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怀瑾讲指月录》第30集


卷十二 船子德诚禅师

某人:也是因为,专门而来,来来来听这个。

南师:吃饭没有?

某人:吃了吃了。

南师:说你是主听的呀,好啊,有书啊?

某人:有书有书。

南师:哎呦,对船子和尚那么有兴趣啊?

薛虎:老师,准备好了。

南师:准备好了是吧?

薛虎:好了。

南师:禅师开堂。

古道师:喔呦!

南师:法院里叫开庭啊。(众笑)

古道师:自己坐在审判台上,这么多人审判,审判长们也太多了。

南师:禅宗叫公案,我们审判古代的公案。

古道师:这一段公案呐,大家都读老师的书也很多,也看了很多遍了,应该是。因为老师的很多书上,《金刚经说什么》、《如何修正佛法》等等,后来的这个《禅与生命(的认知初讲)》这些里面都讲过。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,啊,都比较熟悉。因为这一段公案呢确实比较精彩,这个互相的对答中呢,也是这个文采优美呀。能不能看得懂呢,有些时候都是感觉,读起来那个文字感觉也很萧然的啊。感觉挺有意思。那就开始看这个原文啊。在这个三秦版本的这个,七百五十页在中间这一片。

“秀州华亭船子德诚禅师”,这边,实际上“秀州”,实际上当时呢古代的时候啊,也就现在“华亭”,咱们这个,不是这个松江府、松江区有个华亭吗?实际上也是在那一带了,但是古代的时候,那个地方不是归什么松江管,而是归这个嘉兴这边管。

南师:对。

古道师:苏州府有个嘉兴,它属于那边管,但是管那一片叫做秀州。

南师:嘉兴那边叫秀州。

古道师:秀州,它管好几个地区,松江啊以及那个附近的很多地区都归它管,都是地名。所以像、比如说夹山也一样,他是以山的名字来的。在祖师的前边,因为不敢、一般对祖师们尊敬嘛,不敢直呼其名,那就是前面都加上他的地名啊,或者这个山名啊,或者寺院的名字啊,等等,这是以示尊称嘛,也并且表明他是哪里的。哎,这样。

大众:“德诚禅师。节操高邈。度量不群。自印心于药山。与道吾云岩为同道交。洎离药山。乃谓二同志曰。公等应各据一方。建立药山宗旨。予率性疏野。惟好山水。乐情自遣。无所能也。他日后知我所止之处。若遇灵利座主。指一人来。或堪雕琢。将授生平所得。以报先师之恩。”

古道师:好,咱们就先停一下。“船子”这个“德诚”和尚,他这面也没有介绍啊,别的说,比如说哪里哪里,章豫(口误,豫章)什么什么张氏子等等啊,有介绍,他这面就干脆没有介绍。那我们也无从得知他是哪里人啊。但是这个德诚禅师非常了不起,他的这种行持也好,他的那种品格啊,那种志向等等,非常那种,非常高尚,非常这种,等于就说,按我们现在话来说是吧,格调很高那种人呐,品质非常高,并且肚量特别大,肚量也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,“超(不)群”,不同。“自印心于药山”,他呢在药山座下印证心地。

南师:悟道了。

古道师:也就说,就是悟道了,我们现在来讲都是明心见性,或者开悟了。“与道吾云岩为同道交”,那就是他们在药山禅师座下,他跟道吾啊,还是云岩禅师昙晟禅师啊等等,他们都是比较非常要好的,都是好师兄弟。

南师:这三位都是了不起的人。

古道师:对,后来都是非常厉害,这样。“洎离药山。”后来啊他们要离开。这个都悟道了嘛,成就了,要离开师父啊,离开药山的时候呢,他就跟这两个师兄说啊。他说啊,哎呀,你们呐,“公等”反正也就非常尊敬的啊,“公等”。

南师:师兄,你们两位。

古道师:哎呀,他说,你们呐,将来啊应该都是各据一方,这个大弘佛法的,对师父留下来的这个药山的宗旨,你们将来去弘扬这个法门的。但是呢,他说,我这个人呐,他说,“率性疏野”,性格就是非常不愿意守那种拘束,也非常自在。你让我去做那个大和尚,装模作样的在那面,就这么点事儿,拿个拂尘,在那又拍法尺又开堂的,挺麻烦的,我弄不了那事啊。

南师:不喜欢啦。

古道师:我不喜欢那事儿。所以呢,他说,我呢“惟好山水”,喜欢悠游自在,游山或登山临水的哈,这个我感觉这样挺好的,我这性情就是这样人。所以呢,他说,别的呢我都“无所能也”。实际上这是一种谦虚的话,实际上他们都是悟了道的人。但每个人,人各有志啊,人的法缘也不同,与世间的这种众生的缘法也不同,他对自己的缘法也很清楚。然后他也就也非常谦虚,他说,哎呀,我别的事也做不了啊。但是呢,你们呐以后“知我所止”,以后你们要是知道了我在哪里住啊,或者停留在哪里啊,你们看到那些聪明伶俐的,值得“堪雕琢”的那些,这个一等一的那些人呐,介绍一个来。我把我这个平生所学,我一辈子这个从师父那里得来的这个药山宗旨我传给他。把师父的这个法脉啊,这个道法传下去,别让它断绝了。以这个来报答师父这个度我们的、这个教化我们的恩德啊。哎,这样子。

