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在《成唯识论》卷二第53页,这一段关于阿赖耶识的道理,这个要特别地注意,同我们的修持有密切的关系。上次我们讲到一切种性的问题,这个问题就是东方、西方哲学要讨论的,人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,那么,这是东西方哲学几千年来没有解决的一个大问题,哪一家都不能够下一个定论。
大致上我们晓得,在东方,尤其在中国,有三派的意见。一派是主张人性天生就是善的,坏是变坏的。尤其是道家、儒家、乃至印度过来的佛家,甚至于说世界上一切的宗教,都认为人性是善的,坏是变坏的。
乃至现代所谓西方宗教,这个话有个问题啊,五大教的教主都是东方人,没有西方人,不过在西方流行而已。那么,我们勉强根据现在的习惯来说,凡是宗教的哲学,认为人性都是善的,坏、恶是后天学坏了。譬如说,像流行的基督教,老基督教——天主教,天主教就是基督教,老的基督教的道理就是天主教。认为天生的人性也是善的,后来吃苹果吃坏了,哈哈。那么,是被魔鬼诱惑坏了。假定说,人性本身没有恶,魔鬼怎么会引诱得坏?可见那个恶也是天生存在的。
在中国呢,孟子到了战国的时候,对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,一直流传了几千年,孟子主张人性善。根据孔子,中国文化上古的传统,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恶是后面的诱惑。相反的,与孟子差不多同时的荀子,认为人性天生是恶的,是坏的,善是后天的教育,要改正这个恶,把它拉过来,转成善。这是两大派正反的意见,都属于儒家,荀子也是儒家。此外就是介乎两家之间的告子,在《孟子》里见到,人性无所谓是善、无所谓恶,人性像一个没有定型的东西,碰到什么环境就变成什么样子,是染污来的,开始没有什么善与恶。那么,这种观念是否对?也是一个问题。换句话说:原始的人性非善非恶,甚至照王阳明的哲学,认为是无善无恶,这无善无恶两个问题,两个字下的定义很严重,可以说王阳明的大意下错了。勉强说,人性开始是非善非恶,至于善恶都是后天的形成。
为什么我们现在提到这个问题?看佛学,唯识学的观念当然代表了整个佛法的形而上道的根本。但是,它分析的精详,参究的清楚,那是始终逃不过唯识的范围。所以,唯识是禅宗、华严、密宗、中观境界一切的根本。见地不真,所修行的都是错的。因此在《楞严经》上佛也说到,“因地不真,果遭迂曲。”所谓这个因地,包括了法身,法身就是动机,它同见地——见地就是观点,现在的观念就是观点。一个观点形成、执着了,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,几乎是永远没有办法可以破除的。我们现在讨论的《成唯识论》正是提到这个人性的善恶问题。
上次提到“二十二根”的问题,正是讲到这里,就是53页倒转第三行,“若尔。”假定是这样,“何故决择分说。二十二根。一切皆有异熟种子。皆异熟生。”二十二根的问题就是非常麻烦了。这个根就是我们普通讲,这个人学佛修道有没有根器,这个根就是这个根,“器”不是空气的气,器具的器。用一个普通的名词就是根性,明心见性的那个性。这个根性就是一个人,生命的自来,他的个性的成长,都有他的天才,前生的业果带来的。佛学是建立在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上的。
那么,在大乘的佛学《楞伽经》,也就是唯识宗的主要大经,也就是禅宗达摩祖师吩咐的,学禅以《楞伽经》来印心的这部大经,所提到人性的根本有五乘根性,所谓声闻、缘觉、佛等等,乃至人、天,外道的根性同人天的根性。几乎说,根性不够,就是那块材料不够,你要把他塑造成功,学佛,不可能的。也可能啊,那要经过很多的劫数修持。
《楞伽经》提到了五种根性,根性者也就是定业,所以佛能通一切智,知万法之源,而不能转这个定业。但是,定业就是一个时机,譬如说我们这一生的这一切是多生累劫的根性。这个根性是什么呢?业力形成的,就是上两次所讲的异熟、等流的果报而来的。所以,现在我们普通讲某一个孩子是天才,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天才,那个坏人叫坏天才,好人是好天才,个个都是天才儿童,天才的分类不同。你说这个家伙是个白痴,他是白痴的天才,他的业力带来的,根性不同。
这里所讲的“二十二根”本身,后面(还)有提到,目前所提到的二十二根没办法在黑板上多写,耽误时间,大概报一下: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,眼耳鼻舌身意,这是普通佛学所讲的六根,就是我们生理的机能。那么为什么先提出来这六根呢?我们同样一个人,都是眼睛,都是耳朵,聪明不同。所以中国字为什么叫聪明?耳聪,耳朵的反应,听力透过音声,脑神经反应的灵敏度各有不同,所以好的谓之聪;眼睛,同样的眼睛,看一个的东西,每一个人对这个东西,颜色也好、影像也好各有不同。尤其现在学科学的人很清楚,一般的人看一个东西,没有一个形状是相同的,因为有远视、近视、散光、色盲种种的程度(不同)。所以,前面的六根为什么不同?是多生累劫的业力影响的结果。这是六根。
