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识与中观(2019版)


南怀瑾老师宣讲

第164讲 虽已略说能变三名,而未广辩能变三相

《成唯识论》卷二第50页,上次的讨论是重复来讨论。关于阿赖耶识里的,所谓能变识所包含的内容,就是生命的根源。那么,中间重要的,有等流、异熟这两种力量,使我们这个生命流转不停。我想,这一段经过两次的讨论,提起大家的注意,应该清楚了。现在,接到讲下文,就是下一页的开始,51页。

“虽已略说能变三名。而未广辩能变三相。”生命的根本、心的体分成八个部份来讲。“能”就是第八阿赖耶识,能变的三个名词包含的内容讲过了。详细的分析,“广辩”,广义的分析、辩论。“能变”的三种“相”,现象,拿我们现在的名称也可以叫它是心态,心理作用的一个观念构成的,这个态没有一个真的态,态度的态,是形容它。

“且初能变。其相云何。”第一个,开始就讲“能变”,它的“相”,就是法相,这是佛学旧的名称;拿现在新的观念来说,即心理作用的这个现象。

“颂曰。”“颂”就是经典上把所有的内容浓缩起来,作了一个像中国的诗或歌,把它浓缩成偈子。在佛学的文学里叫做颂,后世叫做偈子。

“初阿赖耶识。异熟一切种。不可知执受。处了常与触。”我们现在开始讲第一节,讲这个第八“阿赖耶识”。“异熟一切种”,它本身的功能,把我们一切的行为,现有的行为变成未来的种子,过去的种子它能够变成现在的行为,生命的现状,这个“异熟一切种”性。自己没有证道以前,这一股力量是个“不可知”的,能变的作用。而且自己抓得很牢,“执”着得很牢,发生感“受”的作用。“处”,十二处,眼耳鼻色身意,色声香味触法。“了”,能够了别一切外境,使我们看一切东西,对一切事很清楚。“常”,经常能够了别一切东西与感觉。接“触”外面的境界。“作意”是五遍行,“作意受想思。”“作意受想思”与上面这个“触”,这五个遍行,它有它的功能作用。

“相应唯舍受。”我们这个身体的感觉,这个触的感“受”最重要。因此我们说,讲一个人修行打坐,想离开身体生理的感受,这是最后的工夫,非常难。“舍”了“受”阴,从此不受生,不受轮回转动这个生命的作用,非到阿罗汉果位不可,要修到那个果位。

所以,阿赖耶识“是无覆无记。”“无覆无记”是唯识佛学的名词。什么叫“无覆”?无所不在的,没有遮拦的,但是,它的性能是“无记”性,自己都不知道。

“触等亦如是。”这个五遍行起了作用也是无记。

可是这个生命啊,无始无终,永远在流转,“恒转如暴流。”所以,这个阿赖耶识转识成智得道,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转了阿赖耶识?“阿罗汉位舍。”证大阿罗汉果位,才“舍”掉阿赖耶识的作用,转成道智,转成大明镜智。这个偈子是个总纲。

那么,由这个偈子,下面发挥的理论,所以叫《成唯识论》。

“论曰。初能变识。大小乘教。名阿赖耶。”第一点,我们先介绍这个“阿赖耶”识就是“能变识”,我们这个生命的一切都是它能变来的。它的功能就是能变,变出来生命,变出来万象,宇宙的万象。佛学里头不管大乘教、小乘教,统统归纳起来,这个名字叫做“阿赖耶”识,就是我们这个明心见性的这个心的最后的能变作用,叫“阿赖耶”。

“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。谓与杂染互为缘故。有情执为自内我故。”这个阿赖耶识具备有什么呢?三个条件,三个因素:能藏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种子,譬如说我们得道的罗汉得了五通,所谓五通,中间有个宿命通,能够知道自己过去多生累世做过什么人,或者做过狗、做过蚂蚁、做过鬼、做过魔,或者是修过道又堕落了,过去无数生、未来无数生都能够知道,所以,能知过去与未来——不是只说前生,一生两生那不算。

一个阿罗汉得宿命通,大阿罗汉能够知道五百生的事,在我的前生又前生,知道五百生,这个大阿罗汉还不算大,因为佛、菩萨能够千生万劫的事都很清楚。就是说,自己记忆力的功能追索过去都清楚,未来也清楚,这样叫做宿命通。这个宿命通的发起,就是因为我们的生命里头阿赖耶识它有能藏、所藏。所藏的东西很多很多、执藏,自己抓得很牢。所以,阿赖耶识在中文的一个翻译名字就叫做“藏识”。因此,成了佛的人,这个转了,转了就不叫阿赖耶识了,叫如来藏,就是藏识。

