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如愚所分别,外境实皆无。习气扰浊心,故似彼而转。)这个偈子的原文,“如愚”,一般愚痴的凡夫们,一切认为是唯心、唯物的,都是自己分别心所产生的观念;一切的外境,“心外无法”,都是不存在的。我们认为,宇宙的有边、无边,一切等等,都是无始以来思想上的习气、分别心,扰乱自己的本来清净圆明的心境。因此,有了这些思想、习气、分别所产生的思想,所以感觉到外境的存在、物理世界的存在,“似彼”,好像是真的一样;此心跟着在转。这是佛所说的偈子。现在,由弥勒菩萨以下,诸大菩萨所讲的结合拢来,成为《成唯识论》。
现在讨论的,“有作是难:若无离识实我法者,假亦应无。”他说另外有一派的思想、这个佛学家的思想,“有作”,有些人特别造作一个问题,疑难、有所怀疑:若无一切外境,心外无法,“离识实我法者,假亦应无”,离开心识以外,实在无我,本来空、无我。那么所谓假,外界一切东西都是假我的存在,这个假我这个观念也应该是没有的。
他的理论,“谓假必依真事,似事共法而立。”他说,一切外界的假,我们譬如说电影、电视,所看到的一切现象都是假的;但是必须要真人去演出来,才把这个假的影子留下来。所谓假,是讲一切的假,必定依照真实的事情而建立的。所以我们看到假的东西,“似事”好像真的事情一样;“共法而立”,这一切的假法也靠各种因缘凑合,共同凑合而建立的。这个是他理论上提出问题的前提。那么,他引申的比喻:
“如有真火,有似火人,有猛赤法,乃可假说此人为火。”譬如世界上真有这个火,会燃烧的。因为有真的火,我们另外来一个别的东西,也放起来,假的燃烧,看起来像真火一样。我们可以演电影演出一个人,一身都会烧出来,放射都是火,这是假法。必须我们看过了真火,所以看到假做的一个火的现象,“有似火人,有猛赤法”,才看到那个火烧得很猛,火的颜色是红的、赤的。他说这个现象是怎么来的呢?
“哎呦,那个是火,这个人一身都烧了火。”因为我们看过了真火,才构成功有个假火的现象、有这个观念。“乃可假说”,有了这个实际的经验,说:哎,这个是假人,假火人。假必定要从真而来的。
又说:“假说牛等,应知亦然。”我们因为看过牛,然后来一个木刻的,或者水泥做的,或者木头雕刻的,我们说:这个是假牛,很像。因为我们看过了真牛。他说世界上一切假的东西,必定依照真的来。佛说的,这个世界一切如梦如幻,是假的;假怎么来的啊?硬有个真东西来的。这个道理。
“我法若无,依何假说。”那么,依佛法说一切无我,本来空、本来没有我;既然我本来空啊,是无我。这个无我,是假的喽?我们现在能够吃饭、能够活着,这个生命现象是假的;假的哪里来呢?刚才的比方,必然后面有个真的,我们才晓得现在是假的;那么现在这个无我,我都没有了,我的真的生命从哪里来呢?“依何假说?”根据什么才说现在的我是假我?