马宏达:我插一句啊,那个船子是四川遂宁人。

古道师:哦。

马宏达:有资料表明了。

古道师:好。

马宏达:有这个资料,是四川遂宁的。

南师:四川人,遂宁,汪泽山(音,人名)的家乡。

马宏达:遂宁。

古道师:嗯好,写上。耳朵旁那个随,哦,追随的随啊?哎,遂愿的遂。遂宁人,原来是蜀国人,了不起,四川这个蜀和尚。

南师:马祖,马祖是四川人。

古道师:马祖啊,好像还有那德山呐,那个气派都大。“(将授)生平所得。以报先师之恩。”后来…

南师:诶,这一段,我觉得你要讲的精彩啊,他就直接跟到就是接引夹山的事啊。

古道师:是。

南师:是不是?

古道师:是。

南师:我觉到先停留,你就翻开夹山那一段,道吾啊他们三个师兄弟,关系都很密切的啦,三个师兄弟道情都很深的。道吾怎么样把夹山骗来见他的,接引夹山来,要看夹山那一段。

宏忍师:下面就是了。

南师:你先讲了夹山、道吾这一段,我们翻开。

古道师:好好好,那就是接下来,不用翻,就下一页就是,七百五十一页。

南师:大家翻开。

古道师:这样子。

马宏达:船子这一段有这个。

古道师:对,有这个,有这个。

南师:有这个啊?

古道师:对对,“道吾后到京口”,这里开始,那现在咱们翻过来,不用翻过来,直接跨过来啊,跨几行。

南师:这样就很精彩了。

古道师:到七百五十一页的第四行,上边第七个字下来开始。

南师:不是,你这一段讲完了,先把他安顿在华亭。

古道师:对对,他到华亭嘛,这个平时呢划个小船渡个人呐。

南师:对,这些都先讲了。

古道师:对对对。然后后来呢因为他们离别的时候,不是要离开这个药山的时候啊,那等于师兄弟间等于有个约一样,他说你们将来这个这个……

南师:替我找。

古道师:哎,要有个伶俐一点的啊,这个“堪雕琢”的,你介绍一个来啊。

南师:就是找第一流人才了。

古道师:第一流人才介绍过来。然后把师父的这个法统啊,这个禅法延续下去。后来呢,这个道吾禅师啊,也就是他师兄了啊,道吾师父呢这个也很有心。后来他,可能是也许离开湖南到处游方嘛,后来到京口这个地方。京口呢实际上就是现在的镇江一带,镇江一带,那等于离华亭啥的都很近的哈,可能也就是两三天的路程,走起路来也是。那个时候也许可能划个船从那个河道里来,说不定船子和尚在这个松江,那个松江那个华亭那边的话……

南师:那个时候都通的。

古道师:实际上黄浦江嘛。

南师:对。

古道师:我们这面就是黄浦江源头欸。

南师:是。

古道师:说不定船子和尚从这里还划到太湖来偶尔玩一玩,都有可能的哈。

南师:是。

李慈雄:有道理。

古道师:“京口”,后来呢这个道吾禅师呢到了“京口”,就是现在的镇江那一带,那那个时候,到那里呢遇到夹山啦。

南师:大法师。

古道师:夹山那个时候他已经坐道场了,已经做一个寺庙大和尚啦。

南师:他自己讲经说法,威风很大。

古道师:已经开堂说法了哦。说刚好碰上这个夹山禅师上堂说法。结果那个时候呢,上堂说法的,那道吾禅师呢,洞山门下这个都是修行非常朴实的,可以说他们都是类似于走头陀行的这种路子,非常刻苦用功的。

南师:穿一个和尚僧衣,穿灰色的。

古道师:比较,按现在话说是比较低调。

南师:对,像宏忍啊、永会啊穿的衣服都是禅门的。

古道师:那他呢跟在大众一起啊,进去听这个夹山禅师说法。在这个法堂上呢,有个师父啊问这个夹山禅师啊。他说,“僧问。如何是法身。山曰。”夹山啊,“山曰。法身无相。”“曰。”那个师父又问,“如何是法眼。山曰。法眼无瑕。”这个时候呢道吾禅师可能也就是…

南师:坐在后面。

古道师:坐在大家也不知道的哪个角落里头啊,很低调的,也许灰头土脸的啊,行脚过来,也搞不清楚啊。就一听,“噗嗤”笑了一下。

南师:“嗤”,一笑,很庄严道场里头。

古道师:就突然失笑。诶,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啊,这个夹山禅师就看到了,咦,说我这说的没有错啊,哪来的上座,哪来的这个师父,为什么耻笑我呢?

南师:一看这个样子是禅宗的,参禅的衣服。

古道师:然后便下坐。“道吾不觉失笑。山便下座。请问道吾。”他就向道吾禅师请问了。他说,“某甲适来只对这僧话。必有不是。致令上座失笑。望上座不吝慈悲。”

南师:非常谦虚。

古道师:非常,那个大和尚非常谦虚。一看在他的这个法堂里面,他这样对答中有人嗤笑他的话,一般,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啊,这个很严重了,问题。但是他非常谦虚,他从法座上走下来,向道吾禅师请问。他说哎呀,那我刚才跟那个师父对答,肯定是有不对的地方,让您这个失笑啊,笑话。不对的地方,“必有不是”啊。“致令上座失笑。”他说以至于让你在那边这个笑起来了啊,耻笑我。他说但是也希望啊,“望”啊,您呐不要慈悲啊,也就不吝慈悲地给我指示一下、指导一下。

天风师:不是,应该是希望你慈悲慈悲。

古道师:嗯?

