德山下也受多年钳锤煅炼。但是他跟他的一个叫什么、一个同修的一个,两个行脚。

南师:岩头,岩头,雪峰岩头。

古道师:对,岩头。跟岩头一块行脚,在他的这个指点下大彻大悟的。

南师:在岩头的指点下。雪峰就是现在的哪里?

古道师:福州闽侯县有个雪峰,大雪峰,崇圣禅寺,以前在那边都住过。

南师:你也以前去挂单过?

古道师:对,我去亲近过他老人家,但他不认识我(众笑)。这个“问”,有一天可能也许,有一天啊,也许雪峰禅师可能,这里没有提到呆了多久啊,或者才来的,都没有提到啊。可能有一天问这个雪峰和尚,雪峰义存禅师,他说你是从哪里来的?他说从天台来的。

南师:你究竟从哪里来啊。

古道师:从天台山来的,就是现在浙江的那个天台山啊。那天台山是隋朝时候智者大师的道场啦,天台宗的这个本山啊,影响非常大。那就说你既然从天台来的,那你见到那个智者大师了没有啊?结果这个义存禅师回答,他没有回答这个话,这个智者大师见没见他没有回答。他说,哎呀,你这个老和尚别扯了,但是我到你这来啊,还是值得你老人家教育我的啊,吃铁棒有份啊,他还是比较非常自信的。我还是明白这个事情的,你可以给我勘验一下。说得更深一点的话是这么个状况。但这边按字面上看,哎呀,“吃铁棒有分”,所谓吃铁棒就是受你的棒喝,受你的教育啊,我还是有资格的,给你做学生有资格的。就这么一点对话,这就也是一段了。这个古人这个公案记载都是这样子,都是……

李慈雄:他为什么叫义存?

大众:他的名字,雪峰义存。

李慈雄:哦,雪峰义存,他的名字。

南师:法名。

李慈雄:他叫义存。

古道师:他是福建这个泉州那个南安人,也是从小出家的。好像是这样,我记得这样哈,不一定准确。

南师:没有错。

古道师:就是闽南那面出不少祖师欸。这样子,然后下来。

大众:“雪峰上问讯。”

古道师:哎,上去给老和尚问讯。

南师:问讯,就是站在前面合掌。

古道师:合掌问讯,或者站在门口吧,因为后面也提到。“师曰。入门来。须有语。不得道早个入了也。峰曰。”就是雪峰禅师啊,峰啊,回答说,“某甲无口。师曰。无口且从。”就是跟从的从,从。“还我眼来。”雪峰,“峰无语。”这是又是一段。这个不一定是连着,说不定哪一天,这个雪峰禅师到洞山禅师那里,也许老和尚在那面,以前的庙子也破啊,现在到洞山去看也是破破的,可能这个大门敞开,在那边或者拿个芭蕉扇子在那边乘凉着啊,这个雪峰禅师来门口来给师父(问讯)。

南师:合个掌。

古道师:合掌问讯。然后这个洞山禅师看到那个样子,好像是有点问题哈。他说你要进来这个门啊,你要回答些问题的,咱们要有话说的,别无聊来捣乱啊,我正休息这挺好的,别捣乱。但是你不能说,你还没进来你就说我己经进来了。等于反过来说你还未得、你还没真正明白你就说已经……

南师:你还没有悟道,不要夸口。

古道师:哦,不要在那吹牛了啊。别没事找事,意思就是,没事了,你就赶快回去。然后雪峰禅师回答的也奇怪,他没有回答悟没悟,他说,嘿嘿,我连…比师父还干脆,把师父那些话全部给扫地出门了,你老和尚还要问问题,我就根本就没有口。

南师:嗯,没有嘴巴。

古道师:根本就没有口,你还说什么?