“无假说故,似亦不成。如何说心似外境转?”假使说,假就是假、空就是空,后面没有个东西了;“无假说故,似亦不成”。你说我们现在这个人活着像真有这一件事,可是毕竟没有真实的存在。他说这个理论不成立。怎么样你可以说明一切心外无法?佛法的重点在心外无法,一切唯心,心识以外没有别的东西。“如何说心似外境转”,我们自己因为认不清楚这个道理,反是把现在的真心依到假象在转,这个道理怎么说呢?这是问题。
下面答复,辩论这个问题:“彼难非理。”他所提出来的这个疑难的问题不合逻辑。“离识我法,前已破故。”离了唯心以外、一切唯心造以外,另外没有一个真实我的存在,这个理论在前面讲过的地方已经讲过了,已经破除了。
“依类依实,假说火等,俱不成故。”所以,他的逻辑辩论的方法,拿现实的事情,“依类”,譬如说看到真的火,我们因此说有个假火;因为看到过真有一个太阳,所以我们说某一个东西发很大的亮光,好像太阳一样,“依类”。“依实”,依据实在的东西,假说有个火。他说刚才提出来意见、反对派的意见,他说这些,理论上都不成立。
“依类假说,理且不成。猛赤等德,非类有故。”为什么呢?依照这一类,譬如说,说是一切法皆假。譬如这个火,火烧起来,一个洋火点起来火,把柴火烧起来火,火不能说是假的哦,是真的哦。是真的吗?不是真的。因为火性是空的,它里边没有东西。你把它抓来一捏,它也没有东西。而且它燃烧过了,所谓一阵烟,真正的猛火一阵黑烟都没有,自性空。来无所从来,去无所从去,火性自空。所以《楞严经》上也提到,“性火真空,性空真火,周遍法界”,无所不在,无所在。就是这个虚空里头就有火,就有水,地水火风都有。你说火性真实存在在哪里?它并不是一个存在。所以,他跟你的辩论提出来火认为真实有,因为火性自己本空。
再,我们说,譬如台风来了,台风眼里头一点风都没有。像我们常常,台风来的前或者后,碰到有一阵一点风都没有、非常闷,那是台风眼过来了,在这个中间反是无风。火、水的中间也是同一道理,它本空。所以他说你“依类假说,理且不成。”这个理论上是不存在的。因此火的颜色,看到烧得很猛,或者有红光,这个颜色,这是火的色相,就是说它的现象;在佛经上叫做“德”,就是它的现象,“猛赤等德,非类有故”,这也是假象。这是我们这个眼识无始以来看到火光,习惯、习气所形成的,并没有个真实。因此,诸位在学佛打坐,或者看到光影,觉得我现在看到前面一点亮光、火,更是假象。那是你无始以来心中的习气所形成的。或者说看到什么鬼啊、神啊、仙啊、佛啊,乃至知道过去未来,不是真的神通。真的神通(是)般若的成就。这些都是幻的现象,无始以来分别习气所构成的。所以,往往相信神通的应用,是非常可笑的。真正的神通啊,可以说无通,一切不通,才是真神通;完全证到自性空性。
“若无共德而假说彼,应亦于水等,假说火等名。”所以刚才举火的这个道理,这个火的道理:因缘凑合而生。譬如我们烧一个火,要因缘凑合而生。燃烧、火的本身,其实万物的本身都可以燃烧;但是,没有空间它烧不起来的哦,所以火碰到没有空气的地方烧不起来。譬如我们在高山上住着,在大雪山旁边住着,打坐或者是修行,到了冬天烤火,看到那个木头烧火那还不容易?开始我们一点就熄了,这个老和尚、乡下的老头子们就笑了:“哎呀你不会点,我来点。”讲一句话我们就懂了:“火要空心,人要实心。”做人要老老实实的;烧火啊要滑头,要空空的。那个柴火啊把它压住了,中间不露个空,要在空当中点火才点得起来的;你中间不露个空,点火都点不起来的啊!换句话,它没有空间、没有空气,不能燃烧。我看现在年轻人动辄就用插电啊、煤气开瓦斯,将来火怎么样点都不会。你们天天想到山上住茅棚,我看茅棚快要住你们了,哈!到时候怎么样点火、怎么样弄水当然都不会了,天然的生活不懂了。这是讲到点火,讲火的共德。