所以,我们听了唯识就要记得阿赖耶识功能的三个要点:能藏、所藏、执藏这三样。所以,“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”,“义”就是道理。

“谓与杂染互为缘故”,它这个种性生来就是染污、杂乱的。什么善的、恶的(坏的)、不善不恶无记性的,就是“杂”乱。“染”是染污,凡夫境界的这些能藏、所藏、执藏都是染污性的。所以修道、悟道、学佛就是修养自己心性,把内心的思想、杂念、烦恼清理了,最后还归清静光明,这就是成佛的境界。所以,经典上把阿罗汉、菩萨成佛了的这个识,第八阿赖耶识转化了,换一个名称,叫做白净识,很白、干净。为什么叫它是白净识呢?白净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恢复其本来面目。

因为没有杂染,所以它能够能藏、所藏,接受外面的染污、污染。“杂染互为”因缘,彼此互为因缘,构成生命这个状态。

“有情执为自内我故”,“有情”就是一切众生,我们一切众生是有情。这个情是广义的情,不是光指男女私情;对一切都是留恋,不能解脱,不能放下,所以叫做有情,有情就是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“执”,抓得牢牢的,“执内我故”,自己认为生命内在真正有个我。

譬如我们现在修行,打坐念佛,闭着眼睛,外面也不听也不看,但是,闭起眼睛都在里面搞这个内我,内在觉得有个我,实际上是无我,这个我不是真的内在有个我,这个我是阿赖耶识的作用,一个现状。不过我们普通人所看,闭着眼睛所知道的这个内我,还不是阿赖耶识,还是第六意识的境界。第六意识黑洞洞的,然后:“哎呀,我很好,蛮清静的,身体好舒服哦,气脉动了。”还是第六意识的境界。

所以一般人,“有情执为自内我故”,所以叫做执藏,自己抓得牢牢的。所以,真到达了无我境界,内外皆舍,内外舍了以后,所以与如来自性本自天然合一,那就是学佛境界。“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。摄持因果为自相故。”这个道理就明显的告诉我们,表“示”最“初”,第八阿赖耶识所谓“能变识”,它本身自己是个什么现状呢?

假设我们现在作一个考试的题目,第八阿赖耶识能变识的自相是什么呢?我们的答案:能藏、所藏、执藏,而且能够接受杂染,杂乱的污染,互为因缘。这个答案完全准确。

因为它“摄持因果为自相故”,我们一切的行为,生命的过程,都是前因后果的关系,这是广义的因果。这个因果它自己抓得很牢,构成了的确好像有个我,有个生命我在作用。

所以我们的因果,现在大家的因果很明显:坐在这里,为什么你坐在这里?因为我们没有死,有昨天,因为昨天的事情演成功今天,昨天是前因,今天是后果;今天的所作所为是现行的前因,变成明天的前因了,明天是我们今天的后果。乃至这样的每一个时间,前一秒钟、后一秒钟、中间一秒钟,前因后果都是连锁的。

譬如说,我们为什么坐在这里?因为大家要互相研究《成唯识论》,七点钟或者七点半从家里动身,那个是前因;坐下来,现在是后果。这个因果,“摄持因果为自相故”。那么我们前面到现在,现在到未来,这个都是因果关系,可是自己认为:

“诶,你怎么坐在这里?”“我从家里来嘛。”“你家里那个我呢?”“诶,现在家里没有我,是我坐在这里呀。”那这个我是不是真的还是个问题啊,此中无我。可是一切凡夫没有证道以前,没有了了到达无我,所以“摄持”,“摄”就是抓得很牢;“持”是保持,保持因与果,构成了自我“自相”,就是阿赖耶识的作用。

“此识自相分位虽多。藏识过重。是故偏说。”第八阿赖耶识它的本身,自己那个情况、现状——“相”,所以唯识学也叫做法相学,每个现状都给它分析得很清楚。它的“自相”,第八阿赖耶识不是那么简单,分开来的“分位”很多,它的作用分开来分类——拿现在科学的惯语就叫做分类。它的分类,前面有第七识、第六识;它的心所所起的现状有几十位,几十个部份。所以,第八阿赖耶识的“自相分位虽”然很多,但是,它的主要功能是“藏”,等于一个大仓库一样,“藏识过重”。

