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识与中观(2019版)


南怀瑾老师宣讲

第157讲 谓假智诠,不得自相

神通非道也,不要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真得神通的人(就是)有,(要)除非你得了四禅八定,得了以后还要修,故意修有为的神通,才得“修通”。否则,是诸佛菩萨过去修成功再来的“报通”。

所谓大阿罗汉,得了道的人也分两种:有要神通的大阿罗汉;有不要神通的大阿罗汉,他的得道是一样的。道是道,通是通。年轻人学佛,“哎,你玩点神通给他看,他就相信了。”玩假的他就相信,你告诉他真的,他不懂。道不是容易懂的,“通”很好玩。

譬如这个人,身上(着)点火好办,但是本身不能出火,哈,本身出火就进殡仪馆了,一把火烧掉了。火是火,“猛赤等。在火在人。其体各别”,或者人身上出火,或者火……,或者这个茶杯烧起来出火,各有各的不同,“所依异故”。火是个假象,它没得东西,烧过了它就没有了,也同我们的心性、分别心一样:过去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它也是当体即空。

但是,火、水为什么会烧、会流?“所依”,注意这个“所依”,所依的东西不同。烧起来发热,能够燃烧那是能依的功能,这个能依的功能没有所依燃烧的东西呀,这个功能你就不能了解。所以,我们要求明心见性、自性,一切众生的自性是功能。那么,从哪里见呢?你说,万缘放下,一念空了可以见性。有时候你万缘放下,一念空了,那还是个现象。在那个理上可以见到万缘都不放下,万法都不空,在这个中间反而容易见到空性。能依、所依的不同,这个道理。

“无共假说。有过同前。”所以说,“无”就是空,“共”有而起,这个“假说”的法门。你说是空的,一个有的,执着了一个有是基本上的错误,中间有过错,同前面说过的一样。

“若谓人火德相似故可假说者。理亦不然。”比如刚才讲一个火人,人跟火两个,“德”,它的作用相同,所以可以假说:人是个火人,或者火是个人像。“理亦不然”,理论也不通。“说火在人。非在德故。”说这个人身上起火,是讲这个火在这个人(身)上起来。“非在德故”,不是说这个火的这个功能一定要烧这个人。“由此假说不依实成。”所以这些逻辑分辨的道理,要严格推理清楚。所以,真与假,空与有,思辨要清楚。“不依实成”,有时候说到佛法的空,这个空我们不要想成虚空的空,虚空还是个相貌。

“又假必依真事立者。亦不应理。”刚才你提到:一切世界上假像的东西必定要依照真实的事情而建立。也不一定,“亦不应理”。

“真谓自相。假智及诠。俱非境故。”所谓真理这个“真”是讲什么呢?与“假”相对的这个“真”是个名词,这个“真”字在我们思想观念里构成了一个观念,这个是相对的观念,说:这个是“假”的,另外有个“真”的,才叫做真。

佛说有个“真如”,我们大家看过“真如”没有?绝对没有看到!如果你见到了“真如”,就成道了,对不对?所以,始终没有看到。真正成道的人,看到过真如没有?他也没有看到。如果他看到有个东西是真的呀,他已经不是道了,成魔了,那还是有法。

所以,真如之“真”,这是个理念上的东西,理念到了,好像就在目前,就是这个东西。

等于禅宗的祖师夹山禅师经常的说法:“目前无法,意在目前;不是目前法,非耳目之所到。”他都说完了,明心见性就是这个东西——道。你闭起眼睛也好,开起眼睛也好,大家打坐:眼观鼻,鼻观心,瞪开眼睛看到一个空,好像掉了(黄金)。我以前年轻时常常说:“哎,你在干什么?”他说:“我在打坐呀。”我说:“好像,我以为你掉了一个黄金在那里,两个眼睛瞪起来看,动都不敢动,好像在找这个金子。”眼睛瞪到就找得到道啊?“目前无法,”但是,“意在目前,”“不是目前法,非耳目之所到。”如果拿夹山禅师,禅宗的说法来解释这个“真”,“真如自性”的道理,那就是妙得很,文字般若也很高明,说理也很透彻。

