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才我们解释了见分、相分,都讲了,再解释一道啊。譬如我们闭起眼睛在打坐,或者是半开半闭都没有关系,睁大也可以了,不管了,反正你在打坐。你打坐的时候,心里头有些妄想、有些境界就是相分,知道了啊。我知道现在有些境界、有些妄想,这个知道了的是见分,也知道了,相分不理,都搞清楚了啊。
“相、见”两分是从哪里来的?还有个东西,在逻辑上还有个东西,有“所依”处,有个根根,这个根根是抽象的,给它一个名字叫做“自体”,就是心的“自体”;“名事”,就是这一件“事”。哎,这一件“事”即“自证分”,你证到了。
譬如大家了解了我刚才讲的……等于说,我们在变把戏引导人家,我常常想,我们这里设备不够,现在的佛法很可以用科学,很容易地使你见到心体,明心很容易,见性不见性难了。如果有一个科学的配备,这个地方的光线统统不同,环境不同,空气条件都完全不同,所有的摆设不同,使你一进门来以后,看到的现象就不同,你的思想妄念起不来了,(可以)做得到的,温度给你调整得不同了,你就做到了。所以,科学可以帮忙修道。
或者是用其它的物质帮忙了解见分、相分,(对)见分、相分容易了解。了解的以后,我们晓得:哎呀,我这一下,这是那么说的啊,就是那么抽象地说,嘴巴上只好抽象地说,我这一下,一切空了,身体感觉没有了,什么都没有……哎,我对了!这一下我懂了!悟了!这是自证分。如果我们勉强的比方,你们现在年青人喜欢讲禅宗的悟,悟是悟这个,自证分。所以你们看禅宗的公案,看到什么开悟啊,都是好玩。真正的开悟就是万缘顿断,一念不生,那个境界到达了。
所以,你看禅宗的公案,大慧杲禅师讲禅学。现在一般人讲禅学的,还能够跟他两个讲?那个机锋转语,现在你们会讲禅学的,你真到我前面,我问你一句话,你就呆住了。你看古人那个智慧之高!像大慧杲禅师,人家当面问他问题,所谓机锋转语:“眉间挂剑是如何?”眉间挂一支剑,他立刻答一句:“切断梵天。”连下四十九个转语,把一帮老前辈们都楞住了,认为:我们学禅、学佛几十年,这个年青人的机锋(怎么)那么敏捷!乃至洪觉范都印证他悟了道的。他心里在笑:这样叫悟道啊?那很容易!他说:那我不学禅了,我要修行去了,不搞禅宗了,规规矩矩去念佛修行多好呢。如果这样印证我,天下善知识印证我这样是开悟了,我要回去写一本书,叫《无禅论》,他准备这样搞。后来就碰到圆悟勤这位老师。老师什么佛法都不给他讲,你看看古人是怎么了不起吧,禅宗的这个教育法。你以为禅宗只讲参话头,这样叫禅?!差得太远了!真正的禅宗特别注重你的行为,做人做事,一天没有功德可做,不是的。
所以,大慧杲后来跟圆悟勤这样了不起的人,站在圆悟勤师父的旁边,师父眼睛转过来看看他,看他什么?指甲留得很长,而且大概虽然美容院没有修过指甲,指甲一定留得蛮漂亮的。年青侍者嘛,不管男女,年青出了家,学问又好,名气也大,总是穿件衣服啊,修饰修饰,指甲留的很漂亮。大概是给师父端茶来,师父眼睛斜一下:“慧杲啊”,叫他名字,“厕所里头的工作你没有做吧?”以前的厕所不像现在啊,揩屁股没有草纸的,用竹片子。丛林庙子上,竹片子削成一片一片刮的,那个东西叫什么?筹子,筹码那个筹。他说:“慧杲啊,东司头……”就是厕所里的头子,那是出了家修功德,发苦行人做的。