第七,女根、男根。所谓女根、男根是男女的本身,我们有了这个生命,实际上这个是从身根里头分类出来的,有男女根、命根。那么在戒律上,这两根属于生理机能,男女的生殖器部份。男根、女根也不同,各人的业力不同。那么,再加上命根不同,寿命的长短,健康与不健康等等。
还有苦根、乐根,有些人天生乐观的,有些人天生是愁苦相。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众生,天生愁苦相的多。就是我经常跟诸位同学开玩笑:我们的人,每一天都是讨债的面孔,你看,没有看到一个喜欢的面孔,为什么如此?苦恼众生,就反映在这个面孔上,看到的都是苦恼相。
所以,修持到能够使脸上的细胞转化了,看到的都是喜面,所谓慈悲喜舍,就是他修行的功德已经不同了。就是说他的苦乐忧喜之根有所转变。等等,现在报告到这里。“二十二根”详细的,本论后面有,将来要特别讨论到的,每一根都有详细的分析。现在讲“何故”,就是说,本论提出来一个假设的问题,“决择分”是《瑜伽师地论》中弥勒菩萨提出来的讨论。这一部分说,“二十二根。一切皆有异熟种子,皆异熟生”,这“二十二根”的来源,都是从前生带来的果报。
我们普通叫果报,唯识不承认,专有的一个名字叫异熟。什么叫异熟,我们已经讲过的:异时而熟、异缘而熟、异地而熟。“异熟而生”,譬如说我们在座的,大家坐在这里同样是人,可是有不同,男人与女人,老人与年轻人,每一个人的眼睛、耳朵,所有的都不同。过去多生累劫的因缘异熟,异时异地而导致因缘成就而变成我们这样的一个业报之身的形象。他说,假设是这样,何以弥勒菩萨在“决择分”里说“二十二根”都是“异熟”所生呢?
“虽名异熟。而非无记。依异熟故。名异熟种。”我们现在提到,我们的生命、身体等等一切的遭遇,是多生累劫前生带来的报应,是业报之身,在这里受报的。为什么我不知道,既然不知道,记不得了,就说明三性里头,善性、恶性、无记性,但是无记不能算是中性,这个千万注意啊!佛学同一般的分析、同一般哲学的不同在这里。刚才我们开始的报告,东方文化讨论到,人性只有善恶的两面,佛学有三面在讨论,善与恶,有一个不善不恶的,那个属于无记,就是愚痴,等于半白痴的,记不住。我们平常也是这样,要么记得,要么不记,不记这就是心理状况。
所以我们大家看书,有许多人不喜欢念书的,看不进去,甚至读了记不得,就是他无记性的业报。所以,说五通里头有宿命通,多生累劫,过去、未来一切事能够知道,就是无记性的这个无明的业报去掉了,恢复了自性的光明,自然会通了宿命通,这是自然而通的。换句话说,我们一个人脑子很笨,容易忘记事,就是偏重于无记。那么,我们过去的果报,所作所为不知道,这一生的遭遇是无记而来。他说:这个异熟并不是完全无记,这是我们现在被无明盖住了,所以前生的事情不知道,因此我们人性里的无记性占据了一个很大的力量。
比方我们昨天的事,今天有时候忘记了;去年的事,今天叫你写回忆录,很详细地写出来当时的现状,你做不到。因为我们这个异熟果报,有无记的这个业果存在。所以很重要。有许多人学佛打坐修禅,坐起来想求到“无念为宗。”什么都不知道,什么都不想,以为就是禅,对不起,呵,那是无记。这样修下去,它生累劫的果报是堕入畜牲道,哪一种啊?就是黑老兄,黑毛,也有白的了,好像外国进口的也有白猪了,就堕到这个境界去了。那么现生的果报是脑子越来越不肯用,当然是越来越忘记。所以,修顽空定的统统落到无记以为道,非常严重!因为见地不清,认识不清楚。
业果报应并“非无记”,因为它是异熟、等流的因果而来,所以叫做“异熟种”子,异熟种子而来。“异性相依。如眼等识。或无漏种。由熏习力。转变成熟。立异熟名。非无记性所摄异熟。”所以,我们多生累劫,一个人的个性、脾气的好坏,主观的我见或者等等都是异熟而来。“异性”这个不是自性的性,是性质,不是讲本性那个功能。因为多生累劫变异以后……我们的生命是变化而生。
对了,这里要补充一句话,上两次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讨论阿赖耶识的能变的道理,能变与所变。真正的佛法看一切宇宙万有,包括一切的众生皆是变相。所谓变相即是虚幻的,没有一个实际的,没有个实际的我,也没有一个实际的人,也没有一个实际的物理世界。那么,所有的都是异熟的能变之相而已。因为它是能变的,所以无常,没有一个永恒的存在。因此密宗有修大神变的法门,乃至有修普贤如来的幻网法门,就是根据这个理论而建立其修法。这是补充上一次的。那么,现在就是因为讲到“异性”这两个字引出来。异性不是我们普通用来把男女分开的,普通叫做异性,不是这个意思啊,不要搞错了。
