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识与中观(2019版)


南怀瑾老师宣讲

第146讲 执别有余不相应行

第二,所谓研究佛学的烦恼,这个特别注意啊,佛学所讲的烦恼不是痛苦啊,痛苦是很严重的,烦恼是任何一个人免不了的。比如我们现在坐在这里,或者觉得天气太热了,总之是心中有事,随时不舒服,随时脑筋里、心理上没有做到像好的天气、太空散掉的青天一片云都没有,做不到。只要有一片白云迷住了,都叫做烦恼。还不要像这几天,不是白云都是黑云。现在就讲到随眠烦恼。有执,即有一部分小乘的佛学家,执着了随眠这个东西异心,他认为这个无明是单独有一个东西,有一个心理状况,异心,同我们的心性之体不同。异心心所也同我们的普通心理状况不同,这就叫随眠。认为随眠这个东西是不相应行蕴所摄,他说这个随眠不是心理状况,是个什么呢?是生命本能活动的那个行阴的范围。人为什么要睡觉呢?疲劳要睡觉,像我们习惯地认为人不睡觉不得了,要死的,做不来,健康很坏。其实修道人真修到了可以断除睡眠,不睡。因为睡眠是一个习惯、习气,睡眠就是一个随眠烦恼。所以睡眠不一定是生理上的需要,是心理观念的需要,也属于心心所。所以随眠的睡眠不属于行阴所得,不是生命本能的关系,还是心理的作用。因此他批驳他彼亦非理,如果他认为随眠是属于行阴的范围,不合理。

“名贪等故。如现贪等。非不相应。执别有余不相应行。准前理趣皆应遮止。”他说随眠烦恼是什么东西呢?是无明,无明属于根本的坏心理的贪的心理,佛学把一切的心理状况归纳,根本的烦恼有三个:贪、瞋、痴。广义的贪一切都是贪,一切贪名利、贪享受,乃至我们胖子怕热的的贪凉,瘦子怕冷的贪穿衣服,都属于贪。喜欢吃咸的人多加一点酱油也是贪,喜欢吃甜的多加一点糖也是贪。这个贪欲本身就是个无明。因为你自己不知道心理会有这个东西,你总觉得是一个生理的作用,不是心理的作用,这是彻底的唯心主义,是心理作用。但是你自己检查不出来自己心理习气的贪欲作用,因此它的这个习惯变成你的随眠,一片无明给你盖住了,随时跟着你,使你永远不清醒,反省不到。随眠就是自己反省不到,你在睡眠状态中嘛。所以随眠无明这个东西是属于贪欲的心理的范围。如,例如说,我们心理呈现了贪欲的境界,非不相应,这个并不属于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的关系,这是与意识有关联的所谓相应法。执别有余不相应行,如果你认为随眠无明的状态是生命本能的作用,不是心理的作用,执着特别另有一种所谓不相应行的,他就观念错误,立论错误。准前理趣,准即拿前面逻辑分析的标准,以逻辑推理的标准,逻辑论辩的道理,趣即是这个观念的内容,皆应遮止,这是讲佛教本身小乘派别一个学理观念上的偏差,应该遮止。

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完了,现在论辩无为法。上面这些佛学的归纳,我们重新提起大家注意:一切宇宙万有,不管形上、形下,或者没有事实可以达的,在思想理论观念上抽象可以达到的,这些等等都是属于有为法。得道、修道,这个道是个什么东西呢?我们悟道了,比如大家喜欢讲禅宗,开悟了,开悟了是什么东西?你得到了什么?“哎,我真的悟了。”你真的‘误’了,那是言旁口天的误,你绝对误了。如果真悟道了的那个悟,悟到什么?悟到无为法。你有所悟,有个境界,有所得,有所了,都是这个“误”,不要搞错了。你说:“我证到了空,哎呀,我好清净啊,解脱了。”早就是这个误了。悟道之悟是无为法啊,尤其我们诸位专门学佛的同学,特别特别注意啊,现在解释无为法。

“诸无为法离色心等。决定实有理不可得。”第一条,批驳佛法外面的外道,这个外道不是宗教性的,不是佛教性的。佛学、佛理这个性,佛法性,怎么说呢?心外求法都叫外道。若宗教性的呢?你同我的崇拜信仰不同就叫外道,那不对。真正的佛法讲外道是心外求法,为之外道。宗教性的,形象不同就叫外道,信仰不同、观念不同就是外道。这个要注意啊,这里讲的外道不是宗教性的,是佛法性的。他说一切外道也讲得道,所谓得道就是证得无为。比如我们中国文化老子,老子就提倡无为之道。但是千万不要把老子的无为类比佛家所提的外道无为,这完全错了。这是另外一个专题,暂时不讲。现在讲佛法印度哲学所包含的无为法。外道认为一切无为法离色心等,认为离开心、色即物质,换句话说是离开身体,身体就是色法。心,一切心,心理状况,认为得了道就是身体也没有了,心也没有,没有了以后有什么?有个道。这个道叫什么?叫做无为。决定实有,得了道就好了,我们经常听到学佛的人讲:“如果我得了道就好了。”好了怎么样?好了就有那么大的果果请你吃啊?还是有那么大的饺子?你好了,那天上的月亮会大三倍啊?“如果我得了道就不来了。”“你不来了到那里去啊?”“啊,我得了道就不到这个世界来了。”“那么你到那个世界去呢?”这都是莫名其妙的观念,都是自己在欺骗自己。这是误了,自己欺骗了。因此,正统大乘佛法认为理不可得,你观念错了,不合理。