南师:我没有开口。

古道师:我就,根本就……

南师:没有嘴巴。

古道师:没有说什么。

南师:没有嘴巴。

古道师:“无口”。然后他说,师父说的,“无口且从。”那你既然没有口,你就听我的,那把我的眼睛还给我,把我的眼睛啊还给我。好,雪峰禅师又无语,又对不上了。本来有点问题来,觉得可能可以吧。就像我们有的时候,我跟官大治去找老师一样,涅槃的问题,我就明白涅槃了,结果老师没见我。哈哈

吕松涛:老师说无口。

古道师:就这么一段。

南师:这些都是机锋对话的啊。

古道师:是是是。

南师:临时的,临时他们…你说不重要,都很重要啊。那么下面很多小字。

古道师:这个“某甲无口”,老师,是不是也是理解为,他说我还没讲话啊。

南师:对啊。

古道师:哦,你就……

南师:他说没有讲话,两个人对眼都看到了,你已经…

古道师:“某甲无口。师曰。无口且从。”并且的且。

南师:“且从”,过去不说。

古道师:“还我眼来”,眼睛的眼。

南师:对呀,至少你在对面合掌问我,不是有这个意思要进来?

古道师:哦,对对对。雪峰禅师无语。

南师:嗯,下面有后人…

宏忍师:另外一段公案,又是雪峰的。

古道师:另外一段公案,又是雪峰的。这里面雪峰的跟洞山禅师的公案还记载得比较多一点。好。

大众:“雪峰搬柴次。乃于师面前抛下一束。师曰。重多少。峰曰。尽大地人提不起。师曰。争得到这里。峰无语。”

古道师:这也是,哎呀,这个雪峰禅师也是一场败却啊。

南师:到处,到处……

古道师:我就替他挺惋惜,他都没事找事。

吕松涛:老师他这个不对啊,他是明白了无语,还是没明白无语?

古道师:他就没答话。

南师:没有答话。

古道师:实际上这个公案来看,他就是、他本身就错误的,你看啊,雪峰有一天挑柴火…

南师:诶,他答复你啊松涛,古道答复你,叫你听啊。

古道师:有一天挑柴火,然后可能也许拿扁担挑也好,这个一头挑一束,挑一捆嘛,一束就是一捆柴火嘛。然后挑来以后,这个,“乃于师面前抛下一束。”抛下,那不是轻轻放下了,师父可能也许正在那打坐啊,在那,反正和尚没事就是盘腿打坐嘛,哦。诶,他看见师父在那打坐,他把那捆柴“噗通”扔在师父跟前。“抛下”,扔下来的,不是轻轻放那的(南师:对)。还是今天你看我们这么累的,你老和尚在那坐着蛮清闲的,还是有气不气啊,这个没有表达,我不知道啊,(众笑)这是凡夫的理解啊。然后师父就问他了,哟,他说这一捆柴到底多重啊,多少斤啊?雪峰说的,哎呀,你别问多少斤了,就是全天下的人一起来抬都抬不起来的,你说这东西到底有多重!咦,这个师父就说,这个全天下人都抬不起来,你一个人抬着就扔到我面前,那这个东西怎么来的啊?既然全天下人都抬不起来?

南师:对啊!

古道师:这个东西怎么会到我前面来的啊?

南师:你怎么会挑得到呢?

古道师:然后雪峰禅师就“无语”,没话说了。

南师:松涛有话,呵,松涛,我一脚踢过来给他。

古道师:对,松涛阿阁黎有语。哈哈,代曰,对,代曰。

南师:啊,没有话?

吕松涛:本来就在这儿。(众笑)

古道师:嗨,也是一场败却,跟雪峰一样。可以,跟雪峰可以做同参了。(众笑)是,我觉得他明明自己挑来的,重多少,你就不回答就好了,那个时候干脆不回答还好一点。你说这一个柴,你说你明明扛来扔到我前边,我问你这个重不重,到底多少重,你说全天下人一起来抬都抬不起来,不是自己…

南师:已经败了嘛。

古道师:已经,就是这个话…

南师:在因明逻辑上,自己在逻辑上犯了错误。

古道师:是啊是啊,所以他无语也是自然的,这位老和尚高明啊,老和尚高明。来,咱们继续啊,继续下面。

大众:“问。时时勤拂拭。为甚么不得他衣钵。未审甚么人合得。师曰。不入门者。曰只如不入门者。还得也无。师曰。虽然如此。不得不与他。却又曰。直道本来无一物。犹未合得他衣钵。汝道甚么人合得。这里合下得一转语。且道下得甚么语。时有一僧。下九十六转语。并不契。末后一转始惬师意。师曰。阇黎何不早恁么道。别有一僧密听。只不闻末后一转。遂请益其僧。僧不肯说。如是三年相从。终不为举。一日因疾。其僧曰。某三年请举前话。不蒙慈悲。善取不得恶取去。遂持刀白曰。若不为某举。即杀上座去也。其僧悚然曰。阇黎且待。我为你举。乃曰。直饶将来。亦无处着。其僧礼谢。”