所以我告诉你们同学,我以前有个皈依师父,四川人,大家都晓得,有名得活罗汉。他就告诉我说:“我当年在宝光寺做了三年的净头啊。”我问:“师父啊,你们以前修行怎么修啊?”他说:“我在宝光寺……”宝光寺是四川的一个大丛林,经常有五百个出家人在那里修道。这五百个出家人解大便揩屁股的那个筹子都要他洗,那都舍不得丢的。他说:“我洗干净大便以后,再放在一个清水桶里,清水桶里拿出来还要晾干,一条一条摆起来……”给人家上厕所拿去用。他说:“我每一条洗完了,都在脸上刮一下。”我说: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他说:“怕把人家屁股刮破了。”那个有篾啊,那个竹子茬出来。你看,三年这样做啊!你懂了吧?不然这些书都看不懂,我也是这位师父告诉我的,他做过这个事。我一听,听愣住了,他就笑笑:“你做得到吗?”我说:“我要考虑考虑了,这个要考虑考虑了,三天恐怕还不行哦,这个受得了啊?”“哎,为什么受不了?不垢不净嘛,你只要发心嘛。”所以,前辈子的教育是如此。你们学佛那么富贵相……你看,还要卫生。
所以,大慧杲禅师站在师父旁边,一端茶杯来,师父一看:“大慧杲啊,厕所里的筹子不是你洗的吧?”完了!学禅要这样聪明的人。哎,你们怎么被骂,骂了半天,还不晓得我在骂什么,你们这一帮年青的同学……,你看,大慧杲师父就讲了这一句话,完了,回去把指甲断了,要求师父:厕所归我洗。就申请这个功德了,就把自己的指甲剪了,晓得师父骂他了,年纪轻轻,指甲留起来,衣服还要穿个扣带,还要擦个指甲油,红的要擦上来。哎,你干什么的,一点功德都不做!
所以,后来跟着参禅,师父看他固然发心了,也不一定(总是)折磨他了,马上把他调出来,做不离务的侍者,就是工作发表的高了,提升了。侍者是不管事的,丛林下“不管部”的,可是要跟着师父。换句话说,不管部的人,哪个地方缺了人,你就要去补空的。是不离务的侍者。
那么有一天有客人来了,外面有客人来烧香拜佛,要请客人吃饭的,师父就派他去陪客人吃饭。他去陪客人吃饭,在吃饭的时候,拿着筷子去夹菜,碗端着去夹菜,筷子停在半空中,也没有到菜上,你说他干什么,疯了?不是,他在用功,在参禅:这个心念怎么动?所以,也忘记了自己是在陪客人吃饭,就失礼了。他就是这样:心里头……筷子拿起,饭端着,大概嘴里还有一嘴饭……要演出电影来,就是这个样子(师做动作),就这么一个姿势。
师父看到笑了,“慧杲啊”,叫他名字,“你啊,参禅参的是黄杨木的禅啊!”黄杨木你们懂不懂?年青人不懂了。据说这种木头很难得的,三年长一寸,二年退回去半寸,倒退,就很难长大。所以比方,你用功越来越……本来很聪明,这一下……
大慧杲修行念佛用功用到这样,差不多了,真修行了。大慧杲说:“师父啊,这个时候啊,好比狗舔热油锅。”那个狗看到那个熬油的锅,又香,肚子饿,狗想舔,舌头一尝,要舔那个油锅,又怕烫,所以那个舌头舔出来多长,停在那里不动。他又比方的好,这个时候啊,师父,像狗添热油锅,放掉嘛真可惜,不放掉嘛又烫死人,就是参不通。就是讲这么个故事。
所以,这一种的境界,相分、见分,我知道自己现在到达了什么情形,这个是自证分。所以,真悟道了的人,还要求人家印证啊?求人家印证干什么?还要别人给你盖个印?等于人家说:有个地方有个表扬会啊,我们想表扬表扬你。我说:我啊,经常想两毛钱买一张草纸写两个字,表扬你们。我还愿意站在你们前面听训啊!半天表扬,去你的!就是这样,对不对?你真悟了的还要人家印证?有你自己的印证之处,这就是自证分,这就叫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了”。所以我们再看原文,要了解啊,