南师:希望你慈悲啊。

天风师:给我指导一下。

古道师:对啊,希望你慈悲嘛。

天风师:对,你说的是不要慈悲啊。(众笑)

古道师:哦,我这么说的啊?哦!那个跟这个怎么不一致有点,有点脱节了啊。有的时候难免的,但那个是对的,那个理解是对的啊。那个不是我的错,(众笑)是它的错,是舌头的错。哎呀,你们怎么不跟着我的心走,跟着舌头走?(众笑)所以听法也要别具慧眼、别具慧耳啊。

天风师:没有说你心不对,说你舌头错了。

古道师:问题很严重啊。

天风师:不怪你。

古道师:两种嘴,两种嘴,所以他说两种话,这个也是可能的哈。然后“吾曰”,道吾禅师回答说,“和尚一等是出世。未有师在。”他说哎呀,这个道吾禅师…

南师:道吾禅师讲的也很谦虚,称他是和尚哦,和尚是大师哦,这个和尚不是随便叫的。当时叫和尚两个字,现在人好像叫和尚马马虎虎。那时称你是和尚,那是…

古道师:非常尊敬。

南师:很尊敬的。

古道师:那按现在来说…

南师:比法师尊重。我们当年,像我们当年就是几十年前,称普通的和尚,就是古道师天风师,很恭敬了。那么法师就很少了,法师是要会说法,讲经说法这种。至于称和尚就不同了。譬如我们见到虚云老和尚,见到普钦师父啊,有时候说和尚,师父啊,加一句。或者是和尚,那是尊称。所以道吾当时的态度,答复他也很恭敬的,注意这一点,也很恭敬。恭敬归恭敬,批评归批评。

古道师:对,现在的话一般,他是开堂说法的人嘛。

南师:对啊。

古道师:主持一方的大和尚嘛,嗯,我们现在习惯都叫,哎呀,大和尚。就像我现在见到这个永信,虽然我们是师兄弟啊…

南师:对对。

古道师:但他是少林寺的方丈欸。

南师:对对对。

古道师:我一见到他也是…

南师:大和尚。

古道师:不叫师兄啦,哎,大和尚,非常尊敬。哎,是这样子。

南师:所以他很尊敬的,这句话特别点出来。

古道师:啊,大和尚啊,您是这个,就是,哎呀,这个一等。

南师:一方的大德啦。

古道师:对,了不起的这个有出世这种之才的人啊,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,但是…

南师:你答的…他也没有说他答的不对,也没有说他对,就说你没有好的老师所以才…

古道师:是是是。“未有师在”,等于你没有遇到一个高明的老师给你指点呐。

南师:这里头你要点出来,这个地方就是话头来啦,他答复的话就差在哪里呢?他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讲。这里是个话头啊,注意,是个问题。好。

古道师:然后这个,“山曰。”夹山啊,夹山禅师。

南师:一听。

古道师:一听,然后又问,他说,“某甲甚处不是。望为说破。”他说哎呀,他说师父啊,我到底哪里说错啦,说得不对啊,你还是给我说破吧,你给我说清楚或者说明白,给我指点出来啊。这个“吾曰”,道吾禅师说,“某甲终不说”。

南师:呵呵,他说我不告诉你。就直接讲我不告诉你。

古道师:我就不告诉你,不给你说。他说,“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处去。”他说哎呀,我也不告诉你,我就不告诉你。你要知道这个问题的话,你想明白这个问题的话…

南师:找个好师父。

古道师:有个非常了不起的师父,你去到华亭那个地方,有一个叫船子和尚的,船子德诚禅师,你去找他去。然后,“山曰。此人如何。”他说,夹山禅师就问,你在这里笑我,哦,你又不给我说破。你又指个人,去找个人去,那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吗?

南师:这个师父到底怎么样。

古道师:到底怎么样。那个“吾曰”,道吾禅师说,“此人上无片瓦。下无卓锥。和尚若去。须易服而往。”

南师:这里是个话头。

古道师:他说这个和尚非常了不起的,就是上无一片瓦啊,下边没有立锥之地啊。就是这么个人,就是无牵无挂的和尚,非常了不起的。但是你要“须易服”啊,你现在大和尚排场很大啊,很牛的,你得把这些架子都放下来,你就非常,你应该规规矩矩的,你要非常谦虚地去找他。

南师:像我们穿一个灰衣服啊,不要穿红袍啊,这个样子啊,架子很大。

古道师:对,你架子要放低一点去,你不能这样去的啊。

南师:其实“上无片瓦。下无立(卓)锥。”就已经讲了,你知道吧?真的彻悟见道的人,什么都没有,到家的人。

古道师:哦,实际上,那反过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,那就是,那个人就是大彻大悟的人。

南师:对,再一个,禅宗一语双关。再说呢,“上无片瓦下无立(卓)锥”,住在船上嘛,当然上无片瓦、下无立锥了。所以这个在禅宗,你看他这里发话,都是一语几关的啊,“上无片瓦下无立(卓)锥”,住在船上嘛。他不是问他,师父啊你知道…

古道师:“此人如何?”