古道师:对,这一段比较长。这个和尚蛮可爱的啊,跟了三年,连这也不给他讲。

南师:那你把这演出来,话剧。

古道师:好可怜的啊。

南师:这是一段很短的短剧,话剧。

古道师:有个和尚问这个洞山禅师啊。他说“时时勤拂拭”,那也就是当年五祖,五祖以下这个传给这个……

南师:传法的时候。

古道师:传法的时候的一件公案。也就是神秀与六祖的两个偈子,一个说“时时勤拂拭”,一个说这“本来无一物”,这样。他说“时时勤拂拭”,他说,对呀,我们修行你说妄念来了时时打扫干净,是吧?排遣它,用自己的功夫去消除这些杂念妄想,保任那种清净,也没有错嘛,对吧?那为什么五祖把法没传给他,没传给神秀大师啊?

南师:衣钵不交给他。

宏忍师:六祖慧能。

古道师:对啊,那到底什么样的人,这个有资格得到这个衣钵啊?“未审甚么人合得。”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呢?他说“不入门者。”“师曰。不入门者。”

南师:洞山说不入门的。

古道师:啊,洞山禅师回答说啊,就是没入门的人得到。嗯,“曰”然后那个和尚又问哦,那个师父又问这个洞山禅师。“只如不入门者。还得(它)也无。”他说,如果说我是那个不入门者的话,那你的法我能得到吧?那你给我传个什么东西啊?洞山,你把你这个上上(法门),对不对,你已是这个六祖曹溪下来都是……

南师:一代祖师。

古道师:一代祖师了。那你把那个祖祖相传的东西,我是没入门的,你就当做我是那个没入门的,你把那个给我好不好?“师曰。虽然如此。不得不与他。”他说,虽然啊,就是不是说这个和尚,说那个时候啊,祖师那个时候,虽然啊他没有入门,但是他的见地啊已经是……

南师:讲六祖慧能。

古道师:六祖慧能禅师他本来就达到,他已经比这个层次更高,他本来就如如不动,那真正我们的本性、我们的如来自性从来就没有污染过,对吧?这个威音王以前他也是那样,将来就是弥勒佛度化众生走了以后剩下的那些众生,那个佛性也没有缺啊。就本来如是的,在狗、在人、在帝王、在乞丐,它是如如平等的东西,没丢过。那既然那样的话,那给他是正确的啊。哦,是吧?所以不得不给他呀,虽然他没入门,还是个行者,还没剃头,还不是个出家人,对吧?但是你没办法,他见地到那儿了,不得不给他啊?但是你不行了,你还不行啊,等于,反过来等于说他,说这个问的师父一样,你别扯了,那个时候事情不一样的。哦,人家是,已经入了门了,虽然行未入门,心已入门,见地到了,所以给他是正确的。哦,是这个意思。不知道,我瞎解释一番。

南师:你讲吧,你讲,讲得好啊。

古道师:然后“却又曰”,然后那个师父…

南师:那个和尚,

古道师:又讲了,“直道本来无一物。犹未合得他衣钵。汝道甚么人合得。这里合下得一转语。且道下得甚么语。”然后洞山禅师给他这么讲了以后啊,又对他那个说啊,对那个师父说。他说,就说一直到后来啊,六祖这个说啊“本来无一物”,实际上也都不该得到他衣钵的,“犹未合得他衣钵”。然后,就这个时候,你现在“汝道甚么人合得”,就这个时候,你说说看什么人该得啊?哦,是吧?就在这里,你下一个话,你就跟这个神秀禅师一样、六祖和尚一样,你把你的见地说出来一句试试看。

南师:嗯,嗯,

古道师:“转语”,好了。但这个时候呢,有一个和尚啊,“时有一僧。”听到了这些话以后,两个人的对话以后啊,当时啊有一个师父呢非常厉害,这里没提到姓名,很可惜啊。结果他一口气,那个可能辩才无碍啊,或者真的自性中流出也好,一下说了九十六句,“九十六句。”

