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识与中观(2019版)


南怀瑾老师宣讲

第174讲 此即名为习所成种

种子这个道理,种性我们现在是用《成唯识论》佛学的固有的名称,叫做种子。实际上,也是有关于我们平常哲学上的问题:这个人生来是命定的吗?生来八字就定了吗?这个种性硬是固定的吗?这些问题都在内。就是说,一个人的本性自己能不能去改变?命运能不能够自己做主?这些问题也包括在其内。我们现在不分开来讲,只照本论的原文来讲,实际上的内容就包括了那么多。

“有义。”另外有一派的大菩萨们的理论。“种子各有二类。”他说一切众生,生来的种性有两种。“一者本有。”本来具备。“谓无始来异熟识中。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功能差别。”他说“有义”,现在另外提出来一派,佛学这些大菩萨们的主张,有一派认为:我们一切众生的种子是本来有的,从无始来“无始”是佛学的名词,就是说宇宙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,究竟哪一天开始,它是个圆的。一个圆的东西,任何一点都是起点,任何一点就是终站,因此不能切断它,所以定一个名称叫无始之始,没有开始的开始。这就是“无始”这个名词。就是说,“无始来异熟识中”,“异熟”就是我们的果报,所遭遇的。异熟已经解释过了,现在简单地用中国文化普通的名称,就是果报,这个成果当中,这个心里头“法尔而有”,自然的就具备了。有什么呢?有“生”,四生:胎生、卵生、湿生、化生。

佛在《金刚经》上,般若宗把生命分成四类:人呀、马呀这些是胎生;鸡呀、鸭这些是蛋里孵出来的,卵生;湿生是鱼呀、虾呀;化生是苍蝇、蚊子、细菌,这些是化生。实际上,佛是做这样的一个分类。我们后世的研究,我们人就具备了四生。人就是湿生,在娘胎里头有水分,又是湿生、又是化生、又是卵生、又是胎生,所以人等于四生都具备。

他说,这个本性里头自然具备有四“生”;五“蕴”,色受想行识是五蕴;十二“处”就是六根六尘;眼耳鼻舌身意等等十八“界”。他说,天生就具备有这些东西,就是包括了一切生命的万有,包括了这些的功能,我们现在科学所用的“功能”这个名词是借用佛学来的。本来就有这种功能的差别。

因此,“世尊依此。说诸有情无始时来。有种种界。如恶叉聚。法尔而有。”因此,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根据这个道理说:一切众生“无始时”以来,就具备了有各种的差别、界别。但这个差别哪里来的?“如恶叉聚”,“恶叉”是翻译的音,不是很恶很坏的叉子,是印度有一种植物其实中国也有,不过种性不同。一个根根上有三个头头,三个枝干,一个根有三个枝干是“恶叉”。所以说,我们这个人性里头,天生来就有善、恶、无记三个东西,“如恶叉聚。法尔而有”,自然就有,自性里有善心眼、有坏心眼、也有无记心眼。

“余所引证。广说如初。此即名为本性住种。”其余所引用的经典里的论证。

“广说”,详细的说、指出,跟前面讲过的一样了,很多了。这个理由“名为本性住种”,这个理由叫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本性所具的种性,这是一种理论。

第二种理论,“二者始起。”有一派认为,我们这个得道的心理是这一生修来的,不是过去具备得有。“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。”也是从“无始”以来,每一生投胎来又修行,修行了,下一生又修行,“数数”,很多次。“现行”,现在生命存在的加以修行,因此,慢慢练习,“熏习”而有。

“世尊依此。”诸佛菩萨,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,根据这个理论。

“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。无量种子之所积集。”因此佛说:一切众生,本性的善法,就是正法,正法就是善法,染法就是恶法。善恶一切的心理都是这一生的修行,开始练习,练习到最后,还到本来的清白。所以,成佛成道,是“无量种子之所积集”,要修一切的善行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修一切的善所累积拢来而有的。

“诸论亦说染净种子。由染净法熏习故生。此即名为习所成种。”那么,佛过世以后,一切菩萨的经论上也讲到:我们善恶这个心理的种子是由于现在的行为,善恶的行为所熏习构成的。

