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漏不应为无漏种”,“勿无漏种”,不是无漏种,空的地方“生有漏”,不可能生出有漏的道理。空就是没有,无中生有怎么生?
“许应诸佛有漏复生。善等应为不善等种。”我提的理论,问你的问题,你承认不承认?“许”,你如果承认了,哈,那就犯了个逻辑错误了。“应诸佛有漏复生”,成了佛已经空了嘛,结果还动妄想、动妄念,有漏种子还要爆发。所以,你承认这个道理吗?承认了这个道理,你完了,你的佛法理论、哲学理论错了。那么,成了佛的人“善等应为不善等种”,那么这个逻辑犯的很严重,这个论辩。我们做了好事、善事变成不定了嘛,因果不定了,善事做了,将来可能变成恶果的种子了,你晓得吗,理论上犯了那么大的错误。有这个问题。
再说,“分别论者。虽作是说。心性本净。客尘烦恼所染污故。名为杂染。”一般讲教理“分别论者”,譬如说,我们大家如果研究过《楞严经》,也讲到这个道理,分析来讲。“虽作是说”,这是古文写法“有这么个理论”,就是引用佛经上有这样的理论。什么理论呢?现在说了:“心性本净”,我们这个心性本体啊,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境界,《楞严经》上也这么讲:啊,这个心包太虚啊,一切凡夫本来是干净的、本来清净。那么,为什么我们变成凡夫?在轮回里头生死呢?因为对“客尘烦恼”解脱不了,被外面的灰尘遮住了。“所染污故”,被它遮住了,被无明盖覆了,所以变凡夫。“名为杂染”,这种情形叫做染污了、杂乱了,所以使我们光明清净的本性变成无明黑暗。
每个人都是佛,自性都是光明清净的,为什么我们这个光明清净的本性掉了?没有掉。等于这个镜子一样,本来是干净的,照天照地,因为外界来的客尘,外面来的灰尘染污、习惯,这种坏的习惯把它遮住了,这个镜子变黑了,所以不能恢复本有的光明,对不对?这个教理我们大家都承认的,是不是?是这样。《楞严经》也好,《金刚经》也好,所有道理都是这样。为什么说自己不能成佛?因为被客尘烦恼所染污了,名杂乱,被染污所盖住了。
那么,所谓一切的修持,“离烦恼时。转成无漏。”一般经教的理论,只要我们能够脱离妄念、妄想、烦恼,清净了,把它离开了,转成无漏就得道了,成“无漏”果。
“故无漏法非无因生。”因此,根据这样一派的学理、教理来讲,那么好了,就照你这个道理,承认你这个道理,那么得道的这个叫做无漏法了,无漏就是把那个染污的都除干净了,恢复本有的光明清净。那么,这个“无漏法”得到的无为道,也不是“无因”而来的啊,总有个原因吧,或者经过念佛,或者经过什么修持,总是有因而来的吧?这是个问题。
“而心性言。彼说何义。若说空理。空非心因。常法定非诸法种子。以体前后无转变故。”再进一步说,这一派的教理,是根据许多经典建立了这一派佛法修持的理论。好,我承认:你们所谓讲的明心见性,只要明心见性就成佛了,因为心性本来清净光明,因此再回转去,找到本来就成佛了。哎,我请问你:你们所讲的本心、本性是什么意思,“彼说何义”?请问你这个心与性是什么理论,什么道理?换句话,拿现在话讲:诶,你讲明心见性就成佛,我问你,心是什么样子,性是什么样子?就是这个话,拿土点的话讲就是这个道理。他的文字翻译,你看玄奘法师,所以难读懂吧。
若“而心性言,”你们自己所讲的明心见性,这个心与性,“彼说何义”啊?你们的理论,你们所讲的心性是什么样子,什么道理?这是问题。
“若说空理。空非心因”,你说:心性很简单嘛,空的嘛,证得了那个空就是本心、本性,对不对?你们如果是这样的答法,对不起了,你犯了一个逻辑错误,既然是空了就不是心了,不叫做心,不叫做性,没得东西嘛,“空非心因”嘛。你看逻辑厉害吧!
所以你们平常说,哎呀,认为空就得道了,没学过因明,碰到唯识学家:既然空就得道了,你不要去修嘛,何必打坐呢,本来没有嘛,对不对?再说,你说证到空就得道了,你何必苦苦地在那里打坐呢?打坐就不空了嘛,何必苦苦在念佛呢?所以碰到逻辑上高明的,统统你就站不住了。“哎呀,这都是迷信!”教理逻辑都没有学好,你怎么去修啊?学佛是个科学啊,理论没有建立,你怎么去实验呢?你不上当吗?
