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我跟诸位所讲的,也就是学佛法见地的问题,“种子现行,性相同故”,“性”就是本,“相”就是现象。那么又提出来,“然”,就是现在白话文的但是,“契经说心性净者。所说空理所现真如。真如是心真实性故。或说心体非烦恼故。名性本净。”一节一节来啊,本来都是连下去的。这些文字翻译的太细密、太难懂,只好把它一点一点地拆开来,本来这个问题问的是一大截,怕诸位更搞不清楚了,所以只好把它用解剖的方法,一截一截地把它切开了。
“然契经说心性”本来是空的道理。所以,《金刚经》是般若性宗,我们现在讲的《成唯识论》是相宗,从心理的现象界而达到形而上的本体处,由形而下的现象而讲到形而上的本体。性宗,像《金刚经》、《大般若经》、《圆觉经》这些等等,《华严经》啊,是从形而上的本体直接讲到形而下来的,这样一个次序的不同。所以,讲性宗谈空,说空;相宗说有。唯识是相宗,又名法相宗,由现象界的有归到空,归到体。性宗呢,由体说到相,讲到有。
所以说,这里提到经典上说,等于性宗的话,“心性净者”,一切凡夫众生,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,心性自性本来清净,为什么是这个理论呢?说什么呢?就是指心空之理,我们心性本来空的嘛,每个念头都抓不住的,《金刚经》上说,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,是空的嘛,是这个道理。
那么为什么讲一切皆空呢?空不是没有啊,所谓空“所显真如”,空是衬托出来的,我们本性的那个东西,没有办法讲名称了,禅宗讲:那个东西即这个!不能形容,形容出来的都不是。不过相宗有个名称叫做真如,真如不是粉蒸肉啊,般若也不是菠菜啊。像我们小的时候,学佛学道很油子,调皮了:哎,蒸肉炒菠菜呀……“去听经去!”“到哪里呀?”“今天到一个法师那里,吃一吃蒸肉炒菠菜。”就是真如啊、般若啊,就是这个意思了,佛学的真如就是指这个心性之体。所以,为什么性宗讲空呢?我们听到空,不要认为什么都没有了叫空,那是衬托出来心性本体、真如,把它表现出来,道体的真如。
真如这个名称,“真如是心真实性故”,得了道的人叫证得真如。那么,为什么换一个名称?其实真如也就是心的体,名称换了。等于六祖说的,六祖注解的非常好,你看,六祖之所以是六祖,禅宗的六祖。他说转识成智啊,有人问他,学相宗的,学唯识的人问他:师父啊,转识成智这一念之间怎么转呢?你看《六祖坛经》,六祖说:所谓转,转其名而不转其实啊。名相转了,那个心性之自体还是它,不过由染污一面转成清净一面。所以六祖一句话,学禅宗的就解释了相宗的道理,转识成智,转凡夫而成圣人,转烦恼而成菩提。怎么转呢?转其名而不转其实,六祖的话。是这个道理。所以,“真如是心真实性故”。
“或说”,另外有一派的理论说,“心体非烦恼故。名性本净”,但是,有一派人的理论认为,我们的心性之体,我们大家都有的了,这个得道的、成佛的这个心性之体。它的本身,这个道体绝无“烦恼”,没有烦恼,所以叫做自性本来是净土,本来是清净。
“非有漏心性是无漏。故名本净。”所以,心性之体本来就不沾着烦恼,因此说它是本来清净,并不是说,凡夫的“有漏心”啊,“心性是无漏”,因此讲心性之体本来清净。“由此应信有诸有情。无始时来有无漏种。不由熏习。法尔成就。”现在,这个道理的答案:我们修行只要起心动念发心修行,就有成道的希望,结论快要出来了。由于这些道理,你应该可以恳切地相信,“有诸有情”,“有情”就是众生了,对人而言叫有情了,对人类的众生而言,特别用个名字叫有情众生,偏重在这里;如果笼统地概括一切众生而言,有时候叫异生。这个名相的差别在这里。
