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识与中观(2019版)


南怀瑾老师宣讲

第165讲 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

“离此命根众同分等恒时相续。胜异熟果。不可得故”。不晓得讲些什么。就是说离了第八阿赖耶识,乃至成道。你拿个什么东西成道?成道也是它的作用。

“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果相。”我现在所讲的,就是明显地表示,最开始的这个第八阿赖耶识,它的所有的果,成果、现状。

“此识果相。虽多位多种。异熟宽不共。故偏说之。”第八阿赖耶识它的“果”、“相”(现状),有很多的分类不同。譬如,善的就是善,恶的就是恶,不管是善是恶,这个总根根的种子都是第八阿赖耶识来的。可是善是善,恶是恶,这个分类毕竟不同,所以说“多位多种”。“异熟”这个作用非常宽阔的。“不共”,不是同样的。因此呢,“偏说之”,单独地介绍第八阿赖耶识。

“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。名一切种。”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:能藏、所藏,现在讲到执藏,它抓得很牢。所以我们普通学佛的劝人家:“哎呀,你不要执着呀。”怎么样放得下,不执着啊?我们这个生命的功能它就是要抓得很牢,抓了无数劫来,一下子学了佛懂了,放下就放下?不可能的,习气放不掉的。所以“此能执持诸法种子”,它能够抓住保持一切法的种性:善的恶的,不善不恶的;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它能够抓得很牢,而永远不丧失。所以“名一切种”,因此,第八阿赖耶识另外一个名称,也叫做“一切种”性。

“离此。余法能遍执持诸法种子。不可得故。”抓得很牢,离开了第八阿赖耶识以外,第七识、第六识“余法”,说它能够记到?记不到的,不能执藏,永远做不到,“不可得故”。譬如我们读书要背来,说把这篇书背来。像我们常常讲,现在年轻人读书哇,讲老实话比我们以前用功,因为要联考,一路考到底,这一辈子考死人。为了考,拼命记记,都背来,是第六意识在背,应付考,考完了忘了,这不是背。

所以我们以前读书,老一辈子像我们父亲告诉我们:“这样背书不行啊,背书要入藏啊。”大概我父亲也不懂,我现在想想,因为他对唯识没有研究过,可是他也听老前辈讲读书要入藏。我小的时候听了:读书要心里背呀,脑子里记忆啊……入藏?还到藏里头去?藏就是肠啊,大藏嘛,这个里头还会记着东西啊?很奇怪,几十年以后,自己因为研究佛学懂了,读书要入藏是在第八阿赖耶识记进去,永远不忘,因为它有执藏,抓得很牢。

所以,记忆力的好不好,据我现在的感觉,常常告诉老朋友们……很多老朋友跟我讲:“哎呀,老了,记忆力不行呐。”我说:“没有这回事,我不信。”至少到我今天为止,明天不知道。我说:“我不信,我觉得越老记忆力越强、越好。”我告诉你:以我研究的道理,老了,记忆力差不是脑神经的退化,不是生理的退化,是心理的退步:第一觉得我那么老了;第二啊,人越老啊,烦恼思想越多,第六意识烦恼思想染污心多了,记忆力功能没有了。

但是,他记得不记得?一定记得。所以,老年人,你骂他一下看,他记得不记得?你恭维他:“哎呀,你老先生好哇,好哇,好哇……”“嘿嘿嘿,没有呢,没有呢。”等一下忘记了。你骂他“你这个老不死的,混蛋!”你看他记得不记得?哎,他就入了第八阿赖耶识了。你恭维他:“你老先生好哇……你老太太真好哇,了不起哇,老太太你又漂亮啊。”他说:“没没没,没有这回事。”听都不听,因为经过第六识的她不听。

所以你要晓得,记忆力,据我的经验,你恢复了童心——所谓童心就是心理思想单纯而已,专一记忆,没有记不得的。所谓年纪大了记忆力差。你们年轻人记忆力也是差啊,那同老年人又不同了。你们年轻人懒呐,贪玩嘛,这就叫愚痴。所以,一片乌云黑天黑地,脑子(昏蒙)。刚才我讲老年人思想多了,年轻人思想不多,年轻人是“竟日昏昏醉梦间”,一天到黑昏头昏脑,虽然看唯识呀,想到的不是:“电影院今天不晓得什么戏?楚留香,楚留香……石观音到了哪里了?哦,不可得,不可得。”哈,(众笑)这样怎么记得呀!年轻人是这个心理,对不对?因为我有双重资格,跟你们一样,我也当过年轻人,所以非常懂年轻人。一专一清净下来读书,没有记不得的。所以,这个记忆的东西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作用。

“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因相。”这个道理就明显表示,开始,我们现在开始最初讲的八识能变,第八阿赖耶识“能变识”的作用,“所有的因相”,它的最初的因。

“此识因相。虽有多种。持种不共。是故偏说。”这个第八阿赖耶识这个心理功能,这个作用,它的初因虽然有各种不同的现状,它能够“持种”,保持过去未来一切的种子。“不共”,它同第六识作用不同,同第七识作用不同,跟它们是两样,不是共法。“是故偏说”,因此呀,单独偏向于第八阿赖耶识的说明。