南师:“此人上无片瓦,下无立(卓)锥”--功夫都到家了,见地也到家了,彻底的。

古道师:等于说这是大彻大悟的人。

南师:大彻大悟的。他没有像我们说大彻大悟,又着相了。“此人上无片瓦”,再问世法呢,他住在船上,当然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嘛。

古道师:也实际也用一个比喻。

南师:把他、把自己的师兄弟就捧得好高啊。

古道师:够意思啊,以后交就交这样的师兄弟。

南师:他们三位,三个师兄弟,你看道吾、云岩,最厉害是道吾,云岩是后来洞山的师父了。道吾、云岩,你看德诚,他把这个德诚师兄弟捧得很高啊。而且告诉他,你这套样子去是不行的呀,你要换了衣服欸,同我一样,穿得朴素一点,他还可见你,你还摆那个大法师的架子,他理都不理你了。这几句话很有味道,你看这个再读一下,“此人”,可以读一下。

大众:“山曰。此人如何。吾曰。此人上无片瓦。下无卓锥。和尚若去。须易服而往。”

南师:“易服”,换了衣服。

古道师:换衣服,意思变化嘛。

南师:你大师的架子都要放下了,一个人去。

古道师:对。关键这古代这些大和尚们也真了不起,怪不得他能接受这些船子和尚的教化,气派也很了不起的。

南师:对啊对啊。

古道师:然后接下来一看,现在大和尚哪敢做到啊。

南师:这些地方,不是,大家你要学做人做事,你看这些,夹山也是了不起,一点他就做到了。这个很难,都很难。所以要看这些是话头。他名气,夹山已经很大了,大法师的名气。

古道师:然后下来看这个文字的话也很有意思,“山乃散众”。

南师:对。

古道师:“束装直造华亭”啊。

南师:对,这里,古人很简单。夹山就把自己,都不讲经说法了。叫师父的也很多啊,那比法轮功还大吧,哈,没有那么大,至少是很了不起,“散众”,自己都解散了,一个人就到华亭去了。这些都不要马虎地看过去,这是行,做人、求师,古人是求师求道的。

古道师:无论气派还是那种虔诚等等。

南师:对啊。

古道师:然后那种诚敬都到位了啊,就是这样。并且那已经大和尚了,多少人跟他学习修道的。

南师:对啊。

古道师:不知道那些人该做如何想。有一天我们都在跟老师学习,老师说,你们都走吧,我也走了,我去找我师父去了。我们该咋办呐,老师你可别这样,哈哈哈。(众笑)那我们就傻了啊,那你那个时候,那我们就是抓也、最后给您拽着也要跟着一块跑。

南师:还能有车子啊,走路去啊。

古道师:走路去,那时候别人不知道啊,反正您要走路去,我给你挑包袱。(众笑)对,他这个“直造华亭”啊,直奔到华亭去。从镇江一下就到这个咱们现在的还是叫华亭啊。

南师:你看他求道的决心、求法的决心。几个字,所以读古书注意啊。

古道师:是啊,非常简约,但是内容很丰富很丰富。

南师:“直造华亭”。

古道师:哎,慢慢的深入的去了解。然后两个见面了,“船子才见便问”。

南师:这个里头演电影了,很多故事了。怎么见面,“才见”,刚一见面,就眼睛已经看到是个人才了。

古道师:可能也毕竟气象不凡呐,一看,哎,是不是哪个师兄介绍来的?那个时候没办法像咱们现在打电话啊,诶,古道,给你介绍个人去了。那个时候没那么方便啊,来了就来了。

南师:都是心心相印的。

古道师:是是。那可能一看,嗯,心里也有数了啊。好,“才见便问”,就问夹山,“大德住甚么寺”。哎呀,大和尚,大德也就是大和尚,非常恭敬。大和尚啊,您是哪个寺院的,住哪个寺院的?

南师:哪个庙子上的。

古道师:然后“山曰”,夹山禅师回答说,“寺即不住。住即不似。”

南师:对了,开口就不同了啊。

古道师:对啊,那既然……

南师:这个是谐音啊,寺(似)的就不住。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嘛。“住即不似”,有一个境界已经不是了,一出来已经是很厉害了,这一刀一出手,武侠小说,说不管有没有,大致一出手就看(明白),出手就不凡,啊。“寺即不住。住即不似。”

古道师:是呀,那也就是说,有个执的什么东西,依持的什么东西,就不对啦。

南师:你说夹山的见解,这个理念上已经清楚了,啊,空的嘛。

古道师:等于,实际上啊,他说前边这些也是,实际上他前边这些话也都对着呢,但是他证明自己还是不肯。可能就是见地什么证悟方面都到了,但是可能实际理地还没有。

南师:就是“悬崖撒手,自肯承当。”

古道师:最后那一招末后牢关还没有透脱啊。

南师:“寺即不住。住即不似。”答的都很厉害啊。

古道师:然后船子和尚就问他了,他说“不似似个甚么”。

南师:对啊。

古道师:那你说不似,那到底是什么东西,你说那个东西是什么东西呢?

