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识与中观(2019版)


南怀瑾老师宣讲

第142讲 诸法不自生,也不从他生

所以“能相所相,体俱本有”,佛法是这样子的,本有。既不是上帝,也不是自然。“用亦应然。无别性故。”所以,当我们一切有为起作用的时候,也是这个道理。另外没有一个存在的功能。

“若谓彼用,更待因缘。所待因缘,应非本有。”?如果认为一切有为法的作用,(是)靠因缘来的;那么,因缘是相对的作用。那么,这个“待”、“所待”是因缘作用,既然是因缘作用,就可见不是本有的。这些地方辩论,我所以刚才先给诸位同学声明啊,很痛苦!要真正向逻辑上走的人,越看越有味道;但是,我也蛮反对的,我反对年轻人学哲学学逻辑,因为学不通了爬不出来。但是完全不懂逻辑我也很反对:这个头脑不合逻辑。所以同学们跟着我觉得很讨厌,一下这样、一下那样,搞不清楚,哈!其实我觉得很清楚。

逻辑、哲学是要学,不要执着;但是学不通啊,那不行,那你要着迷。讲到这里,我们提出,不讲唯识,到处经典上就有,譬如大家最崇拜、最推崇的一部经:《楞严经》。《楞严经》就说到了,你看第四卷以后,讲到一切现象界,“既非因缘,又非自然”,非因缘、非自然性。

所以有一次在一个场合、一个庙子,这个大庙子也有一两百人,我们在一起在打七、修禅定的时候,有几位老居士也参加的。那么我正在吃饭,吃完了饭经过那个地方,这几位老居士就在那里争吵,吵得很厉害,我刚好经过窗户外面听到。他们就是这样:“哎呀,南老师这个地方错了的!他翻那个《楞严经》啊,翻得‘既非因缘,又非自然’,那是个什么东西啊?那是唯物论了!这是一定他搞错了。”我累得要命,听了我就走过去了。后来有另外一个居士就跑来问我,他说这样……,我说我听到了,我看你们吵得很认真嘛,这样研究很好嘛!但是我说这个不是我讲的啊!佛经上《楞严经》上“既非因缘,也非自然”,非因缘、非自然。我说我那个《楞严大义》是替佛变成白话,把古文变成白话;佛说的,你知道吗?那么这位居士说,我记得也是佛说的啊!我说当然啊!我不是佛啊!我是“糊”、糊人,糊里糊涂那个“糊”;那是真佛说的啊!我说你们去研究去,怎么“既非因缘,又非自然”?如果我们再加一句,更无主宰!

一般宗教呢?把宇宙的万有功能都归之于上帝、归之一个神力,譬如生命都是另外一个东西创的,归之于神力,对不对?这个生命或者好像归阎王管哪、上帝管哪,就归之于上帝。唯物学家归之于自然,(认为)宇宙万有没有个道理,自然来的。

佛法呢?又讲因缘。可是佛在到处讲因缘,到了《楞严经》到了这种地方把因缘都推开了,“非因缘”,你只好去问问他老人家了!现在他不在,不过上面现在还有个像在这里,你去问问他:你怎么乱讲呢?你从前都讲十二因缘、多少因缘,现在又否认了,“非因缘、非自然”。不过我再给他加一句,也是他的“更无主宰。”那这个是什么东西嘛?!这就是佛法的真谛、真义。所谓菩提、道体,就在这里。

所以你看到这里,现在他又在批驳因缘。“若谓彼用更待因缘(的话),所待因缘应非本有(喽)!”他说一切法都靠因缘所生,所谓因缘,因缘就不是本来的东西了。那么自己生命这个主宰究竟是属于“他”的还是属于“我”的呀?