所以烧火,或者水来,它这个物理现象构成、起一个作用,还要因缘共和而生。火也一样,因由于共德而假说有火;所以由这个道理,水、火等,就是这个道理。
“假说火等名”,一切的名相皆是假的。我们开始的人类把这个燃烧的叫做火,流动的叫做水;假使我们人类的老祖宗把这个流动的叫做泥巴、把水叫成泥巴,把火叫做烟灰缸,那么我们现在一提到烟灰缸就晓得是火了,他说这些都是习气观念来的。
“若谓猛等,虽非类德,而不相离,故可假说,此亦不然。”假定,火烧起来很猛烈,我们手、肉体放在旁边,碰到猛火一定烧焦了。以这个作用来推理,认为水、火一切物质都是真实的存在,水火之德,彼不相离的;“故可假说”,因此在理论上明知道是假的,一切物质的世界明知道是假的,也可以说它为真。那么,他说此亦不然,他说这个理论也不对。
“人类猛等,现见亦有互相离故。类即无德,又互相离。然有于人假说火等,故知假说不依类成。”所谓类,我们感觉到这火是很威猛的,那就是猛火,这个火烧的大,那个火好猛哦!这一句话是形容词,文学家做形容词;形容,就是比类来的。他说譬如一个人脾气很大,讲话脸就发红,喜欢跟人家吵架,我们说这个人火气真大。人,比类,他的性子火气大,像猛火一样的。现在也有,现在我们看到人活着,有些人就火气大,有些人很和平,是有这个道理,这个比方没有关系啊!他说为什么比方不通呢?“互相离故”,他说这个名相的比方固然没有关系,在我们修行的观念上差了一点点就不行。所以像禅宗的大师永嘉禅师在他的《证道歌》上提过这个话:“差之毫厘失千里”。一个修道的见解、见地,差了一点点就不得了,就差距得很大。同样讲一个空,你说我得到空,究竟是什么空?这个中间识别不清楚,那个空就变成一个死东西了,不是佛法的空。所以叫作“差之毫厘失千里”。为什么?就是说: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位子上,如果摆一个东西、摆一个指标、摆一个书本也可以,在你前面,我们把书本立起来,在我们自己前面就那么偏了一点点,那没有关系,只偏一点点。可是,把这个偏了一点点的线拉远的话,越拉偏差越大;拉到千秋万代,在我们这里出发只是偏一点点,到了那里就不晓得偏到哪里去了!由东半球可以偏到西半球去了。所以,修行的见地不能偏差一点。因此,他在这里再三的告诉我们,修行的论辩要搞清楚。
“互相离故。类既无德”,一个人脾气大,形容词,说:“这个家伙的脾气像猛火一样。”这是形容词,勉勉强强可以用。你若真的认为这个人里头啊,一定火气大…,有些人,像我们有些同学讲医学的道理:“哎呀,这个人火气大,老师啊,给他吃一点泻药吧……或者给他点消炎的。”这个火气大、脾气大,不是消炎可以消得了的,哈,那是思想的习气啊;发炎了、里头发烧了,那是生理的问题。
这个道理就是说:这个人的火气大同火的火性猛烈,这两个是分开来的,不能混为一谈。所以“类既无德”,你拿来作比类,同类来相比,它们并不是同类;作形容词可以,形容词只是描写一下,不是真的。
“又互相离。然有于人假说火等。故知假说不依类成”。因为事实是事实,形容是形容,形容跟事实两个离开的,这一点我们注意哟。佛说一切法皆是空,本性空的,这个“空”也是形容词。但是,我们听了佛学以后,修行的人打坐空了,坐起来有时候觉得:“哎,懂了,我现在已经定了,证到空的境界。”你那个是意识境界,自己假造出来一个空空洞洞的境界,你认为“对了!”佛就是说这个不一定对。这个逻辑在这里。佛法说的真空,不是你意识境界所感受、所知觉的那一点空灵的现状。所以,智慧(要)透过这样的认识,然后,你可以学佛了,不然都很严重。所以,以佛法来讲、唯识来讲,不然你一路偏差,都是外道,还是心外求法。什么是外道?心外求法,自己不能明心见性。