南师:“转语”,对。

古道师:但是哭也没用,还是不合这个洞山禅师的意思,洞山禅师就不认可。但是最后,“末后一转始惬师意”,他是最后憋得……九十六句都不合,那可能九十七句了,最后一句了吧?诶,老和尚同意他了,认可他了。“始惬师意”,诶,洞山禅师才满意了。然后洞山禅师才说,哎呀,“师曰。阇黎”,哎呀,师父啊,法师啊,你咋早不说这个话呢,你前面说那么多乱七八糟的,说得都、把你也急得要死,你也在那哭着讲也没有用,对吧?把对自己浑身解数都用了,也没有用。他说你为啥早不这么说呢?哎,这个很有意思,这段故事很有意思。

但是这个时候,别的一个和尚又听到了这个话了。但是他没听到这最后那一句话,只听到师父说你为什么不说、早不这么说啊!结果恰恰前面那个师父最后那一句转语没听到,他心里纳闷啊!然后就开始啊,“遂请益其僧”,然后他就下来以后啊,一直追着那个师父啊。他说,哎呀你给我讲一下,你最后一句那到底什么呀。结果那个师父一直不肯讲,不肯给他说,“僧不肯说。如是三年相从。”这师父也好可怜,就为了那一句话呀。古人就是这么可爱到这样子,就一句话,给他服侍他,随从三年不是光在后面捣乱啊,那要恭敬求法,要给他做饭、洗衣服,要伺候他,这些事都要干的。(众笑)那么走到哪要背包啊,像这些活都要做啊,很辛苦的。三年下来不容易啊,比六祖跟着那个慧能还辛苦的。(众笑)哦,不是,六祖跟着那个五祖还辛苦的。

李慈雄:捣米三年。

古道师:对啊,捣米三年。那个累啊,那个家伙累啊,那个最起码一条腿能踩着更粗一些。因为小时候我们也都捣过,你知道吧?捣那个辣椒面啊,秋天腌咸菜,跟妈妈一起去捣那个,把鼻子围起来,那个一刮风喷起来会很难受的。跟了三年,你看多可怜。“终不为举。”跟了三年,再你服侍他再好,格老子就不给你讲。

结果这和尚身体不舒服了,也就身体就是有病了。身体有病,或者说有疾啊,一般说有恙啊、不安啊,这个咱们《指月录》这个典故说就是快不行啦。哦,就是病得快不行了,就是要死了。因为《指月录》里说有疾就是说快不行了,或是身体欠安了,那不是一般的小病了,就是快拜拜了,知道吧?是这个意思。

那个时候已跟了三年了,这么辛苦跟着。当年不知道年纪多大岁数啊,说不定比那个师父,转那一语的师父可能年纪还大十几岁,都说不来了啊。可以自己想象的来哦。但是就是很迫切了,那种求法之心。然后有一天他就跟这个师父说,他说我跟你请了三年了,你始终不给我讲,一点都不慈悲。好啊,我这么恭敬向你求法,你都不给我讲的话,我就用…我跟你来好的你不昭示我,不理我,我就给你来狠的。就拿刀子来。

吕松涛:“善取不得恶取去。”

古道师:对啊,我善取,好好地向你求,你不给我,我就给你来硬的,你知道吧?把刀子拿来。

南师:你不说,这个我就杀你。

古道师:可是你今天要不讲,我反正病得也快不行了,让我死前赶快明白一点东西,你知道吧。我就把你杀了,这么个意思。然后我看到哪儿去,念到哪儿了。把我都给杀糊涂了。“其僧悚然。”哦哟,那个师父一下子,哦哟,这小子咋能这么狠,够害怕的啊。不是挺好的,乖乖的,又提鞋、又背包,又倒茶的,怎么一下咋变成罗刹了,这够吓人的啊!

南师:哦,你们跟我不要这样干啊。(众笑)

古道师:谁有人这样,老师你给我打电话。

南师:我给你打电话来不及了。

吕松涛、李慈雄:来不及啦。

吕松涛:古道师这一段讲的特别这个精彩。

南师:精彩精彩。

吕松涛:肯定是自己有体会。(众笑)

南师:很精彩,他演说得、解说得对。

吕松涛:今天他坦白了。

南师:啊,然后?