这个识的作用是能够含藏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一切的种子——不只含藏过去的哟,它还包含未来的种子。所以,因为它有这个功能,大阿罗汉修定得道了的人能知道未来的事,之所以能够知道,因为这个心识里头有含藏知道未来的功能在内。所以,它是个总仓库一样,“藏识过重,是故偏说”,因此,这个识,现在只讲第八阿赖耶识,“偏”重地只说它含藏种性的这个现状。

“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。说名异熟。”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,它这个作用,能够引发“诸界”,三界: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;乃至于是说天、阿修罗、人,上三道;乃至下三道:地狱、畜生、饿鬼。

再有十二类生,譬如《金刚经》诸位看过,分析我们这个生命是四生:胎生,我们人呀、马呀这些都是胎生,胎生、卵生、湿生、化生,《金刚经》只讲四生。还不够,譬如《楞严经》上分析十二有,四生十二有。有些生命有色、有形状;有些生命无色,我们肉眼看不见,它有生命存在。像我们常常讲的细菌,细菌我们肉眼看不见,可是在显微镜上可以看见,我们这个肉眼没有显微镜的功能。有些东西肉眼能够看见,有些东西看不见。所以讲,这一切的生命包括很多的“界”别,这个功能“能引诸界趣生”。这个“趣”字是古文,同趋向那个“趋”相同。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使我们趋向于各种生命的途径上去。

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升天?有时候下地狱?这个都是因与果的关系,善不善,有善、有不善。在唯识上很少用到恶字,用善与不善。为什么很少用恶字?善、恶看起来是相对的字眼,但是,真正的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,很难下断言,它只用一个善,相反的是不善,当然是恶,这个用词都很妙的。

因为我们自性所作的行为有善与不善,“异熟果故”,善与不善因缘累积的果报,所以,三界六道,自己辗转的生命各有不同。“说明异熟”,因此呀,果报这个名词叫做“异熟”,变异的,变异而熟,成熟了,变异而熟。

“离此。命根众同分等。恒时相续胜异熟果。不可得故。”离开阿赖耶识的作用,我们根本没有生命,这个生命的功能叫做命根。这里的“命根”是广义的,指生命功能,命根是个什么东西也很难解释。譬如我们一个人要死的时候,他命根真正断了,你各种医药什么都没有办法,他命根断了。

那么,“命根”这个名词有很多研究了,命根是个广义的。狭义的……后来密宗、道家乃至医学讲法不同了,身体上也有命根。譬如说男女的命根,肉体(上是)讲生殖机能,也叫做命根,这又是另外的。离开生殖机能以外,我们身体上,譬如说我们这个丹田——不管男女,肚脐下四个指头隔开,那么,在中国的针灸医学上也叫气海,也叫关元。练武功的也晓得这个地方也是命根的一种,或者心窝子,或者这里,或者女性的两个乳房中间,是命根所在,不能碰,一碰了,真正碰重了立刻可以死亡,这是身体的命根。那么,在密宗的讲法,真正的命根就是海底,像丹田这些都是命根所在,实际上,肉体上的命根很多地方,很多地方都叫做命根。这是解释命根这个名称。

“众同分”,什么叫做众同分?大家一切众生共有的这个生命的根源就叫“众同分”。这个“分”不念fēn,念fèn,一份一份的份,“众同分”。

他说,阿赖耶识有如此的重要,“离此”,离开了阿赖耶识一切众生的“命根”与“众同分恒时相续”,这个生命连续不断,都是阿赖耶识的作用。

“胜异熟果。不可得故”,什么叫“胜异熟果”呢?譬如得道的人,他就不叫做凡夫了,经过修持得了道,他的命根升华了,不同。升华了、得道了,他的果报同我们不同。成罗汉、成菩萨,或者成仙、成天人,就叫做“胜异熟果”,比我们高明,好多了。等于我们大家说人当中他发了大财了,做了大财主,很了不起,是比我们不同。虽然不同,这个不同的功能是哪里来?阿赖耶识的作用。

所以,他(玄奘法师)的文章,你看,我们解释了勉强懂,照他这样翻,看起来不懂。换句话说,我们用白话的翻译:一切众生的生命的根本乃至所有人的共同生命的来源,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个宇宙间永远连转不断地相续存在,甚至有些普通的生命变成超越世间,超越一般不同的,到达仙佛境界,那些生命都离不开第八阿赖耶识这个功能的作用,是这样一个道理。
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