就是变异性,“异性相依”,变异了的性质互相为因果。譬如说“眼等识”,我们的眼睛,每个人都有眼睛,只要六根不坏的人就有眼睛。六根坏了的瞎子,乃至没有眼睛的瞎子也有眼识,没有眼根,眼识的功能还是有。所以瞎子也看得见,看见什么?看见前面永远是黑洞洞的,黑朦朦的,只看见黑的一片;不过黑里头还是有光影,你不要认为瞎子不像我们这样,他的眼识没有变,只是因为他的异熟果报没有这个眼根。现在讲,每个人有眼睛,眼识所引起的看东西无漏果,或者“无漏种”,无漏种是得了道的,证得了道的阿罗汉六根不漏。虽然用眼睛看一切世间,皆是幻化,见而不见;虽然听声音,都听到,乃至比凡夫听得还清楚,一切不漏,因此所谓无漏。
那么,无漏种性它是如何来的呢?由多生累劫熏习来的,熏习的力量,熏习修持的力量“转变成熟”,所以证得大阿罗汉的无漏果。因为修行,是现生来熏习,现生来熏习它,把坏的种性转变了,熏习成善良的一面,证得无漏果位。所以,在唯识的道理上说,没有说切断了哪样东西,切断了妄念而成道,那是不合逻辑的。小乘有些观念认为断惑证真,是断除了烦恼,才能够证得菩提,是不通之论。因为烦恼的种性与菩提的种性两不可断,不是断不断的,因为它是等流异熟的。那么,烦恼是所谓转变,转烦恼为菩提。所以六祖也提到,怎么样一转呢?“转其名而不转其实。”本质是这个东西,由黑暗面转成光明面。
断除烦恼而证得菩提,那是小乘的外道见解。如果烦恼真断得了的话,那么“何期自性本自具足”就缺了一角,缺了烦恼那个种子,所以在因明的逻辑上是绝对不通的。因此,禅宗的有些惯语用的,“断去烦恼从今定,执着真如也是闲。”这是同这个道理完全一样的。所以他说,大阿罗汉“无漏种。由熏习力。转变成熟”,建立了一个异熟之名,所谓果报是异熟的这个名相是这样来的。知道了就是,不要执着,一知,不执着。
但是,这个异熟并非是无记,无记硬是一种心理的状况,业果的状况。譬如有人天生下来就是笨,你现在给他说了,他会忘记了。譬如说佛经上的证明,譬如《楞严经》上佛的一位大弟子,叫什么?我也无记了,叫周利盘特迦,非常笨,当他出家的时候,佛教他——佛因为知道他的根性,什么都没有教他,只教他念一个“扫把”,扫地的扫把。他念了“扫”字忘记了“把”,念了“把”忘记了“扫”,就是这样无记。但是,因为他这一生因缘成熟了,狠狠地努力用功,最后还是神通第一,了不起的神通!乃至还救了世尊,救了老师释迦牟尼佛几次的灾难,成为大阿罗汉。因为他最笨的修持,到了最后把无记的业果去掉,所以他有所成就。这是举例子来说。
所以说,这个大阿罗汉熏修成就无漏种性,“非无记性所摄异熟”,是这个道理。“此中有义。”这个里头有个道理。“一切种子皆本性有。不从熏生。”现在另转了一个方向。我们刚才讨论到东西方哲学,乃至包括一切宗教哲学,人类,不止人类,一切众生皆是佛,都有佛性。为什么呢?任何一切种性他自己本性种子里头具备一切。
例如讲我们中国,大家最崇拜的禅宗六祖,六祖真正的大彻大悟是后来五更入室,他的老师五祖亲自给他说《金刚经》,再说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这个时候豁然大悟。所以他说了几句话,“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”自性具足了一切,具足一切凡夫法,也具足了一切圣人法,是本自具足。因此又说“何期自性本自清净”等等,说了好几句。现在我们不是讲禅宗,是讲唯识,只引用他一句。
因为自性里头“一切种子皆本性有”,自然而有,“不从熏生”,并不是因为你修了才修起来。说我现在开始修行,慢慢修成功,盖房子一样;如果是这样的话,修就成功,不修就坏了,那不叫佛法,那是有为法,自性是无为的,所以“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”形而上的本体本来就具足一切。所以“一切种子皆本性有。不从熏生”,不是后天熏习而来的。
“由熏习力。但可增长。”那么,一切种性既然自性里头有,那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不修好不好,每个人都是佛了?不可能。因为它一切种子具备,有善的、有恶的,我们现在被恶的无明、无记、恶性盖住了,必须要回转,经过修持的熏习力量——不过修持是干什么呢,是恢复我们自己本来是佛的那个自性的菩提种子的增长。现在我们的菩提种性受了盖覆,修行的道理在这里,“但可增长”。
那么他举例子说,“如契经说。”什么是“契经”?我们现在是一本论,是弥勒菩萨以下,包括无着、天亲等等十大家的大论师的修行经验所集中的,所以,它所根据的还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经。那么,“契经”就是佛经。佛经说:“一切有情。无始时来有种种界。如恶叉聚。法尔而有。”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