所以“由此应信有诸有情”,我们人当中有些众生。“无始时来有无漏种”,“无始”以来,本来带来的,我们的自性、心性本体带来的“无漏种”性,要成道的那个无漏种性特别重,这个种子的成分特别多。“不由熏习。法尔成就”,用不着这一生去修,他一生下来,有些人天然生下来,我们看历代祖师传、高僧传,大居士们有些天生下来就要修行成佛,那不是父母教的,不是家庭能够教的,他带来的。“无始时来”,“无漏种”子所发,不是由于这一生的熏修练习而来,“法尔成就”,所以,一见,明心见性,立地成佛,是有其道理。
“后胜进位。熏令增长。无漏法起。”因为他前生带来,有些人他的个性里头,前生多生累劫修行来的种子强,所以,这一生生下来就喜欢走这个修行的路子,不要因人而教就喜欢走,“法尔成就”。因为这样,这一生“后胜进位”,这一生是“后”,现在的现行加上,努力再去修,求进步,叫“胜进位”。“熏令增长”,因为这一生的修持,慢慢地熏习。譬如说,有些人太太信佛,先生根本不信的,因为爱太太的关系。当然,你不信归不信,我还是要上庙子,还是要研究佛学,慢慢地就把这个床边人的丈夫给熏出来了,东熏西熏,结果他也来盘腿,他也来学佛,这是受熏来的,不是自己发心来的。“熏令增长”,由于熏习的关系,慢慢地使他修道的心增长,成长了。那么,因为成长起来,熏习惯了,再自己努力地求进步,互相为因果,“无漏法起”,最后成道了,证得无漏果。无漏法不是外来给我们的,也是我们自己本性那个无漏种子爆发,发现了,就证果了。
所以,证果靠菩萨帮你忙?帮不了你呀,证果是靠你自己无漏熏修啊,自己好好地修持,把你自己本身,生命里具备的证果成道的那个功能种子,使它爆发出来。换句话说,是生命中本有的。“无漏法起”。
“以此为因。无漏起时。复熏成种。”所以,有些人这一生来,前生里头当然有他的善根了,我们拿普通佛教来讲:你很有善根,那个种子带来的。你把他抓紧、范围紧,朋友劝他,环境压迫他不修行,做不到啊。尽管他做任何也好,做生意也好,做官也好,做打渔的也好,但是,他修行的这个种性硬是有,那么,因此这一生加重了修。可是,这一生的现行修持,“以此为因”,是这一生修持又加上这个因,这样一来,这个种子的因就越来越重了,等到变成无漏种子发起,“复熏成种”,来生出来更聪明,更容易成功,腿也不会那么硬。现在有些初初学的人的两个腿呀,哎呦,硬的呀,比木头棍子还硬,盘起来痛的不得了,但是,这一生慢慢地练习,有些人天生下来,两个腿从来没有修过,一盘双盘起来了。你说他也是腿,难道他是云南火腿,我们是金华火腿吗?就有这样的不同。虽然看到这是一个小成就,也是熏修来的,或者他过去生学过外道的打坐了,都是有原因的。
“有漏法种。类此应知。”所以,不要说无漏法,成道的果叫无漏法,“有漏法”就是凡夫,我们普通人,有漏法这个因果报应的道理也同这样的原则是一样的。前生造的业造惯了,这一生变成古怪的个性,每个人的个性都是前生带来的,或者对父母讲话喜欢瞪眼睛。人家笑(我):“老师啊,你喜欢骂人。”我说:“对啊。”为什么?我种子带来的,多生累劫都是训人训惯了的,开口就骂,其实我不是骂,你们觉得是骂,就是习气嘛,我是骂人骂惯了,素来站在上面“哎哎”就骂起来了,没有什么稀奇了。这个等于我们《楞严经》上很多道理都说明这个因果的关系。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