“且定有法略有三种。”现在先不讲无为,你所认为证了得了道就有个道可得,这叫无为,那么什么叫有呢?且定,我们首先使你了解一些,你先固定了什么叫做有?且定有法,什么叫做有呢?说我得了道或他有道啊,有个什么东西啊?说某某人有道,这位陆先生有道啊,什么叫做有?什么叫做道?道是无为,怎么有个道呢?且定有法,什么叫做有?这个逻辑论辩要搞清楚,略有三种,归纳起来有三种有。

“一现所知法。如色心等。”第一个有嘛很明显,我们现在活着都知道。什么是有?现所知法,现在我知道的,知道什么?如色,身体,这个色。你说“哎,我这个身体现在没有死啊,有啊。”这就是色。心,“哎,我现在心里能够想啊。”就是有,第一种。

“二现受用法。如瓶衣等。”第二个,现在虽然不是我的身体,也不是我的心理,但是归我用。现在我拿来泡茶喝的,茶杯,这个就是有。“哎,你帮我泡茶。”“泡在那里?”“这个茶杯里。”就是有啊,有一个茶杯。“哎,我要穿衣服,把我那件衣服拿来穿上。”有嘛,这就叫做有,如瓶衣等。

“如是二法”,像刚才讲的。第一个,我们的身体、我们的脑筋、我们的思想、心理。第二个是我们所属的,归于我们支配的,桌子、茶杯、衣服。这两方面都叫做有,“世共知有。”这个道理很简单嘛,世界上随便那个人都晓得,这个有就是有。“不待因成”,不需要等待另外一个原因啊,构成了一个有,不需要另外一个原因啊,有就是有。

这是两点,第三种有呢?“三有作用法。如眼耳等。”有了这个东西就要作用啊。比如你的眼睛,没有就看不见,有就看得见。比如我的耳朵,没有就听不见啊,有就听得见,有作用。没有扩音器,我的声音大家听得很小,现在有,这声就扩大了,这就是有啊。

“由彼彼用证知是有。”由于这些东西它能够发生作用,因此如科学一样,有证据,晓得它这个样子叫做有。

“无为非世共知定有。”道是无为法。你问世界上的人,无为,什么都没有动,也没有做,即没有生过,也没有死过,这就叫无为法,世界上谁能证明出来无为法是有的?你见过道嘛?你见过无为没有?哪个人敢说“我见过无为。”那他早有为了。所以你们打起坐来:“哎哟,看到光了!快要得道了!”那是光啊,不是道啊。你说:

“我背上气动了。”那是你背上的感觉,不是道啊。千万不要搞错了路数。你说:

“我肚子胀啊,丹田发暖啊。”那是你里头发烧了,同道没有关系啊,对不对?你说坐在这里大家不用电灯泡就都发亮了,不过是你自己身体发亮了,不是你得道了,所以道是无为法。无为非世共知定有,无为法不是世界上共知的,共同认为。比如说,眼睛的作用是能够看,你问中国人、外国人,随便那个人都承认。所以佛法是讲科学,拿证据来,不要空洞理论。你说:“道你那里懂呢?只有我知道。”那你爱怎么骗人就你知道吧,你不是自欺,就是欺我嘛。那这个无为法呢?

等于画画的人,世界上不管那里的画家,最好画的是什么?是鬼,因为谁也没有见过鬼嘛,我画个样子就是鬼,所以鬼像最好画。第二个呢?菩萨像也好画,因为你没有见过啊。可是人像就难画了,那不简单,大家都内行。你说画我的像,我一看说:

“不像我。”至少我没有看过我,但我看过镜子里的假我,真我是谁没有看到过。你们在座的诸位,你们活了一辈子,你的面孔长的什么样哪一位看到过?不要吹了,你说:“我镜子里看过。”那个是假的,镜子里的光线是那边照到这边,这边照到那一边,上面照到下面,下面照到上面,所以镜子里的那个面孔是跟我们相反的。而且世界上一百个镜子一百样不同,同手表一样,没有一个表真正走的很准的。所以我们活了一辈子,自己的面孔、鼻子怎么样根本就没有看到过,不要吹了。对不对?你信不信这个道理?懂了科学你就信,绝对没有看到过自己的面孔的。所以我的面孔漂不漂亮只有给你看,等于我的衣服好不好看是请你看,不是请我看的。我一看,不对了,弯下来了。
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