古道师:然后那个师父一着急啊,他说,哎呀,法师法师,你别着急啊。“且待。我为你举。”你等着,我现在给你说,现在给你交代,你这么急,这不对,别急出病来,等到…“直饶将来。亦无处着。其僧礼谢。”他说我可以给你讲啊,他说我就是给你讲了,将来跟你不搭界呀。

南师:跟你不搭界。

古道师:不搭界呀。那是我悟到的境界,不是你的东西啊,因为如人饮水一样,那是我饮水的感受,冷暖自知,你要自己去喝才知道啊。那个被逼到那样,就是老师经常讲“不把佛法当人情啊”,被逼到拿刀要杀他,他还是坚持原则的,这师父也很了不起。结果这和尚一着急也明白了,要不他咋那样,谢谢师父,说我知道了。“礼谢”,他肯定明白了嘛。不明白肯定拿刀杀他了嘛,是吧?哦,这个后面事情…但是这个他明白他也没说明白了个啥,光磕个头。这一段公案就结束了。

南师:杀人逼着他也不讲,只好假装明白,哈哈。(众笑)

古道师:是,这一段是比较长的,也是,只不过很有意思的,我觉得这个求法的师父也很可爱。

南师:这个古人也有小字,在评论里头。

宏忍师:有。

古道师:哦,后面还有。

南师:你看看古人评论这一段,小字怎么说法?

大众:“雪窦显云。他既不受。是眼。”

南师:或者你把小字不讨论的,跳过去跳过去,先讲洞山吧。

古道师:这个是把前面那一段“拿眼来”那些话,全部有古人、后来人的这种评语也好,什么也好…

南师:都跳过去了,再参究。然后?

古道师:然后,下来到下一页哦。

南师:长一点了,有东西了。不是机锋对答的话了。

大众:“问师。”

南师:哦,还有机锋对答?

宏忍师:还有另外一个。

大众:“问。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。未审如何是鸟道。师曰。不逢一人。曰如何行。师曰。直须足下无私去。曰只如行鸟道。莫便是本来面目否。师曰。阇黎因甚颠倒。曰甚处是学人颠倒。师曰。若不颠倒。因甚么却认奴作郎。曰如何是本来面目。师曰。不行鸟道。”

古道师:哦,这个严重了。这个古道一听就头痛了,这个鸟道不好走啊。这个鸟道没人走啊,想问个路也都没人,你说怎么走呀?哎呀。

一个师父啊,跟这个洞山禅师说啊,哎呀,师父啊,你寻常教导我们啊,教导我们这些不要走鸟道,鸟道就是这个崎岖的小路,鸟道。

李慈雄:“教学人行鸟道”。

古道师:“行鸟道”,就是走鸟道嘛,也就意思来讲的话…

宏忍师:“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。”要行鸟道的。

古道师:对呀,要学人走这个鸟道嘛。所谓鸟道的话,这个理解的话,我也查过啊,也有很多种的,就是说没有踪迹的,这是比较高深的对这个两个字的注解的话。鸟道,鸟有什么道啊,没有啊,空中一飞走,连个足迹都没有,影子都没有,是吧?那修行人要去这么走的啊,处处不留痕迹,不执着一切,善与恶等等,自己行过的路,哎,这个也叫做鸟道。

再低一点标准啊,他说这是比较孤寂的,比较寂寞的,比较辛苦的一条路,崎岖的羊肠小道啊,就跟古代的蜀道难一样。李白说,哎呀,“闻说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”这也是这个鸟道,看样子古人就喜欢用这个词(形容)比较崎岖难走的路,可能也叫做鸟道。

哎,这不好走啊,这条路不好走的,寂寞之路,鸟道。那你师父经常让我们走这样的一条路啊。不知道什么是鸟道啊,那到底这个,你让我们走这样一条路,走这样鸟道,鸟道到底什么意思啊?也就是说寂寞中以后,怎么处处不留痕迹也好,处处一切无着也好,你让我这个怎么样去做这样子啊?到底所以说什么是鸟道啊?“师曰。不逢一人。”他说那这种路上见不到一个人的啊。