南师:他问他高居何寺,他不答这个话,“寺即不住。住即不似。”不似是个什么东西啊?

古道师:“山曰。不是目前法。”

南师:哎,你注意哦,“不是目前法。”

古道师:“师曰”,咱们接着把这一段,一句念完哈。

南师:哦,好。

古道师:“山曰。不是目前法。师曰。甚么处学得来。山曰。非耳目之所到。”然后,“师曰。一句合头语。万劫系驴橛。”

南师:对,注意。他说,这里很重要,每一句都是话头。你说夹山禅师没有心得啊?他上堂说法,“法身无相,法眼无瑕。”都到了,见解上。他后来开堂说法这句话也常说的。啊,他(船子)所以问“大德高居何寺。寺即不住。住(即不似)。不似似个甚么。”

古道师:“不似似个甚么。”

南师:然后。

古道师:“山曰。不是目前法。”

南师:“不是目前法”。呵!

古道师:然后那个船子就说,“甚么处学得来”。

南师:他说你,等于说你这些道理都很通,是口头禅呐,你从哪里学来的?你从哪里学来?这些口头禅。就是说你道理处处到了,功夫到不到不知道。你从哪里学来这些口头禅呐?

古道师:然后那个夹山回答说,“非耳目之所到。”太了不起了这回答。

南师:对啊,呵!呵!“非耳目之所到”。然后你看船子怎么?

古道师:然后,“师曰。一句合头语。万劫(系驴橛。)”

南师:你答的都对,讲的。你们注意哦,你们将来学法不要落在这里。“一句合头语。万古(劫)系驴橛。”我常常用的这个,“系驴橛”。人讲了一句话,大禅师,不管你苏格拉底也好,释迦牟尼也好,哪个祖师,讲了一句话,这句话流传下去,大家奉他为了不起的。等于乡下人,空旷的地上,十方交通地方,打了一块石头的一个桩,这个,以前乡下走路啊。

古道师:有拴马桩的。

南师:拴马桩,对了。等于这个打一个洞,人家来去的一个驴子啊、马啊到这里歇脚的时候,把绳子穿这个洞拴上,把这马拴在这里不动嘛。自己去喝茶、去吃饭。啊,这叫“一句合头语”,严重的一句话,千古万古系驴橛,就把人捆住了。所以你们讲,《金刚经》讲空也好,唯识法相讲有也好,禅宗,譬如百丈禅师讲,“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。”你们都会讲,自己功夫到了没有?

古道师:没有。

南师:所以“一句合头语”,他说你从哪里学这些口头禅来啊?我想当时对话的,那个船子诚讲这个话的时候,态度就很严肃。哎,你如何、从哪里学这些口头禅来?“一句合头语。万古(劫)…”他不是说“非耳目之所到”,讲的都对,啊,就是你真正见地功夫真到了吗?“一句合头语。万古(劫)系驴橛。”你读了这个书,自己学问、经书到最后都要丢掉,功夫不证到都是“系驴橛”。嗯,这个要、话头要注意了,他就批评他,“一句合头语。万劫(系驴橛。)”再讲下去啊,你还是讲你的,我是补充你的。

古道师:就是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啊。就是师父听明白这样子。

南师:然后?

古道师:“师又问”,然后船子和尚又问他。“垂丝千尺”,这个柳丝的丝啊,“垂丝千尺。意在深潭。离钩三寸。子何不道。”

南师:他给他这样一批评,愣住在那里,稍稍愣一下。这个机锋相对,这叫机锋。那个态度也变了。他这样一讲,这个夹山和尚愣了一下,有道理啊!他没有讲话,他马上就追问。追问都是文学境界,他在船上嘛,水边,当然船划了那么多年,一定也会钓鱼啊,(像)古道一样也会吹箫、也会作诗一样,船子蛮潇洒的。“垂丝千尺”,他说我的话放出来了、问你啊,等于水上面钓鱼,那个钓下去那个丝线,“意在深潭”呐。你想那个境界,钓鱼的人,“离钩”,啊,下面是?

古道师:“意在深潭。离钩三寸。”

南师:就我要问、你答话,你答了我才好指导你啊,“离钩”,钓鱼一样,那个鱼在下面游,我的丝已经挂下了,钩已经挂下了,还差一点,你怎么不来吞钩呢?

古道师:对对,你怎么不上当呢?

南师:你怎么不说话呢?或者他们用文学句子来答了。

古道师:对对。

南师:两个都是很高嘛,他一听这个和尚…彼此文采都很高,“离钩三寸”,那个态度你要(模仿)(师言传身教,拟形拟态中演绎着)……“子何不语”啊?啊?你怎么不讲话?逗他,一步一步。

古道师:“山拟开口。被师一桡打落水中。”

南师:对呀,那么夹山给他一问,准备答话的时候,好狠哦,一桡,等于一船桨“啪”,就把他打下水里去了。

古道师:好惨好惨。

南师:那夹山不会游泳的,一定不会游泳。他呢水上功夫好得很啊,划船,又会钓鱼又会下水的,一桡子就把他打到水里了。

古道师:哦,打落水中。“山”,夹山,“才上船”,可能还…

南师:不是,打到水里的人,你没掉过河里头,自己会冒上来的。那当然赶紧,心慌意乱抓到船就扒上来了。嗯。

古道师:刚要爬上船呐,啊,这也挺紧张的这是。

南师:对啊,很紧张的,这个时候心慌意乱的,任何人。除非夹山也会游泳了,可夹山是旱鸭子啊,不会游泳。刚要上船…

古道师:“山才上船。师又曰。道道。”

南师:快,快说!