现在开始说明它能变的“相”,我们前两次是讲它能变的识,现在是讲能变的“相”。“初。”等于我们写文章,第一章第一段。“能变识。体相虽多。略说唯有如是三相。”“如是”这两个字是古文,拿白话文翻译就是“这样”,有这样三个现状,哪三个现状?能藏、所藏、执藏。知道了,这三个是(说)第八阿赖耶识能够收藏一切,能够执藏一切。

譬如,我们这两天报纸上讲,一个小孩在外国,十几岁能够读大学,数学非常好。就是说,他多生多世阿赖耶识的功能对数学的种子特别有偏好,因此,这一生的天才就向这里发展。那么,我们一般人都有天才,每一个人都是天才儿童,我们的天才是什么呢?就是笨。那么,笨也是天才哟,因为我们阿赖耶识素来喜欢笨,笨的因果哪里来的?懒,笨是因懒而来,懒得用心、懒得去想、懒得去查,一切都是这个因缘异熟所生,笨不是偶然来的,懒来的。懒是怎么来的?放逸来的。放逸怎么来的?马虎来的,放逸就是马虎来的。

所以一路一路追上去,它都有个答案的,不是没有答案。所以我们了解,一个研究佛学的人、修行的人,他不是坐在那里不用脑筋,以为坐在那里不用脑筋,白痴一样光是一天坐在那里就能成道?不是,那个叫愚痴修法,没有般若。所以要注意,佛再三强调,修禅定翻译的名词叫正思惟,禅定是正思惟来的,不能不用思维。

好,现在我们跟着下面来。“一切种相。应更分别。”“一切种”,第八阿赖耶识能藏所藏执藏一切种性,它这个现状怎么样呢?现在,《成唯识论》的本身提出来,应该更详细地把它分析。

“此中何法名为种子。”这个里头有些什么,包含了什么理由?我们刚才说,阿赖耶识能够能藏、所藏、执藏一切的种子,现在提出来问题:什么叫做一切的种子呢?还是苹果种啊,还是兰花种呢?什么种子呢?这个种子是形容词哟。

“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。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。”什么叫种子?这个道理很难懂了,要去想一想了。“谓本识中”,这个本识是讲什么,第八阿赖耶识。它的本身自己亲自能生“自果功能差别”,换句话说,第八阿赖耶识它有这个功能。不是上帝造的,也不是佛、菩萨造的,也不是阎罗王能够做主的,(是)我们生命里头自性那个功能,“亲生自果”这个“功能”,这个“差别”。

那么,这个作用“与本识”,第八阿赖耶识,“及所生果”,它自果能生这一切的作用,以及构成了外界,就是第六意识的思想了、脾气了、乃至变成了这个肉体,“所生果不一不异”,“不一”,不是一样;“不异”,可是也不是两样。

这个道理很难懂啊,我们做一个比方。譬如我们这个电灯,只好拿电来比方。这个电源的电等于是第八阿赖耶识,那么,它的功能是能够起一切的作用,电的作用很伟大。它能够发光,也能够通过这个东西(拍身边的扩音器)发声,也能够变成有香臭的味道。要经过一个助缘,另外借用的作用,它的功能是千百万亿种变化不同。那么,这个电是“自果功能”,“所生果”呢,这个电通过了电灯,这个“所生果”的功能变成发亮;它通过了这个扩音器呢,它所生的果哇,它的功能变成了发声,扩大这个声音。那么,这个(扩音器)发的声音作用同这个发光的电灯,同它那个电源的本身“不一”不是一个了——因为电发亮,因为电的功能发声,所以不一样。“不异”,不能说它不一样啊,也是一样啊,如果这个(扩音器)离了电的时候,它不能起扩音的作用;那个灯离了电的时候,它有什么用啊,也不能放这个光。所以,它的自体所生的本身功能,“自果所生果不一”,不是一样,“不异”没有两样。所以很难懂,讲到“不一不异”就很难懂。

因为它的体同它的用…,譬如我们这个人,这个肉体叫做体,身体;它的用,两个手可以抓东西,两个脚可以走路。手跟脚不一样哦,“不一”哦。脚不能抓东西,当然练习它也可以抓,比手的功能差多了;我们人的手不能走路,那么,猴子呀其它的可以走路,这功能不一样。但是,到底是全部手与脚合拢来才是一个身体,这叫“不一不异”。所以,它的体跟它的用,有它的因,有它的果,不同。

譬如说,我们两个手这样自己练习甩,大家早上起来做运动,这两个手在运动。结果哇,我们把手运动得太厉害了,“啪”打到了自己的腿,两个大腿被自己的拳头打了一块青。你说:到法院告它这个手吗,不能告,因为都是我自己的身体,它两个“不一不异”,不一样。所以,自身的“体用因果。”不一样,“理应尔故。”在理论道理上讲,究竟一样不一样,这个原因,是有它必然的道理。

那么为什么我们坐在这里,这个就是哲学了,哲学就是分析这些,追究这个。这个哲学的理到达了才可以修道,通了这个理,才知道修道是怎么样去用功了。不然,迷迷糊糊地坐在那里都是盲修瞎练,没有用。
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