南师:从来古道少人行啊,没有人。

古道师:哦,然后那个师父说,那怎么走啊?“如何行。”“师曰。直须足下无私去。”你就当下那一念认得啦,就那么跟石头沉水里一样,一沉到底,走下去就对啦。但是没有像这么说啊,这么说的话说不定人家当时就悟道了。碰到古道他就悟道了。(众笑)师父没那么说,洞山禅师没那么说,他所以还不明白。然后,他说你就那么走,意思就直接走,见直而行,不要有什么私心妄想的,别挂怀了,你就坦荡的就那么走下去就对啦。你已经走到这里了嘛,你已经走到鸟道到洞山来了嘛,你继续沿着这种方向修下去就对啦。啊,这样子。

“曰祗如行鸟道。莫便是本来面目(否)。”他说难道就这样去做?

南师:一个人孤零零。

古道师:难道这个就是本来面目吗?师父说,哎呀,法师啊,你咋又颠倒呢?你咋又颠倒起来呢?你本来好好的问这些话,问题,前面看着有点像道人说的话嘛,你咋这会儿又开始说糊涂话呢?又颠倒起来啦?“曰甚么处是学人颠倒”,我问得好好的,问这个修行问题,到底你说那么可以用功也好,那一念独明也好,怎么样,难道是不是这么去走啊?你又说我颠倒,我哪里颠倒啦?然后洞山禅师说,哎呀,你如果不颠倒的话,你为什么把那个奴才当做自己的阿郎干什么呢?对不对?把它当做自己的郎君嘛,是吧?

南师:儿子。

古道师:儿子哦,对。你把那个奴才当做自己的儿子弄啥呢。“认奴作郎”。也就是认贼作主啊,是一个道理。这个是禅宗经常用的话,宗门下经常用这个来比喻。你把一种妄想、错误的一种知见的东西,你把那个当做自己的主人公,这是错误的。“曰”,然后那个师父又问,“如何是本来面目”,那你说一说,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,弄了半天鸟道也不鸟道的,那你说到底什么是本来面目?到底什么是佛性?好,师父说的,“不走鸟道”。(众笑)你不能这么折腾的,你只有学佛,参禅啦,千里行脚,榔栗横担,披星戴月的,风餐露宿,很辛苦的啊,修行,他说,你要想认识本来面目,这些都不对的呀。

南师:哎呀,古道是可以到洞山去了。

古道师:可是今天他们,老师今天他们多灌了我两杯,(众笑)我不打自招。

南师:讲得好,可以做禅师了。

古道师:不是,不知道,反正我胡说八道啦。

南师:讲得好。

古道师:这一段结束了,不知道我说得清楚了没有。

南师:说清楚了。

宏忍师:今天都悟了。

古道师:哦,有误的没有,别被耽误就好。

南师:外面雾很大。

宏忍师:开悟的悟(雾)都上来了。

古道师:别说了,哎呀,我是如坐针毡啊,我现在头上都冒汗呐,各位慈悲一下。不是,我喝点茶,时间到了吧?

南师:没有到没有到,还没有到。

古道师:不对吧,哎呀!

南师:薛虎说没有到。

吕松涛:还有七分钟。

古道师:哎哟,我的妈呀。

宏忍师:再来一段,再来一段,

南师:再来一段,精彩。

古道师:再一段太长了也。

南师:没有关系,(众笑)太好听了。我要起来向他顶礼了。

古道师:哎哟哟哟老师,您别吓死我了,我回去坐脱立亡了,一会就。

南师:对了,古道果然可以学禅了。

宏忍师:明年就可以去进山了。

古道师:哎哟,我的妈呀。别吓唬我,别吓唬我。

南师:以后古道再说法的时候记得给他喝几杯啊!(众笑)

古道师:不是,等于老师讲了,以后到洞山啊,别人不可以喝酒,古道可以喝酒。(众笑)

吕松涛:老师这边有醉剑、醉拳,他那是醉禅。(众笑)