古道师:“山拟开口。”

南师:准备,准备讲话。

古道师:“师又打。山豁然大悟。乃点头三下。”

南师:又把他打下水去了。在这个时候大悟。这个问题是怎么样弄的,问题出在这儿。

古道师:也许可能准备了千万个答案,也道他不得,是吧?

南师:你要晓得,你要想想,夹山不会游泳,这个要深深体会了。他问到那个重要关头,夹山不是停了一下?他不是没有主意,停一下,就要开口了。在他将要开口,一桡打下水去了,这个时候你不管你三藏十二部,讲经法师学问都没有啦。

古道师:是,一切学问都用不上。

南师:上来就爬。

古道师:命要紧啊,哈哈。

南师:那这样爬上来一身也是水啊。

古道师:是。

南师:站在那里,他就马上追下去问,怎么样?

古道师:“道道”。

南师:快说,快说。他正要开口。

古道师:又打。

南师:又打下去了。哎,下水以后当然这里没有记载写什么,下去还会冒上来,身上都是湿的啊,你想在那个境界里你还有思想没有?还有思想没有?

古道师:那闪电之间的事情。

南师:对啊。

古道师:没有时间考虑。

南师:刹那之间你,你这个丝毫起心动念都来不及,可是知道不知道呢?你会爬上来吧?

古道师:是,那肯定是要冒出来,往船上爬嘛。

南师:对呀。对呀。然后他又拍他,那很紧张啊,这几下,他明白了。就是说,那气住脉停什么都没有啦。嘴里好像(师模拟扒在船边慌乱呼吸的样子),都清楚,这个时候就是你放下也好,不放下(也好),都放下了,万念皆空,气住脉停(都放下了),可是自己的知性更灵敏了。你要懂这一段。

古道师:结果刚冒出来还被打。

南师:你说,来来来。

古道师:他说我确实明白了,只能点点头,说话也来不及了。

南师:最后,没有来不及了,没有话可说了,可那个知性明白啊。懂了懂了,我晓得就是这个了。

古道师:好可怜啊。

南师:哎,你看这一段,你再读一下,连到这两个,翻过来这三段。这个禅宗,注意哦,禅宗同西藏过去的大密宗,所以后来的乃至于说帝洛巴、那洛巴、密勒日巴,这几代都是这个手法,都非把你整得啊,一口气都出不过来的时候,他也没有点你“就是这个”,那已经完了,靠你自肯。啊,懂了,就是这个,就是这个。这个最后没有话讲,就是点头的,明白了。(师声情并茂演绎中)

古道师:说不定还不知道喝了几口水的哦。

南师:明白了,明白了,不要打了啊……他是这样子的啊。再读一下这一段。

古道师:我看看,翻过来从这面开始,哦对,这面开始,“直造华亭”嘛,是吧?

南师:不是华亭,就是开口问话,“寺即不往,住即不似”嘛。

大众:“船子才见便问。大德住甚么寺。山曰。寺即不住。住即不似。”

南师:那个气派也很大哦,那个时候站在那儿,旱鸭子站在那里答话,那个气势也够看的哦。

古道师:是,并且这些也都对呀!

南师:都对啊!没有不对啊。

大众:“师曰。不似似个甚么。”

南师:他那个问话也很厉害的:“不似似个甚么”!

大众:“山曰。不是目前法。师曰。甚么处学得来。”

南师:你在哪里学来口头禅呐?

古道师:“山曰。非耳目之所到。”还在那耍嘴皮子。

南师:那还都了不起咯,那个气派够大的。

古道师:实际上船子和尚这句话很严重啦,“甚么处学得来”,嗨呀,你这家伙,你这小子,也就按我们现在语言说的话,你这家伙跟哪学的这些口头禅,耍嘴皮子?但是他还在那耍着呢。他说,“非耳目之所到。”还在那儿牛。哈哈,你说不打他,没办法教育了,你要是用语言来要降服他,没办法弄。

南师:没有办法,讲理论讲下去永远接引不了他,接引啊。

古道师:只有打他,不打他没办法,你要谁可能也都要打。

南师:现在不能打,现在不能打,等一下你就进了警察局了。

古道师:那拘留半个月是一定的,并且还罚款,另外罚款五千元,然后你在船上又没有营业执照,非法营业,(众笑)把船没收了,真的上无片瓦了。看样子现在不适合玩这个,看看高兴就好了。

南师:你看这一段再读,你读得好,这是很精彩的,叫你们不要马虎。

古道师:“非耳目之所到。师曰。一句合头语。万劫系驴橛。”

南师:批评他。

古道师:“师又问。”那可能中间可能迟疑了一下,那么一棒,他又是很牛的人…

南师:对话很快的,当时。

古道师:可能那一下、一对话,今天碰到这老爷子不一样,就傻了,心里可能迟疑,因为毕竟自己还没有如理实地地达到那种境界。

南师:对对。

古道师:他心里还是有点虚啊,正在一迟疑,老和尚挟着这个机会又问。

南师:他不等他思想妄念一转过来就给他打下去了,掉水里。

古道师:“师又问。垂丝千尺。意在深潭。离钩三寸。子何不道。”