你看这一段理论,“而心性言,彼说何义”?什么理由?“若说空理,空非心因”,你说本心、本性本来空,既然本来空,你去搞个什么?空不是最初一个原因,不是第一个原因,空就没有东西了。譬如我们这个前面是空的,空的就没有东西,不是最初的第一因。“常法定非诸法种子。以体前后无转变故”,好,“常法定非”,既然空的,你说我明心见性了以后,永远不生不死了,这不是空的理论,这是计常论。认为我只要得了道就永恒地存在,(这是)你的幻想、理想的观念,错误的构想,是印度外道的计常论。
就是我们学瑜伽的,学yoga的,最后的理论是证到梵我,是永远存在。譬如我们说天主教、基督教的教义,这个生命也是常论的。你们有没有学过基督教、天主教的《新旧约全书》,研究过没有?教堂里听过没有?我问你:人死了以后是不是永生啊?永生,对不对?那么,什么叫死了呢?假死,睡觉了,等到世界末日的时候统统复活,受上帝的审判。这个理论,就是哲学的理论,这个生命永远是常的,常在的。所以,你们讲比较宗教,你们不要随便批评哦,人家的教义道理你不懂啊。他是认为生命永恒常在的,不过不是这个生命。所以,他认为死亡是睡眠、休息,所以叫休息,礼拜天叫安息(日),就是安歇了。也同道家、佛家有一部分相通的。
哎,世界末日来了,就要复活了,这些灵性都复活了,受上帝善恶的审判。而这个上帝是真常的,是真常论者。上帝只有他当上帝,我们不能当上帝。凭这一点,所以我后来说:我不学了!你做上帝,我也可以做做啊,这叫轮班嘛,太不公平了,只有你做我不做,而且一定要我跪在你桌前面受审判,我又没有罪。
你说我生来就有罪,我生来没有罪!我第一个就站出来,谁说我生来有罪的?哎,佛说这是带业来的,我承认,承认。你说我有罪,我受不了。我的爸爸妈妈都没有罪,我也没有罪,为什么讲我生来有罪?!哈哈。我当年跟牧师、神父这些朋友吵得很厉害,我说:你们这个教理不通啊。我说,我给你改一改,你就通了。这些好的道理让佛家讲完了,生命不是有罪,是带业来的。哎,对对对,没得话讲,带业来的没得话讲。你说我带罪来的,老子没有罪。所以这个就是逻辑问题,哲学问题。
现在你说空就是理,“空非心因”。“常法定非”,既然空,你认为空永恒存在,错了。那么,“常法定非诸法种子”,你认为这个生命的本身是永远存在,永远存在的一个东西,不是一切法的种子。那么,我们这个人,前生、今生、来生,如果这一生长成这个样子,前生也是这样,来生也是这样?若我前生是个女的呀,这一生也是女的,来生都是女的,太没有机会给我了嘛。有时候我喜欢做做狗也变不了了嘛?这个就是“常法定非诸法种子”。
“以体前后无转变故”,所以,你理论逻辑上犯一个错误。自性本体,本体前后是个死东西,没有转变,空就是空的,一切都是死寂的。你说他提的对不对?佛法这个理论的哲学高不高?真厉害吧!所以,你到他前面一点办法都没有。所以,孙猴子在如来佛的手心里,永远翻不出来。
“若即说心。应同数论。相虽转变。而体常一。恶无记心。又应是善。”假使你们说心就是佛,“若即说心”,这个心,现在的凡夫心同圣贤心不二,“应同数论”。这同印度佛教、佛法以外的一种外道的哲学学派,叫做数论学家。数论学家也讲打坐修持的,证得一个什么呢?数论学家最高的哲学理论认为,那个道体是永恒的,叫做计常论。“计”就是计算、估计。这个道得到了以后是法身不死,永远常在;也同修道的人认为的,生命得了道就永远活下去,这是计常论;也(等)同天主教、基督的教义,这个生命永远是这一个,活着的。“因同数论”。
什么理由呢?你说心就是它,那么这一转变,我们一切的动作都是外表了,外相。“相虽转变,而体常一”,一切外表的现象,万有的现象这个“相”,法相,尽管都在转变,但是本体的功能只有一个了,这一个是不动的了。好,如果你这样讲,那么好了,何必修行做好人、做好事呢?何必学善呢?那个恶的,做坏事的;还有,比恶的好一点的,比善的差的很多的,就是无记、笨蛋、昏头昏脑的,那好了,不要学善了,恶的跟无记性应该也叫做善了?因为体是一个嘛,既然是一个嘛,何必做好人啊?也可以乐得做做坏人玩玩嘛。我的无记也是善了?这是问题。好了,这两条论辩的问题都很厉害,问答题,你承认不承认?就是当场的辩论。
“许则应与信等相应。不许便应非善心体。尚不名善。况是无漏。”你承认不承认,我跟你辩。“许则”,你承认的话,“应与信等相应”,你承认了,讲《百法明门论》的“信”这个观念,就相和了,相应了。“不许”,如果你不承认我刚才辩驳你的理论的话,“便应非善心体”,那么你认为这个心性之体不是纯善的喽?假定你认为不承认我辩驳你的理论,不认可,好,那这个心性之体本来非善的,对不起,既然心性本来是不善的了,就是恶了?不好叫你恶——不善的,不善的因怎么样能够证得“无漏”得道的果呢?你看他的论辩好细啊,好讨厌。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