解释了半天,现在做结论:“此即名为习所成种”,讲了半天,就是这一句话,由开头讲到现在:我们一切的习性,习惯的个性,是由过去、现在的行为、习惯所形成的,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个性,因此也叫做本空。因为我们不晓得了解空啊,被现在的习惯还拉着走,造成了自己各人不同的个性,各人不同的业力。

所以,业力靠菩萨、靠老师、靠善知识、靠念咒、拜佛是解除不了的,只是靠自己修行,反照才能解除得了。那么,你说拜佛、念咒、念菩萨有没有用呢?有用!这就是熏修,使我们的心理慢慢地向善的方面去练习,就是熏修。所以,这一切的修行,各种修行的方法,拿最高的道理来讲,不管你显教、密宗任何一个宗派,念佛、拜佛、念经,乃至你不念,打坐参禅,通通属于加行法,只能叫做加行修,是加工的,这是熏习的道理。所以,一切修行皆属于加行法,就是加行道。现在是解决这个问题。

那么,又提出来。“若唯本有。转识不应与阿赖耶为因缘性。”一切种子,自性里头本来具备的。那么“转识”,我们学了唯识都晓得八识,转八识为四智就是成佛境界,证得菩提。转了前五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在凡夫叫前五识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。得了道,不叫作识,叫作智,什么智?成所作智。我们这个思想意识在凡夫叫做第六意识。得了道,悟了道,转了,第六意识叫妙观察智。那么第七识,我们凡夫叫末那识,就是我执,也包括异熟等流等等。得了道,第七识就转了,转成平等性智,一切诸佛与一切众生,性相平等,平等性智,这个时候才真达到无我相。那么,第八识在凡夫叫阿赖耶识含藏识,含藏一切种子,到了证道就转了,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。所以,叫做转八识为四智,这是成佛境界。

我们注意啊,真正佛法的教义,没有说把妄念烦恼压下去了,另外浮起来一个清净光明面叫做道,没有。那是外道的说法了,观念就错误了,可以讲是所知障。佛法就是告诉你这一转,所有的修行,就是这一转之难。譬如我现在对一个人,或者对这位法师(师对面)心里起一个非常痛恨、不高兴的心理,这是凡夫的恶法。懂得修持的人,就是两句话,佛经上说的: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”《圆觉经》上说的。

我现在与这位法师两个人相对(而坐),我对他起一种恨或者厌恶的心,或者不好的心理,自己马上警觉到,觉悟到了,就把它一转,我对他要起无比的慈悲心,慈爱的心,平等的心,无比清净的心。那么,就是在这一念之间转。所以,一切修行就是在这一念之间在转。

所以,诸位在这里打坐,为什么两腿一盘坐在这里觉得:哎呀,多好啊,打坐多好啊,念佛多清净啊!不是阿弥陀佛给你的清净,也不是两个腿给你的清净。因为,你两个腿一盘,念佛一念,你自己转了嘛,把那个烦恼心,转到清净境界上去了,就是这么一转,就是这一转最难!我们普通的人在转吗?跟到习气在转。我想一件事情气的时候,越想越气,越气越想,因此越想越气,那么越气就更想,更想就更气,一路追下去,滚到底就那么转,这叫轮回,轮回就是这样转。所以学道呢,就是倒转来转,把这个搅在里头的拖出来了啦,所以叫做解脱,就那么简单!学佛的理论就是那么简单啊!

所以,我那个老师啊,有一次高兴起来,就给弥勒菩萨做了一个偈子,做了一个歌,就讲明这个道理。借用那个《水浒传》里的那个和尚鲁智深,叫花和尚,又喝酒又吃肉,不守清规。但是啊,《水浒传》上的外号代表了很高的哲学,你不要看他乱七八糟啊,他得道了,智慧最高,鲁智深,“鲁”就很鲁莽,你看他粗粗的,他智慧最高,不但智慧高,又深,所以叫“花和尚鲁智深”。他就用这个故事啊,酒喝醉了,醉打山门。写了个戏剧,古代的戏剧,拿现在的(白话文)来写还写不出来,很麻烦。