南师:“子何不道”,你怎么不说话呢?这一下把他逼得一念专一,正在一句话要冒出来答话的时候,“啪”就给你打下水去了。这是手法。

古道师:看样子咱以后去参学,看谁坐在船上,你把游泳学会了再去,很危险。然后,“山拟开口。被师一桡打落水中。山才上船”。

南师:才上船。

古道师:刚上船。

南师:你要、打落水中你要体会。旱鸭子掉下去,沉下去了,他那水进来了,气会闭住了。如果不闭住嘴可也自然闭住了。上来那个时候什么思想都没有的,一点灵明不昧,思想都没有的,爬上岸,爬上船来。你们掉下水过就知道了。

古道师:“师又曰。道道。”

南师:说!说!你说,你说!

古道师:“山拟开口。师又打。”这往死里整啊。“山豁然大悟”,终于明白了,彻底明白。

南师:这一下,他的平常的理论到了,功夫见地都到了,那个境界出现了。

古道师:“乃点头三下”。

南师:只好,话都讲不出来,不是不讲话。

古道师:来不及讲。

南师:不是(来不及)讲,没有力气,气闷住都切断了,只好点头三下:我懂了,我懂了,你不要打了。身上都是水哦。

古道师:是。这个船子和尚那个文采也不得了,都是出口成章的。

南师:“点头三下”。

古道师:“乃点头三下”嘛,接下来,“师曰”,然后船子和尚又讲了,他说,“竿头丝线从君弄。不犯清波意自殊。”

南师:就是当场,他在船上住惯了,钓鱼的道理一样。

古道师:等于,这个是不是就是说,你现在明白了吗?他说就是这个呀,这是何等自在,什么空呀有呀,你学那么多知识理论,一切东西都没有用的,什么烦恼菩提,哎呀,这个……

南师:那就是“竿头丝线从你(君)弄”。

古道师:就跟那个拿着鱼竿垂到水里面一样,你感到波浪如何涌干什么,那个时时放在那儿,很悠游自在的,丝是丝,波是波。

南师:那个知性自然一念清净,本来湛然。“不犯清波意自殊”。

古道师:自然不同的啊,哎,这样。“山遂问。”

南师:这一下,他衣服也没有换嘛,他没有叫他换衣服。

古道师:惊魂可能才初定啊,不是未定,惊魂初定啊,在那地方。“山遂问。抛纶掷钓。”

大众:掷钓。

古道师:哦,掷钓,扔掉的意思。对掷钓,“师意如何”。

南师:一切都丢掉,比如钓鱼的时候,钓竿、轮子都丢掉,一切都、工具都没有了。

古道师:什么菩提涅槃也都统统丢掉。

南师:这些工具都没有了,这些道理都没有了。

古道师:“师意如何”。

南师:你,师父啊,你说这样对吗?就是说一念…刚才讲一念清净,什么都没有了。

古道师:“师曰。丝悬绿水。浮定有无之意。”实际上还是跟前面这个,“不犯清波意自殊。”

南师:对啊。

古道师:实际上是一个道理连下来的。

南师:对啊,等于钓鱼一样,他问抛纶,这个什么鱼竿不要,都不要了,一切都丢掉,一念清净如何?他不同意他,跟钓鱼一样的啊,这样“丝悬绿水,浮定有无之意”,尽管挂在那,尽管玩嘛,讲菩提、讲道、讲楞严也好,讲唯识也好,讲密宗也好,念佛也好,这都是“丝悬绿水,浮定有无之间”嗯,啊!然后呢,下一句呢?

古道师:也不弃不离,是知道、认得了那个东西了。

南师:“丝悬绿水。浮定有无之意。”

古道师:“山曰。语带玄而无路。舌头谈而不谈。”夹山回答的话,这是。

南师:要说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说而不说,说话也可以,不说话也可以。

古道师:“师曰。钓尽江波。金鳞始遇。”

南师:哎呀,他说我在这里钓鱼钓了那么久,今天总算钓到了一条大鱼啊。

古道师:实际上是自己高兴的话,也是赞叹。

南师:哎,也是赞叹,许可他的话。他也没有问是哪个师兄介绍来的,也没有问。

古道师:然后这个夹山一听,(“山乃蒙耳。”)把耳朵赶快堵起来了。

南师:夹山听到他赞叹这个词,把耳朵蒙起来不听。这些也是有毒的,不要,不吃。

古道师:哎,这么一段。“师曰。如是如是。”

南师:对了,这一下你对了,这一下对了。

古道师:“遂嘱曰”。然后嘱咐他。

南师:吩咐他,大概还叫他换了衣服啦,大概身上擦一下。这些古人记载很(简要),这些花边都不记载了。

古道师:是,刚才打也打了,喝也喝了,这会儿再慈悲一下,最起码要关心一下。

南师:就吩咐他了,要告别,也差不多了。

古道师:然后,“遂嘱曰。汝向去”,这样离开。“直须藏身处没踪迹。没踪迹处莫藏身。吾三十年在药山。只明斯事。”只明白这个事情。“汝今已得。他后莫住城隍聚落。但向深山里钁头边。觅取一个半个接续。无令断绝。山乃辞行。”