南师:有道理。

李慈雄:有道理,有道理。

古道师:这个咱们这个关起门来说啊,以后这传到江湖这不得了的呀,那江湖人骂我的啊。

李慈雄:没有,林酒仙也是喝酒的啊。

南师:好几个。

古道师:然后看看下来啊。下来,对。“问僧”,就是问僧嘛,问一个师父啊。“名甚么。曰某甲。”叫什么什么啊。“师曰。阿那个是阇黎主人公。曰见只对次。师曰。”都一起念呀,我一个人念,万一我有不认识的字,卡壳了多没面子嘛,(众笑)一起来吧。

大众:“师曰。苦哉苦哉。今时人例皆如此。只认得驴前马后底。将为自己。佛法平沉。此之是也。宾中主尚未分。如何辨得主中主。僧便问如何是主中主。师曰。阇黎自道取。曰某甲道得即是宾中主。如何是主中主。师曰。恁么道即易。相续也大难。遂示颂曰。嗟见今时学道流。千千万万认门头。恰似入京朝圣主。只到潼关即便休。”

古道师:哎哟,我的妈呀。东北人讲话,哎哟,我的妈呀,不好玩呢。有个师父啊,这个问一个师父啊,洞山禅师啊。

南师:问一个和尚。

古道师:平时可能就跟这个晚上聊天一样啊,那或者随便在哪碰到了也好,咋地也好。哎,这个和尚没见过。你叫什么名字啊?“曰”,我叫什么什么,就是说我古道啊,“师曰。”咦!他说哪个是你的主人公啊,也就是反过来问他,哪个是你本来面目啊?“曰见只对次。”他说已经跟你见过面了。

南师:就是当面、对面的人。

古道师:或者,见到的啊。“师曰”,哎呀,这老师经常讲,你看,你看啊,洞山禅师这动不动讲“苦哉苦哉”的,咱老师经常讲“好啊好啊”。我想老师经常喊说“好啊好啊”,也是实际上在那儿,哎呀,“苦哉苦哉”。哎呀,你看老师经常讲,昨天晚上你看也讲那个,哎呀,没有对象啊,你们这么点、这么点水平来学禅、学道,这是浪费我时间么,等于是。但是没办法,只能说好啊好啊,你们还有这点儿心嘛。(众笑)

哎呀,现在的人呐,哎呀,大多是跟你一样啦,“例皆如此。只认得驴前马后底。将为自己。”哎呀,这光影门头啊,就那么隐隐约约的,似是而非的,或者似是非是的,哎呀,在那光影门头认得一点影子。哎,就是老师经常说我们,嘿,“你影子都没有”。人家还有点影子啊,比咱们厉害啊。“驴前马后底”,把那个东西当做自己。“佛法平沉”,他说让你们这么的玩下去,佛法沉没了,完蛋了。

南师:啊,佛法没有了。

古道师:没救了啊,他说就是这样,“此之是也”。

南师:就像你这个样子。

古道师:就像你这个样子啊。然后“宾中主”,宾与主,什么是我们的真正本来面目?所谓主就是…,宾,比如说宾是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对待的一切事物啦,等于客观的东西,也就是说六根、六尘都算是宾呐。它们的主是体,这个都是这个作用当中的东西。但是呢我们本来的东西呢,本身就在这个作用中,这个是主。那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要认得这个东西,“宾中主”啥关系,你就是这些客人里边的,就是对待这些一切事物当中,对宾位的这些东西当中,有一个自我的东西,真正不变异的东西,那个是。连那个都没有认清楚,“尚未分。如何辨得主中主。”哎呀,连这个光影门头这些事情,日常这个一切日用中本来有的东西,你应该当下体验到那种东西,那个东西本来就遍一切处的啊。连那个东西都不知道,你还问什么“主中主”啊?你这个主人公里面的主人公,你想找这个东西,哎呀,你就别扯啦,赶快去住茅棚去吧。这是我加的啊,我以后到洞山可能也许会这样,我不知道。只不过我先去住茅棚啊。

然后,诶,一提到主中主,那个师父就接着这个话又问了,“僧便问。如何是主中主。”哦,那行啊,主人公就主人公吧,那这主人公里面还有个主人公,这是什么东西啊?哦,那如果就说,唯识上来讲,讲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妄想分别,这个主人是我们的第六意识的分(别)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2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