所以说,“又”,再告诉你。“互相离”,比方真实的事情是形容词,(与真实的事情是)互相分开的。你(要)懂了这个互相分开,它不是一件事。
“然有于人”,但是有人把那个互相分开的拿来作比方,譬如说我们喝一口茶,这个茶泡得很浓,“哎呀,好苦哟,像那个药一样。”这是个比方啊,到底喝的是茶,不过,苦得像那个药一样,不是那个药一样。这个意思懂了?就是这个地方……因明道理,所以菩萨要学五明,第一先学因明,逻辑的思辨。
学佛是要靠正思维修哦,这个思辨不清楚,你纵然用功,工夫有进步,有所证到。你所证到的刚刚是一个错误的路线,到了这样的境界,诸佛菩萨都救你不了!只好在轮回里多转多少圈,多转多少劫数,等到自己觉悟了,“不对,错了。”再回头。所以,见地的重要很严重。
现在讲:“然有于人假说火等。故知假说不依类成”。假设的一个东西,比喻的东西是假设,“假说”同那个本类,不能说是相同类,是相像,不是同类。譬如说,我们大家在一起,这满堂人,我们这位说:“你看,这满堂都是人。”对啊。“哎,这个人像那个人。”同类相比。我们假如说:“哎,这个人的相呀,长得像一个猴子。”不同类相比。猴子是猴子,人是人,不过,只是说他的相,长得有一点像猴子,毕竟他不是猴子,他还是人。这个类同的比类是这样。
为什么尽讲这些道理?刚才我们反复声明:一个学佛的人,第一个首先重见地,作为小乘的佛法要证果,两个:见思惑,见地是观点不清楚;思就是杂念妄想的烦恼断不了,永远不能证果。见惑有五种根本,所谓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戒禁取见、见取见,很难解脱。譬如我们大家学佛,打坐修行,第一:这个身体坐在这里摆不掉,身见都解脱不掉,那初步的无我根本谈不上。身见解脱得掉,能不能就是算无我呢?不算无我。身见解脱得掉,你还是有意识心,心法的分别境界存在,那个正是我的根本。
所以,禅宗祖师说:“无量劫来生死本,痴人认作本来人”。一般人修行、修道、修禅、修密宗、修一切,往往有些人修道,把身体坐了几十年,身体的感觉离得开了,可是自己这一念的那个东西,这一念的空、一念的定,这一点脱不掉,“痴人认作本来人”,认为是本来面目,这完全错了。是这个道理,德非共有。
“依实假说。理亦不成。猛赤等德。非共有故。”还在这里作逻辑的辩论。你如果说:根据实际看过的东西,现在假说有个东西。“理亦不成”,在逻辑理论上、论辩上不成立。说火烧起来很猛,颜色是很赤红的,“猛赤等德。非共有”,它并不是因缘所生啊,是偶然现一下,不是永远共存、共在的。
“谓猛赤等。在火在人。其体各别。所依异故。”火烧起来,这个火烧得很猛,火烧的时候火是一个现象,有一个燃烧的东西它才烧起来。虚空没有,像现在空中没有火;当然,我们把它摩擦发电,也许我们两个手因为发电就烧起来,非要靠一个实际的东西才能烧。所以,说一个人在火中被烧了,“这个人被火烧了。”或者说这个人身上起了火了,身上打火机漏了,洋火烧起来了。火是火,人是人。你不能说,这个人从火堆中跑出来,“哎,这个是火人。”没有个火人,人是人,火是火,这是两回事。
你看,唯识为什么在这些逻辑上辩论得很严重?等于你们诸位打坐,你说我头顶发生清凉,心中无念,或者说:“啊,我闭起眼睛,哎呦,有亮光、自性光明。”光是光,你知道自己有亮光,知道自己清凉的那个是你的心,不是光,光是现象。你不要看到亮光:“哎呀,我得了道了。”“这个是什么?哦,自性光啊,光明清净就是这个光呀!”你倒真“光”了,你学的见地都没有了,走入外道知见去了,被外境所转,因为“光”非道也。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