“相见所依自体名事。即自证分”,这个样子叫自证分。三分了,还有一分。
那么,这就是科学的道理了,说“我悟道、证道了。”“你怎么晓得?”“哎,我的确证到了。”你要搞清楚,你不要自己乱认,搞错了不得了。所以下面还有个“证”,证明自证分是的确对了。所以,唯识建立了四分。
下面再讲了,“此若无者。应不自忆心心所法。如不曾更境。必不能忆故。”人的心理状态,心性作用,除了相分、见分以外,一定有个自证分。怎么叫自证分?我们拿普通心理来讲,譬如我们这一只手表掉了,到处找,找了半个月找不到。这只手表真好,我真喜欢,掉了,半个月找不到了。总算是学佛吧,很大方,“算了,空了,无常嘛。”心里就丢开了。虽然丢开了,有时候看看别的手表:哎哟,我那一只比你的好,相分来了,这个是相分,这个手表;我们看到手表的是见分。这个相分、见分了解了啊。
有一天,想换双鞋子穿穿,把一双旧鞋子拿出来,“哎哟!这个手表掉在鞋子里头!这个就是我的!就是那个样子!”这就是自证分。假设没有这个自证分的作用,“此若无者。应不自忆心心所法”,你心里对过去所做过的事,所想过的东西,所经验过的,你想不起来的。
所以前两天,我们很多老朋友,都八十几岁了,坐在一起吃饭。“哎呀,我们都老了”我说:“我没有老,你别啰嗦。”哈,老朋友了。“不是了,记忆力都差了。”我说:“心理作用!我觉得越老记忆力越强,我现在比我年青时还记忆力强。”我是鼓励他们,他们真有点老了,当然我也老了。
后来我就给他们讲笑话,这些老先生年纪都大了,都八十一二了,坐在一起。我说:“你究竟老了没有,你有个自证分,要证明一下。”他说:“怎么证明啊?”“老了,有几件事相反。”他说:“什么相反?”“哭起来没得眼泪,一笑就把眼泪笑出来了,这是老年人的一反;坐下来就想睡觉,躺下来睡不着,二反;现在的事情,一边说一边容易忘记,年轻三岁的事情都想得起来,三反;骂你的就听见,讲你好话耳朵聋了,听不见,四反。还有一反,我说不讲了,忘记了,哈。这个五反,你们自己拿来证一下看,证‘自己’几分。”我说:“这五个条件你占几个?”有一位朋友说:“嗯,我占了三条。”哈,还有个说:“我只占二条。”我说:“我一条都不占。”哈哈,这是说笑话啊。(四校者注——“五反”:“一、睡在床上睡不着,坐在椅子上反而睡着了;二、哭时没有眼泪,笑时眼泪出来了;三、大声说话听不见,小声骂他时倒听见了;四、年代愈久的事愈记得清,昨天的事反而记不住;五、性行为的能力没有了,情爱的欲望反而高。”摘自南师的《道家「易经」与中医医理》老年人的五反和养生)讲这个笑话,就是说,我们这个心理的作用,能够记忆一切过去的事的这个功能,而且记忆到:“啊,当年我……啊,那个东西,现在看到的这个,哎呀,同我几十年看的那个一模一样!”这个一模一样是“自忆分”的自证分。所以,“此若无者”,假设心的作用没有这一部分,“应不自忆心心所法”,心理所起的各种经历过的现象,你就不能自己求证明。
“如不曾更境。必不能忆故”,那么好,我们晓得,得了道的人,能知过去,也能知未来啊。未来的事情你没有经验过,你怎么会晓得呢?哎,明了心见了性的人自然会晓得未来。可是,未来的事情你没有经过啊?那就是因为自己的心性里头有自证分的这个功能,所以会知道。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