他酒喝醉了,到了山门外,山门大殿上一看,他看到四大金刚,我们大陆上的丛林(布置)啊,(这是《成唯识论》,这里是没有看见了)你到大陆上的大庙子,远远看到,先看到两个金刚菩萨,是哼哈二将:一个鼻子里头“哼”气出来,两股气哼出来;哈,一个嘴里“哈”出气。这两个站在前面很凶,那么小的时候看到很怕,哼哈二将。哼就是这个,哈就是这个(南师示范)。所以啊,学佛学道先练数息观,就是哼哈的工夫。进一步,进了山门第二步是四大金刚,四大天王:有拿琵琶的,琵琶就是这个,听音乐的;有拿剑的;有的手里抓一个雨伞,手里还有个蛇,心里的思想就是毒啊,一条毒蛇,抓不住的,滑溜溜的。这四大金刚都很凶。哎,中间坐一个弥勒菩萨,大肚子,他老人家在那里哈哈笑出来了。这个就是:前面哼哈二将,呼吸;四大金刚,两个眼睛、耳目,六根里头;弥勒菩萨就坐在当中,代表这个意识、心识。

所以,我们那位老师写鲁智深醉打山门。他回来庙子上一看,酒喝醉了,吃了那个强力胶(一种毒品)迷幻了,他看到哼哈二将,他越看越讨厌,他说:“你看到我又哼又哈的,你要干嘛?你以为我犯戒呀,你要去报告老和尚啊?”越想越气,“格老子把你打了。”就把他打了,醉打山门。打完了以后啊,回转来一看:“你原来还有伙计,四个金刚。哇呀!你们一个个又弹琵琶,又弹音乐,一个个又打雨伞,你说我喝酒犯了戒,你们还不是犯戒,又唱歌又跳舞的,格老子也把你们打了!”四个也打了。

打了以后一看:哎哟,回头一看,中间啊一个弥勒菩萨。他酒喝醉了,迷幻药吃了,他说:我越看他越气,气得他就骂这个弥勒菩萨了,其实是我的老师骂,不是鲁智深骂。他说:“你呀,无端开口在笑啥?”四川人讲话:你没有事情,你开口一天笑,你笑我啊?“无端开口在笑啥?”“你呀,说了几句唯心唯识的烂套话。”唯识宗是弥勒菩萨传出来的。“骗尽了痴儿痴女走天涯。”讲了许多的佛法,不过大家跟着搞不清楚,在那里乱学,学得呀都走了迷幻的路子了。他说:“我越想越有气啊,就把你打!”把你前面这个六根已经拔掉了,连他也打了。打了一看啊:“嗬!本来还以为你是个菩萨,抓到你这个肚子,扒开来一看,原来是草根一把。”这个道理啊,他用戏剧来表现这个道理。

所以,又回转来讲,千万记得:一切修行的法门,都是一个原则:这一转之难,这一转念怎么转呢?千万记住《圆觉经》上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两句道理: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”随时警觉自己,就是大修行,就在这一转,这一转就是我们修行的道理。

所以,大家如果真正懂得念佛,当我们念一句“阿弥陀佛”,这一念一起来的时候,把所有的烦恼,所知的杂念转了,这就是真正念佛了,才是真正净土,才是真正修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。你光是说念佛:我今天已经念了一万了,明天念了五千了。你是赚钱嘛,你是贪心嘛。你念了一万,一万就比我念一句多啊?我看你念一万还不如念一句。念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能够转,此念一转清净,净土现前,这就是真修行。所以讲到这个“转”字的道理,特别停留在这里,给诸位再三地讲。

那么,现在本经提出来,“若唯本有”,假使你们认为一切的种性,自性里头的种子本来就固定了,那么,佛怎么叫转识成智呢?这一转就转它不了了,何必修行呢?修行的道理就是修这一转,怎么这一转?一转就是把轮回倒转来,跳出这个轮回。

那么,“转识不应与阿赖耶”识,哪个在转?还是自己在转,造业是自己在造啊,成佛也是自己在成。谁来做主?没有人给你做主,自己这一转。那么“转识不应与”第八阿赖耶识互相为因缘了?这是提问题。