说“真谓自相”,我们讲真理这个“真”,是在理念上指出来有这么个道理,“真谓自相”。所谓说它假,是我们思想智慧上分别不实在的谓之假。我们说个真如,观念上将抓住了一个真如,或在你打坐境界上出现一个真如,这个真如也是假的,要智慧来破。“假智”靠智慧。这个“假”字不是真假的假,是“假”借,这个“假”就是借用智慧。“及诠”,“诠”就是解释。我们这个真如的东西是哪里来的呢?靠我们的思想智慧来解释。“俱非境故”,所以,你说有一个真如的境界,有一个道的真实境界,(其实)没有个境界。

但是,在凡夫没有证道以前,为了使他了解,说法的方便,我们可以告诉他有一个真如的境界,这是一句方便的说法。

现在又说:“谓假智诠。不得自相。唯于诸法共相而转。亦非离此有别方便施设自相为假所依。”这个真假的假……真如,这个道……所谓真如、如来、涅盘、自性、菩提,都是这个东西,拿我们中国的一句话来讲:“道”。或者叫它见性,见自性。这些都是名相、名词,就是这么个东西。

等于我们常比方一个人,小的时候人家说:你是他的儿子、女儿;你长大了以后,结果两个性别不同的人捆在一起了,然后,她说你是她的丈夫,你说她是你的太太;过了一年、两年,生了儿子了,有两个小孩,不叫你是他的儿子,他说这是我的爸爸,这个是我的妈妈;你的爸爸妈妈说这个是我的儿子;兄弟叫你是哥哥;哥哥叫你是弟弟。反正是这么个东西,名称不同,用处不同,区别不同,时间不同。

这个人最后把他剃了光头,穿了一个和尚衣服,我们叫他是法师,那么普通人叫他是和尚。他的和尚(师父),叫他是和尚是他的徒弟,即这个和尚的徒弟叫那个(他师父)是老和尚,叫他是师父。讲来(讲去)还不是一个人在玩,就这么一个人,玩了那么多名词。

那么,“谓假智诠”,所以,真如这个道体,借用智慧,用各种名词来解释它。

“不得自相”,那个自性道体是什么呢?所以佛讲到最高处啊:不可思议,你不能用思想推测。因此佛在《法华经》上也讲:“止、止”,请佛说法,佛不答应:啊,你算了,不要讲了。佛说:“我法妙难思。”这个佛法不是你思想推理可以到达的,只是“我法妙难思。”不可说,不可说了嘛,那怎么说法?勉强要他老人家说,他才说出来小乘的苦集灭道四谛法门、十二因缘、三十七菩提道法、大乘的六度万行,说来说去同真如都不相干,也都相干。

道,“假智诠。不得自相。唯于诸法共相而转”。这个真如之道在哪里呢?就在一切法上。

所以六祖也告诉你:佛法不一定出世间去找,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”他并不是叫你不出家,并不是叫你到世间打滚,世间法就是佛法。所以六祖说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”你如果认为一定要出世,一定要出家,然后再找到这个道的话,那就错了,偏了一边了;如果你认为出了家、出了世不能得道,一定像有些人学密宗的认为,一定要走入世法,一定要走男女双修法,才能够见道;有一派的密宗,密宗很多派了。也错了。世法、出世法都是道。

所以,《楞严经》告诉我们,佛说两句话,“即一切相,离一切法。”(注:《楞严经》中为离一切法,即一切相)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说的。一切世间法也都是佛法,一切出世间法也是佛法。所以,很难说。

那么现在,在《成唯识论》上讲:“谓假智诠。不得自相。唯于诸法共相而转”,所以,一切真如之法在哪里去找呢?在诸法的共相里去(找),假中就有真,说一个真,是真也是假。

所以我们常常引用我们中国的文化,讲到文学方面,诗词小说方面,把佛家、道家的哲学思想都用完了,所以就是提《红楼梦》小说开头的两句话,佛、道最高的真理讲完了:“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”这是《红楼梦》小说开头的这几句,就讲完了,把人生境界道理都讲完了。所以,人家古人认为《红楼梦》是一部道书,现在赶时髦,有人还说它是一部禅书了,禅宗的禅学了。但是,它把人生哲学的道理呀,佛道两家的精华都拿进去了,是不错的。

所以说,“亦非离此有别方便施设”,因此,学佛并非叫你离开世间法,另外可以找到一个出世间的道。
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