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于刚才我们那个比方,把这个开关一开动,电风扇一转起来的时候,你不相信电风扇一开,刚刚一开,你丢几颗种子进去,它动得快时,那个种子、石头不会掉出来,它永远在里头“嘠…”转,不会掉出这个转动的外面,所以我们过去的因果在我们这个思想不停旋转的里面,就是这样保持因果。过去的种子,任持种子,与一切法,你的智慧,过去做过、修过的因缘更互为因,互相为因果。互相为因果这句话,解释起来很复杂,过去造的因,现在所得的是果,加上现在的因在过去的果里,因中又加果,等于过去我们造了一个面粉的因,所以现在变成面包,我们在面包上又涂上果酱,涂后不大好吃,再加上点盐,又涂花生酱,变来变去,将来面包成为咸的石头了,此中因果多得很。
因熏习力故,由无始以来的熏修习惯,因此构成我们现在的生命,能够回忆,能够思想,能够…等等。所以有感情,所以有感觉,所以有知觉,所以个人的习气、爱好各有不同。他喜欢运动,他喜欢画画,有人喜欢爬山,还有人就喜欢睡觉。一个劝一个:“哎,爬山最健康。”“哎,我劝你,睡不够不行,还是同我一样多睡觉,慢慢就健康了。”个人爱好不同,种性的差别。“故所设难于汝有失”,因此你假设的故意要难倒我的问题,有时对你自己本身并不利,非于我宗,对我所讲的这个道理达不到。这是论辩,那么有问:
“若无实我谁能造业谁受果耶。”那好啊,有人举手站起来:“好,你讲无我,既然无我就不怕因果了?啊?谁在造业啊?谁在受果报啊?”你看禅宗来了,谁在念佛?谁在修行?谁在吃饭?谁在打坐?对不对?既然无我,下面是答:
“所执实我既无变易。犹如虚空。如何可能造业受果。若有变易应是无常。然诸有情心心所法因缘力故。相续无断。造业受果。于理无违。”其实这一段看起来很简单,但真讲《成唯识论》这一段发挥起来要好几个月,中间要插进来的东西多得很,内涵、包含。我是提醒大家注意,不要以为“哎,这个我也读过了,听过了,懂了。”结果过几天翻书一看,还是青蛙跳井——“不懂”。这里要注意,尤其是读书的同学们,不能听完了下去本子一合,《成唯识论》还是《成唯论》,你还是“我愣”,那是愣头愣脑的愣,不是这个论了,所以千万要注意啊。他说你所讲的所执,你所执着,坚执认为有个实我,这个实我是怎么样?那么假定永远有个我,这个生命的背后有个我存在,这个你所认为的我一定不会变动,既无变易,假设它没有变动的话,它应犹如虚空一样,我们眼前的虚空,空间。这个虚空永远不变,你在这里盖了十二层楼,对它并没有勾灭,你把这楼拆了,它还有原来的虚空。你把香水装满了虚空,它也不受你的香气,臭味泼上去,它也不沾染,那么你这个实我可以成立。那么如果在虚空的话,如何可能造业受果呢?当然你的理论是这样的看法,你的看法是对的啊,这个虚空怎么能造业?谁在造业?谁在受果?当然没有了。如果说,你的这个我若是永远真常存在的,当然没有谁在造业,谁在造果,都没有。比如假设我们的我如虚空一样,盖高楼,或不盖高楼改平地都跟我没有关系,那是你的现象在变动,我是存在的。若有变易,你所认为的这个实我,如果它的体不像虚空,象房子一样,今天盖起明天拆掉,今天是新的,明天就变成旧的了,那么好了,你这个我是无常的喽,不永恒了,不像虚空一样。他说,请问你这个我是哪一种我?你现要把自己本身的问题,这就是因明的问题,你要有论辩逻辑,你要晓得究竟你站在那一边?那你说:“我这个我啊,亦常也无常。”那你只有这样讲了,那你也要讲出一番理由来,所以佛法到了最后是智慧的成就,思辩,修证到了某一阶段完全是智慧的成就啊。所以劝你们好好研究经典,读书,“哎,读书没有兴趣了,修道有兴趣。”这句话冒然一听很对,实际上完全是青蛙跳井—“不通”。所以这是智慧之学。然诸有情,他说我告诉你,正宗大乘佛法的道理,唯识道理,所讲一切众生,心心所法,上面这个心是心的体,下面是心所,心所是起的心理现状,法包括一切的心理现状及一切事物,因缘力故,缘起性空,同因缘所生,相续无断,所以它起用时是缘起,它的本决定了性空,互相连续没有间断,相续无断,造业受果,于理无违。因此它的因果循环的道理就建立在这个地方,这一段我等于在跟着文字解释,并没有发挥,诸位自己要去研究,若发挥起来停留在这一段,很多问题都出来了。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