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识与中观(2019版)


南怀瑾老师宣讲

第199讲 故心心所四分合成

如果我们不提起大家的注意,你就看不懂了。“初唯所缘”讲相分;“后三”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;“通二”是什么?能与所,能见、所见。

“谓第二分但缘第一。”第二分见分缘相分。“或量非量。”你不要相信自己。所以,人不要主观啊。有时候我的思想、我所看到的:“我看到了,硬是这样!”不对哦,“或量非量”,你所见到的,有时候是“现”量,有时候是“非量”境界,看错了;况且我们凡夫所用的都是“比”量境界,“或现或比。”

“第三能缘第二第四。证自证分。唯缘第三。”自证分能缘“第二”见分,也回转来能缘证自证分。第四“证自证分。唯缘第三”,它只能对付自己悟到了,“嗯,的确悟到了!真的,没有错!”它对见分、相分没有办法,这个作用只到这里,“证自证分。唯缘第三”。

“非第二者。以无用故。”这个证自证分所起的作用,只对于自己现在所求证悟道的对不对,它的功能只到达这里,与外相作用不相干。

“第三第四。”第三是自证分,第四是证自证分,“皆现量摄。”那是见道的境界,见道境界是“现量”境,不是比量,当然更不是非量。

所以,尽虚空遍法界,山河大地一切万象,皆是阿赖耶识的现量。所以,证到了心物一元,法界同体,那才叫做悟道。所以,打起坐来还坐在那里迷迷糊糊,然后,闭着眼睛一脸乌像,都发红光,“哟,得神经了,这是见道。”那不是见鬼嘛!哈,千万不要走错路,不得了啊。所以,“第三第四皆现量摄”。“故心心所四分合成。”心的体段同心理作用要记得啊: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。

“具所能缘。无无穷过。非即非离。唯识理成。”所以,心的作用是由这四分所摄的能缘、所缘的作用。“无无穷过”,这个道理搞清楚了,你自己反观,修般若的所谓修观,修观照法门、止观法门、观想法门、参禅法门、念佛法门,都对了,理就不会错了,这条路不会走错了。“非即非离”,都是心的作用,都是这个唯心所造,唯心唯识的作用。“不即不离”是普通经典上讲的,“非即非离”同样的作用。我们任何凡夫也离不开这个作用,得道的佛菩萨也离不开这个作用,“非即非离”。

所以,《华严经》上的话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一切唯心识的作用。所以,见性成佛离不开心体,凡夫也离不开心相的作用。

“非即非离。唯识理成”,因此说,一定要研究唯识,把心的这个道理要研究透彻,才好修行。

“是故契经伽他中说。”因此,佛的经典里佛说:“众生心二性。内外一切分。所取能取缠。见种种差别。”所以,我们一切众生,这个心的作用就是两个:能、所同内、外的作用;外是相、见,内是自证、证自证。

“所取能取”,因为理不透,所以我们不能得解脱,不能悟道,被能取所缠了,被绑起来了。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什么?学解脱。我们被一切无明烦恼习气缠住了,把理搞透了,一切解脱了,成道了。因此,凡夫众生理不透,因此做工夫也不能修到家,因此做工夫修行,见解不透,有“种种差别”,走了岔路的法门。

“此颂。”这个偈子,“意说众生心性二分合成。若内若外。皆有所取能取缠缚。”换句话说,都是自己在那里捣鬼,自己给自己找麻烦。所以有时候你们说不要学佛了,只有一句话,做到了就成功了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”,不要自己找麻烦,佛的境界就到了。谁能够不给自己找麻烦?肚子饿了吃饭是给自己找麻烦,吃饱了又要拉出来;睡觉也是自己找麻烦,没有一件事不是给自己找麻烦的。真能够做到不庸人自扰就是佛了,这些都是由于能取所取的缠缚。

“见有种种。”我们心量能见、能了解东西的这个心理作用。“或量非量。”或者是现量,或者是非量。“或现或比。多分差别。”要把自己心理的状况研究清楚。

“此中见者是见分故。”所以,真正的见道,初步的见道是见分的作用。

“如是四分。”这个四分的道理。“或摄为三。”或者有些讲唯识的,第四部分证自证分不讲了,只讲到自证分,把它归纳了,把第四个归纳到自证分里去了。“第四摄入自证分故。”把证自证分归到自证分里头,不多加一个名字。那么有些经典呢,也不那么分析,“或摄为二。”归到二分,就是相分跟见分。《金刚经》我们经常念,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”,只讲到相分和见分,归纳到这里去了,后面不讲。

“后三俱是能缘性故。”为什么不讲?也对,因为提到了一个见,它就包括了见的功能在内。“皆见分摄。”也可以归到见道的见分里。“此言见者。是能缘义。”现在,我们再详细讲,所谓见道的见是能缘。“或摄为一。体无别故。”或者都把它归纳在一个见道之见上,因为体性没有差别。

《楞伽经》是唯识的大经,也是达摩祖师传禅宗的,要学禅宗的人“以楞伽印心”,学禅宗以《金刚经》印心,是从五祖开始改变了,达摩祖师传禅宗是以《楞伽经》印心。《楞伽经》是学唯识、学密宗、学禅宗,学一切等等不能不研究的。“如入楞伽伽他中说。”不是《楞伽经》,这是另一本佛说的经《入楞伽经》。【注:《楞伽经》、《入楞伽经》应是同一部经典不同的译本】

“由自心执着。”一切宇宙万有的现象怎么来的?这个地球怎么会转?这个太阳怎么会自转、公转?什么道理?是一切众生共同的业力,自心的执着。“心似外境转。”所以你们注意啊,这个偈子好好记到。有时候你打坐起来看到种种的境界,你一想到这个偈子,什么魔境界都魔不到你了。什么叫做魔、叫做鬼?由于自心的执着,“心似外境转”,好像是外面有个东西来了,其实都没有。

“彼所见非有。”其实没有真的,都是假的。就是我们现在碰到的这个桌子、这个地球,这些都是假的,都是幻相。所以,真证道了的人,为什么会发生神通呢?山河墙壁没有阻碍了,可以游泳一样钻来钻去了,是什么道理?亲自证到这个境界,“彼所见非有”。“是故说唯心。”懂了这个道理,才说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,才懂了。

“如是。”这个样子。“处处说唯一心。”所有经典都说宇宙万有是一心所造。

“此一心言。亦摄心所。”所谓唯心所造,包括能与所,能量与所量都包括进去。

“故识行相。即是了别。”所以,为什么唯心以外又叫唯识?唯识就是认识,认识的意思就是了别的作用,叫做识。“了别即是识之见分。”你看,你们眼睛可以看黑板,看见没有?看见了。这就是见分,这个就是眼识同意识的作用,了别。这个陆先生写对了没有?没有写对。我们脑子知道的这个就是了别的作用,了别就是心意识的作用。

注:本书2019年根据南怀瑾老师录音整理,定稿于2024年10月。比2005年整理的40讲《唯识与中观》有很大的区别。需要纸质书微信联系13138640099袁老师