现在讲自己提出问题的理由,“如契经说。”如佛经说。“诸法于识藏。识于法亦尔。更互为果性。亦常为因性。”一切法,这个“法”就包括了一切事一切理,圣道,圣人的法,圣贤之道,就是成佛菩萨之道,出世法;凡夫六道轮回中造业,就是凡夫法。这个“法”是个名词,并不是说传给你一个咒子,给你个手印啊,这个就是传法!那个也是法,那个叫做黄叶法,“飘飘黄叶止儿啼”,《法华经》上的道理。小孩子哭了,没有办法哄你不哭,就说:有有有,你要发财,有一个财神法,有一个手印,这么一结,就是会发财了,你念。你说:我念了三年了,也不发财?工夫没有到,慢慢念去吧。

所以,我们以前学佛的时候,我们年轻时学佛比你们调皮多了。所以后来我们都修过了,什么黄财神,白财神,各种发财嘛,又想学佛又想发财,就是大家固所愿也,每个人的愿望大概都如此。我们那些同学学佛啊,求官的法、发财的法都学啊,学得很多。有一次我也学了一个法,告诉他,“你呀,没有学好,这个法门修财神法修不灵啊,就是这个东西,这个手印,这个手印修好了,就修灵了。”“这个手印什么手印啊?”

有个人啊,穷极无聊了,也想修财神法,财神法修起来麻烦,他要学个隐身法。

(会)隐身就不用抢银行啦,就直接进去拿了,(别人)看不见,多好呐。好,找了个师父学隐身法。这个师父告诉他这个咒子怎么念,手印要脸上这样放着,然后手里画符念咒子,念了半天,他说:你修一百天,这样一摆,咒声一念,别人就看不见你了。这个家伙啊天天练,练了一百天了。怎么证明这个东西修成功了没有啊?就跑到永康街买油条,一早晨跑去了,看人家在卖油条、烧饼很好,他肚子饿了,就抓一个烧饼油条就吃。那个卖烧饼油条的已经看到了,不过觉得这个人蛮可怜的,早晨疯来疯去的,就懒得管他呢,让他跑了。他说:好了,这一下修成功了!那个卖烧饼油条的都看不见他了。他就回来问太太,一进门,“吽吽,哎,你看不看见我?”太太是烦急了,又穷又神经,修了一百天,不务正业,专搞这个。她说:“什么看见看不见?”“哎,我这样进来,你看见没有?”“哎,没有看见嘛!”哎呀,我太太都说没有看见,成功了。这下子就去抢银行了,进到银行了钞票一抓,就给人抓住了。抓住了以后,送到警察局去了。他说:“不要管,我很奇怪。”“什么奇怪?”他说:“我这个样子你们怎么看得见呢?我有这个法,你们怎么会看见呢?”他还在那里怀疑这个问题呢。所以啊,财神法最后都是要加上这个。这个道理,这个故事,你们要参悟进去才可以真正学佛。

所以真正的学佛啊,在这一转,一念之间,不要搞那些花样了,就是心念能够转才是正修佛。所以,他引用佛经说,一切“法于识藏”,都是心意识里头,自己善的、恶的这一切种子,都是自心里含藏得有,看你要培养自己心里哪一方面的法。天天孜孜为善,善法成就,当然成佛。“识于法亦尔”,这个“识”是讲心意识,同这个佛法修行的道理“亦尔”,就是这个原则。

“更互为果性,亦常为因性”。一切的因果是哪里来的?因果不是阎王做主,也不是上帝做主,也不是佛菩萨做主,都是自己变的,唯心所造,“更互为果性”,自己的前因变成后果。换句话说,我们现在的后果,现在所作为的就是后果的前因;我们现在所遭遇的,就是前因的后果。果在哪里?果就在因中,因就在果中。

所以,我常常给年青同学们讲,学佛,重点两句话:“菩萨畏因,”大菩萨智慧高,做一切事,说一句话,一动机一做的时候已经害怕了,就晓得结果是怎么样的;“凡夫畏果。”这个凡夫普通人,你说这个东西不能摸啊,你摸会死人啊。菩萨看到了,说你不要去摸,凡夫非要摸,烫死了,最后:哎呀,不听话!讲这句话已经没有机会了,来不及了,凡夫是怕果。你说:你不听话我揍你啊。他不相信,他一定不听话,真揍了他的时候他就怕了。
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