南师:好,先慢一点。

古道师:“无令断绝”这里。

南师:他就吩咐他,你以后,虽然你悟了,境界也达到,还要修持。“藏身处没踪迹”,你躲开,不要再去讲经说法带一批徒弟,找一个孤零零的山里头茅棚,好好去打坐修定去,求证去。“藏身处没踪迹”。

古道师:“没踪迹处莫藏身”。

南师:但是也不要定在…说,空就是,也不是。

古道师:也别死寂在那个空里头,也不要执着那个境界。

南师:啊,空啊、有啊,就要中道,“藏身处”。这个话,他们这个这一段答话很妙,都是双关语。换句话,你不要再到什么南京开堂说法啰,不要到上海啊造个禅堂。你规规矩矩自己找个清(净地)修定做功夫,修证,“藏身处没踪迹”,“没踪迹处莫藏身”,以后嘛,再修几年,证到再出来弘法,将来呢,要碰到可以、有根器的,不管是乡巴佬啊……

古道师:“觅取一个半个”。

南师:你传法下去,就对得起我的这个禅宗,对得起佛法了,你先去修持。就叫他去闭关,到山林里头专修修持好几年再出来。那再念一下这段原文。

古道师:“遂嘱曰。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。没踪迹处莫藏身。”

南师:这两句话重要,也是自己做功夫的修养。没有讲修定啊、打坐啊,没有这些狗屁话。不要住空,不要住有,你这么去修持几年去。啊,也吩咐他,不要从闹热去,不要名气太大,妨碍自己修行。

古道师:对,不要“住城隍聚落”嘛。

南师:对,不要给名利啊、恭敬啊,名闻恭敬利养困住了。千万注意,出家人这六个字,不要被名闻、恭敬、利养困住了。佛经上告诉你,佛经是讲明白告诉你,大家看了都会讲口头禅了,可是他讲的话不同,“藏身处没踪迹”啊,使人家都不知道你,你就隐姓埋名好好去修行吧!说“藏身处没踪迹。没踪迹处莫藏身。”你不要死死定在空上面,你要体会。这是大止观,就是楞严大定。然后修养几年再出来,将来有个、找个好徒弟传法下去。

古道师:他说我在药山三十年啊,在药山,就明白了这个事啊。

南师:他说我跟师父三十年所得的这个法门,佛法。我现在传给你了。

古道师:传给你了,然后让他到山里好好修行去。

南师:修行,将来你再出来弘法。现在年轻出名,妨碍你自己了。这样。然后?

古道师:古人是这样弄的。然后,“山乃辞行”,那可能也不一定是住了多久了啊,不一定马上可能就走了,或者咋样子。

南师:这个细节没有讲。也许…

古道师:没有讲,反正是他要走了。“山乃辞行。频频回顾。”

南师:一边,他在船上嘛,师父在船上。他走一段还回头看看他。

古道师:可能师父划着船给他送到岸上去了。

南师:对啊,当然了。

古道师:当然离别前可能也依依不舍啊。这个也许相处了几天也不知道啊,反正不可能当场打完了就那么完了,就让他走了。

南师:也许喝杯酒吧,哈,(众笑)跟古道一样。

古道师:也许,反正不知道嘛,反正非常依恋,这样子。也许,反过来又说“频频回顾”,有可能是…

南师:他也还有疑处了。

古道师:对,他说这家伙,老和尚,那个和尚把我介绍来,挨打一顿,给我说半天,是明白了点东西,那是不是这样啊?别让老和尚给我蒙了,呵呵,别把我忽悠了哈。可能还是有点疑嘛,“频频回顾”。“师遂唤。”诶,这老和尚看出来了,一看这小子不是太肯,啊。然后就他说,哎呀,“阇黎”,法师,“阇黎”,法师。

南师:突然喊阇黎。

古道师:忽然喊他,哎呀,和尚啊,“阇黎”。然后夹山乃回头。“山乃回首。师竖起桡子(曰)。”

南师:把这个划桨、船桨举起来。

古道师:对,举起来。可能站在船上,那个时候可能很气派。这个说啊,他说“汝将谓别有”?

南师:你还有疑处吗?还有什么疑点吗?

古道师:或者你还认为…你已经行了,你还以为有别的东西我隐瞒你了吗?没有啊,我已经没有啦。不行,我死给你看。他把船一翻就入河里,不知道上哪玩去了。就这么一段公案。老和尚们是这么玩的。哎呀,不容易,当师父也不容易,那也要会水遁的功夫啊,否则就不好办。哦,这么一段。“乃覆船入水而逝。”这是去逝的逝。可能说就那么走了,这样子。

南师:实际上算不定溜到南京去啦,或者到浙江去,黄浦江里头一溜,不晓得到哪里去了。

古道师:都那个境界了,他想上天入地(也行)。

南师:那么,你下面接到就看夹山上堂,后来出场的场面了。夹山的功夫见地、接引后面的人,那比洞山这些就不同了,很扎实、很厉害了。

古道师:对,这应该在洞山的后面吧?洞山的前面吗?

某人:八九五。

古道师:哦,八九五是吧?哦,八九五。哦,最后第三行,对。八百九十五,最后第三行。

注:本书根据南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2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