“诸法不自生,也不从他生;不共不无因,是名为无生。”《中论》的第一个偈子。“诸法不自生”,不是无缘无故起来的;“也不从他生”,也不是上帝给我的,也不是谁给我的。“不共”,不共生。共生,因缘和合也是共生。“不共不无因”,不是无因生,那因缘在哪里?“是名为无生”,这样叫做无生法忍的无生。所以讲般若学唯识,学唯识、学般若的人,乃至学中观正见,不能不懂《中论》,龙树菩萨造的。《中论》同《成唯识论》这些都是最有价值的佛经。现在所批驳因缘也就是这个道理。

“又”,本经又说,“执生等便为无用。所相恒有,而生等合。应无为法,亦有生等。彼此异因,不可得故。”再说,“执生等便为无用”,他说,你因此执着了,一切有为法当它构造成功、成长的时候、生起来的时候,“便为无用”。当他一生、成长一成功了,已经过去了,它的生命作用价值已经丧失。“所相恒有”,所谓存在的,就是一些现象。“而生等合,应无为法”,他说如果这样讲的话,生而不生嘛,一切无常。那么所谓一切成长与不成长,归纳起来,都属于无为法了。

“亦有生等,彼此异因,不可得故。”他说,也有一些成长的时候,它的来源、因缘、第一因,这个“因”讲第一因。这是哲学名称,第一因。因为宗教家都讲,这个宇宙万有什么人造的?上帝,或者神、或者叫“主”。佛法很少用到;就是有个东西,这个是把它神话了。哲学家不管你这些,哲学上这个东西没有把它变成人格化,叫做“第一因”。这是哲学上面的假定的一个名词。现在就是讲,“彼此异因不可得故”,有为法与无为法,这两个因素绝对不同。一个是有为、一个是无为,在逻辑上(不同)。但是你找它那个第一因是什么东西呢?“不可得故”,你找不出来啊,没有啊!现在这些辩驳地讲告一个段落了,比较走上一个容易懂的路线了。

“又去来世,非现非常,应似空花,非实有性。”讲到一切有为法时间问题,它在过去世——昨天;来世——明天;今天。佛法呢?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去年、今年、明年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就是三个阶段,佛经常常把时间分成三个阶段,也叫做三世: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。但是所谓过去世包括了很长的过去呦!所谓未来也包括了很长的未来呦!只有现在是非常短暂的,就是一刹那。佛学对于时间的分类,总名叫“三世”。他说这个佛学所提的,我们讲时间的问题,过去世、未来世,过去是昨天,未来是明天,现在是今天,今天呢?“非现非常”。所谓今天,我们讲一句话“今天”,这个“今天”这一秒钟就过去了,“今天”已经没有了;说“现在”,“现在”没有了;所以“非常”。也非现在;说一句现在,现在就是没有了。当我们刚说“现在”的时候,这一句话“现在”已经过去了。你说未来,未来变现在,现在也过去了。所以说“去来世非现”,没有现在的;“非常”,它是无常的。

所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都是虚空中的花朵一样,不存在的。什么叫做不存在啊?存在的啊!我们说电影上出现的、电视机上出现的楚留香,你们大概都在看吧?你说楚留香留了香没有?看完了电影就没有了。当你看的时候真的有。“空花”是这个意思,不是说它完全没有哦!“梦幻空花”是形容它短暂地存在,变化得太快,把握不住,因此说它是“空花”。你假使说,我们研究佛学的人,提到“梦幻空花”,我们观念上就认为这个东西是没有的,已经是犯了最大的错误!把佛学误解了。佛说的梦幻空花并不是讲完全没有;是讲有,太短暂的有(师一弹指);所以叫做无常。

当梦中时,梦是有哦!不是没有。所以梦幻空花就是现在的道理:“去来世非现非常,应似空花非实有性”。没有它单独存在的一个永恒作用。譬如我们电视、电影银幕上所演的人,你上去把银幕一打破了,后面这个真的人抓不出来的,一定是没有的“非实有性”。但是当我们看这个银幕上的人物的话,那看到悲伤的时候,把我们的眼泪啊哄得直掉;喜欢的时候我们也跟着发疯了一样地笑,这个时候是绝对有。梦幻空花就是如此。所以“梦幻空花”比喻之妙!

我经常发现许多人研究佛经佛学,一提到“梦幻空花”,马上犯一个错误的观念,已经犯了一个同唯物思想“断见”的错误一样的观念,认为梦幻空花就是没有,没有就是没有!不是的。这是研究佛学要特别留意的地方!所以他讲:

“生名为有,宁在未来。”当我们讲生住异灭,一个东西万有的现象,当它形成、成长的时候,这个是“生”;成长的时候,在我们世俗的观念,就是叫做“有”,这个时候有。譬如现在我们这个虚空前面,至少在我这个嘴巴上面、面部的前面这里什么都没有,现在我们马上把它擎上一个拳头,我这个前面就有一个拳头,就是有。当它这个生命为有,成长出来、有的时候,虽然是暂时存在,这个暂时存在、一刹那之间也是有。所以“生名为有”是什么有啊?是现在的有。“宁在未来”,这个“宁”字是古文,白话这个“宁”字在这里用就是“哪里”。他说,当我们成长生命为有的时候,哪里是讲未来呢?就是现在这一下就是有。

譬如我们每一个礼拜三,这个十一楼,有什么?《成唯识论》的研究。当这两个钟头存在,是有。“生名为有,宁在未来。”绝不在礼拜四晚上;不在明天;就在现在。但是现在这两个钟头啊,“梦幻空花”,等一下一下了电梯呀,“水流花谢两无情”,各自东西,你坐汽车、我坐11号的公共汽车回家,或者有人坐专车回家。不存在了。它就是这样一个东西。

“灭名为无,应非现在。”所以生住异灭这个“灭”就是过去了,过去了的东西,消灭了、看不见了。看不见了的,叫做没有了。没有当然不是现在啊!“应非现在”。

“灭若非无,生应非有。”如果过去了的东西你认为还存在的话;“生应非有”,那么活着的人,现在活着、现在成长的东西也是没有啊!这个话怎么讲?

所以我们常常有时候跟人家说笑话,不是说真话;笑话也是真话。很多人说:哎呀,这个……去跑一个走阴的,我们大陆的观念叫走阴,有些人画个符啊、念个咒啊,在那里搞一阵,摇摇摆摆跳起来,然后声音也变了,说你的妈妈来啦、祖父来啦、外公来啦、外婆来啦,讲得家里的事情活龙活现的了,啊!这些鬼!如果“灭若非无”,灭若有,如果过去的鬼呀神呀如果都到现在还存在,我们至少我们的文化就是五千多年,大概“生应非有”,我们就不能生下来。因为世界上站满了那么多了嘛,哪里还有空间给我们站呢?所以世界“灭”了,不能说它有、没有。这个问题很大。

所以有人问:既然我学了佛,我又回去想想啊,那我的那些祖父已经死了几十年,他真的还存在啊?可是你说他不存在,他讲的话又差不多,这是个什么道理?那就是要研究唯识这个阿赖耶识的道理了。所以“灭若非无,生应非有。”

“又灭违住,宁执同时,住不违生,何容异世。故彼所执,进退非理。”再说,“灭”,消灭了、过去了;“违住”,就不是现在的存在。“宁执同时”,你不能够说,“现在存在”同“将来没有了”这是同一个时候的作用,这个话不合逻辑了。“灭、违、住”三个字,“违”就是相反的,说没有了就没有了,不是存在。“宁执同时,”你不能够说把没有的东西同现在的存在,同一个时候,你说这两个、这个作用是一样,这个观念是错的!

“住不违生,何容异世”,当我们一个东西看到存在,譬如一个花开的时候,这个花开在前面很好看,同它这个花将开的、开出来那个成长,这两个阶段次序有差别,好像没有差别;“何容异世”,在成长跟存在之间,看起来好像一样,还不能分过去、现在;“故彼所执”,所以以这个逻辑的道理来推测,“进退非理”,你所讲的这个,前后左右一概都是矛盾,不合理论。
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